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飛虹
(華中農業(yè)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對大學生理想信念“落地生根”的幾點思考
任飛虹
(華中農業(yè)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大學生;理想信念;落地生根;思考
經過多年的教育、傳承和發(fā)展,在當代大學生中已形成一個富有特色、具有生命力的理想信念體系。要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對正確的理想信念的認知、認同度,發(fā)揮理想信念的凝聚、導向、激勵等功能,使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體現(xiàn)正確的理想信念,真正實現(xiàn)理想信念“落地生根”。
一個人如果有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就會執(zhí)著奮斗、自強不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有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就能勵精圖治、百折不撓。經過多年的教育、傳承和發(fā)展,在當代大學生中已形成一個富有特色、具有生命力的理想信念體系,其文化底蘊深厚、內涵博大豐富,包括“以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重點的時代精神;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使全體大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等精神。這個體系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是優(yōu)秀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思想體系,是進步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和事業(yè)動力。正確的理想信念是國家的“靈魂”,是社會發(fā)展、民族振興的不竭動力。“少年強、則中國強”。國家要富強,必須使正確的理想信念作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對正確的理想信念的認知認同度,發(fā)揮理想信念的凝聚、導向、激勵等功能,使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體現(xiàn)正確的理想信念,真正實現(xiàn)理想信念“落地生根”。
理想信念不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裝飾品。當事業(yè)目標、人生態(tài)度、價值取向確立后,當務之急是使之“內化于心”。“內化于心”需要經歷一個認識、認知到認同的過程。只有認同,才能信奉。為了促進大家對理想信念是認同,應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組織推進。充分發(fā)揮各級黨團組織的作用,明確各級“一把手”是理想信念的第一宣貫者,第一推動者,第一責任人。把理想信念的教育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推進;明確各級領導成員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宣貫者,緊密結合時政形勢,大力宣貫正確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觀。
2強化培訓。要把大學生從一個自然人、社會人塑造成一個“接班人”,必須經歷一番用優(yōu)秀的同一理想信念內化思維模式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要載體就是學習培訓,通過培訓教育,使每一名大學生明白共產主義理想是什么,為什么要構建這樣的理想,自己與這樣的理想是什么關系,如何體現(xiàn)這樣的理想等。只有大學生們都從內心認識、認知、認同了這樣的理想信念,才能內化為大學生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
3實例引導。共產主義理想比較抽象,正如有的同學說:“我也很愿意信仰共產主義,但總覺離我很遙遠,很渺茫,難以接受這個極其艱困漫長的過程”。如何生動形象地進行宣傳教育?一是要把“理想人格化”。共產黨的發(fā)展史就是理想信念的踐行史。深入開展宣傳方志敏“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李大釗“不會因為今天你們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瞿秋白“為中國革命而死,是人生最大的光榮”等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了解。二是把“理想故事化”。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沈浩等大量動人的故事,闡述了無論缺什么,都不能缺信仰;無論丟什么,都不能丟信仰;無論動什么,都不能動信仰的牢固理想,使之入腦入心。
4營造氛圍。根據(jù)心理學研究,一個人長期處于一種觀念的熏陶下,潛移默化內心深處就會認同這種觀念。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各種渠道,各種形式大力宣傳、營造一種濃濃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氛圍。不求立竿見影,而求滴水石穿。久而久之,使同學們自覺認同并形成習慣。
“固化于制”就是用制度、機制來反映理想信念,將已取得的理想成果用規(guī)章制度固定下來。對同學們既是價值觀的導向,又是制度化的規(guī)范。
筆者所在學校就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有一個班級,同學們團結友愛,積極向上。但在評選獎學金時,同學們的思想出現(xiàn)了分歧。有同學認為,獎學金的評選更側重于家庭條件的評選而不是學生本身優(yōu)秀程度的評選,這一舉措使獎學金變成了助學金,失去了獎優(yōu)勵學的作用。這樣的想法在本來和諧的班級中造成了思想上波動,繼而有找輔導員、班干部評理說事的情況。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開展了“相互關愛、大愛無疆”;“比成績更珍貴的是愛心”;“好人不一定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但最高境界的內涵一定包涵好人”等的大討論。最后,大家統(tǒng)一思想,形成制度,“把獎學金評給最需要的同學”成為一條評選規(guī)則,人人遵照執(zhí)行。在以后的評獎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不愉快的現(xiàn)象?!肮袒谥啤币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激勵約束機制,把抽象的理想信念細化到推先、評優(yōu)等的可操作考核制度中。制度是理想信念、行為習慣產生的土壤,要靠“制度”這種物化了的理念來不斷強化和維系已取得的成果。
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每一名大學生的參與。它作為同學們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其培育過程需要全體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它的“落地”更要把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學校的管理之中,把理想信念變成具體行動,把理想信念教育成果轉化為同學們的實踐行動,最終轉化為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的推動力。
如在調查大學生入黨動機時,有人表明入黨是為今后找好工作或當公務員做基礎,而是否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并不是他們是否入黨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認,現(xiàn)代生活競爭的激烈和殘酷,使當代大學生變得越來越現(xiàn)實,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今后的生活考慮,不增加社會的負擔的思想,也是社會導向作用的結果。但要想社會進步、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yè),僅僅這樣思考是絕對不夠的,我們更應該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發(fā)揚為了“大我”犧牲“小我”的精神,以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繁榮昌盛為己任;并在實際行動中去踐行!
信仰本身就是價值。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喊口號、寫標語。光說不練,萬無一用。精神之無形力量需要依靠行為舉止來體現(xiàn)。如此,假以時日,才能由行為變習慣,讓理想信念變?yōu)樽杂X行為,實現(xiàn)真正的“落地”。
[1] 齊衛(wèi)平,楊帆,陳曉晨,李萍,王瑾,楊智玲.當代大學生入黨動機問題的研究 [J].思想理論教育,2007,(9).
[2] 張響珍,劉昌明.當代大學生入黨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
[3] 張躍清.文化落地生根,從轉變觀念開始 [J].飼料博覽, 2009,(6).
[4] 劉梅.制度在推進企業(yè)文化落地中的重要性 [J].管理觀察,2009,(21).
[5] 孫玫貞,謝萍.SUNMei-zhen.XIE Ping.關于新形勢下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的一點思考 [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8,11(4).
[6] 張嵐.大學生“功利性”入黨動機芻議 [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1).
[7] 張響珍,劉昌明.當前大學生入黨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2).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take root;thinking
Abstract:Aftermany years’education,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college students have been formed in an ideal belief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and vitality.We should raise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 correctly;and make ideals and beliefs play cohesion,orientation,incentive and other functions.So that students’thinking and behaviorwill reflect the correct ideals and beliefs,and ideals and beliefswill be truly realized to“take root”.
The Thinking of the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Taking Root”in Un iversities
REN Fei-ho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00,China)
G 641
A
1673-2804(2010)05-0103-02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