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光,郭玉明,鄭德聰,崔清亮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工學院,山西太谷 030801)
小籽粒作物多數(shù)種植在丘陵山區(qū)和高寒地區(qū),主要有谷子、糜子、高粱、油菜、胡麻、苜蓿等,其共同特點是粒徑和千粒重均較小,但形狀、流動性、摩擦特性等物理特性差異較大。根據(jù)小籽粒作物播種的農(nóng)藝要求,種溝內的種子在近距離內應當排列多粒,萌發(fā)時產(chǎn)生群體效應,易于破土出苗。小籽粒作物目前多采用條播的播種方式,但條播的播量大,排種不均勻,加大了后續(xù)間苗和定苗工作量,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也制約了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精少量播種既不同于條播,也不同于精播,形式類似于穴播,可使種子在種溝內分布合理,播種量精確,穴距均勻,播深一致,為種子的萌發(fā)和生長創(chuàng)造群體效應,滿足小籽粒作物播種的農(nóng)藝要求。同時,精少量播種可節(jié)省種子,減少間苗用工[1~4]。根據(jù)這些特點和要求,課題組成員研制了一種適合于多種小籽粒作物的小籽粒精少量播種機。
該播種機主要由機架4、四桿仿行機構3、地輪架7、環(huán)槽式高頻振動排種部件5、鏈傳動系統(tǒng)6、滑刀式開溝器部件1、刮板式覆土器部件2、焊接地輪組件8、剛性V型鎮(zhèn)壓輪組件9等組成,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該播種機與12~15 HP拖拉機配套,播種時拖拉機牽引機架4帶動地輪8運動,地輪轉動后通過傳動鏈6驅動環(huán)槽式精少量排種器5,由排種器排出的種子,經(jīng)導種管引導,落入滑刀式開溝器1所開的溝內,開溝器通過四桿仿形機構3確保了播深的準確。播下的種子經(jīng)刮板式覆土器2覆土和剛性V型鎮(zhèn)壓輪9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保墑效果好且有利于種子出苗[5]。
圖1 總體結構示意圖Fig.1 Overall structure
2BX-10型小籽粒精少量播種機技術參數(shù)見下表1。
表1 技術參數(shù)表Table1 The power and main parameters of 2BX-10 seeding-machine
環(huán)槽式高頻振動排種器是整機的核心工作部件,主要由排種輪、排種器殼體、高頻振動系統(tǒng)組成。排種輪直徑140 mm,均布5條環(huán)槽,采取集中排種的方式,實現(xiàn)了“一器多行”的排種效果,如圖2所示。環(huán)槽采用錐形斷面,其設計思想是:環(huán)槽橫截面上僅容納一粒種子,而且不允許出現(xiàn)兩粒種子自鎖現(xiàn)象。通過更換斷面形狀不同的排種輪,可以適應粒徑大小不同的種子排種需要。
圖 2 排種輪結構Fig.2 Structure of seeding-device
排種輪通過滾動軸承支承在殼體內,與殼體之間的配合間隙為0.10 mm。殼體上部開口通過法蘭與種箱間接連接,并與排種輪配合形成充種區(qū),在充種區(qū)域內,種子填充到環(huán)槽內。隨著排種輪的旋轉,多余的種子靠刮種面和重力回落到種子區(qū),為防止銳角作用擠碎種子,殼體刮種面與其內圓切線的角度為90°。環(huán)槽與殼體配合構成的封閉環(huán)腔形成護種區(qū),由于配合間隙較小,護種時即不傷種又確保了播量的精確。在殼體下部開口處設計排種區(qū),排種口位于殼體最低點沿排種輪轉動方向滯后20°的位置,有利于種子排出并防止種子在護種區(qū)內自流。為保證充種、投種質量,排種器內安裝高頻振動系統(tǒng),排種器三維模型如圖3所示。
四桿仿形機構如圖4所示,由前端固定板1、四桿結構連接板2、后端連接板3組成。四桿機構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并設計限位裝置,仿形范圍為0~300 mm,能夠滿足要求的仿形范圍。
圖3 環(huán)槽式高頻振動排種器三維模型圖Fig.3 3Dmodel of the ring wheel typeof seeding device with the high frequency system
圖4 四桿仿形機構組件Fig.4 Assembly of 4-bar profiling mechanism
楔形滑刀式開溝器如圖5所示,滑刀入土開溝時將表土向兩側推擠,向下壓切土壤形成種溝,種子從兩翼側板中間落入溝低?;度胪两?,滑刀刃口角 ,開溝器雙側板間的寬度為26 mm。
圖 5 開溝器結構Fig.5 Structure of the furrow opener
采用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自主研制的農(nóng)機土槽試驗系統(tǒng)對該播種機播種性能進行試驗,如圖6所示。農(nóng)機土槽試驗系統(tǒng)主要由自走式土槽臺車和測試系統(tǒng)兩部分組成。土槽臺車運行速度范圍0~5 km,懸掛機構可調整為鐵牛55、JDT-654等常見拖拉機懸掛參數(shù)。搭載自制靜態(tài)排種試驗臺作為播種機播種性能測試系統(tǒng),試驗臺可為排種器提供動力,改變試驗參數(shù)。試驗所采用的儀器主要有:電磁調速電機,光電轉速表,電子天平等。
圖6 農(nóng)機土槽試驗系統(tǒng)Fig.6 System of soil bin test on farming machine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行業(yè)標準JB/T6274.1-2001[6],確定了該小籽粒精少量播種機的技術性能指標,見表2。
表2 技術性能指標Table 2 Technical performanceindex
排種性能試驗的測試方法[7]如下:將排種器固定在土槽試驗系統(tǒng)的后懸掛架上,保持機具靜止狀態(tài),以谷子(晉谷21)為測量對象,以30 s為一組測量時間,收集各排種口排出的種子,天平稱重,稱量精度0.01 g,重復5次。
表3 30 s排種性能測定數(shù)據(jù)Table 3 Measurement of seeding performance during 30 s(JinGu 21)
通過對谷子排種性能進行測定,得到表3所示的技術性能指標。根據(jù)指標考核要求,各行排量一致性全部達標[8,9]。5.75 r·min-1時總排量穩(wěn)定性變異最大,較為適合的轉速為3 r·min-1,6.75 r·min-1。種子破碎率均小于0.1%,超過指標要求的<0.5%,破碎率合格。
排種能力測定是對谷物種子進行設計要求的最大、最小和平均排種量的測定。試驗時,種箱內的種子應不小于箱內容積的1/2。試驗測定方法如下:在同一傳動比下,按相當于播種機行進長度50 m折算成驅動輪圈數(shù)來轉動驅動輪,收集各排種口排出的種子,天平稱重,稱量精度0.01 g,重復5次。
對谷子排種性能統(tǒng)計處理后,得到表4。根據(jù)性能指標考核要求,三個轉速水平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均達標(<3.9%),5.75 r·min-1時總排量穩(wěn)定性變異最大,最合適轉速為3 r·min-1。種子破碎率<0.5%,指標合格。
表4 50 m不同轉速對排種性能的影響(晉谷21)Table 4 Impacting of rotation speed on delivery capacity along 50 m
播量均勻性試驗在農(nóng)機土槽臺車的牽引下進行,對播下的種子進行計數(shù)測量[10]。為防止種子飛濺,在土槽中布置30 m×0.1 m的傳送帶(長×寬)并涂滿黃油。為保證傳送帶與地面水平,將其固定在土槽兩端,并每隔50 cm在傳送帶下增加水平支撐。
試驗方法如下:選擇土槽臺車高速、低速兩檔進行試驗,高速 ,低速 ,沿長度方向將涂滿黃油的傳送帶按每100 mm分段,連續(xù)選取其中的100段并記錄每段含有的種子數(shù)。
表 5 播量均勻性試驗(晉谷21)Table5 Seeding-uniformity test(JinGu 21)
由表5統(tǒng)計結果可知:當傳動比i1=1.08,i2=2.44時,變異系數(shù)a1=39.13,a2=33.61,均達到指標要求(a≤45),每段(100 mm)含有的種子平均數(shù)為6~8粒,達到了精少量播種的效果。
2BX-10型小籽粒精少量播種機的設計與試驗主要得到以下結論:
(1)以排種裝置創(chuàng)新設計為重點,研制了環(huán)槽式高頻振動排種器,降低了小籽粒精少量播種的破碎率、提高了播種均勻性。
(2)該播種機的各行排種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總排種量穩(wěn)定性變異系數(shù)、種子破碎率、播種均勻性變異系數(shù)等技術性能參數(shù)均達到了技術指標要求。
(3)該播種機適合于谷子、糜子等小籽粒作物的播種,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1]張東光,郭玉明.小雜糧物料特性與粗加工技術及裝備的研究[J].包裝與食品機械,2009(5):17-19.
[2]張東光,郭玉明,李洨澤.小籽粒谷物精少量播種機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當代農(nóng)機,2008(4):69-70.
[3]Brown E.Sowing seeds for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Jethro Tull.Implement&Tractor[M].2003:1674-1741.
[4]Gianini G R,Chancellor W J,Garrett R E.Precision planter using vacuum for seed pickup[J].Transaction of the ASAE,1967,10(2):607,614.
[5]張波屏.播種機械設計原理(第1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2:18-27.
[6]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谷物播種機技術條件JB/T 6274.1-2001[S].2-3.
[7]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谷物條播機試驗方法GB/T 9478-2005[S].1-3.
[8]黃燕,吳平.SAS統(tǒng)計分析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9]蓋鈞鎰.試驗統(tǒng)計方法[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
[10]王玉順,司慧萍,鄭德聰,等.精密播種粒距的概率分布[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01,32(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