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聶永枝
(河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唐山 063009)
隱喻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李曉紅,聶永枝
(河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唐山 063009)
隱喻;詞匯教學
隱喻與詞匯教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傳統(tǒng)的記憶單詞的方法比較機械,往往只記住單詞的表面意思。提出把隱喻引入英語詞匯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意識,提高學生的隱喻能力,幫助學生更系統(tǒng)更有效地記憶單詞。
隱喻作為一種修辭手法有悠久的歷史。早在 20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曾指出,隱喻是把屬于別的事物的字,借來作隱喻;隱喻是借一事物談另一事物,也就是借“種”作“屬”(束定芳:413)。20世紀 80年代早期是真正認知隱喻時代的開始。Lakoff和 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指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法,更重要的是一種認知手段和思維方式,即概念隱喻和隱喻概念。它是一種命名各種事物的方法,是語言結(jié)構(gòu)和思維體系的一部分,隱喻貫穿于各種語言之中 (Wales1989:296)。同時思維是隱喻的,Richard指出:沒有隱喻,人們就不能流利地說上三個句子。因此,隱喻不僅是語言的修飾和點綴,更重要的是人們思維和行為的方式。隱喻存在于人們?nèi)粘UZ言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以上的隱喻觀點強調(diào)了隱喻在認知方面的重要性,但是怎樣把隱喻引入應用語言學領(lǐng)域?怎樣把隱喻的觀點和英語的教和學聯(lián)系起來呢?本文基于認知隱喻理論研究的基礎(chǔ),試圖研究隱喻和英語教學之間,尤其在詞匯教學方面的聯(lián)系,力求對大學生擴大詞匯量和記憶單詞提供一定的幫助。在傳統(tǒng)意義上,學生記憶單詞僅僅靠重復記憶和機械的死記硬背,結(jié)果只記住了單詞的表層含義,而不能理解單詞的深層意義和隱喻含義,并且很容易遺忘。本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隱喻意識,同時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新單詞,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隱喻研究源遠流長。隱喻這個詞最早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在他的作品《詩學》和《修辭學》中,他首次提出隱喻是一種修辭手法,是用一種東西來命名有同樣屬性的另一種東西。根據(jù)他的觀點,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名字都早已存在或是從別的事物中借來的。這種觀點對于今天的隱喻研究仍有很大的影響和意義。
Richard和 Black認為隱喻是兩種類似事物之間的比較和對比?;镜木渥有问绞?A是B。Richard提出,把 A項稱為“話題”或“語旨”,B項叫做“載體”或“根據(jù)”。而Black把A項叫做“主體”或“主項”,B項叫做“次件”或“次項”(束定芳:415)。試以 The sky is crying(天空在哭泣)為例,在這里,The sky(天空)就叫做“話題”或“主體”,crying(哭泣)就是“載體”或“次件”。后來,人們命名被描寫的對象 sky (天空)為“目標”而用來描寫對象的次項 crying(哭泣)為“始源”(Ibid)。
近幾年來,一些西方的語言學家更多地關(guān)注隱喻和認知之間的關(guān)系,試圖把隱喻和認知聯(lián)系起來。20世紀 80年代初期,G.Lakoff和M.Johnson提出了概念隱喻的新理論,他們認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形式,而且是人們思維和行為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概念隱喻”和“隱喻概念”。根據(jù)他們的觀點,概念隱喻就是以一個概念去理解和構(gòu)建另一個概念,于是也以一個概念的詞語去談論和表達另一個概念 (李國南:80)。隱喻貫穿于人類一切語言之中,同時存在人們的思維和行為之中,人們的生存離不開隱喻。
譬如,Argument iswar(爭論就是戰(zhàn)爭)。只是一個概念隱喻,人們基于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去理解爭論,也就是根據(jù)具體的事物war(戰(zhàn)爭)來理解抽象的概念Argument(爭論。)于是出現(xiàn)了一系列有關(guān)Argument的隱喻表達式。
He attacked every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他攻擊我論據(jù)中的每一個弱點。)(Lakeoff 1980:4)
I have neverwon an argumentwith him.(我在爭論中從沒贏過他。)(ibid)
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你的觀點不堪一擊。) (ibid)
He shot down all ofmy argument.(他擊潰了我的所有論點。)(ibid)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們用來描述“戰(zhàn)爭”的詞來描述“爭論”,像 attacked(攻擊)、won(獲勝)、indefensible(不堪一擊)和 shot down(擊潰)??傊拍铍[喻是用具體的概念來類比抽象的概念,用已知的或比較熟悉的具體概念去類比一個未知的或比較生疏的概念。
很久以來,一些教學方法像直接法、聽說法都傾向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強調(diào)語音及其語意,卻忽視了詞匯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總的趨勢是重語法輕詞匯,認為語法和詞匯是分離的,語法比詞匯更重要(趙彥春:23)。詞匯教學在很長時間內(nèi)得不到重視,造成了學生的詞匯量普遍低下。
1970年興起的交際教學法使人們重新考慮詞匯在外語教學的地位和作用。詞匯的重要性可以從這樣一個事實清楚地表現(xiàn)出來:人們能夠明白由正確的詞匯和錯誤的語法組成的句子,但不能明白由錯誤詞匯和正確的語法組成的句子。所以從意義構(gòu)建和意義指派而言,詞匯遠比語法重要(ibid)。就像著名的語言學家 David W ilkins總結(jié)的那樣:如果沒有語法,很少的信息能夠傳遞;如果沒有詞匯,什么信息都傳遞不了。同時Dala H.和 HockingD.也強調(diào):如果一個人花費大部分時間學習語法,那么他的英語水平不會提升太多;相反,如果一個人花費時間學習詞匯,那么他的英語口語和表達水平會有顯著的提高。所有這些都說明了詞匯對外語學習者來說是基本和核心。它能夠影響外語學習者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能力。因此詞匯學習貫穿人的一生,本族語者如此,外語學習者更是這樣。然而長期以來,詞匯在外語教和學中的重要性卻被忽視,也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習者來學習和記憶新單詞。據(jù)統(tǒng)計在目前中國,經(jīng)過四年的大學學習之后,大學生的平均詞匯量能達到 5000左右,同本族者 50000相比,相差甚遠。如何提高我國大學生詞匯量成了一個目前最急迫的任務。
1 在隱喻理論指導下教授和學習一詞多義
在擴展語言的詞匯時,語義變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語言是符號的系統(tǒng),所以每個單詞都跟一個具體意義一起構(gòu)成一個符號。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需要無窮多的單詞或符號來給物質(zhì)實體和人們的經(jīng)歷編碼,可是這是不可能的,這會阻礙交際的順利進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給已經(jīng)存在的單詞賦予多種意義來解決,也就是說讓一個新的概念由舊的形式來表達,因此這個形式的意義就增加了 (胡壯麟: 107)。隱喻是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隱喻是兩個概念域或認知感之間的結(jié)構(gòu)映射,即從源域向目標域的映射,據(jù)此一個范疇賴于得到解釋的概念域是用另一個概念域來解釋的。一旦一個詞匯隱喻化,它的隱喻含義被承認并廣泛的接受,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就會變成這個單詞的另一種意思,所以同一個單詞的多種意思就會出現(xiàn)。在這一點上,隱喻化和一詞多義是一致的。
以下舉例來闡明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可以通過隱喻來解釋。拿“eye”這個單詞為例,來看“eye”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
1)She has a pair of big eyes.(她有一雙大眼睛。)
2)She has never look at snow through the eyes of a child again.(她從來沒有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雪。)
3)The woman at the next tablewas giving him the glad eye. (隔壁桌子上的那個女人給了他一個多情的眼神。)
4)The selections have been made with an eye to the casual buyer.(選擇已著眼于休閑買家。)
5)It was not until his retirement that he began the work which has kept his name in the public eye ever since.(自從他退休以后他的名字才出現(xiàn)在公眾的眼睛之下。)
6)My grandma can not see the eye of a needle clearly.(A, Deignan.2001:4)(我奶奶不能清楚的看清針眼。)
在這“eye”的原始意義是“動物或人看東西的一種器官”。但是在不同的語境中它已經(jīng)引申出多種含義,像 2)中的“眼光”,3)中的“眼神”,4)中的“目標”,6)中的“針眼”等等。這些意思已被人們廣泛接受,從而變成了這個詞的多種意思。這樣,學生不但掌握了單詞的原始意義,同時明白了它的隱喻含義,擴大了詞匯量,并且記憶長久而不容易遺忘。
2 在隱喻理論指導下教授和學習新單詞
在西方社會隱喻研究已經(jīng)有一個很長的歷史,尤其是 20世紀 70年代以來,隱喻已經(jīng)成為眾多學科研究的焦點。像心理學,哲學,認知語言學,語用學,應用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等等都涉及隱喻的研究。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許多新的領(lǐng)域都出現(xiàn)了許多新詞和術(shù)語,尤其是在科學技術(shù)領(lǐng)域,新詞更是層出不窮。同時出現(xiàn)的這些新詞有著豐富的隱喻意義。隱喻由一個認知域類推到另一個認知域,科學家也用原有的科學概念去喻指另一個嶄新的科學概念,因為許多原理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計算機領(lǐng)域,出現(xiàn)了許多新詞和新概念,并且這些詞和概念是從別的領(lǐng)域借來的。像概念“程序”是從工程領(lǐng)域借來的;而詞組“文字加工”和“信息加工”則是從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方面借來的;從解剖學借來的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數(shù)字神經(jīng)系統(tǒng)”;從微生物學借來的有“病毒”,從電學借來的有“輸入”和“輸出”等等。由于科學概念深奧難懂,科學家往往借助于十分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去類比科學概念,使之變得通俗易懂。計算機中的不少專業(yè)名詞都借助于普通詞匯,而且都是形象生動的隱喻。像“菜單”,“窗口”“儲存器”等等,都是從人們?nèi)粘I钪薪鑱淼?(李國南:73)。通過隱喻科學家可以借用一個已經(jīng)存在的舊的事物來命名一個新的事物。這樣做可以使新事物簡單易懂。因此語言教師可以利用隱喻理論來解釋語言變化的發(fā)展過程。解釋詞匯之間的互相聯(lián)系。同時,學生在掌握和記憶新單詞時,借助于隱喻的思維模式,找出新詞和舊詞之間,抽象詞和具體詞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記憶的單詞可以保存時間長久不易遺忘。
隱喻理論對外語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和廣泛的應用價值。結(jié)果表明隱喻是理解英語詞義的有效途徑,是學習多義詞的有效工具;認知隱喻理論能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幫助學生增強隱喻意識,提高交際能力??傊?只要在教學中充分運用隱喻概念的認知功能,就能夠幫助學生記憶并內(nèi)化所學的語言知識,適應當前的教學改革要求。隨著人們對隱喻認識的加深,認知隱喻式詞匯教學為認知科學在語言教學中全面展開提供一個更好的機會。
[1] Deignan,A.2001.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uides:7.Metaphor.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
[2] Lakoff,G.&M.Johnson.1980.M 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Ungerer,F and H.J.Schmid.2001.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5] 李國南.辭格與詞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 束定芳.語言的認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7] 趙彥春.認知詞典學探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
Key words:metaphor;vocabualry teaching
Abstract:Metaphor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are closely connected.Traditional way of remembering words is rather mechanical,only focusing on the surface mean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metaphor in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The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metaphor awareness and to improve their metaphor ability,thus to help them rememberwordsmore systematically and efficiently.
The Application ofM etaphor in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L IXiao-hong,N IE Yong-zhi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H 313
A
1673-2804(2010)05-0137-03
2009-03-10
2008年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s080810;2006年河北理工大學教學改革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