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福建省福安市科技局,福安 355000)
銀耳是一種中溫型耐寒性強的真菌。但不論孢子萌發(fā)、菌絲生長,還是子實體發(fā)育,均以氣溫較為暖和的條件下較迅速、良好。耳友菌 (俗稱香灰菌)菌絲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2~30℃,最適26℃左右。一般段木栽培在南方從清明至立夏期間,氣溫穩(wěn)定在15~18℃時都適宜接種;袋栽在自然氣溫下,以春、秋雨季為最好。閩東一帶,春季以3~5月,秋季以8~10月為適宜。近些年來,閩東一帶在750~850米高海拔地區(qū)進行的夏秋季銀耳反季節(jié)栽培呈現(xiàn)異軍突起的強勁勢頭。全年累計種植銀耳1 200多萬袋,產(chǎn)量可達6萬噸以上,純收入突破700萬元?,F(xiàn)就其夏秋銀耳反季節(jié)高產(chǎn)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根據(jù)閩東地區(qū)多年的栽培經(jīng)驗,在750~850米高海拔地區(qū),第一批應在5月中旬開始栽培,于6月底收獲,最后一批宜于 8月上旬 (立秋)種植,9月底 (秋分)之前收獲完畢。
栽培場地選擇交通便捷,供電方便,易于管理,靠近潔凈水源,地勢平坦,環(huán)境衛(wèi)生,通風良好的地塊。地勢低洼或通風不好的地方,不能作栽培場。室外層架式蔭棚分內棚和外棚,其大小長度及內棚數(shù)量視場地、栽培規(guī)模靈活安排,一般每個蔭棚設4個內棚。內棚用塑料薄膜籠罩成拱形,豎排兩個耳架,耳架外柱高2.5米,內柱高2.75米,上下分6層,底層距離地面15厘米,頂層外邊離棚頂30厘米,內邊離棚頂50厘米,架與架之間垂直距離30厘米,架寬1米,對排兩條銀耳筒。耳架立柱與立柱間跨度1.5米左右,不能太寬,以保持足夠的支撐力。兩耳架中間走道寬1米。內棚外搭遮蔭棚 (即外棚)。外棚中間高4米,兩側高3.2米,棚頂用小口徑圓木或毛竹搭蓋,棚頂內襯固定的塑料膜,上覆蓋鐵芒萁等野草,起遮陽、保護薄膜等作用。常見在棚頂安裝由抽水機、水管、噴頭組成的固定噴水降溫設備。外棚四周圍蓋活動的塑料膜,以利于調節(jié)溫濕度。塑料膜外圍草簾 (用竹條、芒萁制作),并掛上防蟲網(wǎng)。由于耳棚遮陽物較厚,棚內光線較暗,內棚要設置日光燈 (節(jié)能燈),起調節(jié)光照和生產(chǎn)操作照明之用。日光燈的密度以生產(chǎn)操作清晰明亮為準。有條件的農(nóng)戶也可利用具有通風良好的寬敞大廳的房屋,設置內棚進行栽培。
栽培銀耳的原料十分豐富,以棉籽殼為最理想,雜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等也是常用的原料。常用的培養(yǎng)基配方為:棉籽殼83.5%、麩皮15%、石膏粉1.5%。如采取其他原料栽培時,適當增加麩皮用量,比例不低于20%。各種配料混合拌勻后加水調濕,培養(yǎng)料含水量以53%左右為宜,pH值5.5~6。含水量可用手握料檢測,要求指縫間不滴水,掌心有潮濕感,料平放地面即散開。在有貨源的情況下,添加0.5%~1%動物骨灰,對增強耳片彈性,提高產(chǎn)量、質量有一定效果。
4.1 裝袋,滅菌 栽培袋采用規(guī)格為12×53(厘米)的低壓聚乙烯薄膜袋,用人工或裝袋機把培養(yǎng)料裝入袋中,每袋裝濕料1.2千克 (折干料0.6千克),然后用線扎好袋口。袋子正面用打孔器均勻地打上3個接種穴,穴深和直徑均為1.5厘米,穴口用膠布貼封。裝袋不宜過緊或過松,過緊,氧氣不易進入袋內,出耳較慢,耳片也開不好;過松,接種后容易感染雜菌。在溫度較高時期生產(chǎn),從拌料到高壓滅菌,時間最好縮短到6~8小時,以免培養(yǎng)料發(fā)酸;滅菌溫度也要盡快升到100℃(4~8小時),若火力不足,遲遲不到100℃,則易使培養(yǎng)料變酸。溫度升到100℃后,恒溫保持18~22小時進行常壓滅菌,以滅菌數(shù)量8 000袋左右為適;如滅菌數(shù)量多則應適當延長保溫時間。
4.2 接種 高壓滅菌結束后,把料筒搬到經(jīng)過消毒的發(fā)菌室中冷卻,待溫度降到28℃以下時方可進行接種。料溫過高,會造成菌種燙傷、死亡。在接種前3~4小時再行消毒一次,消毒藥劑可用35%或55%二氯異氰尿酸鈉清毒粉。然后在無菌條件下接種。銀耳菌種是羽毛狀香灰菌絲和銀耳純菌絲的混合體,接種前應把銀耳菌種反復拌勻,使兩種菌絲混合均勻,以利于提高出耳率。接種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每組4人,第一人將料袋搬到接種工作臺上,將膠布翻起一角,但不能露出穴口;第二人翻膠布;第三人手提彈簧接種器,將菌種從菌種瓶內取出,快速接入袋面穴內,第二人即刻將膠布貼封;第四人將接種后的菌袋按每層4~5袋橫豎交叉疊放,穴口向上。接種后接種穴的表面最好要比孔口低凹1~2毫米,這樣有利于銀耳菌絲形成白毛團,并在其中間生長發(fā)育。每瓶菌種可接40袋左右。
在發(fā)菌期間,要做好發(fā)菌室內的調溫控濕、殺蟲、驅蚊和滅鼠等工作。調溫:室內溫度頭3天控制在25~28℃,以促進香灰菌絲迅速恢復、定植、蔓延,盡快封口,使占絕對優(yōu)勢,防止其他雜菌侵入;超過30℃應及時開窗通風降溫,并結合棚頂噴水降溫,到低于18℃,應關閉門窗加溫。接種后第4~5天把室溫調低到23~25℃,讓銀耳菌絲長入培養(yǎng)基內部,并逐漸形成白毛團。發(fā)菌期間要定期觀察,發(fā)現(xiàn)被污染菌筒,要及時撿出。菌筒若是堆疊培養(yǎng),當菌絲伸出膠布外圍時 (約3天),就應及時翻堆撿雜??貪瘢喊l(fā)菌室宜保持陰涼干燥,并能適當通風透氣、透光,嚴防潮濕,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0%以下。接種后要避免高溫燒菌,經(jīng)燒菌后的菌筒是不能出正常銀耳的。一般立夏接種后10~12天,大小暑6~8天,菌絲量逐漸增加,筒溫隨之上升,要及時把菌筒上架排稀,每袋間距2~3厘米,以利散熱,并加強室內通風,創(chuàng)造適合銀耳菌絲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
6.1 割膜擴穴誘耳 一般立夏接種后17~19天,大小暑13~15天,菌絲發(fā)育加快,大量吸收基內營養(yǎng)后開始分泌色素。黑色斑紋的菌絲舒展有力,菌絲體逐漸由白色變?yōu)楹谏瓢郀?。此時菌絲呼吸旺盛,生理上需氧量加大,但原穴口通氣量小,不能滿足要求,須進行割膜擴穴。
割膜擴穴方法大致有3種:第一種是按照傳統(tǒng)袋栽銀耳管理方法分三步進行,先開小口,再撕膠布,后割膜擴穴;第二種分兩步進行,是不開小口就揭膠布敞口,然后割膜擴穴;第三種是開口、揭膠布、割膜擴穴 “三合一”,即直接在貼膠布處割膜擴穴。閩東地區(qū)現(xiàn)在主要采取第三種方法。割膜擴穴時間具體衡量標準是:袋內菌絲發(fā)育占整個袋內體積2/3左右,表面菌絲呈黑色,底部菌絲呈白色,兩穴尖端已出現(xiàn)連接的態(tài)勢。達到這個標準,氣溫適宜,即可割膜擴穴,不可誤期,否則袋內缺氧,影響菌絲生長。其操作方法為,左手提菌袋,穴口朝上,右手提刀片,順手沿著穴口的邊緣,圈割袋面的塑料膜1厘米左右,使穴口直徑達3.5厘米。如果擴口過大,出耳后會引起耳基增大,影響品質;若擴口過小,影響袋內菌絲透氧,對長耳不利。割膜擴口時,切勿割傷菌絲體。通過擴大穴口,使基內增加氧氣,促進子實體順利生長。
6.2 蓋紙噴水 擴口后,菌筒表面要立即覆蓋整張經(jīng)日曬的干凈報紙,并隨即噴霧水保濕,目的是防止培養(yǎng)時白毛團曝露在空氣中被風干,影響原基形成。操作時注意保持報紙濕潤,以不積水為宜,千萬不能讓噴霧水珠落入穴,否則內易引起爛耳。同時殺蟲一次,將藥液細霧均勻噴灑在報紙上,以后不再用藥。此外,每天須向上掀動報紙一次 (注意:不能平拖),保持空氣新鮮和避免白毛團粘在紙上。要認真檢查穴內黃水情況,黃水太多,則須倒掉,并加強通風,降低溫度。擴口后3天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以促進白毛團形成,之后空氣相對濕度降至80%,誘導耳基形成。開口增氧后,菌筒內菌絲新陳代謝驟然加快,筒溫上升,一般會比室溫高出2~3℃,因此應控制溫度在23~24℃之間,不要超過26℃。溫度太高要加強通風散熱,可在棚頂、過道、棚壁薄膜及菌筒下方噴水降溫。
6.3 通風換氣 通風換氣可結合早晚噴水進行,每天3~4次,每次30分鐘左右。保持耳棚內空氣新鮮,干濕交替,使原基在潮濕清爽的環(huán)境下盡快分化成幼耳,并逐步長大。夏季白天氣溫高時應關閉門窗,以免棚外熱氣進入耳室,早晚則應打開門窗通風。低溫天氣,應選擇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左右通風。
6.4 出耳管理 幼耳長至拇指大小以前,每天要掀動報紙一次,以后可每隔2~3天掀動一次,防止耳片粘紙。擴穴后,每天對空間和袋面報紙噴水2~3次,保持報紙濕潤。銀耳子實體有酒杯大小時,取掉報紙,排稀菌筒,筒間距離4~5厘米左右,并直接朝幼耳噴清潔的霧水,每天2~3次,噴水后通風1小時左右,進行到成熟期。幼耳生長前期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后期 (接種后第22~30天)提高到90%~95%,溫度保持在20~27℃,以25~26℃最適。溫度低于18℃,要進行增溫;高于29℃,要及時通氣,并在棚頂或地上潑水降溫。
噴水多少和通風時間長短視幼耳生長狀況、發(fā)耳室內氣溫、空氣濕度而定。若耳蕊多,耳黃,耳片水珠少應多噴;耳蕊少,耳白,耳片水珠多應少噴;氣溫高多噴,氣溫低少噴;晴天多噴,陰雨天少噴。一定要注意不要噴關門水,以免因高溫高濕引起爛耳。
6.5 停水造形 接種后30~35天左右,子實體長至直徑約12厘米時,便進入成熟期。此時,要停止噴水,8~10天后可采收。這一階段發(fā)耳室空氣濕度要降至80%,氣溫調至20~27℃,以23~24℃為佳。同時,增加通風次數(shù)和延長通風時間,特別是停水3~4天后,加大通風量,可進一步促進菌筒內部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向子實體輸送,使耳片變厚,伸展整齊,朵形方正,獲得優(yōu)質商品耳。
當耳片全展開、疏松、觸摸時彈性減弱,即可采收。采收要適時,過遲采收,影響質量,而且烘干后色澤偏黃;過早采收,影響產(chǎn)量。采收時用手取下銀耳裝籃,用小刀將蒂頭帶黑部分剔除干凈,在清水中浸泡舒展,而后烘干裝袋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