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
(廈門理工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能量負平衡法在運動處方中的應用研究
——以18-29.9歲女性單純性肥胖與超重人群進行減肥指導為例
高蕾
(廈門理工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本文在介紹能量消耗與能量攝入途徑的基礎上,對能量負平衡法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和研究.以18-29.9歲女性中某一群體為例,例證了如何利用能量負平衡法針對單純性肥胖與超重人群的減肥進行干預與指導,以期挖掘出進行減肥指導的理論依據.
能量負平衡法;減肥;能量
肥胖是由于遺傳、環(huán)境等特定因素引起的一系列進食調控和能量代謝紊亂,體內脂肪積聚過多而使體重超常的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1].肥胖不僅可能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膽囊疾病、高膽固醇、中風、關節(jié)炎等病癥的發(fā)病率的上升[3],而且嚴重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2007年2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一項各國肥胖比例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當今65億人口中,有16億人超重.在中國,肥胖人數比92年增3倍[4].因此,針對肥胖與超重人群減肥方法的研究非常有意義.
肥胖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絕大多數肥胖是由于能量平衡失調的表現.能量的攝入來源于每天的進食,而能量的消耗是機體對外所做的功和機體內部代謝所消耗能量的總和[2].即:體內出現能量的負平衡.從能量的視角出發(fā),對減肥進行干預具體方法的研究在國內尚不存在,因為關于人類能量的研究,在2004年,國際糧農組織(FAO)、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大學(UNU)聯合專家委員會首次深入討論了食物能量含量及其如何與能量需要量相聯系的問題,對人類能量需要量和食物能量評價方法給予了全面、清楚而權威的詮釋[4].
本文運用關聯規(guī)則挖掘出針對單純性肥胖與超重人群減肥的能量負平衡法的應用.在此基礎上提供對他們進行減肥指導的理論依據,并預測他們的減肥效果.
2004年在FAO/WHO/UNU聯合專家委員會關于《人類能量需要量》的報告中,全面、清楚而權威地詮釋了人類能量需要量和食物能量評價方法.參考報告中的各個年齡階段,不同體重人群的基礎代謝消耗的能量以及機體活動、食物的熱效應、生長發(fā)育等消耗的能量來確定受試者的能量消耗值以及減肥的最佳方案(運動與控制飲食)以及有氧運動能量的代謝特點來挖掘針對單純性肥胖與超重人群減肥的能量負平衡法.
能量負平衡法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根據受試者設計有氧運動處方并評定體力活動水平的值;
第二步:根據受試者的體重與第一步中得到的體力活動水平的值,通過《18—29.9歲女性的每日能量需要量表》(表五)查找每日實際能量的消耗量;
第三步:根據受試者的身高,通過《18—29.9歲女性的每日能量需要量表》(表五)查找保持理想的BMI值(中位數21,WHO/FAO,2000),在實際體力活動強度下的每日平均能量攝入推薦量范圍;
第四步:根據攝入推薦量設計營養(yǎng)食譜,并計算設計食譜的總能量;
第五步:計算能量的負平衡
第六步:預測減肥效果
用18—29.9歲女性的某一群體A舉例進行說明.如選擇下表中的群體:(見表一)
表一 (舉例)某一群體A的情況
2.1 設計減肥有氧運動處方
2.1.1 減肥有氧運動處方設計的原則:
在運動前,首先了解受試者的健康狀況(包括心肺功能與運動器官是否健康,能否參加有氧運動),其次再根據受試者的實際情況制訂減肥有氧運動處方.
2.1.1.1 項目的選擇
選擇運動項目上,要選擇適合受試者的,并能夠使受試者持續(xù)長期進行鍛煉的項目.如:慢跑、游泳、劃船、跳繩、騎自行車.
2.1.1.2 運動強度的制定
減肥有氧運動的強度需控制在中等強度,即最大攝氧量的50%-60%.可用心率來測算,即最大心率(220-年齡)的50%-60%.
2.1.1.3 運動時間和頻率
每周鍛煉的次數不少于3-4次,每次運動的時間在1個小時左右.受試者可根據自己具體的身體情況和運動能力進行安排.
2.1.2 減肥有氧運動處方舉例(見表二)
根據以上原則為(表一)中的群體設計減肥有氧運動處方:
為了避免不同的運動方式帶來的能量變化,采用單一的運動方式.并選擇每天運動一小時.
2.2 評定體力活動水平的值
表二 運動時間與方式
根據減肥有氧運動處方的設計(表二)、體力活動水平(PAL)的分類(表三)以及體力活動水平的例子(表四),可以把體力活動水平的估計值評定為
1.7 5.(體力活動水平的估計值的大小不影響攝入能量的計算,作為計算消耗能量的參考值.)
2.2.1 體力活動水平(PAL)分類:(見表三)
表三 根據習慣性體力活動強度或PAL對生活方式的分類
2.2.2 體力活動水平舉例:(見表四)
2.3 計算能量消耗量
成人每日的能量消耗即每日能量需求.
通過表五,我們可以根據群體A的身高和PAL值計算能量需求.計算結果為:
年齡22歲,身高1.62m,則,如果要保持BMI的最小值,即18.5,以輕體力活動強度來看,每天的平均能量攝入推薦量為1800kcal.
年齡22歲,身高1.62m,則,如果要保持理想的BMI值,(中位數21,WHO/FAO,2000),以實際體力活動強度(即1.75)來看,每天的平均能量攝入推薦量為2300kcal.
通過計算結果我們可以得出:年齡22歲,身高1.62m的女性要想保持適宜水平的BMI值,每日所需要的膳食能量值為1800kcal—2300kcal,而我們的假定受試者年齡22歲,身高1.62m,體重69kg,這一群體的女性,以實際體力活動強度(即1.75)來看,每天的平均能量消耗量為2650kcal左右.
即:如果每天攝入的的膳食能量值保持在1800kcal—2300kcal,就與實際消耗的能量形成能量負平衡.
表四 中等強度活動的生活方式PAL的值
表五 部分18—29.9歲女性的每日能量需要
2.4 根據能量攝入推薦量設計食譜
通過以上每日能量消耗計算的結果,我們把每天攝入的膳食能量值設置在1800kcal—2300kcal,根據膳食能量值的范圍(1800kcal—2300kcal)運用Nccw2006營養(yǎng)軟件設計食譜.(見表六):下面的食譜提供了2093.16kcal的能量,早、中、晚三餐分別提供了:480.05kcal、907.17kcal、559.92kcal.在需要的膳食能量范圍(1800kcal—2300kcal)內.
再次,除宏量營養(yǎng)素外,其他營養(yǎng)素的供給量也基本達到推薦量的值.
減肥過程中,食譜內容的變化根據食物交換份與膳食能量值的范圍(1800kcal—2300kcal)以及就餐者的飲食習慣設定,做到兩周內食譜不重復.
2.5 導出能量的負平衡值
能量的負平衡即:能量的消耗量與能量的攝入量之差.查找以上數據:能量的消耗量約為2650kcal,能量的攝入量約為2093kcal,得出結果:2650-2093=557(kcal)
3.1 對年齡22歲,身高1.62m,體重69kg的群體A來講,則,如果要保持BMI的最小值,即18.5,以輕體力活動強度來看,每天的平均能量攝入推薦量為1800kcal.表明:要加速減肥的速度,而不影響身體的健康情況下,每天建議至少要按照1800kcal來設計食譜.
3.2 查表五我們不難發(fā)現:PAL值相同的情況下,體重越大,每日消耗的能量也越大.這表明:攝入等量的膳食能量,PAL值相同,在減肥初期能量的負平衡較大,隨著體重的下降,PAL值相同,攝入等量的膳食,能量的負平衡變小.
即:減肥過程中如果采用能量的負平衡法進行減肥指導,需周期性進行推薦能量攝入量的計算和食譜的編制.如:以每降低體重5kg為一個周期.
3.3 針對群體A,通過能量的負平衡法計算出的能量負平衡值為557kcal.這表明:群體A在以上能量負平衡法的指導下,每天燃燒體內的能量為557kcal.
從營養(yǎng)學上我們得知1g脂肪提供的能量為9kcal,1g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為4kcal,1g蛋白質提供的能力為4kcal.其中,能量在體內的代謝是個十分復雜的過程,不同的運動方式過程有不同的能量代謝特點,因此,我們可以計算出群體A利用以上能量負平衡法進行減肥的每日體重減少的理論最小值和最大值.
表六 一日食譜舉例
最小值:557*1/9≈62g,一個月體重最少可減少1860g,即1.86kg
最大值:557*1/4≈139g,一個月體重最多可減少4170g,即4.17kg
隨著肥胖人群的增多,人們對健康知識的缺乏,出現了減肥方法濫用的現象,因此必須通過一種合理、科學、有效、健康的減肥方法來對這些人群的減肥進行指導,為減肥時期的運動與飲食的量提供科學依據.能量負平衡法就是運用關聯規(guī)則從人類能量需要量中挖掘出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夠準確計算出某一人群的能量攝入量與能量消耗量,從而計算出這一人群每日體重減少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能量代謝的特點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科學問題.在實際應用中采用不同的運動處方產生的能量代謝是不同的,哪一種強度的運動,哪一種方式的運動產生能量的負平衡的值最大是今后研究的重點.此外,本研究挖掘的是針對18—29.9歲女性單純性肥胖與超重人群減肥的能量負平衡法,其他年齡階段的人群也同樣可以使用能量負平衡法來進行減肥干預,但要注意在對特殊人群的減肥進行指導時,能量的計算要考慮到除基礎代謝,機體活動,食物熱效應以外其他能量的消耗.
〔1〕張建,華琦.代謝綜合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35-204.
〔2〕張鈞,等.運動營養(yǎng)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9.
〔3〕趙原.肥胖的成因、危害及減肥手段[J].柳州師專學報,2001,16(4):112-115.
〔4〕http://kfq.ce.cn/shou/tbgz/200703/07/t20070307_10607541.shtml)
〔5〕何志謙.人類能量需要量-FAO/WHO/UNU聯合專家委員會報告[J].國外衛(wèi)生學分冊,2006,33(1):1-21.
〔6〕朱永國.對肥胖女青年采用運動加營養(yǎng)減重效果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2)224-227.
〔7〕王惠卿.營養(yǎng)師培訓教程綱要[M].2006.1,347-350.
〔8〕邵新宇,賈偉平.腹內脂肪與代謝綜合征[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298-300.
〔9〕劉一平等,肥胖與運動減肥研究進展[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21(1)67-70.
G804.2
A
1673-260X(2010)06-0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