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莪術
▲生莪術
莪術,在古代各種本草文獻中都有記載,入藥歷史悠久,因其溫通力較大更兼具破血祛瘀的功效,現今仍為治療瘀血引起的各種病癥的臨床常用中藥,醋制后配合三棱使用,相輔相成,效果甚佳。
莪術為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無毛。葉橢圓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5cm~60cm,寬10cm~15cm,中部常有紫斑,葉柄較葉片為長。花莖由根莖單獨發(fā)出,常先葉而生;穗狀花序長約15cm;苞片多數,下部的綠色,上部的紫色;花萼白色,花冠黃色,裂片3,不等大;側生退化雄蕊??;唇瓣黃色,頂端微缺;藥隔基部具叉開的矩。蒴果卵狀三角形?;ㄆ?~5個月。
莪術來源于姜科植物蓬莪術、廣西莪術或溫郁金的干燥根莖。廣西莪術又稱桂莪術、毛莪術,溫郁金習稱溫莪術。
莪術生于山谷、溪旁及林邊等的陰濕處。主產廣西、四川。秋冬兩季,莖葉枯萎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須根、鱗葉,洗凈,蒸或煮至透心,曬干。
蓬莪術呈卵圓形、長卵形、圓錐形或長紡錘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長2cm~8cm,直徑1.5cm~4cm。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上部環(huán)節(jié)凸起,有圓形微凹的須根痕或有殘留的須根,有的兩側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類圓形的側生根莖痕,有的可見刀削痕。體重,質堅實,斷面灰褐色至藍褐色,蠟樣,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內皮層環(huán)紋棕褐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廣西莪術環(huán)節(jié)稍凸起,斷面黃棕色至棕色,附有淡黃色粉末,內皮層環(huán)紋黃白色。
溫莪術斷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黃色至黃棕色粉末。氣香或微香。
▲蓬莪術原植物
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有時已除去。皮層散有葉跡維管束;內皮層明顯。中柱較寬,維管束外韌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維管束較小,排列較密。薄壁細胞充滿糊化的淀粉粒團塊,薄壁組織中有含金黃色油狀物的細胞散在。
粉末黃色或棕黃色。油細胞多破碎,完整者直徑62μm~110μm,內含黃色油狀分泌物。導管多為螺紋導管、梯紋導管,直徑20μm~65μm。纖維孔溝明顯,直徑15μm~35μm。淀粉粒大多糊化。
性味歸經莪術味辛、苦,溫。歸肝、脾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主治癥瘕積聚,瘀血經閉,食積腹痛,跌打損傷,瘀腫疼痛。
莪術的炮制《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8版中規(guī)定醋莪術的炮制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取原藥材后,除去雜質,大小分開,置鍋內,加入米醋與水適量,煮3小時~4小時至米醋被吸盡,內無干心,取出,稍晾,切厚片,曬干或低溫干燥,篩去碎屑;第二種為取原藥材后,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凈,浸泡4小時~8小時,取出,燜潤8小時~12小時,至內外濕度一致時,切厚片,曬干或低溫干燥,篩去碎屑,置鍋內,加米醋和水適量,煮1小時~2小時至米醋被吸盡,取出,曬干或低溫干燥。每100kg凈莪術片用米醋20kg。北京太洋樹康中藥飲片廠采用的是第二種方法。多次實踐表明,第二種方法更容易使米醋浸透藥材,經米醋炮制的莪術散瘀止痛的作用增強。
飲片性狀莪術飲片為類圓形或橢圓形薄片,表面棕褐色,有黃白色的內皮層環(huán)紋及淡黃棕色的點狀維管束。周邊灰黃色或棕黃色。氣微香,微有醋氣,味微苦而辛。
北京太洋樹康中藥飲片廠遵循中藥歷史中的寶貴經驗,從鑒定到炮制,每一步都精益求精,認真了解每一種中藥的特性,根據其藥性加工炮制,去偽存真,做良心好藥,真誠服務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