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梅
山西大醫(yī)院綜合住院樓屬山西省重點工程,該工程位于太原市平陽路以東,龍城大街以南,由山西大醫(yī)院籌建處開發(fā)建設。地基處理采用長螺旋CFG樁復合地基,樁頂部做300厚褥墊層?;A為筏板基礎?;娱_挖平面由B1,A,B2三部分組成,其中A區(qū)平面尺寸約為45 m×136 m,B1,B2區(qū)約為45 m×93.5 m。土方量約120 000 m3。
B1區(qū)西北部位基坑開挖深度為8.82 m(基底-9.320 m),B1區(qū)其余部位、B2區(qū)大部及A區(qū)西部基坑開挖深度為7.82 m(基底-8.320 m),其余場地開挖深度約為6.82 m(基底-8.320 m)。
根據地勘報告得知本工程挖土方范圍土層為①層~②層,現(xiàn)分述如下:
①層:雜填土:該場地表層覆蓋有0.5 m~4.8 m雜填土,局部為厚層素填土,地基開挖將全部鏟除。
②層:粉質黏土:呈黃褐色,稍濕,含云母、煤屑、氧化物,以粉質黏土為主,局部夾粉土團塊及粉砂、粉細砂透鏡體。低等干強度,中等韌性,壓縮系數(shù)a1-2=0.080 MPa-1~0.780 MPa-1,屬中等壓縮性。層厚約為4.2 m~10.0 m,平均7.37 m,層底埋深5.1 m~14.7 m,介于標高765.69 m~773.06 m。
第一次開挖:工期為5 d,土方量50 000 m3。
第二次開挖:工期為10 d(包括破樁頭),土方量 70 000 m3。
1)CFG樁施工前第一次挖土。測設軸線控制樁和高程控制樁→測量基坑周邊地面標高→根據基坑周邊地面標高和要求放坡(坡度系數(shù)1∶0.4),以及CFG樁范圍線和工作面要求計算基坑頂部輪廓線→放出基坑頂部輪廓線→沿灰線切出坑邊輪廓線→第一層土方開挖至高程775.2 m(-5.25 m),邊挖邊修整邊坡→施工CFG樁。2)CFG樁完成后第二次挖土。根據基坑周邊地面標高和設計的二級放坡,以及建筑基礎的平面尺寸、標高和工作面要求,重新計算基坑頂部輪廓線→放出基坑頂部輪廓線→沿灰線切出坑邊輪廓線→第一層土方開挖并削坡至高程775.2 m(-5.25 m),邊挖邊修整邊坡→測放第二層土方開挖分層邊線,在高程775.2 m(-5.25 m)處設1.2 m寬平臺→第二層土方開挖至高程B1區(qū)771.13 m(-9.32 m),A,B2區(qū)772.13 m(-8.32 m),邊挖邊修整邊坡→修整坑邊→清底。
1)建筑物的位置或場地的定位控制線(樁)、標高控制樁及開坑的灰線尺寸,必須經過檢驗合格,并辦完預檢手續(xù)。2)開挖機械選用 4臺 PC220-6大型挖掘機,12輛自卸汽車配合運土。3)坡道設置在B1與A區(qū)、A與B2區(qū)基坑的連接位置,坡道的坡度為15°。開挖方向為B1區(qū)西→西側坡道、A區(qū)中間→西側坡道,B2區(qū)東→東側坡道、A區(qū)中間→東側坡道。挖出土方用自卸汽車暫運至施工現(xiàn)場東南角專用堆土場。4)分兩層自上而下整體開挖。第一層開挖至高程775.2 m(-5.25 m),第二層開挖至高程B1區(qū)771.13 m(-9.32 m),A,B2區(qū) 772.13 m(-8.32 m)。第一次開挖采用放坡系數(shù)1∶0.4,完成CFG樁。第二次開挖前應根據基礎設計圖紙?zhí)峁┑钠矫娉叽绾蜆烁?放坡系數(shù)確認基坑邊線,先用小型挖掘機對第一次開挖的邊坡進行削坡。在高程 775.2 m(-5.25 m)處設1.2 m寬平臺。第二層開挖采用4臺R55-5型小型挖機開挖,在高程775.2 m以下放坡系數(shù)按設計要求。5)機械開挖削坡時,預留150 mm~200 mm用人工配合削坡。第二層小型挖掘機開挖時暫留300 mm厚土不挖,在抄平后,由人工配合挖掘機挖出。6)在開挖過程中,測量工要緊密配合,進行邊坡坡度和標高的測設,按測量數(shù)據隨時進行邊坡和坑底的修整、清理。7)在距坑底500 mm坑幫處,抄出水平線,釘上小木橛。底面標高允許偏差控制在0 mm~50 mm內,不允許超挖。同時由軸線控制樁引邊軸線,檢查基坑尺寸并修整,使基坑平面尺寸符合要求。8)開挖時不得損害樁體。9)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10)坑底修理鏟平后,進行質量檢查驗收。11)施工排水。場地排水遵循先整治后開挖的原則,即在開挖前先對整個場地進行地形測量,了解地面坡勢和排水流向,必要時進行地面挖填,使基坑周邊高于附近場地,必須保證場地排水流暢,不積水。在基坑邊500 mm處(距圍堰內側底)設置梯形土圍堰,頂 寬 300 mm,高300 mm。坑內排水在基坑內布置14個集水坑。集水坑尺寸均為800 mm×800 mm×600 mm,備用污水潛水泵抽水。12)基坑邊坡支護。基坑邊坡上釘長800 mm,雙向間距600 mm HRBφ 12鋼筋,錨掛鐵絲網,噴射60 mm厚C20豆石混凝土,基坑頂上噴至土圍堰外側。
為優(yōu)質高效完成好本土方工程,公司組建以集團副總為總指揮強有力的項目管理機構。
4.2.1 安全施工措施
1)土方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遵循國家、省、市及公司的安全施工法規(guī)、制度、嚴格執(zhí)行各專業(yè)操作規(guī)程。2)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施工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3)土方工程的邊坡坡度、排水坡向等必須按審批后的施工方案執(zhí)行,確保邊坡的穩(wěn)定和基坑的施工安全。4)基坑周邊設防護欄桿:防護欄桿高度為1.2 m;防護欄桿由橫桿及立柱組成。橫桿 2道,下桿離地高度0.3 m,上桿離地高度1.2 m;立柱間距2 m,立柱離坡邊距離0.9 m。用黃黑油漆間隔刷防護欄桿。設置安全警示牌,防止人員及物體墜落。5)機械前后行走時必須看清楚前后是否有人或障礙物,機械回轉時必須看清楚作業(yè)范圍內是否有車輛和行人。6)人員修坡與機械開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7)當基坑頂部地面出現(xiàn)裂縫時,及時用黏土填實封閉。進行預防檢查工作,發(fā)現(xiàn)隱患及時處理確保施工安全。8)夜間施工時要有足夠的照明。9)基坑周邊5 m范圍內嚴禁堆土,不得堆放重型設施,不得設置臨時設施,不得布置施工荷載,并做出明顯警示標志。
4.2.2 監(jiān)測監(jiān)控
1)在基坑周邊距離基坑邊300 mm處及高程775.2 m即1.2 m平臺上距坡邊500 mm處埋設水平位移觀測點和沉降觀測點,間距20 m,固定測量工、定儀器觀測。土方開挖期間每天一次,開挖后一周內每兩天觀測一次,以后每周一次,但當變形量接近預警值或有危險征兆時,要增加觀測次數(shù),并向項目工程師匯報。做好監(jiān)測記錄。沉降觀測用水準基點,應在基坑邊50 m以外;水平位移觀測用控制點,應在基坑邊30 m以外。2)安排專人進行地表裂縫監(jiān)測,每天不少于一次,雨天增加觀測次數(shù)。
該工程土方施工由于方案制定合理、組織科學嚴密、過程中未出現(xiàn)任何安全事故,并提前3 d完工,贏得了業(yè)主好評并為后面工程的中標奠定好基礎,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信譽。
[1] 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S].
[2] JGJ 120-99,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S].
[3] YB 9258-97,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guī)范[S].
[4] GB 50330-2002,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