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生動地描寫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鄉(xiāng)村生活,其社會風情畫般的輕松風格吸引了全球無數(shù)讀者。這部作品也被數(shù)次搬上銀幕。
社會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學科。社會的各種因素和個人的不同特征會對語言產生影響。語言與性別、年齡差異、階級階層、行業(yè)職業(yè)等的關系,以及跨境語言、語言接觸與演變、語言的變異、語言規(guī)劃等都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主要范疇。本文將通過電影《傲慢與偏見》中的一些例子,分析電影中呈現(xiàn)的人物語言與性別、階層、職業(yè)等的關系。
《傲慢與偏見》講述了一個普通的英國鄉(xiāng)鎮(zhèn)家庭班內特一家,家中有5個待字閨中的女兒,故事著重描述了大女兒簡和二女兒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通過社會語言學的視角,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電影對白中有很多體現(xiàn)語言與性別、階層等的關系,下文將一一陳述。
語言的性別差異是指男女在使用同一語言時表現(xiàn)出來的差別,是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在語音、詞匯、語法、言語、行為等方面都有差異。《傲慢與偏見》中的語言一反以往文學作品矯揉造作的缺點,真實地呈現(xiàn)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生活,反映了上流社會和中產階層、女性和男性之間的矛盾。
語音方面,女性發(fā)音往往更傾向于標準,男性則沒有,如發(fā)“-ing”時,男性多發(fā)成“in”。在語調方面,女性使用升調較多,而且句子中語調變化豐富,而男性則多數(shù)使用平調和降調,更多是平穩(wěn)地陳述事情,體現(xiàn)了男性沉穩(wěn)理性的一面。
女性偏愛使用形容詞,如lovely, sweet, charming等,而男性較少使用。女性更多地使用感嘆句式并時常加以重復,如班內特夫人“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還在一次對話中頻繁地使用了五次“my dear”。此外,女性也經(jīng)常 說“oh my goodness”,“good lord”等,如賓利小姐說“my goodness, did you see her hair?”。女性也經(jīng)常使用語氣強勢詞語來著重強調,如班內特夫人經(jīng)?!皏ery likely”“certainly”“to be sure”,莉迪亞說“mama! you will never ever believe what I’m about to tell you !” 在會話過程中,女性常常以合作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作為聽者對別人說話的內容也總是積極地回應,時常以mm, hmm, yeah等表示自己在認真傾聽,有時也給別人的話語給予適當?shù)脑u價。
我們再來分析男性的語言特點。班內特先生在對話中的語言總是簡明而少有感情色彩,比如“no”,“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How so? How can it affect them?”,“there is no need, I already have”。另一段達西先生與賓利小姐的對話中,“you are mistaken,I write rather slowly”,“I have already told her once.”從以上這些語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男性語言的一些特點,他們講話堅定有力,不拐彎抹角,往往直接、簡明、不掩飾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正因為如此,男性更多地使用陳述句和祈使句。
社會語言學的調查還發(fā)現(xiàn),女性使用問句的頻率比男性高很多。這里我們討論附加疑問句和反意疑問句兩種類型。女性使用附加疑問句的頻率較高,而且女性和男性使用附加疑問句的功能不同,女性多用來表達情感,而男性則用之來確認信息。在《傲慢與偏見》中的例子也有很多,班內特夫人“Jane is a splendid dancer , is she not?”,賓利小姐“It is refreshing , is it not?” 反意疑問句也是女性語言的特征之一,據(jù)調查顯示,女性使用反意疑問句的次數(shù)是男性的兩倍。在電影中達西第一次向伊麗莎白求婚時,伊麗莎白拒絕了他,并指責達西拆散了簡和賓利的姻緣,這里她說出了一連串的反意疑問句來表達激烈的情感,“you chose to tell me that you liked me against your will, against your reason, and even against your characters? Was not this some excuse for incivility, if I was uncivil?...the happiness of a most beloved sister?...Can you deny that you have done it?”
語言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屬于社會全體成員的,也就是語言的全民性。但與此同時,不同階層的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實際使用的語言是會產生變異的。社會語言學認為,不同階層的人在語音、詞匯、表達能力和言語方式上都有區(qū)別?!栋谅c偏見》中出場的人物有上流社會的貴族,也有中產階級和市民階層,從他們的語言中也可以分析出各自的特點。
賓利小姐是一位貴族小姐,自視甚高,看不起市民階層,說話時用刻意的詞語、故作高雅的話題內容、自傲的語氣來顯示自己的身份。比如,她閑聊時說“Lady Bath is redecorating her ball room in French style, a little unpatriotic, don’t you think ?”;她笑話伊麗莎白步行之后滿是泥漿的裙擺時說“she looks positively medieval.”;評論多才多藝的女子要具備的才德時說“she must have a thorough knowledge in music, singing, drawing, dancing,and modern languages to deserve the word ,and something in her air and manner of walking.”
另一位特色鮮明的人物科林斯先生,他在凱瑟琳?德?包爾夫人的支持下做了教區(qū)的牧師,為此他感恩戴德。從他的話語中可以看到他作為牧師的謹慎保守,以及他對凱瑟琳夫人十足的崇拜和吹捧。他介紹凱瑟琳夫人時說:“My small rectory abuts her estate, Rosings Park, and she often condescends to drive by my humble dwelling in her little phaeton and ponies.”,言語中盡顯諂媚。當向班內特夫人提到想尋覓妻子時,他說“I have been bestowed by the good grace of Lady Catherine de Bourgh, a parsonage of no mean size, it is my avowed hope that soon I may find a mistress for it...indeed , indeed, a very agreeable alternative.”體現(xiàn)了作為牧師的他把愛情婚姻僅作為生活中需要的一種形式,妻子竟可以有“首選”、“備選”之分。
《傲慢與偏見》的人物特色分明,不同社會因素影響了他們不同的語言特征,從社會語言學角度的分析更讓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一作品構思的奇巧和語言的生動貼切,這也是這一作品歷經(jīng)世紀長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1]耿海琴. 性別語言特征研究[J]. 科學之友,2006
[2]戴慶廈. 社會語言學概論 [M]. 商務印書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