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xué)外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 彭艷麗
日語被動態(tài)小議
武漢大學(xué)外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 彭艷麗
日語被動態(tài)是日語動詞語態(tài)中很重要的一種。以動詞的被動態(tài)做謂語的句子稱為被動句。主要在不知道主語以及要使主語一致的時候使用,本文將被動句分為直接被動句和間接被動句。其中,間接被動文的用法在中文用法中不存在,所以對于中國的日語學(xué)習(xí)者來說是個難點,需要好好把握。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可以使廣大日語學(xué)習(xí)者和日語教學(xué)工作者更好的掌握日語被動句,以便更好的把握中日兩國語言以及文化的不同。
日語被動態(tài) 直接被動句 間接被動句
佐治圭三等主編的『文法』一文中對日語的被動態(tài)解釋為「核になる動詞の行為
者以外の非積極的関與者を主語として、ことを描く型を受動態(tài)(受身)と言う」,即“以中心動詞的行為者以外的非積極參與者為主語進行描寫的句式叫做被動態(tài)”。其主要標志是在動詞未然形后加上助動詞「れる/られる」。多伴有受到危害、損害、傷害之意,但在現(xiàn)代日語中,主體受益、中立(既非受害也非受益)、間接受到影響時也常用被動句式來表示。
注:サ變動詞后接「られる」其未然形用「せ」而不用「し」構(gòu)成「せられる」,使用時又用約音,即「せら」約為「さ」,形成「される」。
分類,或根據(jù)“主語是直接受到影響還是間接受到影響”分類兩種方法。 “主語是否是人”的分類方法將日語被動句分為有情主語句和無情主語句兩大類;“主語是直接受到影響還是間接受到影響”的分類方法將日語被動句分為“直接被動句”和“間接被動句”。本文按照后一種分類方法進行分類。
1、直接被動句:指主語直接受到動作或者作用的影響,主語又是動作作用的直接承受者,原來主動句中的“を格”或者“に格”的名詞句作為被動句中的主語。直接被動句又分為“主語是人的直接被動句”和“主語是事或者物的的直接被動句”。
1)、主語是人的直接被動句:指人直接承受他人行為的影響。
例如:(1)太郎ちゃんは父親に叱られた。
(2)私はクラスメートに笑われた。
上面的句子(1)中,【太郎】是動作的承受者,用【は】表示;【父親】是動作的發(fā)動者,在句中作補語,用格助詞【に】或者【から】表示。原本被動句是只用于表示主語(主體)受到傷害、利益受到損害等不利影響時的表達,但近年來由于受西洋語法影響,日語中也出現(xiàn)了以下這種并非“受害”,反而有點“受益、受惠”的被動句。如例(3),(4)。
(3)子供は時々擔任の先生に褒められる。
(4)田中先生は生徒に慕われている。
2)、主語是事或者物的的直接被動句:被動句本來表示【誰被誰怎么樣了】,所以行為的主體多用于人。不過,受西方語法影響,日語被動句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用事或
者物做主語的句子。這類句子的主語在主動句里是他動詞的賓語,在被動句里往往用【が】表示、即使用【は】也是為了表示對比或者導(dǎo)致否定。當一般事物名詞充當被動句的主語時,有時無須指出動作的主體(補語),或者不清楚動作的主體是誰,在這種情況下動作的主體(補語)常常被省略。這種被動句多用于客觀地描述某一現(xiàn)象。
例えば: 中國がどのように紹介され、日本人の學(xué)生にどのように受け止められいるか、ぜひ知りたいのである。
最近、この言葉がよく使われているようである。
緑茶は中國の人々によく飲まれている。
如果涉及動作的主體(補語),而謂語是表示事物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創(chuàng)作或者發(fā)現(xiàn)一類的動詞,如“作る、発明する、設(shè)計する、書く”,這時動作的主體(補語)一般不用“に”、常用【によって】表示。
例えば: この建物は有名な建築家によって設(shè)計された。
秦は始皇帝によって統(tǒng)一された。
日本のポップカルチャーがどのような人々によって作られているの
か、興味を持った。
2、間接被動句
間接被動句主語不是動作的直接承受者,而是間接地受到與之沒有直接關(guān)系事情的影響。從內(nèi)容來看,這種影響通常是對主語(主體)不利的,給主體帶來了損害。因此,這種被動句在日語中又叫做“迷惑の受身文”或者“被害の受け身”(受害被動句)。在這種句式中由原來能動句中未出現(xiàn)的一個動作成員擔當主語,因而此類被動句與能動句相比多出來一個動作成員,因為“多出來一個成員”,可以認為與其完全對應(yīng)的能動句不存在。這是區(qū)別直接被動句的重要外在標志。
例えば:雪が降った。(私は雪に降られた。)
田中さんが先に論文を発表した。(私は田中さんに先に論文を発表された。)
間接被動句也分由自動詞構(gòu)成的間接被動句和由他動詞構(gòu)成的間接被動句兩種。
1)、自動詞構(gòu)成的間接被動句
在歐美語法和漢語語法中都沒有由自動詞構(gòu)成的被動表達,所以,日語中這類被動句的構(gòu)成對于日語學(xué)習(xí)者來說較難理解。這類句子中的被動動詞皆由自動詞構(gòu)成,這個動作的發(fā)生間接地對主語造成不好的影響。日語常常用這樣的句式來表示主語間接受到打擾或者影響。整個句子含有“由于別人……而使得主語不能或沒能……”的意思。例如: 前の日に、隣の部屋の人に騒がれて、よく眠れなかった。
遠足の日に雨に降られて困りました。
彼は三年前に母親に死なれた。
きのうの夜、子供に泣かれて、目が覚めてしまいました。
2)、他動詞構(gòu)成的間接被動句
日語中除了由自動詞構(gòu)成的間接被動句外,他動詞同樣也能構(gòu)成間接被動句,
同樣表示主語(主體)間接地受到了與自身沒有直接關(guān)系事情的不利影響。
例えば:(1)レストランで、隣のテーブルの人にタバコを吸われて、気分が悪くなりました。
(2)となりの部屋でパーティーをはじめられたので、うるさくて勉強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在(1)、(2)由他動詞構(gòu)成的被動句中,主語并非動作的直接承受者,而是間接受影響者。造成的不利影響可以不明確出現(xiàn)在句子里,但潛在存在著。
在由他動詞構(gòu)成的間接被動句中,有一類被稱為所有者被動句。所謂所有者被動句是指主語是動作作用的承受者(物)的所有者。 例えば:
(1)私は妹にパソコンを壊された。
(2)鈴木さんは先生に絵を褒められた。
(3)私は電車の中で(人に)足を踏まれた。
(4)順番が來て、名前を呼ばれたら、すっかりあがってしまった。
這類被動句中,動作的直接承受者并不是句子的主語,仍然作為賓語出現(xiàn),而整個句子的主語是受動者的所有者。像「パソコン」、「絵」「足」「名前」等是主語我的所有物或者身體的一部分,也被稱作所有者被動句。特別是像「足」等身體部位在主動句中處于“を格”,但是要注意其被動句不能翻譯成「私の足が踏まれた」,而是「私は足を踏まれた」。 這類被動句“を格”所表示的動作的客體多為動作主體身體的一部分,或者是其衣著,或是其所有者,或者是某某一個側(cè)面(如動作、姿勢、狀態(tài)等)。與主動句比較,這類被動句通常明顯出現(xiàn)受害的意識,但在現(xiàn)代日語中,有時候也有主體受益、中立(既非受害也非受益)的情況。
三、結(jié)束語:本文通過大量的例句對日語被動句進行了考察分析,對日語被動句的概念特征以及接續(xù)規(guī)則進行了介紹,并對日語被動句進行了詳細的分類,特別是對
中國的日語學(xué)習(xí)者不好理解的間接被動句,舉出了大量的例句進行分析,希望能對廣大日語學(xué)習(xí)者及日語教學(xué)工作者有所幫助。
[1]藤田直也編著 日本語文法學(xué)習(xí)者によく分かる教え方[M].株式會社アルク.2000年8月
[2]王子愉編著.俞彭年、周啟明譯 現(xiàn)代日語語法[M].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
[3]彭廣陸 守屋三千代主編 綜合日語[M].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
[4]王忻編著 新日語語法時·體·態(tài)·語氣 外文出版社.2001年5月
彭艷麗,女,1974年生,陜西漢中人,講師,研究方向:日本語言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