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惜薇 郭芳 母發(fā)榮
不僅僅學習招商引資新加坡“中國高官班”探秘
文/何惜薇 郭芳 母發(fā)榮
不要以為中國官員海外培訓首選歐美等發(fā)達國家,事實上,獅城新加坡在這方面的起步亦很早,而且已經(jīng)開始醞釀“轉型”。
30年前,中國剛剛恢復高考不久,毛向東幸運地考上了大學。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時隔30年,他會以一位中國政府官員的身份,坐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國高官班”的課堂里。
“一整套全新的西方經(jīng)濟和公共管理理論,如市場失靈、政府失靈、新公共管理理念等,和我們過去所學的完全不一樣,用‘換腦’來形容都不過分?!眲倓倧母=掀绞姓泵貢L位子上調任南平市機構編制辦公室主任的毛向東說。
據(jù)悉,在2009年,一共有142名中國中高級官員參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國“市長班”和“高官班”的碩士課程,是歷年來學員最多的。中國駐新加坡大使張小康說,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需要培養(yǎng)更多骨干推進改革開放。
西方的模式并不太適合中國國情。中國國家漢辦副主任、前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教育參贊王永利認為,新加坡建國后,有意識地篩選西方的市場觀念,成功地將西方理念融合于東方價值觀的社會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加坡的管理經(jīng)驗更適合中國。南洋理工大學校長徐冠林說:“新加坡在制度上不同于歐美國家,在政治生態(tài)上更接近中國?!?/p>
中國高層帶頭向新加坡學習。1979年,鄧小平在一次講話中說:“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們怎么利用外資。新加坡從外國人所設的工廠中獲益。首先,外國企業(yè)根據(jù)凈利所交的35%稅額歸國家所有;第二,勞動收入都歸工人;第三,外國投資帶動了服務業(yè)。這些都是(國家的)收入?!?992年春,鄧小平提出“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鑒他們的經(jīng)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
新聞提示
3月1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開辦的以中文教學的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課程正式開課。這使得該校成為繼南洋理工大學后,另一個推出“中國高官班”的大專學府。
1992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始為中國政府培訓領導干部。從1997年開始,中國市長協(xié)會與新加坡國家發(fā)展部合作,組織中國市長赴新加坡參加“中國市長高級研修班”。1998年,南洋理工大學專門開設以中文授課、招收中國學員為主的管理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班。
2001年,中新兩國政府簽署《關于中國中高級官員赴新加坡學習交流的協(xié)議》。根據(jù)協(xié)議,從2001年起,中組部和教育部先后開始向新加坡選送學員。由于學員大多數(shù)是市長或與市長同級別的廳局級領導干部,因此當?shù)厝碎_始把這個班稱作“中國市長班”。2005年初,南洋理工大學又推出了面向中國官員的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課程,這被稱為“中國高官班”。拉薩市副市長許成倉、山西省發(fā)改委副主任王賦、吉林省檢察廳副廳長賈曉東等中國地方要員,是“中國高官班”首批學員。
目前,學員開始向處級傾斜。“被選拔的官員中,有兩成多是廳局長級高級官員,另外七成多是處級干部,而他們大多是當?shù)毓歉闪α??!薄案吖侔唷必撠熑藚莻フf。
吳偉認為,一年期的課程,讓中國高官可以脫產(chǎn)全心全意讀書,效果比較好?!耙酝麄儊韮蓚€星期或一個月,只能走馬觀花,談不上總結什么經(jīng)驗。”事實上,要想順利完成學業(yè)并不容易。中國官員除了要修完12門課程,還要完成以自己未來施政綱領為內容的畢業(yè)報告和兩周海外考察,這相當于正常教學兩年的學習量。緊張的安排壓得學員們真有點喘不過氣來,曾有學員創(chuàng)造了短短幾個月瘦14公斤的記錄。有些學員是文科背景,年齡又稍大,學習微觀經(jīng)濟和會計學課程時很吃力,學校又沒有絲毫“通融”,實在跟不上,只好提前回國。
為中國培訓高官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為了讓中國官員學到“真東西”,新加坡派出了重量級人物授課。教師不乏新加坡執(zhí)政黨人民行動黨副秘書長、國會議員等新加坡政界要員。比如執(zhí)教公共政策課的老師嚴崇濤,是新加坡任職時間最長的高級官員,曾擔任新加坡三個最重要的局主席(建屋局、經(jīng)濟發(fā)展局、公積金局),同時兼任財政部副部長20多年。
與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提供的官員培訓相比,“高官班”和“市長班”更加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吳偉告訴記者:“新加坡的治國理念中帶著濃厚儒家色彩。比如,新加坡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為了鼓勵年輕人贍養(yǎng)老人,規(guī)定兒女購買的房子離父母住所1公里之內,可以享受幾萬新幣的津貼。”吳偉開設的是《公共行政領導學》課程,他給學生布置的課堂作業(yè)是“新加坡治國理念中的儒家文化傳統(tǒng)理念對中國公共行政管理有何啟發(fā)”。
“新加坡是一個幾百萬人的小國,但它的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驚人,為世界所矚目,它的社會管理可圈可點,有其獨到之處。來新加坡前后,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這是2003~2004屆“市長班”學員武鴻儒提出的命題。而他的疑問,也是所有官員在學習中希望解答的問題。
新加坡,為什么能?許多學員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新加坡的危機意識?!靶录悠抡恢痹谙蛉嗣窆噍斁影菜嘉5纳嬉庾R,強調新加坡輸不起?!泵驏|受到很大震撼。比如,1997年“新加坡競爭力委員會”成立,專責評估新加坡未來10年的經(jīng)濟競爭力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遠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辦公室內懸掛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條幅……如影隨形的憂患意識,使得新加坡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
新加坡的成功之道,是中國學員的關注焦點。吳偉說,目前從學員的論文題目看來,他們感興趣的還有新加坡的廉政建設、執(zhí)政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對東西方文化的兼容及政府運作效率等。
跟南洋理工大學相比,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推出的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課程起步慢了10多年,卻“來勢洶洶”。2010年3月1日開課時就有60個學員。該項目課程主任陳抗副教授透露,希望今年內就能為中國高級官員推出短期培訓課程。
他說,相對于側重政策研究與分析、對象是年輕官員的公共政策課程,新項目鎖定領導或決策者,學員平均年齡是42歲。他們大多是處級以上的官員,當中一半是廳級官員。在中國,市長的級別視服務市區(qū)級別而定,縣級市的市長級別是縣處級,地級市的是廳級,而直轄市的是省部級。換言之,新項目是另一個“市長班”。
陳抗說,由于中國政府在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中仍起著較大作用,中國領導人也不斷強調官員們要“懂經(jīng)濟、會管理”。陳抗曾在南洋理工大學“市長班”任教,留意到中國學員不再只要學習招商引資和建立出口型經(jīng)濟,而是更重視體制(尤其是法制)建設。為此,新項目注重政府職能轉變,讓官員們通過新加坡經(jīng)驗了解“拼經(jīng)濟”之外,還需關注公共住房、交通和養(yǎng)老等問題。
南洋理工大學的“老牌市長班”也意識到“中國正面臨著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負責“市長班”的中國項目辦公室于去年搖身變成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升格為該院院長的吳偉說,南洋理工大學“市長班”收生人數(shù)從2008年的128個增加到2009年的142個,今年預計也會超過100人。大多數(shù)學員是處級以上的后備干部。這是因為,中國干部有年輕化的趨勢,南洋理工大學“不想看到官員進來時候級別就很高,回去后馬上要退休”。吳偉同時強調,“市長班”課程內容將根據(jù)中國發(fā)展需求做出調整。
聯(lián)系編輯:(010)67148585-8005
郵箱:luansusan_00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