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80)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規(guī)定,初中歷史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開發(fā)學生潛能,激發(fā)學生歷史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閱讀、收集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與多種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通過對歷史文化的認同,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健全人格,確立求真、求實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切實改變單一、被動、封閉的學習為多樣、自主、開放的學習,注重對學生發(fā)現、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評價,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很明顯,當前仍在實行的傳統(tǒng)的百分制學習成績考試命題評價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它無法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做到矯正性的信息反饋,缺乏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導向和激勵。新課程改革的深化迫切需要歷史學科學習質量評價方法的革新。
肇始于 17世紀的科技革命,極大地改進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想方法,科學的威力已滲入各個領域,科學成了霸權,技術統(tǒng)治了一切。這種統(tǒng)治已深入到用科學世界的實證邏輯去取代教育領域、思想領域的思維;反映在學習質量評價上,科學的、定量的評價方法成為人們的第一選擇,分數標準的評價方法也就自然地占據了統(tǒng)治地位。
在教學中,通過考試用分數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質量,無論是總分或平均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被普遍認同。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知識只是作為能力、素質的載體起基礎性作用,這就暴露出分數標準評價方法的明顯不足。首先,考分只能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難以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因為考試或測驗不可能隨時進行,這就使學生和教師失去在不良結果出現前及時調節(jié)學習狀態(tài)的機會。其次,“考分”評價長于評價學生獲得知識的多寡,卻很難評價學生獲得能力的程度和所達到的素質水平。因此,經常會有分數相同而實際水平差距較大的甚至“高分低能”的狀況出現。再次,考分除表明學生階段性學習成績外,既不能具體指明學生的不足之處及其成因,也不能指示出學生以后努力的方向。另外,“考分”評價作為分數指標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分數面前處于極為被動的境地,很難用它來進行自我評價。長此以往,學生只能以追求高分數為唯一目的。
我們承認,將科學的、定量的評價方法引入學習質量評價領域極大地促進了教學評價的發(fā)展。但是,科學、定量的測評方法不是萬能的,也有其不能及之處。因為學習質量的評價涉及人的非認知領域,涉及人的情感、品格、價值觀等無法量化的方面。因此,適當引入人文的、定性的評價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它既可以避免單純運用考分標準所產生的諸如忽視人的內心體驗等副作用,又可體現尊重學生、發(fā)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的發(fā)展性思想。
基于學習質量評價的理性思考,充分考慮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互補性,積極探尋人文意識與科學精神的融通途徑和共建方式,對歷史學科學習質量評價進行了一些思考。
1.自選超市命題法:具有人文意識的科學評價
科學的、定量的評價方法具有精確、客觀的優(yōu)勢,因此我們不能廢除,與其相應的考試當然也不能取消??荚嚤旧聿]有錯,問題的關鍵是考什么樣的內容,以什么樣的形式來測試,才能使學習質量評價更貼近學生的心理特征,更能檢驗出學生的現有能力與水平,發(fā)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從而作出調整,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涉及考試命題的改革問題。為此,在考試命題時,要在科學定量測試中融入人文思想,使科學精神與人文意識在學習質量評價中實現雙贏,這就是自選超市命題法。具體做法是:
(1)試題總量增容,讓學生選擇作答。以往的試卷一般要求學生完成所有的考題,偶有一兩道附加題,也只是尖子生的專利,大部分學生無法選擇能最大限度地反映自己學習狀況的試題。為此,在命題時應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選擇的機會。例如選擇題一般出 30,讓學生任選 20題完成。而問答題、材料解析題則給學生更大的選擇機會,一般是兩道題中任選一題完成。這種做法不僅體現命題的藝術性,更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與愛護。給學生自主選擇試題的機會,實際就是給了學生選擇成功的機會。
(2)試題類型以主觀型開放題為主,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命題時,要嚴格控制客觀題的題量,設置大量的開放式考題。這樣的命題思路,能較好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答案的開放性又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去發(fā)揮,有利于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試題的選材充分體現時代性和生活氣息。歷史學科命題的最大特點就是必須迎著時代熱點上,因此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一般不應用過時的材料,不用遠離學生生活和身心實際的材料,注意選擇近期發(fā)生的國內外重大歷史事件。比如中國加入 WTO、APEC在中國召開、臺獨、香港澳門回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教科書內容、奧運素材等等。這些鮮活的材料進入試卷,不僅會引發(fā)學生對現實的關注、對歷史的興趣,還會緩解學生緊張的考試心理,縮短試題與學生所學內容之間的距離,養(yǎng)成對現實問題的歷史思考倍感親切。
(4)卷面的呈現形式力求生動活潑。改變以往試卷從頭至尾都是“白紙黑字”的單調呈現方式,在試題旁設置一些能形象注解題義的圖像,盡可能多地將一些風趣幽默而又富有哲理的漫畫引入試卷。這不僅美化了試卷,使試卷改變往日嚴肅、刻板的面孔,更重要的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征,迎合了學生獵新好奇的心理,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爭取成功的信心。
這種通過改革考試命題來達成學習質量評價雙贏的方法有兩方面的優(yōu)點:一是通過命題改革,使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放棄、學會追求,從而真正學會學習。學生群體的多樣性決定了不應以同一命題來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白赃x超市”考試模式的實施,因試題的多樣化,使得學生在考試作答中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會放棄不適合自己或自己不需要的;學會怎樣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長,如記憶、理解、應用、探索等興趣和特長都可以在考試中得到盡情的發(fā)揮,獲得合理的考分評價。二是通過“自選超市”考試的命題改革,進一步強化了考試評價的功能。教師通過這種考試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缺陷,學生能通過這種考試更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學習質量和能力水平,從而促進自我反饋和改造自己的學習。
2.自我陳述、展示法:具有科學精神的人文評價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必須思考用人文的方法來評估學生的學習質量,而單純人文評價的不精確性又驅使我們努力探索用科學技術的方法來完善。在這樣的理念下,用自我陳述、自我展示的方法來進行歷史學科學習質量的評價也是一個好方法。
這里所說的自我陳述,是指在一定的時間 (一節(jié)課、幾節(jié)課、一個單元、一個學期或更長)教學之后讓學生用口頭或書面陳述自己學到了什么的測評方法。自我陳述可以采取班級口頭交流的方式進行,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也可采取課程日志的方式,讓學生用書面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
自我展示法是讓學生自己選擇最能代表自己水平、思想、個性的“作品”進行展示的一種非量化評價方法。這里的“作品”既可以是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平時作業(yè),也可以是自己帶著問題走出教室到家庭和社會進行力所能及的訪問、考察活動后最終形成的書面報告 (包括小論文、調查報告等)。涉及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家鄉(xiāng)名勝古跡考察報告、歷史小報、小論文、歷史專題網頁、人物評說、歷史話劇、辯論手稿、奏折仿寫、質疑與考證、繪制歷史題材的情景畫、漫畫、人物畫、制作歷史大事年表、朝代更迭框架圖、仿制歷史文物、建筑、篆刻圖章、雕刻、收集整理歷史材料或圖片、故事、成語典故、趣聞逸事、設計各種歷史數據統(tǒng)計圖表等等,不受任何限制。
自我陳述、展示法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優(yōu)點:一是體現了尊重學生的觀念。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他們自己不但有發(fā)言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的權利。二是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得到關于學生認知方面的信息,還可以獲取學生關于情感、體驗等非認知方面的信息。三是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自己的反思和回味,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所得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和整合,促進新思想的產生。四是作品展示可以直接、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成長和變化,而且,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作品展示發(fā)現學生的特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可以給予不同學生有針對性的、直接的指導。
在使用學生作品進行開放式評價時,教師要在評價標準上下工夫,用評價標準去規(guī)范和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作,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層次。
以上是筆者在近幾年的歷史教研活動中發(fā)現、對于歷史學科學習質量定性評價的幾點思考。在目前考試作為選拔基本途徑無法改變的格局下,這種評價方式權且看做是對傳統(tǒng)考試方式的一種改良與補充,它至少能從更多側面評價學生、了解學生。當然,如何能通過一種科學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有效測量,如何建立一種題庫制度,讓研究開發(fā)出來的成果為所有歷史教師共享,還需要我們繼續(xù)研究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