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改改
(呂梁學院 公外部,山西 離石 033000)
從朱麗葉形象塑造看莎士比亞的女性觀
呂改改
(呂梁學院 公外部,山西 離石 033000)
文章從女性主義批評視角出發(fā),分析朱麗葉在劇中的形象,從被犧牲的羔羊、勇敢的戰(zhàn)士、心靈的啟示者和精神的慰藉者這四個方面展開,從而揭示莎士比亞的女性觀。
莎士比亞;女性形象;壓抑;抗爭;女性觀
“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這是英國詩人本·瓊生在莎士比亞去世后給他寫的題詞。確實,世界人民從未停止過對他的尊敬,他以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及2篇敘事詩奠定了其文學地位。其戲劇也歷來被認為是西方乃至全世界文明藝術寶庫的一座高峰,莎士比亞研究也被認為是西方文學研究的“顯學”之一。作為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運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對人物性格進行刻畫,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中128位是女性?!叭宋镄蜗笏茉焓巧勘葋唽θ祟愇幕瘜殠斓淖罱艹龅呢暙I,莎劇中的人物也因其生動、逼真、深刻、典型而成為莎學家們最感興趣并樂于研究的對象?!盵1]女性人物更成為評論家們關注的焦點。
《羅密歐和朱麗葉》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之一。本文試圖從女性主義批評視角出發(fā),通過對朱麗葉的形象進行分析,揭示莎士比亞的女性觀,下面從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女性犧牲是一個人們較為熟悉的主題,不斷重復出現(xiàn)于西方文化中。Boose和Flower也曾說女性犧牲的一個功能就是父親犧牲女兒以鞏固其社會利益。確實,在莎劇中存在很多這樣的例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萊特》和《李爾王》。本文只討論《羅密歐與朱麗葉》(下面簡稱《羅》)。
在《羅》劇中,卡普萊特為了鞏固其家族利益,不顧女兒的愿望,讓她與帕里斯成婚,最終釀成了悲劇。其實,在剛出場時,卡普萊特給人的印象并不是粗魯專制而是“和藹可親”。在一開始處理和朱麗葉的追求者帕里斯的關系時,卡普萊普是“一個心胸開闊、開明并和藹可親的好父親”,[2]他對帕里斯說:“我是否同意要看她自己肯不肯,如果她同意,凡是她選中的,我自然也沒有什么異議?!盵3]當宿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混進卡普萊特家的宴會場時,他并沒有把其轟出去,卡普萊特再一次表現(xiàn)了他的開明和通情達理。然而,這種仁慈和藹的態(tài)度并沒有一直持續(xù)下去。事實上,卡普萊特是一位十足的利己主義者、偽善者和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所謂的開明,不過是一層遮羞布而已。這在他后來對朱麗葉的態(tài)度中完全暴露了出來。面對帕里斯再一次求婚,他絲毫不顧女兒的感受,恣意行使著封建家長的權利,他說:“我愿大膽的奉獻我的孩子的情愛:我想她是會完全聽從我的;我毫不懷疑?!庇谑巧米髦鲝埗ㄓ谛瞧谒慕Y婚。這個伊麗莎白時代具有父權思想的父親欲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唯一的女兒“一個急促的快樂的日子”,并斷言這會給女兒帶來無盡的幸福。然而,朱麗葉拒絕接受父親的想法。于是,卡普萊特大發(fā)雷霆,認為這侵犯了他作為父親的權利,并進一步加強了其封建家長的淫威,大罵:“你該死,你這小賤人!不孝順的東西!我告訴你說,星期四到教堂去,否則永遠不要見我的面,不用說話,不用作答,不要對我回嘴;我的手指正在發(fā)癢;……太太,我們當初福命太薄,上帝只給了我們這一個孩子;現(xiàn)在我看出這一個也是太多了?!薄拔矣肋h不會再認你的,我所有的財產也永遠不會讓你分享……我絕不反悔?!边@些話都表明他要對女兒進行絕對的控制。由此,卡普萊特專制、利己、偽善、自我中心的性格已經完全暴露了出來,已經完全背離了他當初“我是否同意要看她自己肯不肯”的說法。任憑朱麗葉如何哀求,卡普萊特都無動于衷,不給她一點做人的尊嚴??梢钥闯觯谀袡囿w制下的女性是沒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和理想的。“女性的真正解放,在于恢復女性長久以來被壓抑、被扭曲的天性,發(fā)揚女性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獨特優(yōu)勢。這表現(xiàn)為:大地崇拜的女性精神,護佑萬物的女性理論,充滿感性與溫情的女性思維”。[4]然而,在這種強大的父權制下,朱麗葉注定是犧牲品。盡管她一再努力抗爭,秘密結婚,墓穴假死,都最終逃脫不了命運的悲劇,成為父權制下可憐但卻很可愛的羔羊。由此看出,為了個人及家族利益得到鞏固,卡普萊特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強迫其嫁給貴族紳士帕里斯,最終導致了朱麗葉的慘死。
作為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莎士比亞在其劇中刻畫了一些被忽視、被壓抑但卻一直努力抗爭著的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它們處于社會的最底層。然而,她們的行為卻有力地抨擊了當時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朱麗葉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羅》劇中,朱麗葉富有青春和活力,為了追求自由和愛情,不顧家族宿仇,大膽反抗父權制及封建婚姻。在與羅密歐邂逅后,朱麗葉就明白,“Imustlove.”。當她得知羅密歐是家族仇人的兒子后,她仍然一往情深地愛著羅密歐,“我不再是卡普萊特家的人了?!边@都表明了她追求愛情的堅強決心。因此,盡管兩個年輕人的愛情遭遇了重重阻礙,但她對羅密歐強烈的感情卻從來沒有停止過。之后提伯爾特被羅密歐誤殺,她仍然堅信羅密歐并對乳母說:“他是我的丈夫,我能說他的壞話么?”相反,面對羅密歐的被放逐,乳母態(tài)度的改變以及父親的逼迫,朱麗葉態(tài)度更加堅定,先是反抗,而后是假裝順從,最后是在勞倫斯神父的幫助下,飲“鴆”假死拒婚,被埋于墓穴,在那里,那死亡和漫漫長夜的陰森恐怖,那墓中到處堆積的祖先的白骨以及入土未久的正在腐爛的提伯爾特的尸體……這一切對于一個13歲的少女來說,需要多大的勇氣去面對。實際上,這是她作為女性對男權世界女性模式的一種顛覆、一種反抗和抵制。[5]黑格爾在分析朱麗葉形象時指出:“只存在最艱難的考驗的時刻,她才好像一朵玫瑰突然放蕊,每一條皺紋都顯出來,又好像潛伏在心靈深處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絕地迸射出來,讓我們看到這個心靈的全部堅強力量”。[6]
確實,愛情的力量使朱麗葉成長為勇敢的戰(zhàn)士,經受了人生最嚴峻的考驗來追求和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和權利。她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宣誓對愛情的堅貞和對封建父權制以及封建婚姻的抗爭,以寶貴的生命演繹了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扣人心弦的絕唱,譜寫了一曲青春和愛情的生命之歌。在這個意義上講,朱麗葉堪稱是一位具有人文主義新思想的勇敢的戰(zhàn)士。
莎士比亞作品一個突出主題就是愛超越了死亡。莎士比亞強化悲劇沖突,并將其提升到人文主義愛情理想和中世紀封建仇恨的斗爭中,使愛情悲劇變成時代悲劇,藉此,高度贊揚了女性為追求自己的權利而勇于斗爭的精神,同時也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表達了人文主義理想及對新生活的期望。
莎士比亞生活在新舊思想交鋒的文藝復興時期,黑暗的封建制度即將崩潰,人文主義思想初見光芒,自由、平等、博愛的時代口號激勵著人們同舊的思想作斗爭。朱麗葉就是劇作家思想的代表,是新的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她大膽追求自己的真愛,不管對方是不是家族宿仇的兒子,她不惜一切代價去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和愛情,勇敢地和代表封建思想的自私、頑固、虛偽、冷酷的封建家長作斗爭。雖然付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但是她的無畏的精神、堅決的態(tài)度卻動搖了封建地獄的大門,震撼了人們的心靈。
古典悲劇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悲劇事件,啟迪人物的心靈。因此,悲劇總是以正義力量和善良人物的毀滅來引起人們的震感并給予人們心靈上和思想上的啟迪。[7]很顯然,就朱麗葉本身來說,她就是一位心靈上、思想上的啟迪者。她以年輕的生命為代價大膽地追求自己的愛情,這在封建制度仍舊很頑固的時期是大逆不道的。她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由于父親的專制,一對年輕人成為封建思想的犧牲品。在此事件中,不知朱麗葉是否得到啟示(她已經不幸失去生命),但是他的父親確實是在心靈上、思想上受到了啟迪。在最后一幕,卡普萊特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和蒙太古握手言和,并為這對戀人塑了金像,永遠紀念他們。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卡普萊特自己也說:“對于我們的仇恨這真是微不足道的贖罪!”事實上,卡普萊特的自私、自我為中心及其父權意識一直控制著他的意識,他想成為家中最高權利的代言人的欲望超越了他對女兒的關心,實際上他已成為被權利異化的“人”,他那本來善良的天性已經被欲望扭曲了。女兒的死給他帶來了心靈的恐慌、震撼與啟迪,使得父親為之后悔,并使他對人生和女性有了新的看法,從而使宿怨得以解決。
世界的和諧取決于兩性之間的和諧,在父權世界中男性主管著外面的大世界,女性則精心經營著家中的小世界。小世界是男性疲憊時的港灣,同時也給予男性巨大的精神支持和安慰,所以沒有女性的男性世界是孤獨的,凄涼的。
女兒是父親生命的延續(xù),當然也應該是父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读_》劇中,在朱麗葉喝藥假死之后,卡普萊特以為女兒真的死了,于是大哭:“啊孩子!是我的靈魂!你是死了!死了!哎呀,我的孩子死了;我的快樂也和我的孩子一齊埋葬了!”可以看出,卡普萊特的感情并不是完全虛假,有很大程度是來自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他把女兒視為自己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女兒的死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在故事最后,當兩個年輕人真的死了之后,自然而然地,卡普萊特與蒙太古多年積怨消除,卡普萊特握著蒙太古的手說:“這就是你給我的女兒的聘禮,我不能再多要求什么了?!弊源?,“早晨帶來了凄涼的和平;太陽也愁得不愿露臉:去吧,再談談這悲慘的情形;有些要開釋,有些要究辦:沒有故事能令人黯然神傷!”公爵的話為全劇畫上了一個句號。而偉大愛情的雕像,“只消維洛那不更改它的名稱,將沒有一座像能象忠貞不二的朱麗葉那座像那么富麗堂皇?!眱晌荒贻p人以生命的代價,化解了家族宿仇。由此可見,雖然朱麗葉是死了,但她的精神卻影響了父親,讓他在精神上獲得頓悟,獲得支持,能勇敢地面對將來的生活,并因此而翻開生活新的一頁。從這個意義上講,朱麗葉是父親精神的支持者。
莎士比亞通過刻畫其筆下的女性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女性的生存狀況,歌頌了女性為了自己的理想、愛情而勇于戰(zhàn)斗的精神,也揭示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愛情觀和價值觀??偠灾?,在莎士比亞的筆下,女兒能積極對父權社會作出反映,盡管會付出寶貴的生命,但她們仍舊能采取主動并大膽反抗父權制,通過她們的行動,給予了父親極大的精神支持,同時使父親受到啟迪。由此,可以看出,作為那個時代的男性作家,莎士比亞實際上是一位一直為女性爭取權利而斗爭的女權主義者。而“《羅》劇之所以能吸引我們,就是因為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愛情和更敏感地感受愛情,從而提高我們的趣味并增加我們的力量。因為珍惜這種純真的愛情,也就鼓舞我們去和那種破壞愛情的力量作斗爭。”[8]
[1]張泗陽、徐斌、張曉陽.莎士比亞引論(上、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440.
[2]Deats,Sara Munson.“The Conspiracy of Silence in Shakespeare's Verona.”Sara Munson Deats and Lagretta Tallent Lenker.Youth Suicide Prevention:74.
[3]梁實秋,譯.Shakespeare,W illiam.Romeo and Juliet.中英對照.莎士比亞全集[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34.
[4]魯樞元.生態(tài)文藝學[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4.
[5]左金梅等.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81.
[6]黑格爾.朱光潛,譯.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7]余雅萍.死亡的關照與超越[J].安徽文學,2007,(1):24.
[8]陳瘦竹、沈蔚德:論悲劇與喜?。跰].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174-175.
An Exp loration of Shakespeare's View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Juliet
LV Gai-gai
(Lvliang University,Lishi Shanxi 033000)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Shakespeare's view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Juliet,the hero of Romeo and Juliet,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In the play Juliet turns from the sacrificial lamb,the brave warrior,the enlightener of the soul to the spiritual supporter of the father,thus revealing Shakespeare's view on women.
Shakespeare;women image;oppression;struggling;views on women
I106.3
A
1673-2014(2010)06-0038-03
2010—10—07
呂改改(1974— ),女,山西交城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 史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