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預設”是語言邏輯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由于研究的視角不同,一般有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之分。他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及功能.本文主要論述語義預設的特征及其表達功能.
【關鍵詞】預設;語義預設;特征;表達功能
“預設”是語言邏輯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由于研究的視角不同,一般有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之分。如果將語句或命題的預設純粹地用語句或命題的真值、從邏輯與語法角度來進行說明,即將預設理解為“一個語句預設另一個語句當且僅當后者必須為真以保證前者在任何時候都有真值”的話,則這種意義下的預設謂之語義預設或邏輯預設。關于預設的這種語義研究是與英國哲學家P.F.Strawson,在其1952年出版的《邏輯理論導論》一書中,他在談到傳統(tǒng)的A,E,I,O命題的含義是引進并定義了預設“一個命題S預設一個命題S當且僅當S是S有真值或假值的必要條件?!?Strawson關于預設的這個定義可以看作是予以預設的經(jīng)典定義,邏輯學家V.Franssen對其予以形式的發(fā)展,生成語義學家Lakoff,Horn以及Karttumen也都使用或假定過這種類型的預設。胡澤洪教授也對其定義,特征及其可能世界語義做了初步分析。由于語義預設是從語義真值的角度對預設進行研究,因此這種預設是靜態(tài)的,邏輯抽象的。
在借鑒與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人進行整合分析研究,歸納出語義預設的一些特征和表達功能。
一、語義預設的一些特征:
(一)語義預設的穩(wěn)定性
語義預設的穩(wěn)定性是指“對語句加以否定或提出疑問不僅不會否定或懷疑‘預設,反而更加肯定‘預設為真”。例如,
(1)Mary washed the dishes.
(2)Mary didnt wash the dishes.
(3)Did Mary wash the dishes?
(4)Wash the dishes , Mary.
(5)The dishes were dirty.
以上四個句子中,雖然它們所用的句式不一樣,(1)為陳述句,(2)為否定句,(3)為疑問句,(4)為祈使句,但它們的預設都是句(5)。
(二) 語義預設的規(guī)約性
從預設的普遍特征來看,預設是交際雙方共同設定的信息。邏輯語義學對預設的研究注重句子內(nèi)部命題間的關系,語義預設不關注交際中的語境因素,不會因人而異,它是唯一的、固定的,只與句子本身的意義及某些特定的語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交際雙方從句子本身即可通過引發(fā)語詞析出內(nèi)在的預設,于是便可推出共知的信息,所以語義預設具有規(guī)約性意義。
(三) 語義預設能檢驗句子的合格性
語義預設能檢驗句子的合格性,體現(xiàn)在“語義預設是語句獲得真值的必要條件”,如果語義預設是假的,那么語句就沒有真值可言,就變得毫無意義了,也就成為不合格的句子。例如:
(6)※ The murderer who was executed yesterday is sleeping.
(7)The murderer who will be executed tomorrow is sleeping.
句(6)中的語義預設是“殺人兇手現(xiàn)在是活著的”。昨天已被處決的殺人兇手現(xiàn)在怎么還可以活著呢?顯然,這個語義預設是假的,因此句(6)是一個不合格的句子。而句(7)的語義預設也是“殺人兇手現(xiàn)在是活著的”。既然是明天將被判決的兇手,現(xiàn)在當然可以活著,這個語義預設是真的,因此句(7)有意義,是一個合格的句子。
二、語義預設的表達功能
(一)運用語義預設,可以大大提高語言的概括力度,從而使語言的表達變得更加簡練、有力語義預設的運用,可使語言表達顯得簡潔、含蓄而富于力量。例如:蟬娟:宋玉,你這個沒有骨氣的文人!(郭沫若《屈原》)據(jù)說此言由“宋玉,你是個沒有骨氣的文人!”修改而來。這一修改,把原信息“你是個沒有骨氣的文人!”處理為語義預設,不僅使該信息的真實性得以強化,而且使表達更簡潔有力,嬋娟對宋玉的憎惡之情也得到了更充分的抒發(fā)。又如,(8)他這賤骨頭打不怕,還要說可憐可憐哩。 (魯迅《藥》)句(8)中包含著豐富的預設。要是把其中的語義預設信息(用下劃線表示)補出來,那么句 (8)就應改寫為:他是有其人的,他是一個賤骨頭,不怕打。他被打后說“可憐”、“可憐”,其可憐的對象是存在的。他應該怕打,不應該說打他的人“可憐”,而他不僅不怕打,反而還要說打他的人“可憐”(王躍平,2004)。顯然,這一改寫是非常別扭的,它既不含蓄,也不自然,更不簡潔。語義預設之所以具有簡化表達的功能是因為:第一,言語主體已將它視為已知的或業(yè)已存在的知識,認為無需說出,于是,相應的語言表述就可以省略掉了。第二,預設觸發(fā)語的存在,使語言表述得到了簡化。
(二)運用語義預設可以增強話語內(nèi)容的可信性,提高言語交際的有效性。劉頌浩認為,話語的信息可分為基本信息和附帶信息兩種。基本信息是話語斷言部分傳達的信息,附帶信息是說話人認為交際雙方都接受的共同背景或無爭議信息(即預設)?!闭驗轭A設是一種“無爭議信息”,所以在交際過程中,言語主體如果把需要發(fā)出的某些新信息(對聽讀者而言),用預設的方式說(寫)出,那么就可以增強它的可信度。如,一位男生想和他心儀的那位女生交朋友,但不知道是否愿意,于是便這樣邀請:“我們能做個朋友嗎?今晚我們一起吃頓飯吧 ”。那女生回答:“我今晚有約了,和它的原主人去看電影”。邊說邊看著受傷的戒指?!八?戒指)的原主人”,這是女生發(fā)出的新信息,意味著她手上帶的戒指是一男生送給她的。在這里,她巧妙地把這一信息處理為預設,從而增強了它的可信性,使男生不致產(chǎn)生懷疑—-盡管“我有男朋友”本身可能是一個假命題。如果女同事答以話語“今晚沒有空—對不起,我有男朋友了”,那么反而會使對方懷疑此話語的真實性。人們的交際心理,普遍是:越是處于顯要位置上的信息(即說話人處理成斷言的信息),其真實性越值得懷疑,而越是處于隱蔽位置上的信息 (即預設),其真實性越顯得可信。預設處理不失為一種把信息塞在不顯眼位置以強化它的可信性的交際藝術(shù)。
(三)運用語義預設,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取那些不能或不便直接獲取的信息通過發(fā)出某種含有預設的命題,來獲取不能或不便直接獲取的信息。在交際中,有些信息往往是對方不愿提供的,也是己方不便直接打聽的。為了獲取某個信息,言語主體可以采取預設處理的形式,即故意向?qū)Ψ桨l(fā)出一個含有預設(此信息為真的預設)的命題,然后通過對此命題的反饋信息的分析來證實或證偽該預設。若對方對所發(fā)命題有反饋,且未指出它的不合適,則意味著該預設被證實;若對(下轉(zhuǎn)第196頁)(上接第195頁)方對所發(fā)命題茫然不知所答,或明確指出它的不合適,則該預設被證偽。例如,妻子問很晚才從外面回來的丈夫: “你在金百合夜總會見到強子了嗎?”(強子是丈夫的朋友,是當?shù)赜忻臒o業(yè)游民、游手好閑之徒。)此問語中含有“你去過金百合夜總會”的預設。聽了妻子的問語,如果丈夫回答說“見到了”,或者“沒見到”,那么就可證實該預設;如果丈夫說“我沒去過金百合夜總會”,或者說“我沒去過百花夜總會,但在農(nóng)業(yè)銀行門口見到了強子”,那么就無法證實她的預設。又如,在法庭上,辯護律師問犯罪嫌疑人:“你什么時候才停止對你妻子施加家庭暴力?”如果犯罪嫌疑人不能辨明這是一個含有語義預設的句子,他很能就會中辯護律師的“語言陷阱”。
(四)運用語義預設,可以擺脫交際困境,實現(xiàn)成功交際 “語義預設表達的是脫離語境的一種純語義關系,但預設總以人為信息載體,帶預設命題、詞匯總以‘自我為中心,因而預設概念是對詞匯或命題組織的一種‘自我中心語義解釋。”就是說,語義預設具有主體性、單向性。語義預設的主體性、單向性,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破壞交際的順利進行,也可以為實現(xiàn)成功交際發(fā)揮作用。例如: (9)鐘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秸康,鐘要(通 “邀”)于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即風箱)??祿P褪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鐘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例(9)中“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的問題里含有兩個預設,即:“你來時是有所聞的,離開時是有所見的”。鐘氏的答語,采取重復該預設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表達效果:一方面敷衍了 “禮貌原則”的履踐;另一方面發(fā)泄出對秘康驕慢的強烈不滿和對驕慢的驕慢。
綜上所述,語義預設使一種靜態(tài)的、抽象的預設,具有穩(wěn)定性、規(guī)約性、能夠檢驗句子的合格性。在日常交際中,語義預設:可以大大提高語言的概括力度;可以增強話語內(nèi)容的可信性,提高言語交際的有效性;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取那些不能或不便直接獲取的信息;可以擺脫交際困境,實現(xiàn)成功交際。語義預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我們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李福印,語義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11。
[2]伍謙光,語義學導論(修訂本)[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08
[3]俞如珍。語義預設、語用預設和會話含義[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6(1).
[4]王躍平.語義預設的表達功能[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6).
[5]彭玉海,預設的語義描寫功能[J].中國俄語教學,2001,(1).
[6]魏敏.淺談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5)
作者簡介:蘇新華,女,漢族,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09級研究生
文學與藝術(shù)201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