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梅
(赤峰學院 生命科學系,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芍藥切花采后生理與保鮮技術(shù)研究進展
趙雪梅
(赤峰學院 生命科學系,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綜述了芍藥切花采后貯藏過程中水分、膜透性、一些酶等物質(zhì)及內(nèi)源激素、呼吸及抗氰呼吸等變化,并概述了采前因子及采后包裝、儲藏條件及保鮮液對切花芍藥觀賞品質(zhì)及瓶插壽命的影響.
芍藥切花;采后生理;貯藏;保鮮
芍藥(Paeonia lactiflora)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名花,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深受國內(nèi)外人民的喜愛,廣泛應(yīng)用于園林[1,2],藥用栽培[3]等.但是作為鮮切花生產(chǎn)的比例較少,而對其切花采后生理和貯藏保鮮技術(shù)的研究則更少[4].但芍藥優(yōu)良的觀賞特性和切花品質(zhì)逐漸被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芍藥切花較耐貯藏,作為切花的潛在市場相當可觀[4],而花卉采后生理研究成為當前世界花卉研究的熱點之一.因此筆者對芍藥切花采后生理和保鮮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作一綜合性概述.
1.1 采后生理特性
芍藥的花期一般為四五月份,正值高溫季節(jié),采切后切花葉片易枯萎,花蕾易萎蔫,瓶插壽命短.瓶插壽命因品種不同有很大差異,短的只有2d,長的可達7d[4].
1.2 花枝鮮重及其水分的變化
影響切花瓶插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水分虧缺.保持切花充足的水分對維持切花正常膨壓與正常的代謝活動都是必要的,保持花枝水分及水分導度是抑制切花早期衰老,延長瓶插壽命的主要因子[4].
劉燕研究表明,花枝鮮重隨貯藏時間延長而下降,不同品種其下降過程有差異[5].隨干藏時間的延長,花枝鮮樣質(zhì)量逐漸減少,瓶插吸水量和失水量呈下降趨勢,且失水量高于吸水量[6].劉燕認為這種變化說明貯藏前期花枝體內(nèi)有較多的水分供蒸騰,隨貯藏時間延長,蒸騰不斷失水,體內(nèi)含水量降低,提供蒸騰用水逐漸困難,表現(xiàn)為失水量降低,達到最低失水量時(可能是一生理閾值),水養(yǎng)壽命縮短,由其決定的貯藏時間也縮短.在這之后失水量的升高可能與切花衰老中膜透性改變有關(guān),這時瓶插水樣切花多數(shù)不開放.并認為貯藏過程中吸水能力改變的早晚較吸水量絕對值與切花壽命關(guān)系可能更密切[5].王榮華等研究的結(jié)果是在低溫貯藏過程中,隨著貯藏天數(shù)的增加,芍藥“雪峰”和“桃花飛雪”開花率和瓶插壽命逐漸下降,瓶插至盛花天數(shù)縮短.低溫貯藏60d的芍藥花枝仍可保持較強的吸水能力和開花能力[7].
1.3 芍藥切花貯藏后膜脂過氧化的研究
藏彥卿等研究表明貯藏初期花瓣膜脂過氧化程度較輕,貯藏30d后膜透性和MDA含量都急劇上升,到65d時分別是貯藏前的1.9倍和1.6倍[6].王榮華等試驗的結(jié)果也表明低溫貯藏50~80d時,芍藥細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緩慢上升.此后隨著貯藏期的延長,迅速增加,“雪峰”花瓣中MDA含量高于“桃花飛雪”[7].
在貯藏期間SOD活性呈下降趨勢,30d后下降加速.貯藏初期CAT活性略有升高,而后迅速下降[6];低溫貯藏過程中,“雪峰”和“桃花飛雪”的SOD和CAT活性變化趨勢相同,貯藏的50~80d中,SOD活性緩慢增加,隨后則迅速下降[7].
在低溫貯藏過程中,芍藥花瓣中ACC氧化酶活性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趨勢,有1個高峰出現(xiàn).“雪峰”的ACC氧化酶活性在貯藏70d時達到最高值,隨后迅速下降;“桃花飛雪”則在貯藏80d時達到最高值,峰值高于“雪峰”[7].
由此藏彥卿等認為,芍藥切花在貯藏過程中,初期失水造成的水分脅迫可以由較高的保護酶活性而得到緩解,開花率與貯藏前相似;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水分脅迫加重,保護酶活性下降,膜結(jié)構(gòu)遭到破壞,壽命縮短,開花率降低[6].
廣西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一半連山一半靠海,獨特的地理位置突顯出其鮮明的區(qū)域特征,反映當?shù)鼐用裆蠲婷才c民族風情特點成為畫家的新風尚,于是在這一地區(qū)形成了以表現(xiàn)當?shù)匦忝郎剿疄閷ο?,以傳統(tǒng)中國畫為主體,以廣西當代畫家為主要力量的畫家群體,他們被統(tǒng)稱為漓江畫派,同歷史上著名的浙派、新安畫派、金陵畫派一樣,成為地域美術(shù)流派的典型代表。漓江畫派有著現(xiàn)代南方新田園詩畫風的審美,強調(diào)寫生化與生活化,以山水畫為主導,亦在人物畫上有突出貢獻,代表人物有鄭軍里、魏恕、鄧軍等,這些畫家奠定了漓江畫派人物畫的藝術(shù)風格與思想傾向,并逐步形成了以南方水墨為基調(diào),清雅脫俗而充滿韻致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格調(diào)。
1.4 呼吸及抗氰呼吸
隨貯藏時間延長,呼吸強度變化出現(xiàn)類似躍變型果實成熟時的呼吸峰模式,“蓮臺”與“種生粉”兩品種皆在貯藏50d后出現(xiàn)呼吸峰,但其貯藏壽命卻不相同,說明呼吸峰對衰老的影響不同于躍變型果實,“種生粉”貯藏后呼吸速率明顯低于貯藏前,與“蓮臺”不同,與大多報道的降低呼吸速率可延長切花壽命也不一致.劉燕認為此特點與品種耐貯性的關(guān)系需進一步研究[5].
劉燕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蓮臺”和“種生粉”兩個品種在貯藏過程中差異很大,呈現(xiàn)相反的變化趨勢,“蓮臺”貯藏后抗氰呼吸逐漸升高,35d達到最高峰,50d達到最低點,而“種生粉”貯藏后逐漸下降,35d達最低點,50d達最高峰,且“種生粉”貯藏后抗氰呼吸一直低于貯藏前.有趣的是,抗氰呼吸最低點出現(xiàn)的時間恰巧與花枝吸水量達到最高峰的時間一致,即與吸水能力改變的時間相一致,由此,劉燕認為呼吸途徑與吸水能力轉(zhuǎn)變可能存在某些聯(lián)系.品種的脫水能力及貯后呼吸強度的變化對耐貯性可能有影響.呼吸途徑與切花衰老的關(guān)系,抗氰呼吸對吸水能力轉(zhuǎn)變的影響值得注意[5].在芍藥貯藏保鮮中控制水分喪失,推遲最低失水量這個生理閾值的到來及推遲花枝吸水能力下降的時間可能更重要[5].
1.5 乙烯的變化
乙烯釋放量隨貯藏時間延長逐漸升高,“蓮臺”貯藏35d有一乙烯釋放小峰,出現(xiàn)在呼吸峰之前,但沒有表現(xiàn)出與切花壽命有關(guān),就芍藥“蓮臺”、“種生粉”這兩個品種而言,乙烯、呼吸及其相互作用關(guān)系對衰老的影響,可能不同于對乙烯敏感的香石竹、月季等.因此對芍藥切花保鮮,采用通用的控制乙烯釋放而影響呼吸峰出現(xiàn)時間來延長切花壽命,可能不是有效的方法[5].
2.1 采收與包裝及運輸技術(shù)
芍藥切花應(yīng)在蕾期采收,但蕾期若擇時不適則花蕾可能根本不綻放或綻放過早或延遲.切花芍藥采收的最佳時期,根據(jù)采后用途和品種而異,用于貯藏的切花在花蕾緊實顯色時采收,時間以上午露水晾干后即可進行[8];若即切即售,則應(yīng)與萼片開始松散、花瓣露出時采收.另外,重瓣花比單瓣花、紅色品種比白色品種采切時間要晚[8,9]采收后必須立即置入冷庫,并復水[3].用聚乙烯薄膜包裝或裝入內(nèi)襯聚乙烯薄膜的紙箱內(nèi)保存.每10支作為一扎,裝入紙箱,預(yù)冷后在10℃以下的低溫下運輸[3].
從可查文獻來看,芍藥切花目前只采取普通冷藏法,未見有采取LPC、CA、MA等貯藏方式.貯藏前需進行預(yù)冷,預(yù)冷終溫為5~8℃[3],0~1.7℃下可貯藏4-6周[10].
2.3 保鮮液處理技術(shù)
目前,人們對保鮮液的研究很多[11,12,13],尤其是乙烯抑制劑的研究[14,15],一些常見切花已研究出了專門的保鮮劑配方,而對芍藥保鮮劑的研究還是不多,從可查文獻看芍藥切花所使用的保鮮液的組分有:采后貯藏前進行預(yù)處理所采用的預(yù)處液有:STS(AgNO30.2mm+N a2S2O3.5H2O 0.8mm)[16]、殺菌劑(1000m g.L-1甲基托布津)[7]、百菌清[6]等;瓶插液有保鮮液(8-羥基喹啉檸檬酸鹽200m g/l+蔗糖20g/l+A g N O350m g/l)[16]等.
姚連芳研究表明,采前一周噴鈣可有效延長“粉玉奴”芍藥切花的壽命,在所采用的四個濃度處理中,以4%的CaCl2處理效果最佳,可以延長其瓶插壽命達3d之多,6%,2%效果次之.而采后冷藏則縮短其瓶插壽命[17].
J.Nowak、陳秀華研究表明,保鮮液(FP,F(xiàn)loral Preservative)處理對于芍藥切花開花率、花朵直徑、品質(zhì)及瓶插壽命均有明顯的正效應(yīng)[16]:(1)芍藥切花貯前進行STS處理、貯后插在保鮮液中開放的處理比貯前不用STS處理,貯后插在保鮮液中開放的處理開花率高9%-20%;貯前進行STS處理、貯后插在蒸餾水中開放的處理比貯前不用STS處理,貯后插在蒸餾水中開放的處理開花率高40%-56%;STS預(yù)處理的效果隨貯藏期的延長而更加明顯,保鮮液的效果優(yōu)于STS預(yù)處理,對未貯花,其開花率比蒸餾水高17%,對貯后花,比蒸餾水高30-70%.(2)STS預(yù)處理和保鮮液均有增大花朵直徑的作用.(3)貯前不用STS處理,貯后插在蒸餾水中開放處理的切花貯藏71d后不能充分吸水,失去膨壓,已開放的花朵也成萎蔫狀態(tài),無商品價值.貯前進行STS處理、貯后插在蒸餾水中開放的處理比插在蒸餾水中開放的未貯花稍差,三個貯期差異不大.貯前STS處理貯124d后插在保鮮液中開放其品質(zhì)與插在保鮮液中開放的未貯花相近.(4)保鮮液處理使瓶插壽命延長3-7d[16].
Sim的研究則表明,50μg/g的STS可使“Bangerhill”和“Dakinoyosoum”的瓶插壽命延長至1212~1214d,且降低了切花中乙烯的釋放[18].
Sang等研究了蔗糖溶液處理對芍藥切花品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采收后24h以20%的蔗糖溶液處理,可加速蔗糖溶液的吸收,使切花鮮重增加,花蕾發(fā)育加速[14].
Cast評價了冷藏期間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處理對“Shawnee Chief”的積極影響,可降低貯藏期的患病率、延長瓶插壽命及增大花徑[15].
芍藥采后生理及技術(shù)的研究近10多年來才逐漸興起,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遠不及其名花的地位,筆者認為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名花應(yīng)該加強采后生理與保鮮技術(shù)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其衰老機理和保鮮液的研究,開創(chuàng)芍藥的切花市場.
〔1〕勾勇山.北方城鄉(xiāng)綠化中的宿根花卉[J].國土綠化,2004(12):33.
〔2〕趙良華,等.淺談宿根花卉在城市綠化中應(yīng)用價值[J].新疆林業(yè),2003(3):29.
〔3〕郭先鋒,王蓮英.觀賞芍藥應(yīng)用研究的進展[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24(1):85-88.
〔4〕高峻平.觀賞植物采后生理與技術(shù)[M].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
〔5〕劉燕.芍藥采后貯藏生理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6,18(1):89-93.
〔6〕臧彥卿,劉燕.芍藥貯藏后水分與膜脂過氧化的研究[J].2003(3):357.
〔7〕王榮花,等.低溫下貯藏的芍藥切花瓶插壽命和幾種生理生化特性變化 [J].植物生理學通報,2005,41(6):775-776.
〔8〕潘會堂,胡永紅,張啟翔.花卉栽培與采后技術(shù)研究的進展[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0(8):13-14.
〔9〕林金水.花卉的采后保鮮、包裝及貯運[J].中國花卉園藝,2006(2):4.
〔10〕霍志鵬,張淑玲,王建章,張偉民.芍藥鮮切花技術(shù)初探 [J].中國花卉協(xié)會牡丹芍藥分會會刊,1998:4-7.
〔11〕李東林,蔡永萍,趙潔.切花的采后生理及保鮮劑研究進展 [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1999,27(2):192-195.
〔12〕宇田明.品質(zhì)保持劑の利用技術(shù)[J].新花卉,1997(3):34-39.
〔13〕石上清.鮮度保持のための予冷﹒低溫処理﹒輸送技術(shù)[J].新花卉,1997(3):40-47.
〔14〕Sang Chaekru,Choi Byeong Jin,Koh JaeChui. Effect of sucrose pulsing on blooming and flower qualities according to flower bud maturitystages in Paeonia lactiflora“Euisung Jaerae”[J].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8,39(6):794-798.
〔15〕CastK.Methyljasmonateand long term storage of fresh cut peony flowers [J].Acta Horticulturae,2001(543):327-330.
〔16〕J.Nowak,陳秀華.芍藥切花冷藏技術(shù)的研究[J].園藝學報,1990,17(2):149-152.
〔17〕姚連芳,等.采前噴鈣采后貯藏對芍藥月季瓶插壽命影響[J].北方園藝1998(1):51-52.
〔18〕Sim Yong Gu ,Han YounYol,Song InKyu.Studieson the optimum harvesting stage and the effect of floral preservatives on cut flower of peony (Paeonia spp.) [A]. RD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Horticulture[C].1994,36(2):440-446.
S682.12
A
1673-260X(2010)08-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