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 劉浩
新形勢下的教學方法研究
廣州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 劉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這對我們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在面對教育改革時,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既要吸收傳統(tǒng)教育的優(yōu)秀成果,又要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本文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了新形勢下的各種教學方法。
新形勢教學方法
社會的巨大變遷,給人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契機。知識經濟給人類帶來諸多變化,在青年學生身上體現得最為突出,他們最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在方式上不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求知、探索、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
在目標上,學生不再局限于獲得知識和應考能力,而是追求綜合能力的提高,所有這些,這無疑對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既要學習傳統(tǒng)學科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又要深入研究,尋求新的教學方法與技巧。
1.教學方法的概述。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教學方法要解決的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與學的相互作用及其調節(jié)作用。
2.教學方法的意義。在明確了教學目的,有了相應的教學內容后,就必須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否則,要實現教學目的就是一句空話。教學方法是受教育目的、教學內容制約的。我國封建社會教育目的是為地主階級培養(yǎng)馴服的臣仆,學校教學內容是四書五經,與此相適應,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脫離實際、呆讀死記,機械背誦。在資本主義社會,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管理生產、經營商業(yè)、從事政治活動和科學研究的人才及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能的工人,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進入教學,與此相適應,出現了演示、實驗等教學方法。我國學校是社會主義學校,與我國學校的教育目的、教學內容相適應,理論聯系實際、啟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等,是我國教學方法的基本特點。教學方法不僅受教育目的、教學內容所制約,同時也受學生認識規(guī)律所制約,教學方法要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相適應。
3.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啟發(fā)式和注入式。兩種體系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啟發(fā)式認為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和主人,在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入式將學生看成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積累了多種教學方法。根據教學活動學生的不同認識方式,分為以下三大類別: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以教師和學生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講授法。這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是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學校講演法的總稱,多用于傳授新知識。
講授法的作用是,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將科學知識系統(tǒng)連貫地傳授給學生,使他們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較多知識。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具體來說:講述法是教師向學生敘述事實材料,或描述所講對象。講解法是教師向學生說明、解釋,或論證原理、概念、公式。講讀法是教師要求學生朗讀和默讀,能夠背誦。講演法是教師不僅描述事實,而且深入分析和論證事實,在這個基礎上,作出科學的結論。
(2)談話法。這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問學生,并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談話法它的作用在于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來獲取知識,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很大作用。
談話法既可以用于講授新知識,也可以用于復習和鞏固舊知識。
(3)討論法。討論法又稱小組討論法或課堂討論,是教師或學生提出探討性的問題,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全班或分組進行討論,教師則在全班或小組間巡視,收集討論情況或進行輔導。討論法使學生有充分機會各抒己見,學生顧忌較少,在激發(fā)思維、活躍氣氛、使學生積極學習等方面較談話法更為理想。
(4)讀書指導法。這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學教科書和參考書以獲得知識的方法。它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有重要作用。根據教科書回答。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要學生根據教科書來回答,有時要學生從教科書中摘引有關的話回答,有時要學生利用教科書上的材料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比較教科書和教師的講授內容。在教師講授后,要學生將教科書上的課文與教師的講授內容比較,指出教師在講授中加進了哪些東西,說明了什么,教科書中有哪些內容教師末講到。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通過實物或直觀教具的演示,組織教學性的參觀等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的方法。這類方法的特點是形象、具體、直接和真實,缺點是只能直接給人以形象,不易教學生直接掌握概念。
(1)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上課時,配合講授或講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學生看?;蛳驅W生作示范性的實驗,來說明或印證所傳授的知識。比如現在的多媒體教學方面很形象。演示法的作用是:使學生獲得感性材料,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理論、書本知識與實際事物聯系起來,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深刻的概念。它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學得的知識易于鞏固。
(2)參觀法。這是根據教學目的,組織學生對實際事物進行觀察、研究,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各科教學中都可運用。參觀法的作用是,能有效地使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領會所學知識,擴大學生眼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這是以形成技能、行為習慣和發(fā)展學生能力為主要目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這類方法可以促進學生手腦并用,讓學生通過各種實際活動來形成和發(fā)展自己的認知結構。練習的種類有:通過讓學生口述和回答問題以及讓學生做一些習題。②實驗法。這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作業(yè)以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實驗法的種類有:a.學習理論之前的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與材料,為下一步學習理論打下基礎。b.學習理論之后的實驗。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已經學過的舊知識。c.實習作業(yè)法。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橡塑內外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中的教學方法。
運用實習法的基本要求是:實習作業(yè)要按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在有關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教師應在事先組織學生學習有關的理論和實際知識。
教師要妥善地將學生分組,并說明實習作業(yè)的任務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項。
在實習作業(yè)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給學生以具體指導。
這是讓學生直接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在實踐活動中,擴大和加深學生已有的興趣和經驗,并根據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技能。這一方法可廣泛用于各門學科。教師是學生的參謀或顧問,實踐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和完成,學生能否在活動中獲得并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都在很大程度上職決于教師。但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
(1)依據教學任務。這里所說的不是教學的總任務,而是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任務。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不盡相同,因此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依據教學內容。即要依據所講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
(3)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識特點和知識水平。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最為靈活多變的因素,同樣的方法在不同場合由不同教師運用會產生不同效果。好的教師便是能夠從教學任務、內容、學生實際出發(fā)選擇和運用適當教法,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運用的綜合性是指方法本身不僅能完成具體教學任務,而且應有利于學生能力和品德的發(fā)展。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應當考慮到這一點。教學方法運用的靈活性是指方法本身的可變,在實際中應用教學方法往要從實際需要出發(fā)隨時調整。教學方法運用的創(chuàng)造性是指教師理應不被已有教學方法束縛,而在現有教學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造。
總之,教學方法種類繁多,只有恰當地選擇與應用,才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學方法的運用要求教師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所謂教無定法,也正是這個意思。
[1][美]巴巴拉·G·戴維斯,徐輝編,嚴慧仙譯著《教學方法手冊》[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2][美]加里·鮑里奇,易東平譯著《有效教學方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book=201,ebook=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