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文,皇甫曉星
(江蘇省工人湯山療養(yǎng)院,江蘇南京,211131)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占老年人高血壓的半數以上[1]。由于其舒張壓(DBP)不高(甚至低于正常),脈壓差較大,治療時常出現(xiàn)收縮壓(SBP)尚未控制到達標,DBP已不足 65mmHg。本研究采用氨氯地平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ISH,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收集2007~2009年在本院治療的83例ISH患者,診斷依據WHO/ISH 1999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3次非同日血壓測量SBP≥140 mmHg和DBP<90 mmHg,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男37例,女46例,年齡60~89歲,平均73.5歲,病程5~34年。隨機分成觀察組42例,對照組41例。2組之間高血壓的分級、年齡、性別、體重、病程和并發(fā)癥無顯著差異(P<0.05)。
觀察組:苯磺酸氨氯地平,2.5~5 mg/次,1次/d;氯沙坦 25~100 mg/次,1次/d。對照組:吲達帕胺1.25~2.5 mg/次,1次/d;氯沙坦25~100 mg/次,1次/d。所有患者每日上午8~9點、晚上19~20點以臺式水銀柱血壓計測坐位右臂肱動脈血壓,4周為1療程,共 2療程。當患者DBP≤65 mmHg時,適當減少藥物劑量,不強調SBP達標。2組均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戒煙、限酒、減重、低鹽、降脂、適量運動等基礎治療。
患者血壓、心率、藥物不良反應、心電圖及小便常規(guī)、血糖、血脂、血酸、肝腎功能。
達標:血壓<140/90 mmHg(若 DBP≤70 mmHg,則 SBP<150 mmHg即可)[2];顯效:DBP降至正?;蜉^前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DBP較治療前下降10~20 mmHg或SBP下降30 mmHg以上;無效:未達上述標準。達標率=達標+顯效。
2組患者治療前后SBP及DBP的變化見表1。觀察組達標或顯效34例(80.95%),有效8例(19.05%),無效0例;對照組達標或顯效27例(65.85%),有效14例(34.15%),無效0例,觀察組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觀察組3例、對照組 7例在SBP還未達標時,DBP在 65 mmHg左右波動,患者有時頭暈、胸悶、心悸,減小降壓藥物劑量后,癥狀緩解。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比較
觀察組治療開始時3例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治療進展后消失。對照組1例出現(xiàn)血尿酸增高,經飲食調整而恢復正常。整個治療過程中,對照組無電解質紊亂,無新發(fā)心律失常發(fā)生。
大的彈力血管硬化是ISH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當左心室射血時,大動脈緩沖能力下降,SBP升高;同時因大動脈彈性儲備能力下降,使DBP下降[3]。大動脈彈性減退及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脈搏波傳導速度增快,反射波抵達中心大動脈的時相從舒張期提前到收縮期,出現(xiàn)收縮期延遲壓力波峰,導致SBP升高,DBP降低,脈壓增大[4]。
MRFIT、Framingham等大量研究證實:ISH的心血管病的發(fā)生及死亡的危險性均高于SBP和DBP均高的患者。其原因可能是ISH比普通高血壓更容易發(fā)生左心室肥厚和擴大,導致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發(fā)展更快、更重。控制SBP可以明顯降低心腦血管病發(fā)病及死亡的危險性。但DBP不能降得過低,否則因舒張期心、腦血管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病發(fā)病的危險性反而增加[5]。
公認的對DBP影響較小的降壓藥為:長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CCB)、利尿劑和ACEI/ARB。前二者被認為是治療ISH的首選[6-7]。但單獨使用長效CCB或利尿劑,都無法有效控制絕大部分ISH,故常聯(lián)合使用長效CCB+ACEI/ARB或利尿劑(小劑量、非保鉀)+ACEI/ARB。
氨氯地平屬于長效CCB,主要通過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膜L型鈣通道α 1壓單位結合,阻滯細胞外Ca+進入平滑肌減弱興奮收縮偶聯(lián),從而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縮,降低外周阻力,具有起效和緩、作用強大、持久而平穩(wěn)(降壓效應谷峰比 T/P達67%)、生理性降壓作用(即對血壓很高的患者降壓作用比較明顯,而血壓降至正常后不再繼續(xù)下降)等特點[8-12]。除降壓作用外,還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動脈彈性;逆轉左心室肥厚;保護腎臟等作用,故尤其適用于ISH。其常見的副作用是頭痛及踝部水腫;氯沙坦是國內常用ARB,通過選擇性阻斷AngⅡ的1型受體(AT1),阻斷AngⅡ的血管收縮、醛固酮分泌,從而發(fā)揮降壓作用。亦具有起效和緩、降壓作用持久而平穩(wěn)(谷峰比達70%~80%)。研究表明可以逆轉左心室肥厚、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胰島素對抗、降低高血壓患者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保護腎臟、降低尿蛋白[13-14]。氨氯地平與氯沙坦聯(lián)用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抵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改善血管彈性,從而減慢脈搏波傳導速度,導致SBP明顯下降,而對DBP影響不明顯[15]。
利尿劑作用于腎臟,主要通過排鈉、排水,減少細胞外容量達到降低血壓的作用。其降壓特點是降壓時所需劑量比利尿時的劑量要小;可以增強其他降壓藥的降壓效果。但其對電解質、血糖、血脂、血尿酸等都有不良影響。新一代利尿劑吲達帕胺對血糖、血脂無不不良影響,降壓作用緩和,維持時間長(半衰期14~18 h),與氯沙坦合用,不僅降壓效果得以加強,還可克服其升高血尿酸、導致低血鉀的副作用,且價格便宜。本研究顯示對照組降低SBP效果與觀察組相當,但對DBP的影響較大,致使部分患者 DBP降低至70 mmHg以下,甚至不足65 mmHg,故其達標率不及前者。
總之,長效CCB氨氯地平聯(lián)合氯沙坦對ISH的DBP影響較小,降壓達標率顯著高于利尿劑吲達帕胺聯(lián)合氯沙坦,是治療ISH較好的聯(lián)合方案。
[1]loyd-Jones DM,Evans JC,Levy D.Hypertension in adults across the age spectrum:current outcomes and control in the community[J].JAMA,2005,294(4):466.
[2]余振球,趙連友,惠汝太,等.實用高血壓學[M].第 5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093.
[3]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50.
[4]吳壽嶺,寧海田.高血壓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605.
[5]苯磺酸氨氯地平臨床應用中國專家組.苯磺酸氨氯地平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建議[J].中華內科雜志,2009,48(11):977.
[6]老年高血壓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組.老年高血壓診斷與治療2008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08,47(12):1048.
[7]沈衛(wèi)峰.難治性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1.
[8]趙映.氨氯地平與吲達帕胺治療老年收縮期高血壓59例[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35(1):61.
[9]高平建.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卡托普利緩釋片治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5):73.
[10]張軍,王煥杰.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鹽酸貝那普利治療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療效觀察[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0,27(4):379.
[11]吳文炎.氨氯地平聯(lián)用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血壓伴高血脂29例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12(3):278.
[12]鄔占慧,李偉辰,馮毅.馬來酸氨氯地平與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58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8,12(2):67.
[13]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卒中防止專家共識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卒中防止專家共識2008[J].中華內科雜志,2008,47(3):256.
[14]蘇東東,龔志剛.氯沙坦對球囊成形術后血管內膜增生影響的實驗研究[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9,23(1):21.
[15]李歌平.苯磺酸氨氯地平與復方卡托普利治療48例輕中度高血壓的療效比較[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9,15(1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