內容摘要:作為“性格與環(huán)境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托馬斯·哈代的《卡斯特橋市長》是一部備受爭議的作品。這些評論大都圍繞主人公亨察德展開,從性格和環(huán)境的角度論述其悲劇命運的必然性。本文將通過對包括以上兩種因素在內的眾多相關因素的綜合分析,從多角度深入探討造成主人公悲劇命運的根源。
關鍵詞:《卡斯特橋市長》 托馬斯·哈代 性格 命運 環(huán)境
作為“性格與環(huán)境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托馬斯·哈代的《卡斯特橋市長》(1886)一書出版,標志著哈代小說創(chuàng)作走向了成熟,此后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的《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都是對它的繼承和超越。但是小說出版之后,評論界看法不一。這部毀譽參半的小說也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經久不衰的研究話題。大致說來,這些評論大都圍繞主人公亨察德悲劇命運的原因展開,有些學者將他的死歸咎于某種神秘超人類的力量,即宿命論的觀點;而有些則認為是他剛愎自用、粗率蠻愚的性格所致。本文將通過對包括以上兩種因素在內的眾多相關因素的綜合分析,從多角度深入探討造成主人公悲劇命運的根源。
一.命運說
《卡斯特橋市長》中的主人公亨察德原本是一個居無定所流浪江湖的打草仔,酒后沖動賣掉妻女,酒醒后后悔莫及,歷經近二十年的艱苦奮斗,終于成為首屈一指的富商和名震一方的市長,頗具神話色彩。此后,在面臨社會巨變的英格蘭農牧地區(qū),上演了命運的大起大落。亨察德曾經賣掉的前妻攜女歸來,在一家人團聚之際,災難接踵而至。亨察德與合伙人法夫瑞鬧翻,在競爭中破產,早年賣妻丑聞曝光,進而身敗名裂。妻子死后,作為其唯一安慰的女兒卻被生父紐遜領去。最后,亨察德眾叛親離,貧困潦倒,孤獨地死于愛敦荒原的一個草棚中。在哈代的筆下,巧合、誤會、陰差陽錯,像一副連環(huán)套,人物一旦落入其中,永遠難以解脫,顯示出某種命定的必然??梢姽趧?chuàng)作亨察德這個人物時,受到了古希臘命運觀的影響,主人公與命運不斷抗爭的過程也充分體現(xiàn)了古希臘悲劇精神。
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是展現(xiàn)人與命運沖突的經典作品,講述了俄狄浦斯在一股神秘力量的支配下犯下殺父娶母的罪行,最終導致自己悲劇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悲劇始于其出生時的神諭:他的生父、忒拜王拉伊俄斯從阿波羅神諭中得知兒子將殺父娶母,于是欲將嬰兒殺死。但是負責處理的仆人憐惜無辜的孩子,把他送給科任托斯的牧人,最后俄狄浦斯不但沒死,反倒成為科任托斯國王的養(yǎng)子。這是人類第一次反抗失敗。成年后的俄狄浦斯得知關于自己的神諭,毅然離開自認為生父母的養(yǎng)父母,以為這樣就可以擺脫命運的操控,誰知去往鄰國特拜的途中,與一位老人(后來得知是自己的生父拉伊俄斯)發(fā)生沖突并將其殺死,后因解開斯芬克斯謎語獲得特拜人民的擁護,并娶了前王后伊俄卡斯忒(他的親生母親)為妻,人類第二次反抗再次失敗。俄狄浦斯不斷地試圖避開厄運,卻讓他不自覺地落入了命運的陷阱。車爾尼雪夫斯基曾這樣概括古希臘人的命運觀:“古希臘人的心目中,命運是一個仇恨人類的人;一個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威力的很有權勢的任性人物,常常預先對他打算殺害的人說:‘我就預備這么干,你倒試試來阻止我。命運就是這樣干的:它預先就宣布自己的決定。向我們證明我們無力與它抗爭,無力避開它,同時在嘲笑我們的軟弱,笨拙,想讓它在失敗嘗試中感到惡毒的快意。古希臘人就是這樣理解命運的;在他們的神話以及他們的悲劇中,命運也就是這樣表現(xiàn)的?!?/p>
年輕時的亨察德因為抱負、桀驁、沖動,酒醉后將妻女賣給水手紐遜,這是他一生悲劇的源頭。盡管亨察德為年輕時鑄成的大錯努力贖罪改過,但是他仍然無法逃脫厄運。在他即將獲得幸福時,命運總是捉弄他,一次次將災難降臨。如同俄狄浦斯的每一步抗爭,他每一次努力只是加重了更進一步的災難。亨查德的悲劇似乎告訴讀者,冥冥之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支配著人的命運,無論人類怎樣抗爭都無法掙脫命運的羅網,一系列的不幸和絕望均是宿命。
二.性格與環(huán)境說
哈代在為一九一二年版《威塞克斯小說與詩歌集》撰寫總序時,曾把自己的部分精華作品分類界定為“性格與環(huán)境”小說,它們的主題就是性格與環(huán)境。《卡斯特橋市長》作為“性格與環(huán)境”小說之一,且副標題為《一個獨具個性的人的故事》,可見它講述的就是性格在與環(huán)境沖突中性格的命定性作用。
哈代在創(chuàng)作亨查德這一人物性格與環(huán)境的沖突過程時,更多地突出他自身的過錯和弱點:剛愎自用,我行我素。從性格本身考察,亨察爾是一個極不完美的人。首先,他容易沖動,缺乏自制力。早年境遇潦倒時借酒澆愁,在酒精的刺激下做出了賣妻的荒唐舉動。酒醒后真誠懺悔,并發(fā)奮努力成為卡斯特橋市長。禁酒二十年后因為悲觀絕望再度酗酒,自我克制力差。其次,他脾氣古怪,不擅表達,不會處理人際關系。他處理與商業(yè)伙伴法夫瑞、繼女伊麗莎白·簡、情人露塞塔等人的關系時,頻頻失誤。由于亨察德的家長式作風,他的專橫和強制,“人們一面從這個糧食批發(fā)商的才干上獲得集體利益,一面卻在個人方面常常想法避開他”。古板的性格造成他的木訥,易喜易怒的個性使周圍的人紛紛疏離,是他自己造成了自己的孤獨。最后,他任性、守舊、固執(zhí)。在經營糧草生意上,亨察爾完全是老式方法:堅持用傳統(tǒng)的播種筐,談生意全憑口頭協(xié)議,完全信任經驗親手掂量干草重量、用嘴嚼判斷質量,用胳膊比畫草垛大小。亨查德的悲劇,更多是其自身性格缺陷造成的。
而與其相對的法夫瑞卻有贏得人心的魅力。他性格平和,遇事沉著冷靜,能審時度勢地處理矛盾糾葛。亨察德命令他與伊麗莎白·簡分手,他為了事業(yè)可以暫時犧牲愛情;法夫瑞遭亨查德惡意解雇,卻不怨天尤人,而是冷靜地接受并另起爐灶;他以德報怨,不與老東家爭客戶,看似少做了生意,卻為他贏得了更大尊敬。在經營糧草生意上,他率先引進了播種機,信任科學的力量,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營策略,利用合同保障生意的穩(wěn)定性,建立帳目管理財務,用天平和桿秤計量貨物,真正是新式商業(yè)模式。這些性格優(yōu)勢都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endprint
當然,哈代在著重探討性格的同時,也精心設計了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
在小說《卡斯特橋市長》中,盡管卡斯特橋市是威塞克斯的一個邊遠地區(qū),但小鎮(zhèn)無法擺脫遭受工業(yè)革命浪潮沖擊的命運, 機械時代的到來帶來了資本主義的商業(yè)貿易,荒原上出現(xiàn)了一個農牧交易的場所——韋敦集市。集市在小說中共出現(xiàn)過三次,但是在社會劇烈變革轉型的沖擊,集市也隨之衰落。集市首次出現(xiàn)在小說的第一章,此時的韋敦集市呈現(xiàn)出熱鬧非凡的景象:“捆草工這一家子又接著走他們的路,不久就到了集場。那兒搭著馬棚羊圈,里面圈著給人看的馬和羊,上午已經賣掉成百上千,現(xiàn)在大部分都給牽走了?!墒沁@時候人比早上還多,剛剛涌進來一批逛逛的人,里邊有休假的短工,一兩個回家度假在此閑逛的士兵,農村小店的老板等等;還有一些人走來走去,在拉洋片的、玩具攤、蠟像、通靈的怪物、一心為公不謀私利的走方郎中、賭套圈的、賣小擺設的、還有算命先生當中找到了共同興趣和愛好?!痹谛≌f的第三章,集市再次出現(xiàn),和過去的繁榮景象相比,十八年后的“這里也能明顯地看出歲月流逝的痕跡?!贿^集市上真正的買賣卻大大衰落了?!贝藭r傳統(tǒng)的貿易生意明顯呈現(xiàn)出衰敗之勢,集市上不再明碼標價,公平交易,連在集市上做了三十九年生意的賣粥老婆子都感嘆道:“可是說句老實話———世界可不是老樣子啦;正正派派做生意賺不了錢———這年頭哇,只有?;^,搞欺騙,那才能上得去呀!”由此可見,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已經開始侵蝕古老的卡斯特橋鎮(zhèn)。二十五年后,亨查德再次回到這里,“這座出名的小山丘,多少世紀以來每年都在那里辦一次大集,此時卻闃無人跡,而且什么東西也沒有。幾只羊在附近吃草,可是等亨察德在山頭站住腳,它們就跑開了。”韋敦集市已不復存在,
韋敦集市在二十五年間從一個生機勃勃的農貿集場最后淪為了一片人跡罕至的荒野之地,令人不禁聯(lián)想到茅盾的《香市》。亨查德代表了英國工業(yè)革命上升階段社會環(huán)境對農民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沖擊,他的悲劇可以歸因于環(huán)境悲劇。亨查德的失敗,又不僅僅是環(huán)境造成的。在與法夫瑞的對比中,讀者應該關注到兩位市長在性格上呈現(xiàn)出“守舊”與“求新”的志趣差異。
三.結語
《卡斯特橋市長》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體系中的一部重要之作。作品中借鑒了了俄狄浦斯王悲劇模式,但又不簡單地把悲劇主題局限于宿命論。作者對人物性格深層的探討,觀照人類生存中性格與環(huán)境的關系,展示了該作品豐富的主題。正如小說前言所述:“亨察德的失敗與隕落和法夫瑞的成功與升騰,不僅僅是人物性格較量的結果,而且是審時度勢, 講究理性、科學和實際的商品經濟時代精神對墨守陳規(guī), 感情用事以及帶有騎士精神色彩的古老傳統(tǒng)精神和家長制生活生產方式的取代?!?/p>
參考文獻
1.哈代著,張玲、張揚譯.卡斯特橋市長,名著名譯插圖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2.車爾尼夫斯基.車爾尼夫斯基論文學【M】.辛未艾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第78頁。
3.何寧.當代西方哈代研究綜述[J].當代外國文學,2008(3).
(作者介紹:汪霞,漢口學院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文學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