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素麗
(福建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福州350007)
解析培養(yǎng)國際商務溝通能力的關鍵
梁素麗
(福建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福州350007)
當今時代,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社會上需要大量有著較高的國際商務溝通能力的人才。而在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則成了一門熱門學科。在商務英語學習中,學生要想掌握好國際商務溝通能力,既要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還要學習國際商務知識。而在這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務英語語言能力;跨文化意識;商務溝通能力
在這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世界范圍內跨文化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國際商務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也尤為突出。有效的國際商務溝通意味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而只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才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成果和利益。國際商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務合作活動。在國際商務活動中,交際雙方都將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和沖擊。不用的文化因素在交流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交叉和碰撞,此時交際雙方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借助母語的語言規(guī)則、文化背景、交際習慣以及思維方式來表達思想,這就可能會產生誤解和沖突,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商務活動的有效溝通。“培養(yǎng)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縮短文化距離、提高人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的迫切要求。”[1]因此,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中,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商務英語,還要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以培養(yǎng)并提高國際商務溝通能力,為畢業(yè)后成為外貿行業(yè)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做準備。
在當今時代,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交流通用的語言,要想培養(yǎng)國際商務溝通能力,首先要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能順利閱讀和聽懂英語,而且能夠用英語進行熟練的口頭和書面表達,從“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上全面培養(yǎng)商務英語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喬姆斯基首次提出“語言能力”(lingustic competence)的概念,其語言能力指語言知識,關于語言本身的能力。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他認為交際能力不僅包括語言使用者分辨語句是否合乎語法的能力,還包括他們判斷語句是否適合交際環(huán)境的能力。這一概念包含了四個要素:形式上的語法性、手段上的適合性、語境中的得體性和現(xiàn)實中的可操作性。[2]海姆斯的這一語言學理論從語用學的角度出發(fā),研究和探討在各種不同的語境中語言的實際應用。而在《語言能力及其分化》中,王世凱的觀點是“語言能力是接受、學習、認識、理解關于語言的知識及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時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它分成語言本身的能力和語言運用的能力”。[3]由此可見,學生不僅要學習、掌握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語篇等語言系統(tǒng)知識,努力做到使用語言的語法正確性,還應注意在跨文化交際上言語行為的得體性,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增強與其他交際者互動的能力。
筆者在從事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只把商務英語當一門英語課,普遍把學習重點放在單詞、詞組以及一些功能性的語句上。他們的學習難點大致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英語語言方面的困難,許多常用的英語詞匯在商務英語中既有普通含義,又被賦予新的含義,這導致理解和運用上的錯誤。例如,future,常見之意為“將來,未來”,而futures則意為“期貨”;return較為熟悉的意思是 “返回”,而在商務英語中returns表“盈利”;contact在普通英語中為“聯(lián)系、接觸”,在商務英語中指 “在業(yè)務上有關系的人”;prospect在普通英語中意思是“前景、期望”,而在商務英語中指“潛在客戶”;margin在普通英語中意思是“空白邊緣”,而在商務英語中則表示“贏利”指成本與售價間的差額;average常見之意為 “平均”,而particular average則指“單獨海損”,是指在保險業(yè)中由于海上事故所導致的部分損失,此處 average是“損失或損壞”的意思。advice熟悉之意 “建議”,商務英語中意為 “通知”,如shipping advice裝運通知。第二,商務專業(yè)知識是學習商務英語過程中的另一挑戰(zhàn)。在校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依賴家長,大部分并未從事過獨立的經濟活動。作為消費群體,他們對母語體系的商務專業(yè)知識都知之甚少,更不用說國際貿易實務的相關知識。
而商務英語是以英語作為語言媒介、以商務知識為核心的一種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就是與某種特定專業(yè)、科目或目的相關聯(lián)的英語。它有兩個明顯特點:(1)具有明確的特殊目的性,應用于特定的職業(yè)領域;(2)具有特殊的內容,即專門化的內容。[4]這就意味著,商務英語是英語在商務語境中的運用,它強調有效的表達能力和運用,是一門目的性強、實踐性強的應用型課程。因此,學生在學習商務英語過程中,一方面要培養(yǎng)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另一方面要學習基本的國際貿易實務,掌握商務專業(yè)知識以及必要的商務溝通技巧,如此才能真正地更好地培養(yǎng)和提高商務英語語言能力,以便在將來的商務活動中,達到有效的交際。
在國際貿易中,由于各國的文化背景、政治、經濟環(huán)境不同,人們的商業(yè)價值觀、消費心理、經營理念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些與經濟全球化并存的多元化文化因素使得國際間的商務溝通必然存在文化差異和沖突,如商務談判、經營管理、貨物包裝、廣告設計、商標等貿易活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過程中,除了培養(yǎng)扎實的商務英語語言能力之外,還必須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拔幕瘜σ粋€人認知、信仰、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直接塑造了一組特殊的語言交際形態(tài)。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進行交際時,最明顯的差異在于無法共享語言符號系統(tǒng),或者常常賦予相同符號以不同意義?!盵5]因此,要學好英語,并用英語得體、有效地進行交際,就必須了解并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特征,在交際中采取相應的言語行動,這樣才能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
文化背景不同導致人們思維方式有所差異,語言交際模式也有所區(qū)別,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很容易會出現(xiàn)語意誤解。著名心理學家米勒(Miller,1974)指出,很多情況下,誤解的產生并非聽話人不了解單詞詞義或語法結構,而是由于沒能了解說話人的語用含意。[6]何自然在其語用學概論中指出,“語用含意”就是某一話語在特定語境中所隱含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也等于說話人等交際主體的交際用意。因此,為了保證交際過程的順暢,在學習英語時,我們除了要掌握語音、詞匯、語法這一套語言規(guī)則,還應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他們的交際模式,熟悉他們的語用規(guī)則,比如:見面時如何稱呼,如何打招呼,如何展開話題,如何提出要求或邀請,如何接受或拒絕,如何告別等等。例如:講英語的本族人在與朋友道別時,經常會 說 “Let’s get together sometime.” 或 “Give me a call sometime.”,但這些邀請沒有具體時間、地點,一般只是客氣話,說話人不一定會真約對方吃飯,而對方也不一定要給說話人打電話。
再如,英美人在拒絕別人的要求或邀請時,一般不直接說“No”,而是采用委婉的措辭,如“I’d really like to,but…”;“I wish I could,but…”等;而在與別人意見不一致時,他們也不是直接反駁,而是先客氣恭維,然后才說明自己的觀點,如“You have a wonderful idea,but… ”;“You may have a point there,but…”;“Your point is well taken,but…”等。 在這些情況下,聽話人要注意到but后面的信息才是關鍵的。
胡文仲先生指出,在人們連貫地表達思想時,不僅是詞匯反映文化背景,表達方法、說理方式、思維模式無不表現(xiàn)特定文化的某些特點,這就所謂的交際風格。[7]因此,我們在學習商務英語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地學習英美文化,了解英美人的思維方式及其語言表達模式和交際風格,從而在交際中盡可能準備地理解交際對方的語用含意。
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講流利的英語,盡量少犯語法錯誤,但這并不是教學的唯一目標,成功的交際才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非英語本族人講英語時的不熟練、不標準或不地道往往會被英語本族人所諒解,但很多語境下的語用失誤卻可能會給交際帶來直接的負面效應,破壞交際氣氛或直接導致交際失敗。言語交際中因沒有達到完滿的交際效果而出現(xiàn)的差錯,統(tǒng)稱為“語用失誤”。[8]這主要歸因于說話的方式不妥,或不符合表達習慣,或說得不合時宜。
比如,在某項商務談判中,一位中方秘書表現(xiàn)出色,經理對她說 “Thanks a lot.You’ve done a great job.”而秘書回答“Never mind.It’s my duty.”對于經理的夸獎,她本想表達“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但她卻錯用了“Never mind.”和“It’s my duty.”。 在英語中,“Never mind.”常用于對方表示道歉時,說話人表示不介意的場合;而“It’s my duty.”通常是值班人員說的,有“責任在身,不得已而為之”的含意。這樣的回答顯然錯用了語言形式,導致了語用失誤。此處,回答“I’m glad to be of help.”之類的話語即可。再如,與外賓共餐是商務交際中免不了的事宜。在中國餐桌文化中,常見主人好客與熱情的“勸食”之語,如:“來,嘗嘗這道菜”、“多吃點,別客氣”、“慢慢吃,多吃點”等。但這些勸食方式卻不適合西方文化。若客人對中國文化了解甚少,而主人一味套用中國的勸食習慣,在餐桌上一再對外賓說“Come on,taste this”,“Help yourself and have more”,“Take your time and eat more”之類的話語,會讓客人感到尷尬與不安。實際上,餐桌上只需一兩聲“Help yourself”即可,若客人有興趣,宴席間主人可介紹菜肴的材料、做法或其典故,讓客人多了解一些中國文化。
在商務英語學習中,要想培養(yǎng)國際商務溝通能力,首先要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同時還要學習并掌握國際商務專業(yè)知識。而在這學習過程中,重視并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拔幕粌H影響詞匯的發(fā)展與使用,在語法、講話規(guī)則、篇章結構、文體風格等許多方面,文化都施予很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只掌握語言的語音、語法和詞匯,不了解深層的文化意義,不可能進行順暢的交際?!盵9]可見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還應加強對中國和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了解中英雙方的社交禮儀,語言習慣等文化差異,注意英、漢語之間的語用差異,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語言能力,才能在不同的語境中盡可能地避免語用失誤,正確地、得體地運用英語,實現(xiàn)有效的交際。
[1]陳佳燕.跨文化交際在商務英語學習中的運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3):162.
[2]方文開.第六種英語技能: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J].河池學院院報,2005,(3):94.
[3]于根元,等.語言能力及其分化:第二輪語言哲學對話[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6.
[4]畢晶.從ESP理論研究看我校商務英語學科建設[J/OL].http://www.bcu.edu.cn/truekxyj/journal/79/22.htm.
[5]劉艷春.語言交際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65.
[6]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64.
[7]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69.
[8]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68.
[9]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