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楊思卓
行而不亂的警世鐘
——讀《道德情操論》
/[北京]楊思卓
《道德情操論》[英]亞當·斯密著,謝宗林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版,定價:30.00元
2009年2月,溫家寶總理訪問英國。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談到了兩本書,一本是《國富論》,一本是《道德情操論》,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亞當·斯密。提到這斯密,在西方可是大名鼎鼎。他是英國古典經(jīng)濟學的代表,在西方經(jīng)濟學中有著神一樣的地位。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西方經(jīng)濟學家在爭論問題時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這個亞當·斯密早就說過!”另一位則如果想否定他,最有力的反擊不是說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而是:“亞當·斯密才沒說過這個!”斯密對資本主義的貢獻,相當于馬克思對共產(chǎn)主義的貢獻?!秶徽摗泛汀兜赖虑椴僬摗穬杀緯?,被稱為資本主義的“圣經(jīng)”。
亞當·斯密到底說了什么呢?歸納起來,就是說了“兩只手”,兩只看不見的手?!秶徽摗分v的是市場這只手,它影響著經(jīng)濟;《道德情操論》講的是倫理這只手,它影響著人心。正因為如此,溫總理講:“《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在我心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p>
《道德情操論》先行問世,可以說是斯密的理論長子,《國富論》算是次子。斯密本人也是對《道德情操論》格外看重。但是很奇怪, 在斯密去世后兩百多年的資本主義世界中,這兩本書的命運顛倒了。《國富論》繼承了王位,《道德情操論》遠離了朝政。這兩本書在中國的命運更是冰火兩重天。1901年,著名思想家嚴復先生翻譯了《國富論》,就是后來非常出名的《原富》,廣為世人傳頌,但是此后呢,《道德情操論》一直留在英國。直到1997年,中國人才開始翻譯《道德情操論》。在這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里,財富成了大紅大紫的明星,道德成了沒有座位的觀眾,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一個偶然的疏忽嗎?有些事件看似偶遇,其實隱含必然:人的自私是一種先天的本能,人的道德是一種后天的修養(yǎng)。本能總是先于修養(yǎng)??纯锤鲊慕?jīng)濟發(fā)展史就明白了,一個國家的財富快速增長,十之七八都伴隨著道德的缺失。
這是為什么呢?失敗的原因在于失衡。假如把社會比做建筑,如果道德基礎沒有打好,經(jīng)濟大廈越高,風險系數(shù)越高;同樣把社會比做人體,你的道德之水不足,金錢之火越燥,患病幾率越大。所以要想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就不能一手硬,一手軟;要想這身心都滋潤,必須進補《道德情操論》。說到這兒,我們還是引用西方經(jīng)濟學界的流行語:“這個亞當·斯密早就說過!”
當然,要讀懂《道德情操論》這種抽象思維的傳世經(jīng)典,最好是破解它的核心概念。比方說搞清這“情操”一詞,就要知道,在《道德情操論》里,它不是指那種升華了的高尚的操守;而是指一般人發(fā)乎于情的感覺。所以我們也就明白了《道德情操論》是“道德情感論”的意思。又比方說“同情”這個詞,也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憐憫和慈悲。它的含義,更接近于心理學上的“共情”,指的是能體驗他人同樣的感覺的一種能力。這些核心概念在《道德情操論》里不多,但卻是良藥之中的有效成分。
一:謀利與行義
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必然求利于市。亞當·斯密講:“每一個人,只要他不違反正義的原則,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追求自身的利益。”這種觀點可以說是《國富論》的主旋律。
我認為比起《國富論》來,《道德情操論》更高,說透了就在于它有一個更高尚的主旋律。亞當·斯密在這后一本書里也談到了利,但強調(diào)的重心不再是追求個人利益的合理合法性,而是追求社會利益的公益性。他這樣講:
賢明有德的人隨時都不會反對他自己的私人利益被犧牲掉,以成全他自己所屬的那一個階級或團體的公共利益。他也隨時都不會反對,此一階級或團體的利益被犧牲掉,以成全它在其中不過是一個次要部分的那個國家或主權國的更大利益。
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馮友蘭對義利做了深入的研究。他理解私利和公益不只是有總分關系,還存在一個遞進關系。提出了人的四境界說,他講,人有四種境界,一是自然境界,吃飽穿暖、順習而行;二是功利境界,短期投入、長期獲利;三是道德境界,克制自己、奉獻社會;四是天地境界,社會和諧、天人合一。
用以上觀點解讀亞當·斯密兩本書,我們發(fā)現(xiàn)“芝麻開門了”:
第一扇門:功利境界的人的行為是為利的,是計較個人利害的,這可用來作為《國富論》的總結陳詞;第二扇門:道德境界的人的行為是行義的,是不計個人利害的。在行義的過程中,可能給行義者個人帶來某種利益,但是,行義的人在主觀上絕不是謀利的。這可以作為《道德情操論》的總結陳詞。
設想一下,假如你有了花不完的錢,又怎么樣?你會幸福嗎?給你講一件真實的事情。2008年,一位三十九歲的法國人熱拉爾買彩票中獎了,六千萬歐元。這錢相當于六億人民幣,多得不可想象,結果又得到了什么?
第一是體驗了恐懼。夫婦倆不停地問自己:“怎么跟別人講呢?”“孩子會不會被綁架?”“這錢怎么花呢?”錢很燙手。熱拉爾非常想辭掉工作,又不敢立即行動,因為他怕別人發(fā)現(xiàn)他就是那個“神秘的千萬富翁”。但后來還是提前交了辭職報告?!拔乙罎⒘耍靖刹幌氯??!?/p>
第二是失去了親情。哥哥得知熱拉爾中獎的事情后,整天都在網(wǎng)上尋找好的投資方式,就像是他自己中了獎一樣。哥哥分到了錢,一點都不感謝,反而認為他是一個吝嗇鬼。平安夜,他們受邀去一個表兄家吃飯,帶去了一箱香檳、昂貴的化妝品等。但他們得到的回應僅僅是僵硬的微笑。看得出人家很失望。
第三是嘗到了無聊?!拔覀兒芎ε旅刻齑谝黄?,四目相對,無所事事,就像退休的夫婦一樣,每天除了吵架還是吵架……”奢華的生活也成為一種習慣。不花錢有什么意思?花錢有什么意思?一年了。要慶祝嗎?熱拉爾沒有任何特殊的感覺。他麻木了,一點幸福感都沒有。
你看,一旦享受了輝煌,也就淡漠了夢想。不過如此。贏得了多大的疆土,也可能丟失了多大的幸福。前段時間中央一套熱播的電視劇《老大的幸?!防镱^的歌詞挺有意思,“得到的是因為沒苛求,失去了也不必太在乎,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才是最幸?!薄?/p>
亞當·斯密說得深刻:
在身體自在和心情平靜方面,所有不同階層的人民幾乎是同一水平、難分軒輊的,而一個在馬路邊享受日光浴的乞丐,則擁有國王們?yōu)橹畩^戰(zhàn)不懈的那種安全。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都存在這樣一個矛盾,一方面追求“瀟灑走一回”,一方面又欣賞“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么,究竟是活在激情中好還是活在平靜中好呢?
在《道德情操論》里,每當亞當·斯密談到激情時,為什么總要加上個克制呢?
這里也有一個概念不同的問題。從通常意義上講,激情就是對某些事物積極而強烈的心態(tài)和行動。但是,亞當·斯密當時所說的激情,則是一個中性略帶有一點貶義的詞,指過激的情緒。你看他對激情的分類就知道了:
屬于第一類的,是那些即使要抑制個一時片刻也需要大大努力自我克制的激情;屬于第二類的,是那些若要抑制個一時片刻或甚至某一短暫的時間并不怎樣困難的激情。
對于這些過于激烈的情緒,亞當·斯密看成一種病態(tài),開出的基本藥方是“控制”。
缺少激情,要學會鼓勵;情緒過激,要學會控制。人性如水,激情如浪。放眼看看我們的大自然,水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水于江河,奔流不息;水于清泉,無聲細流;水于湖泊,靜若處子。動靜皆宜,張弛有道??础段饔斡洝?,孫猴子為什么叫行者,又叫悟空?你琢磨一下吧,作為一個“行者”,你必須要動,“金猴奮起千鈞棒”;作為一個“悟空”,你必須要靜,“玉宇澄清萬里?!薄?/p>
書猶藥也,《國富論》屬于一類藥,它可以讓人血氣充盈;《道德情操論》屬于另一類藥,可以讓人平心靜氣。
每個人都有榮譽感,什么樣的榮譽感更有意義?在《道德情操論》一書中,亞當·斯密贊賞的是與國家民族相關的榮譽。然而,歌德更強調(diào)的是獲取榮譽的手段:
在他自己以及他人的眼中,他雖然占有崇高的地位,這地位的榮譽,雖然已經(jīng)因他在攀爬的過程中采用了卑鄙下流的手段,而遭到褻瀆玷污。
什么意思?為了榮譽不擇手段,榮譽最易變?yōu)樾邜u。而且一個功成名就的人,比一個無名之輩更容易蒙羞。去年有兩件大事,那是舉世嘩然啊。一是韓國前總統(tǒng)盧武鉉因受賄案自殺身亡,一是臺灣前總統(tǒng)陳水扁因貪腐案鋃鐺入獄,都是榮譽變羞恥的例子。
和榮譽相關的一個詞,是虛榮。亞當·斯密還認為,與國家榮譽相比,個人榮譽,更接近虛榮,虛榮更接近羞恥,他講:
愛慕虛榮的人時常裝出一副時髦的蕩氣派……就像在宗教信仰與美德方面有偽君子那樣,在財富與社會地位方面也會有偽君子;就像一個狡猾的人會假裝自己是信徒或品德高尚的人那樣,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也往往會假裝某種不屬于他自己的身份。
亞當·斯密一語道破:虛榮就是用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生活方式來裝扮自己。
溫家寶總理在英國訪問中說:“高尚的經(jīng)濟學應當同高尚的倫理道德學結合在一起,每一個經(jīng)濟學家,每一個金融學家,身上都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蔽艺J為,不僅是經(jīng)濟學家,也不僅是金融學家,他們身上要流淌道德的血液,我們的企業(yè)家、我們的領導者的身上更應該流淌道德的血液。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際上是一場道德危機。
經(jīng)濟實體瘋張,道德供血不足,社會必然暈菜。
亞當·斯密警世之言,到今天更具重要的意義。古人云“士君子不能濟物者,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矣”。意思是,一個讀書人不能建功立業(yè),在別人迷惑時,能夠出言提醒,也是無量功德,我想這也算是《道德情操論》之功德吧。
讀書貴在思索,讀經(jīng)典就更要多思索。夜深人靜,讀罷好書,時常出來走走。腳踏大地,眼望星空,每每會生出一些感悟來。你看這市場大地,必是很熱很喧囂;道德星空,必是很藍很寧靜?!肮缮瘛?巴菲特、美國首富比爾·蓋茨瘋狂地攫取財富,最后呢?還不是將數(shù)百億財富全部捐獻給了社會?市場經(jīng)濟的起點是窮而思富;市場經(jīng)濟的方向是富而有德。亞當·斯密說的不是準則,而是邏輯。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天會更好,中國會更好。理由是:她能夠強而不驕,她可以行而不亂。因為在她腳下,是金色的財富之路;在她的頭上,是藍色的道德天空……
作 者:楊思卓,北京大學領導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思卓書坊”主持人。
編 輯:王朝軍 zhengshi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