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珍 應莉 李衛(wèi)琴
(浙江省臺州市中心醫(yī)院產(chǎn)科,浙江臺州318000)
臨床實習是醫(y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護理模式,護理實習生參與其中所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亦會有所不同。本科室自2008年11月以來,應用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將入科實習同學作為小組成員編入各護理小組中進行臨床護理實踐完成實習目標,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1月~2009年3月來我科實習的護理專業(yè)實習生65人作為實驗組,采用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其中,本科15人,大專40人,中專10人;平均年齡(21.42±1.22)歲。以2007年同期護理專業(yè)實習生52人作為對照組,其中,本科 12人,大專 32人,中專 8人,平均年齡(21.63±1.21)歲。兩組學生均為女性,本科∶大?!弥袑?1.5∶4∶1;各學歷層次相對應的周計劃及周目標相同;平均年齡、入科實習前成績和相關性基礎學科成績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意義。實習時間均為3周。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基本步驟為護生入科—入科介紹—總帶教排班—各班老師帶教,教學內(nèi)容按實習大綱進行,由各班的分帶教負責落實。
1.2.2 實驗組采用護理實習生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進行教學。入科時由科室總帶教簡介科室情況及實習目標后編入各組,同時向各小組組長通告該實習同學的基本情況。每個護理組由1名護理小組長、2名執(zhí)行護士、1名輔助護士及1~2名實習同學組成。具體安排如下。
1.2.2.1 第1周 由組長詳細介紹病房環(huán)境設施、規(guī)章制度、各班工作職責以及工作程序;跟隨組內(nèi)的執(zhí)行護士進行基礎護理,熟悉本科室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及護理操作技術;帶教老師對實習生進行全面評估,按照學歷層次指導復習??评碚撝R。
1.2.2.2 第2周 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完成??瞥R姴?、多發(fā)病及合并癥的護理,熟記護理常規(guī),正確完成各項常見護理操作,嘗試進行臨床健康教育。
1.2.2.3 第3周 分管3~4張床位,跟隨組長參與整體護理,按護理程序進行評估、診斷、實施及評價工作,并完成具體的宣教工作。
1.2.3 評價方法 在實習同學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工作過程中,由該組組長具體負責帶教,每周進行2次以上的提問,根據(jù)回答評定成績并如實記錄。個人素質(zhì)評語由組長完成書寫,操作考試由組內(nèi)老師按照浙江省護理操作評分標準評定,理論考試則統(tǒng)一進行,最后由科室總帶教按照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計出實習出科總成績。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表1 兩組護生出科理論與操作成績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生出科理論與操作成績比較(分,±s)
實驗組 65 90.23±11.17 91.48±7.19對照組 52 85.02±14.28 85.37±12.77 t 4.34 6.40 P<0.05 <0.05
表2 兩組護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比較(n)
3.1 護理實習生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有利于增強工作學習責任感 在傳統(tǒng)的帶教工作中,實習護生往往被動地跟著老師“轉(zhuǎn)”,而在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中,護理實習生入科后即被歸納至一護理小組當中,組合成5~6人的小團隊,實習期間與整組老師共同負責班內(nèi)工作的完成,任務明確,條理清晰。各組間的護理質(zhì)量相比較時,同學亦參與其中,共同分享小組護理成果,培養(yǎng)了同學的組內(nèi)榮譽感,同時也增強了責任感,促進實習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檢查。
3.2 護理實習生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護理教學質(zhì)量 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中,組長具體負責該同學的各周目標完成情況,并根據(jù)實習進度、個人能力來布置理論知識復習內(nèi)容,并進行提問、評價。另外,科內(nèi)的基礎護理操作由組內(nèi)老師認定合格后進行,相對復雜的??撇僮骶山M長示教,同時落實對護理計劃的書寫與健康宣教的培養(yǎng)。護生在臨床實習中常因不會利用時間、工作抓不住重點而影響實習質(zhì)量[1]。該帶教模式在時間的有效利用上尤其突出。例如遇有危重急病人或較忙的護理項目時,組長可隨時調(diào)派實習同學參與其中。通過合理安排護生的工作,充分發(fā)揮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把完全壓在一個人身上的“工作加帶教”的重擔,轉(zhuǎn)化為“老師加學生=團隊”的帶教管理模式[2]。結(jié)果表明:實驗組的素質(zhì)評分、理論及操作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
3.3 護理實習生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有利于增進師生的情感溝通,提高同學的歸屬感 實習同學入組后,除休息日外,三周的實習時間幾乎是與組內(nèi)老師共同度過的,特別是一起值夜班,更容易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帶教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了解同學的心理及學習工作狀況,針對性地指出每位同學的更正之處與更正方法;而同學也更加愿意靠近老師,將各種想法告知老師。本實驗組中,許多護生在本科室實習結(jié)束及畢業(yè)工作后,仍與老師保持聯(lián)系,甚而發(fā)展為朋友關系,其遠期效應更值得關注。
3.4 護理實習生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出科評價的準確性 應加強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對護生的臨床思維、基本技能、職業(yè)行為能力、遵守醫(yī)療規(guī)章制度等各方面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實行固定小組制以來,護生的出科評語由所在組的組長完成填寫,包括出勤率、學習的積極性、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程度以及平時的提問成績、出科操作考試成績等,從而保證個人評定的客觀性、準確性與全面性。
3.5 護理實習生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 該模式教學對老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教學能力、溝通能力、教學責任心等方面的要求很高,既要具備淵博扎實的護理理論、技能,又要有豐富的護理教學經(jīng)驗。為此,本實驗組帶教老師定期開展業(yè)務學習,召開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各組間進行教學討論,取長補短,以切實提高教學水平。
護理實習生參與固定小組制護理模式自實行以來,對增強師生溝通、提高實習同學的工作學習責任感等均有明顯的作用,能夠促進護生的臨床實習效果。但該教學模式對各護理小組組長的工作領導能力、技巧有較高要求,因此,實施過程中各組長的任命標準與規(guī)范化培訓以及組長與同學之間的反饋流程尚有待完善。
參 考 文 獻
[1]章水娟.時間管理在臨床教學中的運用[J].護理與康復,2007,6(7):490.
[2]馬小琴,陸旭亞,汪國建.臨床護理帶教存在問題的調(diào)查分析與思考[J].中華護理教育,2007,4(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