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罡,徐建財
民辦高校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及對策
王罡,徐建財
民辦高校的數(shù)量近幾年有了較大提高。對于民辦高校的研究,學者更多的是對民辦高校的投入、學生的思想教育、民辦高校的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而對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卻比較少。本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
2006年,我國民辦高校278所,在校生133.79萬人,其中本科生12.54萬人,專科生121.25萬人,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gòu)994所,各類注冊學生93.9萬人[1]。民辦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了心理學界關(guān)心的一個熱點問題。
(一)學生生源不一
民辦高校的辦學主要是依靠社會力量來辦,因此民辦高校招收學員形式較為靈活,其學生的層次也因此而參差不齊。有的學生來自于普通高中,有的學生來源于高職,有的來源于中專,有的來源于社會青年。不同來源的學生,其文化水平有著較大的區(qū)別,在同一個班級里,學生高考的成績相差很大,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同。
(二)經(jīng)濟壓力大
民辦高校的資金投入主要靠非政府性投入,因此學生的學費也遠遠高于公辦高校。從目前各民辦高校的收費情況看,民辦高校每年的學費1萬元左右,而公辦高校一年的學費大約是5000元左右,兩者差距較大,并且公辦高校學生每年還有較高的獎學金,而民辦高校較少,這也就造成了民辦學院學生的經(jīng)濟壓力遠大于公辦高校。
(三)學習目的不明確
趙惠君、陳勞志的調(diào)查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目的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突出表現(xiàn)在學習目的多元化、近利性。學生在回答“為誰學習”時,有為了獲取更多知識的占 51.04%;為了找份工作的占40.5%;為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占33.44%;為了拿一個文憑占25.3%,為了報效祖國的占12.04%;為了集體 (班組)爭第一的占6.1%;沒有什么目的的占3.56%[2]。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生在校的學習努力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情緒障礙
情緒情感障礙,指影響人們成才的消極情緒情感。民辦學院學生在心理上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緊張、抑郁等。根據(jù)張翔利用SCL-90對民辦學院學生的心理測試研究,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不如普通高校大學生。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強迫”(Z=8.63);其次是焦慮(Z=7.64);第三是“恐怖”(Z=7.03);第四是“敵對性”(z=6.89);第五是“軀體化”(Z=5.16);第六是“抑郁”(Z=5.08)[3]。
(二)缺乏自信心
林紅、樊富珉的調(diào)查表明,在民辦高校中,女大學生的自信總分低于男大學生,差異非常顯著,大二女生的自信總分低于大一,差異顯著,民辦學院大學生的自信程度不存在專業(yè)、地域、經(jīng)濟以及是否獨生子女方面的差異(表1)。
表1 民辦高校學生自信心比較
從自卑的內(nèi)容上來說,在我們的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民辦高校學生的自卑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是經(jīng)濟上的自卑。因為學生家庭條件參差不齊,在校生活水平不一樣,甚至在學校的住宿也不一樣,有的住有空調(diào)的房間,而大多學生住不起;有的學生過生日經(jīng)常請同學到外面的酒店集會,而沒錢過生日的學生就覺得低人一等;其次是學習上的自卑。因為入學層次的不一,來自職業(yè)學?;蛑袑5膶W生其專業(yè)學習能力較強,而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對于專業(yè)基礎(chǔ)課的學習能力較強,對于來自于社會上的青年卻兩者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因此這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就比較自卑。第三是地位上的自卑。這主要是相對于公辦普通高校來說的,在我們的訪談中就有部分學生說民辦學院不受社會重視,和公辦高校是沒法比的。畢業(yè)后公辦高校都很難找得到工作,更何況是普通高校。他們對于就業(yè)前景也沒有信心。
(三)人際交往障礙
在心理咨詢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一部分民辦高校學生存在著明顯的人際交往障礙。在人際交往障礙中既有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有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既有同性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有異性之間的關(guān)系。在訪談中有學生也反映,在學院里面特別難處理的就是同宿舍舍友之間關(guān)系,因為同宿舍的人來于不同的地方,其生活方式不同,性格也各異,交往起來比較困難。如有的學生天天要晚上12點多才休息,而有的學生10點左右就要休息;有的學生東西隨便放,而有的學生東西擺放整齊;有的學生隨便用別人的東西等等,都容易引發(fā)了舍友之間的人際緊張。在師生關(guān)系上,由于民辦高校大多教師是外聘的,部分教師缺乏責任心,上課只是應付了事,引發(fā)了學生對教師的不滿,造成師生間關(guān)系的緊張。
(四)學習障礙
在我們對一部分兼職教師及民辦高校學生的訪談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存在著學習障礙。有的教師說“上課是平時一個班只有50個左右,期末考試卻忽然有100多個”,也有的教師說“學生上午經(jīng)常上了一節(jié)課以后人數(shù)才比較多,而下午少得多”,而學生說“我本來就不想來讀書,是父母逼著自己一定要來的,只好來這里應付一下,畢業(yè)時混個文憑就行了”??梢?,部分學生出現(xiàn)學習障礙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學習動機不強。
(五)行為不良
良好的品行也是本科高校對學生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學生行為不良的現(xiàn)象在民辦學院比較常見,如抽煙、喝酒、上課聽音樂、上課接打手機、遲到早退等。
(一)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gòu)
在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民辦高校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gòu),有的是把心理咨詢納入到學生處里面,把心理咨詢?nèi)匀划敵伤枷胝喂ぷ鱽碜?。甚至有的民辦學院里面沒有專門的心理咨詢?nèi)藛T,也沒有給學生提供心理咨詢的考慮。民辦學院應該和公辦普通高校一樣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gòu),有專門的心理咨詢辦公場所,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二)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師資隊伍
好的心理咨詢服務除了要有固定的場所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高水平的心理咨詢?nèi)藛T。目前公辦普通高校大都比較重視大學生心理咨詢,大多建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nèi)藛T。因此,民辦高校也要建立自己專門的心理咨詢師資隊伍,并加強對心理咨詢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F(xiàn)在,我國已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考試,民辦高校要支持心理咨詢?nèi)藛T去參加培訓考試,以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當然,由于民辦學院經(jīng)費與公辦高校的區(qū)別,民辦高校要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gòu)、聘請心理咨詢?nèi)藛T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必然增加民辦高校的辦學成本。為了解決經(jīng)費問題,民辦高校心理咨詢機構(gòu)可以與社區(qū)相結(jié)合,為社區(qū)的居民提供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服務,由居委會提供一定的經(jīng)費,走半社會化道路。目前,有些社區(qū)已建立心理咨詢室,為居民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這對于社區(qū)及民辦學院來說是個雙贏的方式。而普通高校大多有自己的心理咨詢師資隊伍,有專職的,也有兼職的。
香港高校學生心理輔導是比較完善的,它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其師生比是1:1000-2000[5]。而國內(nèi)普通高校很多都沒有達到這一比例。
(三)建立學校、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的心理服務模式
民辦學院招聘心理咨詢?nèi)藛T畢竟要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服務,可以建立學校、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的心理服務模式,即由學校建立相應的機構(gòu),由教師來提供服務,同時為了讓學生能自我教育,也為了能更好地、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學??梢詮膶W生中招聘心理服務人員,組成學生心理咨詢服務小組,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這些小組成員經(jīng)過學校心理咨詢教師培訓、具有一定心理咨詢服務能力后,可以參與心理咨詢,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以彌補學校心理咨詢教師不足的缺陷。
(四)心理健康知識全方位滲透
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是心理咨詢師所關(guān)心,也是學院全體教師都應關(guān)心的內(nèi)容。教師應該提高認識,認清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各學科教學中科學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去。
(五)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產(chǎn)生各種不同的負面情緒,從而帶來各種心理問題。盡管在學??梢杂行睦碜稍儙熖峁┬睦碜稍兎?,但最重要的是學生必須提高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畢竟心理咨詢師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一直陪在身邊。
(六)增加對心理咨詢服務的投入
學校心理咨詢無論是師資的投入、活動的投入還是專業(yè)雜志的征訂都要有資金的投入。而目前,民辦高校在心理咨詢上的投入幾近于零。
(七)領(lǐng)導重視
普通高校是校長負責制,而民辦高校是社會力量辦學,其資金是社會投入,學校資金一般是董事或董事長決定的,所以民辦高校在心理咨詢服務上的投入需要引起領(lǐng)導的高度重視。領(lǐng)導要認識到心理咨詢上的投入是高校發(fā)展所必須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為學院節(jié)省辦學成本。如果學生因心理問題而發(fā)生對民辦高校有負面的社會影響的事,不僅會給高校聲譽帶來不利的影響,也會影響到民辦高校今后的招生,從而影響到民辦高校的發(fā)展。同時,事件的發(fā)生也可能需要民辦高校拿出一筆的資金來進行補償,也許補償?shù)馁Y金可能遠遠高于心理咨詢服務的的投入。
[1]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 =1068&infoid=29052
[2]趙惠君,陳勞起.民辦高校大學生學習心理特點與調(diào)適[J].思想教育研究,2004(36).
[3]張翔.民辦高校大學生情感障礙及其心理調(diào)適[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3(3).
[4]林紅,樊富珉.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
[5]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輔導及其對內(nèi)地高校心理輔導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7).
G641
A
1673-1999(2010)06-0172-03
王罡(1982-),男,吉林公主嶺人,碩士,集美大學(福建廈門361006)計算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200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