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燕
(1.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課部,湖北黃岡438002; 2.湖北工業(yè)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漢430068)
從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談素質教育*
楊曉燕
(1.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課部,湖北黃岡438002; 2.湖北工業(yè)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漢430068)
素質教育的開展必須充分重視人們的心理層面,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因勢利導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結合心理學有關知識,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進行探討;素質教育實施的是個性化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及教師等各方面的關注與支持。
素質教育;心理;個性
十五大報告指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fā)?!眹袼刭|的提高必須依靠教育,人力資源的開發(fā)指的也是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尤其是素質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發(fā)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提高民族素質。而在教育實踐中,“素質教育”的提出也是源于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滿,是克服“應試教育”傾向的需要。
素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遺傳素質?!掇o?!分薪忉尀槿嘶蚴挛镌谀承┓矫娴谋緛硖攸c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fā)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fā)展水平。廣義的素質指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后天通過環(huán)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wěn)定的、長期發(fā)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yǎng)。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彼刭|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依據國家教育督學柳斌的觀點,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教育對象上,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教育強調了教育的普及性,淡化選拔意識,即使在非義務教育階段,也主張教育是要面對廣大的受教育者,而非少數(shù)人。二是在教育目的和內容上,要求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不可偏廢,培養(yǎng)成功的人格。三是要讓學生主動地發(fā)展,成為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發(fā)展學生的主動精神,喚起學生的主動意識,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6]
可以看出,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方針,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內在素質與外在素質的結合。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中心理素質占有獨特的地位,因為人的身心潛能素質的開發(fā)和實現(xiàn)程度,以及社會文化歷史成果在人的身心結構內化、積淀的程度,都可以從人的心理素質水平中得到綜合反映。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必定是服務于素質教育。
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針對受教育者所處年齡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實施教育,從幼兒、兒童、青少年到成年直至老年,每一個時期個體的認知水平、思維特點、個性的發(fā)展、社會化程度、智力水平的發(fā)育等等都有不同的水平,所以個性化教育要抓住某個時期獨有的共同特征,提高對發(fā)展關鍵期的關注水平,因時而異,在心理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要求。[6]
盧梭認為兒童不是空容器或白板,而有他們自己的感覺與思維的形式,他們按自然制定的計劃而成長,而且推動他們在不同階段發(fā)展不同的能力與形式。所以我們要遵循這種自然的方式允許他們自我完善,而不是硬要闖進去以“正確的”方式教兒童思考。從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直至形式運算階段,個體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認知、思維以及道德發(fā)展的特點。比如對學生的道德教育,10歲前的孩子,因為怕被懲罰或希望得到獎勵而服從規(guī)范;大約10-15歲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認可、心目中逐漸樹立起是非觀念、群體的引導和對權威的順從,使他們能較為自覺地服從規(guī)范,思想品性初步建立;15歲以后的青少年,開始建立法制觀念取向和價值觀念取向,是非觀念逐漸形成。所以在進行道德教育時就要有針對性,小年齡的孩子要有強化措施,而大年齡的孩子則要強調以理服人,注重情感教育。[3]任何跨越年齡階段或者忽視心理發(fā)展的順序性與系統(tǒng)性而拔苗助長或填鴨的做法都是徒勞的。因材施教還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因人而異,因為即使是在同一個時期內,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材施教也要以每個學生的“材”,施以不同的“教”。這樣的教學才是個體身心發(fā)展的推動力,維果斯基曾提出了發(fā)展性教學的觀點,教學要著眼于、落實于最近發(fā)展區(qū),要根據個體已經達到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并且預見到今后的心理發(fā)展,只有這樣,教學才能帶動、加速個體發(fā)展。從學生不同的身心成長條件和智力發(fā)展水平的實際出發(fā)實施教育,才是素質教育的真諦。[2]比如對于“優(yōu)等生”可采用加深、加速學習的方法進行培養(yǎng),而對于普通生甚至差生,則更需要多關心愛護,長其善而救其失,讓他們打開眼界認識自己,使他們找到“表現(xiàn)自己”的領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這必須要求教師和家長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教育因時因人而異。[6]
作為教育者,要掌握學習的性質、特點及其規(guī)律,教學要與學習有機地互動,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動機系統(tǒng),開發(fā)學生的心智潛能,促進學生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和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各種不同的動力因素所構成的,比如興趣、愛好、理想、信念等等,還有一個學習的目標。加涅認為,動機與學習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的,動機可以促進積極的學習,而成功的學習也可促進動機的發(fā)展。因此,學習的首要階段是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學習動機一旦被激發(fā),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就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或者意向,從而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
加涅認為任何新能力的學習需要先學習包含在新能力里面的從屬的能力。奧蘇伯爾也非常強調原有認知結構在新的學習中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之前已經擁有的知識技能以及不同的學習層次的特點(概念學習還是辨別學習等等)和教學的目標,事先做好一個短期與長期的系統(tǒng)性的教學計劃,并且提供給他們良好的外部條件,做到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1]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chuàng)設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或前提的”。[1]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擁有寬裕的時間、輕松的環(huán)境和愉快的心境,讓學生時時保持精神振奮、思想活躍,營造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心理學研究表明,愉快的體驗也能作為強化物,強化個體的行為,使之增加重復出現(xiàn)的可能性,從而產生鞏固行為效果,[4]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
改革不良的評價標準,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為他們建立一個尊重、理解、信任、和諧、融洽、相互理解的人際心理環(huán)境。
考試本來是從屬于教育,是為教學服務的,考試是檢查教學效果,反饋教學信息的一種手段,而應試教育卻把考試變成一個凌駕于教學之上的“指揮棒”,學生由學習的主人變成了分數(shù)的奴隸。以分數(shù)論英雄,把升學率當作學校教育質量和教師工作水平的唯一評價標準,這只能使素質教育成為空談,而落不到實處。首先是學校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進,每年的期中期末成績的評比讓教師疲于知識的灌輸、分數(shù)的提高,而無暇顧及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這種不利于身心發(fā)展的心理環(huán)境反而導致了學生厭學、焦慮等不良情緒的滋長,所以要淡化考試的選拔功能,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
獎懲合情合理,多進行情感化的教育。以各種積極情感與認知的互動,達到知、情、意并茂。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富有激勵和親切感,從情感入手,知、情、意并重,強調通過以各種積極情感與認知的相互促進,帶動意志的發(fā)展。素質教育要摒棄應試教育的分數(shù)決定命運的做法,德智體美不能偏廢其一。不要視分數(shù)為寶貝,學習成績好就一切都好,這種表揚的含金量不高,容易形成一些高分低能現(xiàn)象,甚至是一些成績優(yōu)秀,品德有待提高的,社會化程度低的人群的出現(xiàn)。成績差者被批得一無是處,而不能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無疑抑制了那些成績低的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教師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鼓勵,或許他們的體美方面發(fā)展良好,甚至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或者家長要設置情境使他們具有成功的體驗,以免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
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給他們的發(fā)展做適合的準備工作,而不是過分依靠獎勵或者懲罰來引導他們的行為,過度強調外部評價往往會使學生失去自我。家長對待子女的學習應該提出合理的發(fā)展目標,學會客觀分析具體情況,及時全面地了解子女的各種需求。學業(yè)成績評價上也要重視與子女情感交流,對子女尊重而不遷就,民主而不放任,嚴有度愛得法。[8]
重視對于學生的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工作,培養(yǎng)他們面對困難與挫折時的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青春期的學生處于同一感的建立時期,容易出現(xiàn)統(tǒng)一感的混亂,極易出現(xiàn)心理和行為的偏差。所以學校應積極開展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講座、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等工作,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態(tài)度、理想前途、人格品質的教育,學校心理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同步進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其面對挫折困難時的勇氣,培養(yǎng)對待失敗的正確的歸因方式,正確的學習動機,高尚的道德情操,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健康向上的人格特征。[7]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里度過的,學校有計劃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他們在感興趣的文化活動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科知識競賽等,給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而且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充分發(fā)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這對處于“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也是有積極作用的。
個體的心理發(fā)展是個體心理調節(jié)機制方面的變化,個體的身心發(fā)展是在許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實現(xiàn)的,學習是心理結構構建過程,通過順應與同化,將新的經驗整合到原有的經驗結構中而實現(xiàn)的。因此,學習及其教育是與個體身心發(fā)展具有辯證關系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旨在沖破原有的不遵循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填鴨式的“應試教育”的桎梏,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個體的生理發(fā)展狀況、能力發(fā)展狀況及其學習動機狀況,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新的教育方式,真正發(fā)揮教育促進個體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的作用。
[1]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00-285.
[2]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0-58.
[3]傅金芝.現(xiàn)代心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30(4):55-58.
[4]唐和平,閔輝.論素質教育的心理學基礎[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0(1):59-61.
[5]田洋,江艦.淺談素質教育中現(xiàn)代心理學的作用[J].新西部,2007(6):145-165.
[6]過廣宇.素質教育的新思路:個性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7]李樹義.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方法與實踐[J].教育科學研究,1998:40-43.
[8]祝新華,陳群.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驗探索[J].教育研究,1998(2):42-76.
Analyze the Quality Education from the Students’Individual Development
YANG Xiao-yan
(1.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438002Hubei; 2.Hubei University of Industry,Wuhan430068Hubei)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is focu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obey the developing rules of human’s mind and body.So momentum is the main method to conduct quality education.Integrating with related psychological knowledge,the connotation and the methods of conducting quality education i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The quality educaiton emphasizes on the individual education,needing the attention and support from the whole society,families,shools and the teachers altogether.
Quality education;Psychology;Personality
G40-012
A
1672-1047(2010)05-0034-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5.10
[責任審校:郭杏芳]
2010-07-19
楊曉燕,女,講師,湖北工業(yè)大學在讀研究生。E-mail:yangxiaoyan@hg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