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生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展示陳列部,福建福州350014)
休閑經濟(Leisure Economy),又稱閑暇經濟。它是指人類的各種與休閑相關的消費行為使勞動者的能力獲得加速增長,生產貢獻率倍增,出現一種閑暇和生產相互影響、彼此促進的良性發(fā)展態(tài)勢。休閑經濟形式的出現,能促進國民收入再分配,對普通民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都有明顯提高。按照具體的表現形式,休閑經濟一般可分為這幾種類型:節(jié)假日、旅游、健身、體驗經濟等。不難看出,這些經濟形態(tài)無一不與第三產業(yè)有著密切的聯系,第三產業(yè)中的絕大多數行業(yè)都是以休閑經濟為核心的。休閑經濟能夠使人類擺脫勞動的壓力和束縛,體驗生存的愉悅和身心的解放,這使得各地紛紛大力推進其發(fā)展。據統(tǒng)計,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均 GDP達3 000美元時,休閑經濟就會蓬勃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人均 GDP即達3 000美元的日本、美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等國,其第三產業(yè)占GDP的比重基本都在50%以上,這些國家的第三產業(yè)均較發(fā)達。筆者所在的福建省在2007年人均 GDP首次超過3 000美元,達到了中上收入水平。該省第三產業(yè)增加值由1978年的21.5%增加到2007年的40.0%[1]。這意味著休閑經濟在福建省的發(fā)展也像京、津、滬、蘇、杭、深圳等地一樣進入了一個蓬勃發(fā)展的時期。
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進行和海西建設的蓬勃開展,福建省休閑經濟的發(fā)展迎來一個大好時機。而其包括節(jié)假日、旅游經濟在內的諸種形式的發(fā)展,基本都離不開一種特殊藏品的身影——門券。本文擬以福建省旅游門券為例探討在休閑經濟時代對旅游門券的收藏與保護。
門券,即門票、入場券。它是記錄閑暇經濟形式的印記,猶如知識的卡片和歷史的縮影。人們常見的旅游門券,即是伴隨著與旅游景區(qū)及與之相關的樓堂館所、生態(tài)展示、風俗民情等各種大眾文化、娛樂休閑場所的有償開放而產生的相關票券憑證。旅游門券始于17世紀西方國家皇族貴胄的宮殿、府邸、園林及各類博物館的陸續(xù)開放。在我國,旅游門券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2]。
1905年,民族實業(yè)家張謇先生創(chuàng)辦的南通博物苑正式發(fā)售門券,這是中國人自建的首座博物館。其門券以鐵皮制就,時稱“博物苑觀覽證”。清朝統(tǒng)治結束后,皇家園林、名勝古跡、博物院、公園等相繼向社會開放,門券的使用逐漸普遍。秦國經在其《遜清皇室軼事》一著中就提到了1924年北京頤和園正式對公眾開放的記載。當時頤和園的門券銷售單價為:進園一元二角,排云殿五角等,游完全景需二元五角,當時貨幣為大洋。
可供旅游觀賞的景觀尤其是自然景觀,一般具有地域性、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的特點。旅游門券即是針對這種特殊的資源而出現的,因此,具有鮮明的收藏價值和收藏意義。
當前旅游業(yè)是福建省傾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休閑產業(yè),該省的旅游門券一般有以下幾類。
(一)博物館、展覽館和紀念館類。具體包括博物館、展覽館、現代場館,紀念館及故居、遺址等。如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福建省博物院、古田會議紀念館、林覺民故居、武夷山閩越王城遺址、鼓浪嶼風情博物館、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等。
(二)單項建筑風景類。具體包括:(1)城、門、墻、樓、閣、堡類,如永定初溪土樓群、南靖土樓云水謠古鎮(zhèn)旅游景區(qū)、閩清宏琳厝古民居、福鼎翠郊古民居、惠安崇武城墻、漳浦趙家堡、福州晉安日溪鄉(xiāng)畬家百年藍府等。(2)寺、廟、庵、宮、殿、壇,亭、塔、橋、棧類,如清源山老君巖、遍布全省的寺廟庵堂如涌泉寺、西禪寺、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與天后宮、莆田元妙觀三清殿、長汀汀州明清古街等。(3)古墓、陵園、祠堂等,如南安市鄭成功墓、莆田龍脊山烈士陵園、泉州市伊斯蘭教圣墓等。
(三)園林、公園類。具體包括園林建筑及公園等。如廈門市園林博覽苑、莆田湄洲灣媽祖文化公園、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等。
(四)民俗、村莊、古鎮(zhèn)類。具體包括山莊、村落、古鎮(zhèn)、古寨及民俗、民族旅游等。如泰寧古城、天福茶莊等。
(五)展覽集會類。具體包括展覽參觀及集市廟會等。目前福建省的福州、廈門、泉州都有大型的會展中心,每年都舉辦各種類型的展會。
(六)自然風景類。具體包括:(1)名山、山川、峰、巖,石窟、洞穴、石林,如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福州鼓山風景區(qū)、福鼎太姥山風景區(qū)等、龍巖冠豸山景區(qū)、上杭梅花山自然保護區(qū)華南虎園、永安桃源洞-磷隱石林風景區(qū)。(2)江、河、海、湖、泉、潭,如莆田湄洲島國家級度假區(qū)、屏南鴛鴦溪風景名勝區(qū)。(3)島嶼、溝壑、峽谷、懸崖,森林、草原、沙漠、沙灘及保護區(qū)、綜合風景區(qū)等,如廈門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區(qū)、平潭海壇島風景區(qū)、閩侯十八重溪風景區(qū)、寨下大峽谷景區(qū)等。
(六)動植物觀賞類。包括動物園、植物園,尤其是特種動植物觀賞場館。前者如福州市左海公園的海底世界、森林公園,廈門市海滄動物園等,后者如福州市動物園中的熊貓世界、華南虎館、海獅館、森林公園中的鳥語林等。
其他還有配合旅游風景的娛樂演出、節(jié)日活動類,體育競技類,休閑娛樂場所類等,不在本文論證范圍,不再贅述。
現代的旅游門券有著特殊的價值體現和藝術魅力。旅游門券作為入場券,兼具“有價證券”和“景觀名片”、“活動憑證”等多重身份,其中許多門券更是制作精良,承載著大量的文化符號和信息元素,折射出豐富的文化底蘊。對旅游門券的有效收藏和保護,可以將文化信息、知識元素、觀賞性、時效性和個人印記融于一體,于收藏者而言,算得上是一種新穎、獨特、前景良好的藏品。
目前,福建省全省境內的旅游門券有如下特點。
(一)首先,從制作材質看,全省的旅游門券涉及紙、塑、磁卡/盤、絲、綢、竹、木、金屬等材質,取材廣泛。
(1)旅游代用券
旅游代用券通常是用竹片、木條、硬殼紙等材料制成,盛行于20世紀30、40年代,算得上是現代旅游門券的初始時期,這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門券制作和使用的暫時性和隨意性,也吻合當時的經濟條件和生產力水平。由于這類門券做工簡單,材質易變形,缺乏藝術價值,不利于保藏,現已基本不再使用。收藏市場上也很少看見這類門券。
(2)紙質門券
紙質門券是當前最為常見的門券形式,通常有普通型和豪華型兩種。
普通型門券采用常見的普通紙質材料如新聞紙、凸版印刷紙等制作而成,這類紙張酸度高,薄脆易折,且設計樸素簡單,印刷工藝品質不高,不易保存?,F在很多門券已使用膠版印刷紙來代替這種普通印刷紙,但保存難度還是不低。故此,此類普通型門券現已逐步被華貴型門券所代替。福州有兩座對外開放的千年古寺,分別是始建于公元783年的鼓山涌泉寺和改建于867年的怡山西禪寺,這兩座寺廟即使在20世紀90年代還在啟用單面膠版紙或雙面膠版紙,薄脆易折。目前,福建省的少數旅游景區(qū)還在采用這種性質的紙制作旅游門券。
豪華型門券,采用了較為昂貴的膠版印刷涂料紙(銅版紙)、凹版印刷紙、合成紙等其他特種紙張。這種門券設計巧妙,工藝考究,印制復雜,票面精美,成為門券藝術中的主旋律,深受門券收藏者的青睞。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們審美觀念的增強,福建省的很多景區(qū)已采用這類高檔紙張來制作旅游門券。如福建太姥山風景區(qū)門券卡,福建惠安崇武島、福建漳平九鵬溪的郵資門券等。
(3)塑料門券
塑料門券是20世紀80、90年代我國各景區(qū)較常使用的一種門券,通常采用比較輕便結實,防腐防水的塑料材質,便于存放和使用。但其印制一般較簡單,表面色彩不如紙質門券飽滿艷麗,圖文易褪色、變型,現在也基本退出了門券市場。如福州馬尾羅星塔、廈門胡里山炮臺、福建三明麒麟山公園索道等就曾采用塑料門券。
(4)磁卡門券
磁卡是一種磁記錄介質卡片,一般用高強度、耐高溫的塑料或紙質涂覆塑料制成。具有較好的柔韌性,防潮、耐磨,攜帶方便。其磁性載體可記錄信息,用來身份識別等用途。旅游門券一般屬于直接涂印型的低抗磁力卡,目前在我國和我省的一些著名景區(qū)都已廣泛使用。如杭州西湖雷峰塔、泉州開元寺雙塔的磁卡門券等。
其他各地常見的旅游門券還有明信片門券、光盤門券、金屬門券、工藝門券、防偽門券等。如廈門市園博苑的明信片門券、西藏大昭寺的光盤門券、河北承德普寧寺金屬門券、四川省的成都杜甫草堂及樂至縣陳毅紀念館的嵌幣門券、三亞天涯海角的嵌章門券、采用了先進的D4DTM保真防偽系統(tǒng)的上海金茂大廈88層觀光卡、湖南張家界的指紋門券、北京頤和園的隱形門券等等。
這些門券既是融合了現代高科技和先進制作工藝的業(yè)界翹楚,又大大提高了門券收藏的專業(yè)價值,同時也說明門券的制作、使用和收藏日益多元化。
(二)就自身性質來看,福建省的旅游門券也呈現出豐富的形式。
(1)單張門券
單張門券通常適用于單個對象,其使用區(qū)域固定,且券面獨立完整,不具通用性。在門券收藏中,所占比例最大。如福州鼓山主景區(qū)、廈門鼓浪嶼日光巖景區(qū)等都使用這種門券。
(2)聯券
聯券是在單張門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這種門券借鑒郵票的設計方法,幾張單張門券聯成一體,組成一幅完整的畫面。票與票之間以虛線分開,每一張又自成一體,形成獨立畫面。每張都有單獨價格,購買時,既可購買聯票,也可以于虛線處撕開購買單張票。如福建龍巖的連城冠豸山風景名勝區(qū)聯票、上杭古田會議舊址聯票等。
(3)套券
套券是指與某主題相關、設計一體、材質相同、規(guī)格相似的一組門券。這種套券有兩種:一種指活動或賽事的全套門券。如2008年在泉州舉辦的第六屆全國農運會的部分賽事,即啟用了套券形式。二是景觀套券。多景觀套券就是對同一地區(qū)的多景點統(tǒng)一設計的一組門券,如武夷山風景區(qū)套券等。還有一種單景觀套券。旅游門券的套券形式既賦予了門券更多的美感,又增加了其收藏價值。
國內套券收藏中的珍品,還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現代五項比賽、網球、射擊和射箭等項目的RFID通票,四川松潘縣牟尼溝以扎嘎瀑布、二道海兩大景觀為據設計的兩張一套的套券,以及無錫寄暢園根據該園春、夏、秋、冬四時景色設計的一組套券等等。另外,濟南水簾峽景區(qū)曾設計了一組幾何圖形的印章,有圓形、方形、三角形等,每天隨機對門券蓋不同圖案的印章及確定門券號段極具特色。而北京頤和園、昆明世博園的門券冊則精美整飭,極具收藏價值。
(4)年券
年券主要是針對本地尤其是有長期消費可行性的消費群體所采取的一種傾向性門券,通常比前述的三種門券都更優(yōu)惠,重點在于培養(yǎng)忠誠的消費行為和穩(wěn)固的消費群體。如福州市鼓山風景區(qū)年券、廈門旅游景點游覽年卡等。
(5)針對少兒、老人、學生、軍人、殘疾人等的特殊群體券
這種旅游門券是針對特定的消費群體——少兒、老人、學生、軍人、殘疾人等所采取的優(yōu)惠措施,在我省大部分景區(qū)這類門券的價格一般是普通成人券的一半左右。該門券對于公平分配和鼓勵關愛特殊群體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
(6)優(yōu)惠券
優(yōu)惠券,顧名思義,就是給潛在消費群體以實惠的門券。如2009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旅游局與成都文旅集團聯合發(fā)行的熊貓卡,就是一種面向全國人們的旅游優(yōu)惠券,任何人都可在指定機構和網站上免費申請。其“熊貓金卡”持有者可以在規(guī)定的11個成都市內景點免費游覽。其熊貓銀卡持有者在各景點享受門券半價的優(yōu)惠。
除此之外,對旅游門券還可以根據出品時間、主題內容及外觀形狀等來分類。比如,按照門券的外觀形狀,可分為方形、圓形、三角形、扇形、梯形、菱形、動植物形、煙標、酒標形、剪紙及其他異形等幾何圖形種類,還有平面的、折疊的、單頁的、多頁的、鑲嵌的、迷你的、超大的等多種形式,不一而足。
(三)就發(fā)展水平來看,福建省的旅游門券與其他旅游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存在差距。
相較我國其他的旅游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而言,如北京、浙江、西藏、四川、湖南、云南等地,福建省的旅游資源還不夠豐富。除了武夷山、廈門島、泉州港、永定土樓等極具區(qū)域特征的旅游景區(qū)外,全省其他地域的旅游景區(qū)名氣較小,個性不夠鮮明,缺乏競爭性。這一點無論是從福建省旅游門券的設計理念,還是制作水準,都存在明顯的滯后性。
我國其他省市區(qū)除了采用過上述材質的旅游門券外,還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了一些新的旅游門券種類。具體有:(1)防偽門券。如上海金茂大廈88層觀光卡就采用了先進的D4DTM保真防偽系統(tǒng),其立體效果和隱形暗記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江西井岡山則于2007年采用了金屬線防偽技術來對其門券進行特殊保護。(2)金屬門券。如河北承德普寧寺曾采用了金屬材質來制作門券。(3)工藝門券。如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及樂至縣陳毅紀念館的嵌幣門券、三亞天涯海角的嵌章門券等。(4)指紋門券。如湖南張家界的指紋門券。(5)隱形門券。如北京頤和園的隱形門券等。
福建省的旅游門券制作需要學習其他省市區(qū)的先進經驗,不僅是從提高旅游景區(qū)的內部水平入手,還要注意一應周邊配套措施和細節(jié)的整體協(xié)調。只有這樣,才能掌握休閑經濟的精髓,促進旅游經濟的發(fā)展。
針對性收藏與保護旅游門券,對福建省乃至全國休閑產業(yè)的發(fā)展有著深遠意義。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文物保護與專業(yè)收藏的角度來看,旅游門券都是福建省收藏業(yè)的一個重要類別。福建省民政廳和福建省文化廳主管的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是該省最大的民間收藏組織。其下屬的專業(yè)性業(yè)務工作機構即設有門券專業(yè)委員會,該委員會和其他如古玩字畫、錢幣、票證、郵品等專業(yè)委員會一起經常開展活動。但由于該省的門券收藏尤其是旅游門券的收藏起步較晚,相較于民眾熟悉的收藏品種如古玩、藝術珍品、郵品、卡品、票證等大類收藏品及其他各省該門類的收藏水準而言,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小類別。而旅游門券的收藏與保護,在福建省民間從事的人就更少了,與全國的此類收藏者相比,其規(guī)模和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大力提倡和及時發(fā)動對該類門券的收藏與保護工作,既彌補了福建省收藏品類的不足,又豐富了收藏領域,對于極具地域性的旅游門券則更是刻不容緩的緊迫工作。這方面也有不少先行者,如福建長樂人林國榮現已收藏全國各地旅游門券近三萬枚,并于1997年1月8日創(chuàng)辦了名為《常樂集藏》的民間收藏內部刊物,這是福建收藏界目前唯一的一份門券收藏刊物[3]。
(二)從旅游業(yè)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對旅游門券進行針對性收藏與保護,可以喚起福建省有關部門、大眾傳媒及廣大民眾的重視和關注。旅游門券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個區(qū)域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歷史,通過收藏、研究和保護福建省的旅游門券,既能探尋該省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脈絡、軌跡,又能見證該省的經濟發(fā)展的綜合實力,體現出該省休閑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反映出其改革開放的整體成就。福建省休閑經濟的發(fā)展滯后,需要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調整第三產業(yè),從而促進休閑經濟的發(fā)展。這一切的變革無疑會改變福建省休閑經濟包括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歷史,而這些將通過旅游門券的變遷折射出來。
(三)從保護資源、環(huán)境和民俗風情文化的角度來看,對福建省旅游門券進行針對性收藏與保護,可以在歷史的發(fā)展中體現人類對資源、環(huán)境的珍視與愛護,尋找到一條和諧的共存之路。更可以印證人類對自身民俗風情文化的認同和傳承。學者肯尼思·赫德森(Kenneth Hudson)認為,從博物館的角度看,每個城鎮(zhèn)、村莊、景觀,每個國家,甚至每個洲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大博物館”[4]。這說明,超越狹隘的區(qū)域性束縛,將人文關懷的視野投射到全國、全洲乃至全球的文博事業(yè),將會是這個世界和諧發(fā)展的美好趨勢。福建省是一個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淀和多元化文明的地域,其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和民俗風情不但值得當地人民的珍惜和保護,更可以尋找國內外盟友來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從這個方面著眼,旅游門券的收藏、保護和展示將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四)從科技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對旅游門券進行針對性收藏與保護,既反映了福建省社會整體發(fā)展水平和文明進步的程度,同時也能體現出旅游門券自身設計和制作水平的進步。從粗糙簡單的毛邊紙到今天帶有各種防偽設計的高科技門券,科技的發(fā)展軌跡也是清晰可見。這一方面提高了現代旅游門券自身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收藏價值。
總之,對福建省旅游門券進行針對性收藏與保護,是一項刻不容緩、意義重大的工作,這項工作對于我國其他地域也有著重要的實施價值和深遠意義,值得廣大民眾的共同關注和積極參與。
[1]福建省統(tǒng)計局.人均 GDP突破3000美元后福建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EB/OL].[2008-06-11].http://www.stats-fj. gov.cn/fxwz/tjfx/0200808180115.htm.
[2]李毅民,石杰.趣味門券[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2010(1):1-2.
[3]心游四方書千卷,黃金散盡為收藏——門券收藏家林國榮專訪[EB/OL].[2008-6-1].中國海峽收藏網.http:// www.hxscw.cn/shownews.asp?id=2144.
[4]Helena Friman.沒有圍墻的博物館[J].國際博物館. 200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