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欣
人民的子弟,人民的兵!
陳 欣
一
在中國,軍隊有兩種叫法,正式些的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親切點的叫做人民子弟兵。子弟兵,是人民母親在喚著這支隊伍的乳名,讓人想起血濃于水,讓人感受到母子深情。
剛到舟曲的第一天,我站在一眼望不到頭的淤泥堆上問身邊的戰(zhàn)士,這里是哪里?戰(zhàn)士停下手中的鍬告訴我,這里就是舟曲的城區(qū),我的腳下就踩著一棟三層的樓房和人數不明的鄉(xiāng)親。半座舟曲縣城,竟然被一條巨大的泥石巨龍,硬生生地拍進了白龍江滔滔的江水里。
身在災區(qū),你才能知道人在自然的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當災區(qū)的群眾一批批往外撤退、得到安置的同時,一股綠色的洪流再一次逆著避難的人群,深入到了災區(qū)的每一個角落。人民子弟兵,在人民遭難的時刻再一次出現在了最危險,也是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舟曲救災戰(zhàn)斗中,蘭州軍區(qū)某工兵團班長唐文君第一個執(zhí)行堰塞湖爆破任務。在右腳被鋼筋扎傷后,他依然堅持戰(zhàn)斗在爆破一線,為排除險情做出了突出貢獻。
唐文君是蘭州軍區(qū)某集團軍專業(yè)比武第一名,曾經赴剛果金執(zhí)行國際維和任務,被聯(lián)合國授予和平勛章。今年5月,唐文君患上了甲亢住院治療,醫(yī)生定下的復診時間是8月9日。8月8日,部隊接到救災命令,迅速組成16名突擊隊員乘坐直升機趕赴舟曲,唐文君主動報名。他的連長代晉文告訴我,唐文君一個月瘦了有十幾斤,身體很虛弱,連隊在剛開始定人的時候沒有定他。但是唐文君主動找到他和指導員說:“我是我們連的技術骨干,這時候不發(fā)揮點作用,什么時候發(fā)揮作用?”
8月8日下午1點,唐文君趕到了舟曲。為了判定堰塞湖的堵塞點,他在江水中來回勘察,渾身被廢墟的碎片劃得傷痕累累。8月9日,在對瓦場橋堰塞體實施第一次爆破時,唐文君把身邊的戰(zhàn)友攔在了警戒線外,一個人實施炸藥的裝填作業(yè)。唐文君說,平時都是先捆綁好了炸藥再固定雷管,可是這一次在湍急的江水中爆破,只能是裝上了雷管再捆綁炸藥。
唐文君的第一次爆破就很成功,瓦場橋堰塞體被炸開了3米寬的缺口??墒怯捎谥矍呷膲误w是一個由淤泥包裹著堅固的建筑物形成的阻塞帶,炸開的缺口很快又被江水沖平。所以在接下來的搶險戰(zhàn)斗中,唐文君連續(xù)參加了26次爆破工作,右腳被扎傷,腫得穿不進鞋,但他卻沒有離開爆破一線。
唐文君是一名年輕的小戰(zhàn)士。當他的大部分同齡人還在父母身邊享受溫暖的時候,穿上軍裝的小唐已經在為了保護人民的安全而奮力戰(zhàn)斗。
二
在災區(qū),除了像唐文君這樣的年輕戰(zhàn)士,頭發(fā)花白的老軍人也能常常見到。
2010年8月12日晨,剛剛趕到舟曲災區(qū)的海軍潛艇學院教授張可玉站在尚未垮塌的城江橋上,遙望前方淤江斷流的三眼峪堰塞體。他是我軍最權威的水下爆破專家,曾經在多次重大爆破任務和汶川堰塞湖排險中屢建奇功。
圖為本文作者在災區(qū)現場報道
前四天,某工兵團在舟曲的十幾次爆破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淤泥包裹的殘垣斷壁,形成了一道犬牙交錯、連綿幾公里的堰塞帶。渾濁的江水,還浸泡著災區(qū)群眾的大片家園。
此時此刻,張可玉的身邊將星云集。解放軍總參謀部、蘭州軍區(qū)、武警部隊的高級指揮員們輕聲低語,就為了讓他能夠專心地觀察和思考。
將軍們等待的,可能就是他的一句話。而這句話,將直接影響指揮部定下救災決心。淅淅瀝瀝的雨中,這位年近70,超期服役近十年的老軍人箭步叉腰,腳蹬著橋側的臺階直視三眼峪。
一天前接到上級電話通知時,張可玉正在上海開會。作為安保專家,他為世博會的安保工作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卻一直沒有能夠安下心來好好轉轉世博園。這一次,他把老伴也接了過來,準備會議結束后直奔世博園。
當領導在電話里詢問老張能不能去舟曲的時候,張可玉沒有一絲的猶豫。他說:“雖然我的年紀大了,但是作為一名當了幾十年的老兵,這個覺悟應該有。”
張可玉把老伴一個人丟在了上海,連夜從上海趕回青島,回到學院時已經是夜里11點。他直接去了學校辦公區(qū),接受首長布置前往一線災區(qū)的具體任務,回到家里已是半夜2點。進了家門,他又趕緊上網打開新聞網站,邊看新聞報道里的舟曲災情,邊思考自己趕赴前線需要做好哪些準備。躺在床上時,時鐘已經指向了凌晨4點,張可玉的腦海里又開始琢磨起了舟曲排險種種可能采取的方案。
張可玉早上6點就出了門,趕上了7點55分的首趟班機。從青島飛到西安,再轉飛蘭州,隨后乘坐蘭州軍區(qū)的汽車冒著大雨前往舟曲。張可玉飽含著全部的深情,投入到這場抗擊天災、挽救群眾的戰(zhàn)斗中。
滿街的迷彩綠、橄欖綠中,這位身穿深藍色海軍作訓服的老軍人異常地顯眼。藍色的作訓帽下,絲絲白發(fā)掛滿了汗珠,炯炯的目光如同一柄利劍直刺白龍江。
淤泥、巨石、犬牙交錯的斷裂鋼筋、隨時可能滑坡倒塌的陡峭河堤,都沒能攔住69歲的張可玉。舟曲災區(qū)的重災點他全部都走到了,有的地方甚至是爬著去的。
當踏遍舟曲災區(qū)每一條河道后,張可玉的心里有了底。看著周圍將軍們期待的眼神,這位水下爆破的權威說出了自己的意見:“舟曲堰塞湖屬于河床整體抬升,爆破后的堰體碎片依然留在河道,回填速度很快。必須在實施多點爆破,加大爆破量的同時,加大機械挖掘清淤力度。爆破、挖掘作業(yè)的順序,應從下游開始,向上游逐步推進。”
現場來自解放軍理工大學、徐州工程兵指揮學院的多位爆破專家全是張可玉親手教過的學生。他們說,老師已經用眼神炸開了淤塞的江水。
按照張可玉和他的弟子們提出來的建議,新的舟曲堰塞湖排險方案開始實施。每一聲隆隆的爆炸聲后,長臂挖掘機及時跟進,第一時間把炸碎的堰體碎片從河道了清除出來。
瓦場橋、羅家峪、三眼峪……白龍江的堰塞點一個個被排除。
180立方每秒、240立方每秒、350立方每秒……白龍江水的下瀉速度每天都在加快。
10厘米、50厘米、1米……白龍江淤塞河道的水位也不斷地下降,再下降。
浸泡在江水中的家園多露出來一點,災區(qū)群眾重新開始生活的希望就多了一分。舟曲隆隆的爆破排險聲就像驅兇辟邪的爆竹,正在驅散災區(qū)群眾心中的那片烏云。工程機械轟鳴的挖掘,挖去了災后的廢墟,也慢慢挖走了災區(qū)人民積在胸口的那份陰郁。
爆破專家張可玉用他擅長的爆破技術,為災區(qū)的群眾炸出了一片平安。
三
在舟曲的采訪,讓我又串聯(lián)起了我在歷次抗災采訪中的一幕幕回憶……
6月24號,撫州唱凱鎮(zhèn)古港村已經被決口的洪水浸泡了3天。然而,100歲的老人姜晚女依然滯守在她那棟兩層老樓里。
瓢潑大雨中,鎮(zhèn)上的工會主席找到了抗洪的官兵。當我們駕舟、涉水來到老人家中時,看到了老人和她的兒子、媳婦。
兒子說:“媽,出去吧,家里真的危險。”老人說:“不,我要守著我的老屋,人走了有偷兒咋辦?”
媳婦說:“媽,雨還要下,再呆下去會生病?!崩先苏f:“不,到外面住我不習慣!”
工會主席看著我們,兩手一攤,搖頭低語:“已經三天了,誰勸都不聽?!?/p>
誰勸都不聽!連兒子、媳婦都勸不了,誰去勸,老太太還會聽呢?
小戰(zhàn)士胡建走上去了,帽檐滴著水,褲腿沾滿泥,一雙手握住了老人的手:“奶奶,我們是子弟兵。我們接您來了!”
老人的語氣竟然溫和起來:“伢子,人走了有偷兒?!焙ㄕf:“奶奶您放心,我們有戰(zhàn)友會留下巡邏,會給您看好家?!?/p>
老人又說:“伢子,出去了我不習慣?!焙≌f:“奶奶,政府已經給您安排好了,出去了我們也會來看您?!?/p>
這時,老人握著小戰(zhàn)士的手,竟然點下了頭,說了一聲:“走!”
小戰(zhàn)士胡建開始為老人收拾換洗的衣物,接著趟著泥水把老人背到沖鋒舟邊,戰(zhàn)士們用雨衣包著救生衣給老人設了沖鋒舟上唯一的軟座,最后把老人送到安置點。
這一路,老人的兒子、媳婦不停地說感謝,工會主席連連地感嘆不可思議。而被深深震撼的我,一直沉浸在思索中。
為什么?為什么一位經歷過多少世事變幻、人間滄桑的百歲老人,一位連至愛親人都勸不動的倔強老人,會如此地聽從一位18歲小戰(zhàn)士的話呢?他們一共才有兩句對話??!
信任,只有絕對的信任才能有這樣的情節(jié)發(fā)生。老人也許不會信任一個和她孫子一般大小的年輕孩子,但是,她信任這個孩子身上穿著的這身綠軍裝。江西是老區(qū),小戰(zhàn)士胡建的那一聲我們是子弟兵,一定喚起了老人對紅色隊伍的深刻記憶。她信任這支隊伍,所以她信任這支隊伍里的每一個人,信任子弟兵給她說的每一句話。
2008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某紅軍師的官兵們冒著路滑墜崖的危險把發(fā)電機送到貴州銅仁災區(qū)的中學里。高三學生的家長們淚流滿面,他們的孩子終于不用點著蠟燭復習了。一名學生對我說:“我愛解放軍,畢業(yè)了要當兵?!?/p>
“5·12”汶川抗震,我們在武文斌烈士靈堂前采訪群眾。大嫂、大嬸哭聲一片,一位老伯捶著心窩說,喪子之痛,喪子之痛。那一刻,我感覺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武文斌的兄弟姊妹,父母雙親!
今年年初云南抗旱,戰(zhàn)士們背著50斤的水桶為楚雄偏遠山區(qū)的群眾送去救命水。幾位70多歲的老大娘竟然撲通幾聲跪在了官兵們的面前。大娘們摸著官兵們發(fā)紫的肩膀說,兒子們在外打工,孫子們在外讀書,記得她們這些老人的,還是當年的恩人解放軍,還是現在這些親人子弟兵!
再想想我從江西轉往福建報道抗洪。當馳援的官兵完成搶險,準備撤離南平、三明災區(qū)時,老鄉(xiāng)們知道了消息。一時間,男人們準備宰牛殺豬,女人們張羅著煮蛋熬湯,拿出家底要為子弟兵們送行,謝恩。最后,部隊把啟程的時間定在了凌晨4點,悄悄地離開了營地。
人民的子弟兵人民愛,人民的子弟兵愛人民。放眼世界,中國軍隊也許還不是世界軍隊中的第一,但他們卻是絕無僅有的軍隊,因為他們是人民的子弟,人民的兵!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