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英
(大連大學人文學部,遼寧大連116622)
明清小說寶物描寫若干情節(jié)模式研究
劉衛(wèi)英
(大連大學人文學部,遼寧大連116622)
明清小說寶物描寫情節(jié)模式有四:“遇難——獲寶——脫困”模式,展示出英雄獲寶的幸運,磨難構成了寶物出現(xiàn)和獲取運用機緣?!皩殹獖Z寶——成功”模式中,尋寶、奪寶是斗寶的前奏和準備,與英雄的發(fā)跡變泰和業(yè)績成功構成了一個較完整的故事類型?!笆趯?借寶)——解難——卻敵”模式,揭示出英雄受上天、仙師佑護的重要性?!笆?盜寶)——誤用——歸位”模式,描寫正派人物寶貝丟失,被不該用者誤用造下罪孽,經(jīng)一番周折又回歸主人手中,盜寶者最終被收伏歸位。
敘事模式;寶物崇拜;英雄功業(yè);明清小說
在世界多民族民間故事研究理論中,類型(Tvpe)與母題(Motif),是人們反復使用和論證的一對基本概念。這兩者必須在其彼此聯(lián)系中理解和運用。一般認為:“一種類型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傳統(tǒng)故事,可以把它作為完整的敘事作品來講述,其意義不依賴于其他任何故事。當然它也可能偶然地與另一個故事合在一起講,但它能單獨出現(xiàn)這個事實,是它的獨立性的證明。組成它的可以僅僅是一個母題,也可以是多個母題”;“一個母題是一個故事中最小的、能夠持續(xù)在傳統(tǒng)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須具有某種不尋常的動人的力量。絕大多數(shù)母題分為三類。……第二類母題涉及情節(jié)的某種背景——魔術器物,不尋常的習俗,奇特的信仰,如此等等?!保?]498-499因為有的類型僅由一個母題構成,兩者有時易混。不少研究者過分強調(diào)二者辨析,事實上實際研究中難于分清,所以還要更多地關注兩者的輔車相依,過于“準確”難免會以偏概全。
在明清神怪小說寶物崇拜的具體表現(xiàn)中,體現(xiàn)為多種多樣的場面、類型模式,這里僅選其犖犖大者,初步概括為四:“遇難——獲寶——脫困”模式;“尋寶——奪寶——成功”模式;“授寶——解難——除妖”模式;“失寶(盜寶)——誤用——歸位”模式。盡管諸多作品相關表現(xiàn)紛紜復雜,倘若從上述四個模式把握,會對其與小說主題、形象及文化內(nèi)蘊關系加深認識。這里從《西游記》、《封神演義》和《西洋記》(《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中展開,并由點及面,兼及其他。
這一模式,指的是英雄首先在成長道路上歷經(jīng)險阻,在克服磨難的過程中獲取(或暫時性地借用)寶貝,依靠寶貝克難而進,轉危為安,甚至因禍得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西游記》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經(jīng)過,他雖屬臨時性地借用,但卻非此扇不能解困。恰巧,遇到了芭蕉扇的主人是與求借者孫悟空有過節(jié)的鐵扇公主和牛魔王夫婦,磨難因為偏要獲得此寶而增多變難。又如孫悟空降服青牛精、黃風怪等妖怪的經(jīng)過描寫,也是循此路徑次第展開。青牛精、黃風怪故事還多了一層內(nèi)容,即英雄在遇險蒙難后得逢仙師救解,獲贈寶貝,這種情況在哪吒出身故事中最為典型?!斗馍裱萘x》第十三至十四回寫哪吒在四海龍王到帥府門前逼迫償命時,剖腹、剜腸、剔骨肉還父母以示不累雙親,魂靈飄到師父太乙真人處求救,得以蓮花化身重鑄,傳授火尖槍,腳踏風火輪,還贈給豹皮囊,囊中有乾坤圈、混天綾、金磚一塊。從此他走向了扶正祛邪、建功立業(yè)的征程,蓮花化身還使他避免了不少邪派寶物襲擊,因多數(shù)寶貝只能對肉身生效。《封神演義》第三十八回寫姜子牙的戰(zhàn)馬架不住九龍島“四圣”騎乘的狴犴、狻猊、花斑豹、猙獰四樣異獸沖擊,姜子牙跌得冠斜袍綻,二上昆侖玉虛宮求助,元始天尊便贈給坐騎四不相(像)、打神鞭,于是再也不怕怪獸。而有不少遇難英雄因屬于仙師、圣母的愛徒,其仙師在洞中安坐時總是不早不晚地、莫名其妙地“心血來潮”,遙感弟子的兇險逼近,及時送寶解圍。
遇難,有時因禍得福,反倒給正派人物占有和有效利用敵方寶貝以可乘之機,在正義必勝的倫理趨向制約下,這往往會表現(xiàn)為使得敵方士氣大大為之受挫,甚至某敵將因此喪命。如《封神演義》第四十回寫魔禮壽的花狐貂,吃下楊戩,被楊戩在其腹中捏住心跌落下來,又撐作兩段。楊戩自己卻變成花狐貂回到魔禮壽帳中,盜走了混元珍珠傘。魔禮壽用來攻擊敵手的花狐貂,被做內(nèi)應的楊戩“冒名頂替”,猝不及防地反遭傷害?!段餮笥洝返谖迨貙懨鞒瘜毚谌霭l(fā)國遭遇圓眼帖木兒激烈抵抗,圓眼帖木兒有二寶——吸魂鐘和追魂磬,可吸人真魂,王明偷取之,斬殺敵將。
“受困——毀寶——脫逃”可算此類模式的“變體”——毀去對方的寶貝等同于自己有了克敵的寶貝。這里的“毀寶”指暫時性地破壞寶貝,而不是徹底毀壞,因為真正的寶貝是不能徹底毀壞的,而差不多都可以修補復原。《西游記》第七十四至七十五回寫獅駝國三魔王大鵬雕的陰陽二氣瓶,這個瓶子幾乎要了孫猴子的命,他被吸入里面蛇咬龍盤,最后以三根救命毫毛鉆瓶脫身,自己也逃出來?!段饔斡洝返诹寤亍包S眉大王”將行者困在其中金鐃,雖然可隨著被困者身體伸長,但還是被行者打碎了,等被主人收回時又完好如初?!段餮笥洝返诙嘶匾矊懡鸨谭鍛搜蚪窍扇撕魡颈焕昶恐?,他以九環(huán)禪杖搗通小孔而出,羊角仙人只好再回山采些藥草修補,仿佛這有生命的寶貝是一時患病似的。
因此,對于這一“遇難——獲寶——脫困”模式,不能過于狹隘地理解。即使像《醒世恒言》卷三十一《鄭節(jié)使立功神臂弓》這樣寫人間傳奇的作品,也采納了這一模式作為英雄主人公一生經(jīng)歷的主導性結構。小說寫鄭信因打死了行騙員外的夏扯驢,獲罪下獄,開封大尹揀選死囚下井驗怪物看,已死數(shù)十人,“遇難”的鄭信下去卻得日霞仙子贈的“神臂弓”,累立戰(zhàn)功升為兩川節(jié)度使。此類神奇兵器幫助英雄發(fā)跡變泰,也是英雄傳奇小說運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情節(jié)模式——直到金庸的武俠小說仍如此。
需要構成了價值。由上可見,英雄是多么需要寶物,而寶物之于英雄又是多么至關重要。小說中英雄之于寶物的關系,事實上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兵器、工具之間物我關系的藝術寫照?!坝鲭y——獲寶——脫困”的敘事模式,強調(diào)了特定人物的成功之路都是不平坦的,都是在充滿曲折和磨難的種種不順利的境遇中,因獲取寶物而奮斗成功,寶物對于英雄命運的坎坷波折、遇難呈祥起到了罕有例外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對英雄經(jīng)歷磨難、克服磨難玉汝于成過程中寶物作用的形象顯示,眾多小說展示出英雄獲寶的幸運,磨難構成了寶物出現(xiàn)和被獲取運用的機緣,從而英雄也為此因禍得福,苦盡甘來。
尋寶,是人類一個永恒的世界性民間故事母題。從愛爾蘭到印度的民間故事所蘊含的母題看,湯普森曾指出:“尋寶的故事(母題N500)不斷流傳并經(jīng)久不衰。……找到寶藏還不足以滿足聽眾的心理享受,通常在寶藏旁邊還要有一個難對付的守護者(母題N570),也許是一條龍(母題B11·6 ·2),或某種魔怪,或是一個神秘的女人,或甚至是像巴爾巴羅薩那樣的睡在地下室里的大王。在這樣的情況下,挖掘財寶是有危險的,必須按照一定程序辦(母題N554)。特別是在挖掘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一些行動規(guī)則:不能說話,不能四顧,不能斥責動物,并特別堤防不吉的偶然事件和不良兆頭。”[1]313-315明清小說尋寶奪寶母題,在這里往往突出了小說中正面英雄相關行為和價值意義,其往往構成了正面英雄建功立業(yè)的初始事跡、緣由,也多是他們積蓄力量、獲得更大本領的必要手段,走向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階梯。
首先,是英雄主動尋找并獲取適合自己身手的寶物。突出例證莫過美猴王(孫悟空)獲取兵器如意金箍棒的過程。《西游記》第三回寫美猴王在發(fā)展過程中,迫切地感受到合手兵器的重要,但龍宮兵器件件試過都不合用。為早些打發(fā)他走,龍婆提出那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莫非該遇此圣。如猴王歸后夸耀的“物各有主”。董其昌《畫論》說“名山之遇賦客,如士遇知己”,寶物仿佛預知主人要來一樣。猴王還強行索走了金冠、鎖子甲、步云履,龍王原本舍不得寶貝易主,但懾于猴王神威不敢拒絕,卻直接告到玉帝那里。“奪寶”場面既符合猴王的頑劣性情,又體現(xiàn)了巧取豪奪“無理”中的某種合理性,因為這兵器之于他實在太至關重要了,從此就永遠伴隨他建功立業(yè)。
后世歷史演義、英雄傳奇與神怪結合的敘事作品中,還派生出“神奇動物引出英雄兵器”母題[2]。某一神奇動物的出現(xiàn),成為英雄兵器將要被英雄得到的前奏,英雄的命運被提示為在此關頭要出現(xiàn)轉機?!逗笕龂檠萘x》第四回寫石鵲引得段方山出城,在大柳樹底下掘出石匣所藏兩把寶劍,挾劍去訪求劉弘祖?!墩f唐全傳》第二十二回也寫程咬金追兔入石洞,獲鑌鐵盔、黃花甲。也有的寫英雄巧遇寶物,并沒得到動物指引,如該書第四十四回寫尉遲恭從寶雞山得石匣中鐵羊,內(nèi)有兩條水磨神鞭。
可見,尋寶母題、奪寶母題是斗寶母題的一個前奏和準備,其與英雄的發(fā)跡變泰和最后的業(yè)績成功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類型。而“尋寶——奪寶——成功”類型模式,帶有鮮明的倫理傾向性。在這一類型里,寶物種類究屬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尋寶者角色為誰,這個人物是否帶有正義性。而動物引路的枝蔓則散發(fā)著明顯的民間故事的氣息,并宣示了吉人天助的倫理指向。
本節(jié)所論這一模式與第一節(jié)所論,頗有相似之處,但區(qū)別在于,本節(jié)所說的這一模式,突出了某一仙師(或上仙)主動授寶的關目,從而把英雄所受上天佑護、仙師解困等外在條件的重要性揭示出來。正如論者從除魔平妖角度概括的《西游記》:“這些魔怪大多用這種或那種封閉物,企圖將取經(jīng)者也都禁錮起來。這種武器從貨真價實的金剛套、繩索到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如何克服這些障礙,首先,從西行大致方向和進度看,大多情節(jié)有周而復始之特征。先是師徒們在路上優(yōu)哉游哉,慶幸他們剛闖過了先前那道險惡的關口,不料這種平靜沒有保持很久又被饑餓寒冷等困難打破了。……孫悟空則依仗火眼金睛(或借助他人神力)找出這個暗窟,但不能一下子就破除魔力。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都是尋求外力援助——由神佛面授機宜、魔器,或是救援的神佛直接干預——才最后降伏精怪,現(xiàn)出本相,魔障解除,使師徒們得以繼續(xù)上路,直到又遇到下一次危難?!保?]其實,這一概括雖然指出了模式存在的文本事實及其多發(fā)性特征,卻是很不完全的??v覽明清白話小說,幾乎大部分寶物都來自于上界神仙或洞中仙師,使用者——英雄本身多非寶貝煉制的始作俑者,因此仙師“授寶”關目,也就成為小說中持寶用寶者一個難于回避的儀式。這就提出了一個寶貝授受者為誰,在何種情勢下授受,授受寶貝之后帶來何種效驗的問題。
首先,是弟子下山時仙師授予法寶。這一模式可追溯至《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卷上“入大梵天王宮第三”寫西行前,法師與猴行者到北方大梵天王宮,齋罷辭行時羅漢說可近前告知天王“乞示佛法前去,免得多難”,法師與猴行者如言近前咨告請法,天王賜得隱形帽、金環(huán)錫杖、缽盂?!段饔斡洝返谑寤貙憣O悟空被困,觀世音賜給孫悟空三根救命的毫毛情節(jié),顯然與此有內(nèi)在的關聯(lián)?!斗馍裱萘x》第三十一至三十二回寫道德真君知黃飛虎有厄,即命黃天化下山救父,授花籃、莫耶寶劍,天化以花籃中的仙藥救活父親,又以花籃收了陳桐的火龍標,以寶劍光華使其人頭落地。第八十四回則寫道德真君授文臣楊任飛電槍,還贈坐騎云霞獸和五火神焰扇,教他具體用法和行事步驟,楊任的寶扇果然破了呂岳的瘟癀陣。《封神演義》第五十九回寫赤精子在殷洪下山時授寶,他的陰陽鏡無人可擋,如果不是慈航道人指點其師赤精子使用太極圖,還真是難有匹敵。
《西洋記》則注意到上界神仙投胎凡間時,寶貝如何攜帶的具體操作性問題。小說第二回寫東海龍王送給燃燈古佛“東井玉連環(huán)”,這掛珍珠可分開海中咸淡水。其他南海、西海、北海三龍王則分別贈送了椰子殼——缽盂、吠琉璃、達摩禪履。然而這些寶貝無法隨燃燈古佛一起下凡投胎,作者就設計讓這四件寶貝先化為妖怪來到人間為非作歹,最后由古佛收服以為己用。第七回描寫金碧峰長老帶著徒弟徒孫來到武夷山,土地對長老說這里妖精是一家兄弟兵,原來就是龍王贈送的四寶。故事模式在舊有基礎上也隨之變得更加豐富復雜:“下凡——獻寶——此寶呈現(xiàn)為精怪——降妖——獲寶——解難——卻敵”。授予寶貝,英雄得到合用的寶貝這一過程雖是曲折的,并非那么簡單易行,然而讓讀者暢快的是終歸還是有驚無險。
《封神演義》第九十二至九十三回寫女媧娘娘授楊戩山河社稷圖。這袁洪不知不覺中跳上了此圖,不覺現(xiàn)了原身,摘吃仙桃不能起身,被以縛妖索捆住。《西洋記》第二十六回寫寶象國女將姜金定哭求師父道德真君下山相助殺退南兵,而真君代為解難首先需要一個前路先鋒,就設計讓小徒弟“無底洞”吃了青棗仙酒變成三頭四臂、紅發(fā)藍面的仙體。(與《封神演義》雷震子相似),把水火花籃內(nèi)葫蘆變成柳葉神槍,為無底洞真人的兵器。無底洞上陣還是小道童模樣,一叫“師父”就變成那令人吃驚的仙體異貌。
該模式還有一種變體是借寶退敵。如《封神演義》第九十一回寫楊戩意識到“袁洪等俱是精靈所化,急切不能成功”,于是要到終南山云中子那里借來照妖鑒:“照定他的原身,方可擒此妖魅也?!闭昭b照出常昊乃是一條大白蛇,楊戩才能及時地化作其克星蜈蚣飛到其頭上,剪斷蛇頭。又以此鑒照出吳龍是一條蜈蚣,楊戩才能準確地作出選擇,以克敵制勝,化作五色雄雞,將蜈蚣啄作數(shù)段。
借寶,某種意義上更凸顯出特定寶物緊要關頭的至關重要性質?!斗馍裱萘x》第六十五回寫廣成子因番天印控制在弟子殷郊手里,無奈,姜子牙請教燃燈道人,燃燈稱除非借取玄都離地焰光旗,青蓮寶色旗。于是廣成子主動請纓,面見玄都大法師等借旗。可是仍舊缺少素色云界旗即聚仙旗,還是土行孫講出了該旗來歷,龍吉公主也補充此旗近期在西王母處,非南極仙翁才能借來,最后南極仙翁完成了借旗使命??梢?,借旗(借寶)一舉,是屬于“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在這一過程中,顯示了正派諸仙營壘中眾多成員集思廣益、各顯身手的“團隊精神”。也不應忽視的是“一物降一物”潛規(guī)則的深層制約,不容你不去屈尊求借那不可替代的寶物!《西洋記》第四十四回也寫,驪山老母前去解救被困在缽盂中的徒弟火母,就在金碧峰(燃燈佛)與驪山老母斗法的關鍵時刻,金國師面前出現(xiàn)了三座削壁的高山,就連句龍神、托塔李天王、哪吒、八仙也無法劈開,燃燈只好聽阿難提示,向彌勒佛求借乾坤叉袋?!段饔斡洝穼O悟空更是到處借寶的典型,有時借來寶物自家“操作”,而更多的是連主人一起請來降服自家人變的妖魔。作品這樣寫一方面符合孫悟空性格:灑脫,痛快,不可能聚斂一堆寶物自家攜帶(甚至可看作是其“猴性”的一種表現(xiàn));另一方面借此凸顯他在天地之間交游之廣與名聲之大。而又時時借此暗示“解鈴還需系鈴人”的意蘊。
在不少小說中,反派人物的相關描寫往往也離不開這一模式。然而,“邪不勝正”的傾向性多會起到支配作用?!斗馍裱萘x》第七十五回寫余元乾坤袋被懼留孫搶走,自身也被捆仙繩拿獲,遭受到劍劈柜裝之險,遂向師父金靈圣母控訴,圣母領他拜見師祖通天教主求救,教主去掉余元身上的捆仙繩,賜給一件寶物教他把懼留孫擒拿來;隨后不僅余元以此寶貝自恃,就連懼留孫自己也估計到:“想通天教主必定借有奇寶,方敢下山。”甚至懼留孫為此都不敢再率爾出戰(zhàn),而是讓姜子牙先出去與其答話,而后自己在一旁乘著兩人交戰(zhàn)之際祭起捆仙繩,將余元從空拿獲,恰逢陸壓道人來到,余元的寶貝起不了作用,終于被斬。
“授寶(借寶)——解難——卻敵”模式,強調(diào)了寶物出場及時和頓獲神效。需要構成了價值。特定的寶物偏能契合英雄關鍵之時的需要,而需要者又恰巧與寶物的所有者存在著既定的師徒關系,這一非血緣親屬卻勝于親屬的關系,使得所有者寶物的出手更加具有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使命感,而得寶者用寶也為之帶有更為莊嚴的使命在身的責任感。即使像下述第四種類型那樣,所授寶貝并未發(fā)揮應有威力,也屬于不能抗拒的特例。至于借寶,則多半是出于友情和間接情面,同時也因借方確有需要的理由,基本上不能落空。
這一模式,主要描寫正派人物寶貝丟失,被不該用者誤用,從而造下罪孽,經(jīng)過一番周折又回歸主人手中;而其弟子或仆從作為反派人物,則是盜寶為非作歹,最后被收伏歸位。因此,如果就肇事者角度來說,則可以說是呈現(xiàn)為“盜寶——暫時占有——被追回”模式。
首先,是妖怪見到寶貝,引起貪婪之心起意盜寶,卻因占有寶貝的奢望而引起殺身之禍?!段饔斡洝返谑貙懞陲L山老怪趁火竊走唐僧的錦襴袈裟,孫悟空尋寶識妖,打死和收服妖精,奪回袈裟。寶物誰都喜愛,然而妖精的非分之想?yún)s往往要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以其貪心僭越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并對于這一固有觀念提出了挑戰(zhàn)?!段饔斡洝返诎耸酥辆攀貙懱粕畮熗匠忻捎袢A州三個好武的小王子,分別拜悟空、悟能和悟凈為師,仿造三件兵器,不料因三般寶貝放射出霞光被金毛獅子精發(fā)現(xiàn),妖精見寶生心,招來殺身之禍,然而卻非常容易得到理解。黃獅精對寶物的非法占有,只是一時的,買豬羊召開“釘耙會”,給行者兄弟入洞奪寶提供了機會。這里寶物起到的情節(jié)聚焦和結構作用是決定性的:因寶物的神奇襯現(xiàn)出英雄人物的驚人武藝——吸引好武王子拜師習武——模仿寶物打斗——寶貝放光引來妖怪盜寶——妖怪在暫時占有時炫耀寶貝,引來寶貝主人偷襲奪寶——盜寶妖精搬兵引出九頭獅子精——九頭獅子精大顯神威引得大圣到天宮求助——太乙天尊收服坐騎九頭獅獸。這一模式,其情節(jié)要素環(huán)環(huán)相扣,入情入理,突出了寶物的神物價值,在價值追尋過程中結撰了情節(jié)糾葛和人物關系。寶貝誰見誰愛,然而愛寶方式和權力大不一樣。妖怪愛寶,卻非要占有本不屬于自己的寶貝,必然激起主人及其陣營的懲罰;而失寶的悟空師兄弟是多么迫切地、千方百計奪回寶貝兵器。也就在寶貝失落——物歸原主的過程中,正義英雄求助上仙興師動眾擒妖除魔,具有更為合理的行為根據(jù),小說情節(jié)為之推進。
妖怪因罪惡貪婪的本性,逞能盜寶,因而招致殺身之禍的故事,頗帶有《紅樓夢》“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的儆世意趣。《西游記》第六十二至六十三回說祭賽國碧波潭萬圣龍王生女多嬌公主和九頭駙馬盜取舍利和王母靈芝,以孫行者為代表的正義英雄奪回寶貝物歸原主,達到了“邪怪剪除諸境靜,寶塔回光大地明”的秩序重建,實現(xiàn)了一種人們期待的救世英雄行俠仗義的理想。
其次,這一模式中出現(xiàn)最多的還是上界神仙的寶貝,其往往因一時不慎而被奴仆或家畜盜走,來下界興妖作怪,從而神仙主人負有不可推卸的管理不善的責任。如《西游記》第三十五回寫老君收取了先前被盜的五件寶貝,沾沾自喜:“葫蘆是我盛丹的,凈瓶是我盛水的,寶劍是我煉魔的,扇子是我搧火的,繩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帶。那兩個怪:一個是我看金爐的童子,一個是我看銀爐的童子……”收取時被裝入葫蘆與凈瓶的金角銀角,還仍化回童子相隨,顯示了寶貝主人的支配權。第四十九回寫通天河大魚怪本觀音蓮花池的金魚,聽經(jīng)修成,觀音用魚籃收回了金魚。然而,主要由于寶物的功能太強大了,有的主人收回自家寶貝時卻不得不費盡周章?!段饔斡洝返诹貙憦浝辗鹗諏殹叭朔N袋”和“敲罄的槌兒(狼牙棒)”,對手下司磬的童兒拐寶貝假佛成精,就不敢大意,而要孫悟空變瓜入腹中協(xié)助。第七十一回寫烏雞國妖王原是觀音胯下金毛犼,因牧童盹睡斷索走下,現(xiàn)形后觀音騎上卻發(fā)現(xiàn)三個金鈴不見了,悟空聲稱不知,觀音威脅說要念緊箍咒他這才交出,這一細節(jié)強調(diào)了金鈴作為“金丹之寶”的價值。
《西游記》第五十回寫孫悟空的金箍棒被魔王以圈子套走,上天宮求助,李天王率眾天將的兵器也被盡數(shù)套去,原來是太上老君青牛盜取金剛琢逃來,孫悟空事實上扮演了一個失寶的“發(fā)現(xiàn)者”角色,因發(fā)現(xiàn)青牛走失,老君才得悉金剛琢丟失,青牛下凡為妖,從而將其收服歸位。寶貝金剛琢被兕怪誤用,突出了老君所掌管的寶物的巨大威力:“我那金剛琢是我過函關化胡之器,自幼煉成之寶。憑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比欢鴮O悟空實際上只是一個表面上的失寶發(fā)現(xiàn)者,真正的發(fā)現(xiàn)者是俯視眾生的如來,他提示孫悟空到老君處尋妖怪蹤跡,如來的神機妙算顯示了佛祖較道祖要稍勝一籌。
寶貝歸位,還往往要“擒賊擒王”,尋找探究出那些疏于管教或縱容其盜寶的上級。持寶之妖十分猖獗,非要把其舊日主子找來才得以收伏,此例《西游記》屢見不鮮?!段餮笥洝返谖迨刂廖迨嘶匾矊懼霭l(fā)國對抗大明的金毛道長,原是玄天上帝前捧劍的元帥,因玄天上帝思凡(下界當永樂皇帝),他就偷了玄天上帝之寶,倚寶作亂,金碧峰無奈只好請求張三峰幫助,用紫金藥葫蘆收取大明天子真性,因“國有王,家有主”,玄天上帝出面宣動密咒才降伏助紂為虐的水火四圣(金毛道長為其一)。然而有的寶貝歸位卻不必大動干戈,只要找到具體責任人即可?!段餮笥洝返诎耸涟耸幕貙懸付U師乃佛爺蓮臺下白牛,鐵笛是牧童手中鞭子。金長老讓王明盜笛,而引蟾仙師也被趕來的牧童重新化回白牛騎上。
一般來說,就“失寶”的原因看,可大致歸納為二:一是屬于“監(jiān)守自盜”,即乘著寶貝主人不在時,守寶童兒自己竊寶下凡享受人間富貴,為非作歹,禍亂下方;二是乘著看守的童子偷懶打盹,仙師的愛畜攜帶寶貝私自下凡——因為仙凡之間懸殊的“時間差”,短時間如幾天內(nèi)也能危害下界數(shù)載之久。
收寶,往往伴隨著把當初竊寶的肇事者也一并收服,即謫降到下界作亂者與寶貝一起“歸位”,回到它們上界本來的位置,但也視肇事者的性情和能量而分為兩種:一是懾于主人威勢,服服帖帖讓主人輕松地直接收服;還有一種是恃強抗拒,像彌勒佛那樣不得不借助于計謀和孫大圣變瓜入腹折騰,來迫使肇事者服軟。寶貝的領屬關系豈可隨意變化?在仙師那里是失寶,在作亂者這里則是盜寶并充分發(fā)揮寶物功用——利用寶物使自己稱王稱霸,并得以享受強大武力帶來的統(tǒng)治權和物欲享受,這都體現(xiàn)了上界“秩序的被打亂”帶來的人間災難,下界也隨之正常秩序遭到破壞,因下凡妖魔持有寶貝難于被凡間固有力量來降服。然而,“一物自有一主”,《封神演義》第四十七回中曹寶此語,道出了寶貝與持有者之間穩(wěn)定的主仆關系,也說明了何以寶貝失去多為主人親自來收取。當然,仙師收寶,寶貝歸位,往往伴隨著把當初竊寶的門徒收回或令其改弦更張?!斗馍裱萘x》第五十五回寫土行孫一心想以捆仙繩來拿姜子牙奏功,與鄧蟬玉成親,師父懼留孫同樣用捆仙繩將其擒回,才審知是被申公豹所惑,故盜師捆仙繩。他終經(jīng)懼留孫以繳獲的捆仙繩收服相勸,才使之加入西岐英雄行列中?!袄ο衫K”,成為這段故事中纏繞多重人物關系和情節(jié)的核心線索。
其三,寶貝失去后,由于要奪回失寶,寶貝所有者還往往要費盡心機地騙回寶貝,這類“以毒攻毒”、以騙應騙手法的運用者,卻多發(fā)生在反派人物身上。似乎即使是力圖物歸原主,采取那種不那么正當方式的也不能由正派人物承擔,而只能是反派人物所為?!段饔斡洝返诹换貙懪D踝冐i八戒賺回讓孫悟空騙走的芭蕉扇;而《西洋記》第二十九回也寫金碧峰變作羊角仙人,從有底洞那里騙來吸魂瓶,而當金長老拿來給三寶老爺,眾將官傳看,回到金長老手里卻變成了假的,原來是羊角仙人變成南朝軍將花幼兒將真瓶換走。這種圍繞寶物所進行的真真假假的較量,加大了故事的詼諧幽默性。
收回寶物并非易事?!斗馍裱萘x》第六十三至六十四回寫廣成子贈弟子殷郊番天印、落魂鐘、雌雄劍,本意輔佐周武,可殷郊還是不免受申公豹調(diào)唆,廣成子卻無法說服他,殷郊祭番天印來打師父,廣成子卻只能在持寶的徒弟面前遁逃?!段餮笥洝返诙咧寥貏t是先展示被盜寶貝威力,而后交代羊角真君出處,這位寶貝運用者原是元始天尊的大徒弟,偷了師父斬妖劍等。為收伏他元始天尊給了金碧峰長老一個“聚寶筒兒”,用請君入甕之法將其吸入吸魂瓶兒中。在元始天尊那里,是失寶;而在反派主人公羊角真君這里,則是盜寶(下凡)——作惡——回歸的敘事。小說第三十回寫出盜寶者不得不遵師命歸位前,也有一重難于割舍的牽掣,羊角真君也帶了三個弟子:姜金定、無底洞和有底洞,寶貝被收前,他還懷有遺憾,把三個錦囊留給姜金定。似乎盜寶者自己為師之后,在大限來時危急情勢下,還是具有某種為師的責任心,也要力求對得起徒弟,這類人物與寶貝關系的富有意味的描寫,豐富了小說內(nèi)在的情感層次。
其四,被盜寶貝也并不見得能無一例外地被收回、歸位?!段餮笥洝返谒氖换鼐蛯懗隽嘶鹉傅木盘煨衷切孕汉嬉碌暮婊@兒,被火母偷走,那時火母是玄女家煽鼎的火頭。有時主人來收寶物,即使寶物化妖,也會不費周章。余象斗《北游記》第十二回寫關羽的沙刀成精吃人,天尊下凡得知沙刀來歷即到西天找關羽收了刀精。此外,擅自濫用從神仙那里借來的寶貝,性質也當屬于盜寶之列,符合這一模式?!段餮笥洝返谒氖酥了氖呕貙懳餮笈畠簢鴩醯募t蓮宮主,蒙觀音贈楊柳凈瓶,可她以凈瓶屢敗明兵,即使金碧峰的缽盂,也收不來她的寶貝,最后燃燈古佛(金碧峰前身)才得悉寶貝主人,觀音遣善才、龍女收回??梢?,寶貝一旦不慎落在不適當?shù)氖褂谜呤掷铮撌嵌嗝磭乐氐氖虑椤?/p>
研究者曾論證古典長篇小說中,也具有史詩敘事特征的“疊加單元”:“界定疊加單元的標志主要是看該情節(jié)單元是否能夠自我閉合,也就是說,看情節(jié)結束時,故事狀態(tài)是否能夠回到原點?!彼赋鲆浴段饔斡洝返谌寤氐膶氊悮w位,即為一疊加單元:“此單元中,反方共有五件寶貝,每件寶貝都具有神奇的功能,正方取勝的前提是孫悟空能夠使用各種手段繳獲、控制這批寶貝??墒?,一旦快到單元結束的時候,孫悟空無一例外地總是會失去他千辛萬苦得來的寶貝:‘那老君收得五件寶貝,揭開葫蘆與凈瓶蓋口,倒出兩股仙氣,用手一指,仍化為金銀二童子,相隨左右。只見那霞光萬道。咦!縹緲同歸兜率院,逍遙直上大羅天?!磺斜阌只貜偷搅顺跏紶顟B(tài)。”[4]可以說上述四個寶物敘事模式,都帶有這類史詩性質的疊加單元特征,其帶有獨立成章自稱首尾的特點,從而少費周章,這乃是明清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規(guī)律之一。
由上面描述的四個寶物敘事模式,當然不能完全概括明清神怪小說寶物描寫的慣常套路,從上述這四個模式中,可透視出有關寶物崇拜在小說史上的些許文體特征及相關文化價值。
首先,寶物敘事模式是明清時代心理的獨特文學聚焦。馬克思說過:“人們按照自己的物質生產(chǎn)的發(fā)展建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chuàng)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保?]明清小說中的寶物描寫及相關的神怪斗法藝術表現(xiàn),從根本上說仍是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寶物與人的關系的表現(xiàn),凝聚了明代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對于兵器與工具因需要而珍惜、看重乃至依戀的物我關系,以及相關的價值取向與觀念范疇。
其次,寶物敘事模式是營構眾多神魔小說、英雄傳奇之虛擬時空——文學世界的主要構架。西方史學家認為:“對于歷史學家來說,歷史事件只是故事的因素。事件通過壓制和貶低一些因素,以及抬高和重視別的因素,通過個性塑造、主題的重復、聲音和觀點的變化、可供選擇的描寫策略,等等——總而言之,通過所有我們一般在小說或戲劇中的情節(jié)編織的技巧——才變成故事。”[6]那些來歷有別而皆被神幻化的史傳、野史、講經(jīng)等神魔傳說文本,經(jīng)由寶物斗寶模式編織成大眾喜聞樂見的演義故事。這其實就等于,把帶有史實性特征的故事加以寶物抒情意趣的審美營構,從而得以傳奇化來構成文本。
美學家蘇珊·朗格也注意到敘事詩所構成的傳奇文學的特點:“如果游吟詩人的觀眾十分喜歡他的描繪,并期待他發(fā)展這些描繪,那么,他的藝術感就要求某些能推動和支持大量形象的其他文學成分。一個故事,為了把復雜的情節(jié)組織起來,就用想象和細節(jié)描寫使它放慢、放寬,這樣,它就制造了一種新的結構因素,即人物彼此之間的固定關系?!保?]從上述寶物敘事這四個常見模式就可看出,為了吸引讀者和小說本身結撰情節(jié)的需要,明清小說家們也是千方百計地力圖將神物信仰崇拜和神秘傳聞變成“文學成分”,特定的“仙師——賢徒”、正邪忠奸等人物關系,從而構筑了小說神怪斗法、寶物描寫的為人喜聞樂見的套路,它們(當然還不止這些)就實實在在地“制造了一種新的結構因素”,將小說中特定人物更加緊密地、有序化地固定起來?,F(xiàn)實社會中人物之間的倫理關系(如師徒、君臣、父子、主仆等)和相關角色的情感關懷,就在諸多寶物的有機介入過程中被再現(xiàn)、延展和戲劇化、傳奇化了。角色符號(如人物姓名及時代、仙師所在山洞、地名等)可以變化,然而人物之間的倫理規(guī)則、關系性質卻是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
[2]王 立.宗教民俗文獻與小說母題[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78-200.
[3]王日根.明清小說中的社會史[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0:72-73.
[4]施愛東.疊加單元:史詩可持續(xù)生長的結構機制[M]//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404-405.
[5]馬克思恩格斯論文學與藝術: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86.
[6][美]海登·懷特.作為文學虛構的歷史本文[M]//張京媛.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163.
[7][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劉大基,傅志強,周發(fā)祥,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329.
[1][美]斯蒂·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M].鄭 海,等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A Study of Plot Modes of Treasure Description in Ming-Qing Novels
LIU Wei-ying
(Humanities College,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There are four plot modes of treasure description in Ming-Qing novels.1.“Being trapped-finding the treasure-getting out of danger”mode,which displays the good luck of the hero to get the treasure,and the chance for the treasure to emerge,to be obtained and to be applied,which was brought about by the very suffering of him.2.In the mode of“l(fā)ooking for the treasure——fighting for the treasure——succeeding in getting it”,looking for the treasure and fighting for the treasure are the prelude to the treasure competition,constituting a complete story genre combined with the hero’s good fortune and accomplishment.3.“Giving the treasure(borrowing the treasure)——doing rescue——repulsing enemies”mode,which shows the importance that the hero was protected by the god and fairy.4.“Losing the treasure(stealing the treasure)-misapplying the treasure——returning the treasure”mode,which describes the treasure loss of the virtuous person and the evils produced by the misapplication of the person who is not supposed to use it and the return of the treasure to its owner after many setbacks with the treasure robber being finally vanquished.
narrative mode;the treasure adoration;hero achievement;Ming-Qing novels
book=24,ebook=112
I207.4
A
1000-5935(2010)04-0024-06
(責任編輯 魏曉虹)
2010-05-16
遼寧省社聯(lián)項目:“明末清初遼寧戰(zhàn)爭與小說寶物崇拜研究”(2007LSLKTWX-05)
劉衛(wèi)英(1965-),女,山東威海人,大連大學學報編輯部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文學批評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