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VID BARBOZA
這里是上海,舞臺上正在上演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戲劇《牡丹亭》。
臨到劇終之時,一只大蟬飛落在架設在戶外的舞臺上,歡快地鳴叫著,仿佛要飛入劇中兩位表演者飛舞的絲質水袖中一般。正當觀眾覺得這只飛蟬就要掃了整出表演的興致之時,這只蟲子卻又飛回了樹叢里。就這樣,一出代表昆劇大成之作的傳統(tǒng)名劇,它最新的故事版本,在悶熱的上海夏夜結束了。
“剛才的小飛蟬可真是驚險。”演出剛結束,在劇中飾演男主角柳夢梅的演員張軍說道,一邊還做了個鬼臉。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chuàng)作于1 598年的一出昆曲名劇,而今天在上海這座有著明式園林實景的花園中所上演的版本,則是一出長達一小時的壓縮版本。在1 999年的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Lincoln Center Festival)上,陳士爭導演的這出戲劇曾全本上演,整出劇目長達18小時之久,紛繁華麗榮耀非常隨后更進行了世界巡演。
現(xiàn)在的這個壓縮版本是由奧斯卡獲獎作曲家譚盾作曲由中國最著名的舞蹈家之一黃豆豆編舞,可謂是紐約中央公園每年舉辦的“shakespeare in the Pa-k”的莎翁露天舞臺劇的上海版本。
昆曲,這一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雖然得到政府文化部門的資助,但在這個國家經(jīng)濟高度增展的現(xiàn)代化浪潮中,實有亡絕之虞(請參看本期另一篇編譯文章《京劇,浮躁時代下的歷史瑰寶》)。而現(xiàn)在這一演出,也是為復興昆曲所作的最新努力。
該劇的創(chuàng)作者們說,他們在承載原劇主旨的前提下,為了吸引更多普羅大眾對于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欣賞,遂而將原本55折的戲壓縮到現(xiàn)在的僅有4折。但壓縮并不意味著刪減而是盡可能多的保留其原本絕美的曲風詞韻以及故事橋段。
昆劇可算是中國傳統(tǒng)戲劇中最受推崇的藝術形式之一,幾百年來,在今天的上海、上海周遭以及長三角中下游地區(qū)廣受歡迎,一度十分繁榮。
演出所在的園林始建于1912年,在演出過程中,整出戲幾乎沒用道具。吟唱聲伴隨著絲管、金鼓拍、板悠悠響起,而譚盾先生為該出戲曲專門特意創(chuàng)作的主題音樂,也通過隱匿在樹叢中間的揚聲器裊裊而起,為整出戲劇增添了幾許神秘。
“因循守舊是不行的,我們必須實驗和嘗試新鮮的事物,”35歲的張軍說,“因為這是復興昆曲的唯一途徑。”
張軍有進行實驗和改革昆曲的資本。當他才12歲的時候,他的母親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帶著他參加了一所戲劇學校的入學考試,從那時起,他便開始學習昆劇。如今他已經(jīng)是國家一級演員。1 998年時,他本來會去林肯中心表演曲目,但后來整個劇團的紐約演出卻因故并未成行。
昆曲傳人青黃不接,張軍卻是其中的佼佼者。整個國家現(xiàn)在只剩下六家昆劇團院,包括江蘇省昆劇院,蘇州昆劇院、上海昆劇團,浙江昆劇團、北方昆曲劇院和湖南省昆劇院。在過往,戲曲學校一般招生學生的年齡都在8歲到9歲之間,但現(xiàn)在,由于家長們不愿意為這一已日暮西山,收入菲薄的傳統(tǒng)藝術犧牲自己的孩子,并且早期戲曲學習中那份近乎苛刻的訓練和辛苦也讓很多家長打了退堂鼓,所以現(xiàn)在的戲曲學校所招收的學生,年齡一般都在14歲左右。
“練功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多血與汗就跟電影《霸王別姬》里面演得一樣?!痹趹蚝蟮囊淮尾稍L里張軍提到了陳凱歌的這部獲獎影片?!拔也徽摱嗝磁Γ偸菚艿絿绤柕呐u。很多伙伴都崩潰了?!?/p>
但是張軍說他現(xiàn)在想要復興這門瀕危的藝術形式。在上海昆劇團呆了15年后,他在去年成立了一家民營的昆曲藝術中心,以期能夠更加自由地發(fā)揚與探索昆劇藝術。近日來他在各大高校巡講今年四月份的時候,他甚至跑到了哈佛商學院進行了一次演講,同時也嘗試著在爵士樂的伴奏下演出昆劇。
許多昆曲演員對于九十年代的昆曲低谷依舊記憶猶新。
“在昆曲最黑暗的時期,拉開幕布,一眼望過去,觀眾數(shù)目屈指可數(shù)。”北方昆曲劇院院長楊鳳一說,“而且基本上都是些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p>
之后的形勢逐漸開始有所好轉。2001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宣布昆劇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此后,中國政府為昆曲的復興和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資助,觀眾也慢慢回到了劇院里。
隨著中國的繁榮,從事戲劇藝術的人們還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會懂得去欣賞本國傳統(tǒng)的藝術表演形式。但這需要各方面的幫助。前些年的《霸王別姬》,以及陳凱歌去年關于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傳記電影,都給了京劇以極大的推動力,喚醒了大眾對于京劇藝術的重視。
現(xiàn)在各昆曲劇團都試圖通過演出有爭議有噱頭的劇目來爭取關注。五月份在北京首演的新排昆劇《憐香伴》就由香港著名電影導演關錦鵬親自操刀,講述的是古時候兩位女子相戀的傳奇故事,而在劇中,女主角是由兩位男演員來飾演。
并不是所有人都樂于見到這些將昆曲進行現(xiàn)代的包裝或者改頭換面的努力。
“昆劇已步入絕境,走入了一個死胡同里。”在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學的解玉峰說,“我們正在失去昆曲最正宗的部分,因為二三十年來,昆曲演員們都在尋找成功的捷徑。新排的改編劇目難以達到經(jīng)典的高度,更別說超越了?!?/p>
但張軍卻并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他所出演的這一版本的《牡丹亭》,保留了傳統(tǒng)中國戲曲的唱詞和高度程式化的戲曲走位。張軍、還有作曲家譚盾,他們一致同意他們的初衷是想一切從簡。
由于在改造明代園林這一演出地點方面上的約束,觀眾的數(shù)量被限制在一百人左右。直到今年的十月,在每個周末的日落時分,在上海一處湖邊亭臺之前,就如同兩百年前可能的場景那般,這一出傳統(tǒng)的昆曲劇目都會緩緩拉開帷幔。
劇中的女主角杜麗娘,是由一位極具天賦的19歲少女所飾演,她的名字叫做張冉。張冉出生于中國的北方,在一個傳統(tǒng)戲曲世家中長大。據(jù)張軍回憶說,他是偶然在一個地方戲劇學校里發(fā)現(xiàn)了她,并一眼認定她就是《牡丹亭》里的杜麗娘。
在第一折戲中,在一名丫鬟的陪同下,杜麗娘碎步走入一座亭中,悲嘆自己隔絕在這深宅大院之中,難以尋覓到真愛。但不久之后,她夢見一位俊俏書生步入園中,并與她在園中幽會。
原作《牡丹亭》被視為中國經(jīng)典戲劇曲目的代表之作,但它同時也是對封建制度和包辦婚姻的一記當頭痛擊。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教授說,盡管《牡丹亭》涉及情色場景而且表達了尋找真愛的主題,但是在文人中,甚至在皇宮里,這出戲都大受歡迎,并且常演不衰。
“這出戲之所以如此受到歡迎,是因為作者將一位少女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搬上了舞臺?!编嵔淌谌缡钦f。
共有55折的原版《牡丹亭》通常要幾天才能演完?,F(xiàn)今這個改編過的作品演出總長只有70分鐘,剛好夠杜麗娘驚夢懷春傷情而死,魂游地府,最后起死回生,找到她夢中所見的那位白面書生。
這個炎炎的夏夜,伴隨著陣陣蟬聲,杜麗娘絲衣垂地、水袖盤繞,和她的書生愛人一起,轉向觀眾,唱出她最后的詞句
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
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
生生死死隨人愿,
便酸酸楚楚無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