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肖
(湖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影響的研究綜述
高 肖
(湖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在中國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具有重大影響,文章旨在通過回顧不同階段關于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的研究狀況,總結(jié)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影響研究的成果與不足,拋磚引玉,展望不平等條約及對近代中國政治影響的研究趨向。
不平等條約;政治影響;研究狀況
“不平等條約是列強武力脅迫下的歷史產(chǎn)物,它既是西方殖民思想與實踐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近代中國被迫開放的特殊形式。不平等條約體系的形成,對中國而言是部分領土和主權的喪失,對列強而言,則是在中國國土上取得了超國民待遇。這是一種國際關系和國際法上的嚴重不對等”,而這種不對等的條約給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帶來巨大的危害。通過不平等條約,帝國主義各國割取了中國的大片領土,強索了巨額的戰(zhàn)爭賠款,攫取和控制了在華的種種特權。不平等條約像一條條屈辱的繩索,使得中國的政治、軍事被控制,大規(guī)模的財富被掠奪,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難,嚴重地阻礙、破壞了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就是近代中國貧窮衰弱的一個重要原因。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最終使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平等條約對整個近代中國歷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政治方面。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不平等條約的研究不重視,研究學者與出版的專著也較少,對不平等條約也多是分別詳細列出,而很少對其深入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對不平等條約的研究不斷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影響尚無專門論述,而且,學術界對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的影響缺乏必要的總結(jié)和思考,只在中外關系研究或近代史研究中略有涉及,較為零散。這一狀況顯然與該領域的重要性和實際研究狀況不太相稱,鑒于此,本文擬對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影響的研究狀況作一較為系統(tǒng)的綜述,拋磚引玉,以便更為全面地認識不平等條約制度并促進這一領域研究的發(fā)展?,F(xiàn)將建國以來對不平等條約政治方面影響的研究和各種不同看法加以綜述,也許有助于進一步深入探討。
新中國成立60年來,關于不平等條約的研究經(jīng)歷了一個較長的發(fā)展過程,關于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散見于各種著作和文章中,現(xiàn)將各階段對此研究的成果進行回顧。
第一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改革開放,這一時期,關于不平等條約的研究很少,作為一個新型的課題很少有學者研究,研究主要側(cè)重于簡單的理清不平等條約概念、個數(shù)和發(fā)展歷程。此階段有影響的著作有王鐵崖的《中外舊約章匯編》(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7年),錢泰的《中國不平等條約之緣起及其廢除之經(jīng)過》(1961年版)以及王世杰、胡慶育主編的《中國不平等條約之廢除》(臺北文物供應社,1967年),張廷瀚《不平等條約的研究》(臺北文海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此外,涉及到不平等條約的邊緣性著作有胡繩的《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人民出版社,1952年),丁名楠的《帝國主義侵華史》(人民出版社,1961年),馬士的《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商務印書館,1963年)。在學術論文上有較大貢獻的有徐緒典的《近百年來不平等條約的侵略性質(zhì)及其對中國社會的破壞作用》(《山東大學學報》,1957年02期)和《近代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對不平等條約的認識和態(tài)度》(《歷史教學》,1964年09期)。
由這些著作及論文可以看出這一階段學術界關于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影響認識比較單一,其主要觀點是普遍認識到了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造成了深重災難。
此階段代表性著作是徐緒典的《近百年來不平等條約的侵略性質(zhì)及其對中國社會的破壞作用》,該文中把近百年的不平等條約分成前后兩個階段,在關于前一階段(1840年—1931年)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中詳細論述了對中國政治方面的影響,他指出從政治上看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國法權的破壞。他指出:“外國勢力侵入司法權之后,使中國司法權不再完整。除了中國自己的各級法院,另外又有各種外國的司法機關。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許多法庭,各自用自國法律,甚至公審公廨并不依據(jù)任何國家的法律,僅由法官‘自由心證’。因此形成外人在華的優(yōu)越地位,不但不受中國法院的管轄,不受中國法律的拘束,不受中國警察的限制,而且可以免去納稅的義務,作證之義務,和服從治安的義務。外人不但利用這種特權來進行種種非法活動,而且借此營利,出售領事裁判權,吸引漢奸,危害祖國”;第二,掌握中國的財權。在中國政府的三大收入——田賦、關稅、鹽稅中,帝國主義先后掌握了兩項——關稅和鹽稅。帝國主義利用關稅和鹽稅來操縱中國政府,海關總稅務司等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財務監(jiān)督官。中國政府仰其鼻息,聽其支配;第三,間接控制中國的政治。清政府時期,帝國主義利用駐京公使,和總稅務司來干涉中國中央政府內(nèi)政外交。利用領事和傳教士干涉地方內(nèi)政??偠悇账竞盏碌臋鄤荩剖挚蔁?,甚至可以左右李鴻章。例如1876年赫德所上的條陳,后來很多規(guī)定到煙臺條約。“1901年以后,帝國主義組成公使團、領事團,操縱中國中央和地方的內(nèi)政外交,并和總稅務配合起來,共同行動”。徐緒典先生從法權、財權、政治三個方面論述不平等條約對中國政治方面的破壞作用,雖然不是很深刻,但已認識到危害的重大。
第二階段: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至今,關于不平等條約的研究日漸受到重視,研究學者與研究著作不斷增多,對于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的研究趨向深刻和全面。其主要的成果有:閻中恒的《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概述(1840-1949)》(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李文海、匡繼光的《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書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以及改版的《世紀噩夢——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寫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郭衛(wèi)東的《不平等條約與近代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何瑜、華立的《國恥備忘錄——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北京教育出版社,1995年),李育民的《近代中國的條約制度》(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王建朗的《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歷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李育民的《中國廢約史》(中華書局,2005年)以及徐文生的《中華民族廢除不平等條約斗爭史》(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年)等,這些著作不斷完善和拓展了對不平等條約的研究。同時也涌現(xiàn)出大量關于不平等條約的論文,例如:林建增、成曉軍的《論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對不平等條約的認識和態(tài)度》(《貴州社會科學》1984年06期),熊志勇的《關于清末不平等條約的評述》(《JournalofF.a.c》,1985年),習五一的《論廢止中比不平等條約——兼論北洋政府的修約外交》(《近代史研究》,1986年02期),林成的《辛亥革命前夕中國資產(chǎn)階級主要派別對不平等條約的認識》(《貴州社會科學》1991年01期),李育民的《近代中國的“條約制度”論略》(《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2年06期),張振鹍的《論不平等條約——兼析<中外舊約章匯編 >》(《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李育民、李斌的《戊戌時期維新派對不平等條約的認識》(《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2期),高放的《近現(xiàn)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的來龍去脈》(《南京社會科學》,1999年2期),李育民的《義和團運動對不平等條約體系的影響》(《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6期),張建華的《孫中山與不平等條約概念》(《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02期),劉利民的《試論不平等條約對中國領水主權的限制》(《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3期),侯中軍的《不平等概念與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02期)、《不平等條約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之一——條約概念與近代中國的實踐》(《人文雜志》,2006年)和《近代不平等條約研究中的準條約問題》(《史學月刊》,2009年02期)等。由此看出這一階段關于不平等條約的研究成果重大,這些著作及論文都從不同角度涉及到不平等條約制度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
這一階段關于不平等條約的研究領域不斷拓展,不再只是簡單的羅列而是進行了專題型研究,例如:“條約制度”、廢約、準條約的研究,而且研究角度也有所拓展,不僅繼續(xù)從歷史學、史學角度不斷加深對不平等條約的研究而且還開始從法學的角度大量探討。
這一時期,學者們關于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的研究不僅繼續(xù)了前一階段認為“造成深重災難”的研究,而且開始考慮消極影響之外的積極的影響。
此階段代表性學者李育民在論文《近代中國的“條約制度”論略》中把不平等條約按內(nèi)容歸納為如下六大類別:一是以租界制度和治外法權為主要內(nèi)容的列強在華僑民管理制度;二是以協(xié)定關稅、協(xié)定內(nèi)地通過稅、內(nèi)河航行通商制度、陸路邊境免、減稅制度、苦力貿(mào)易、自由設廠制度、路礦借款擔保制度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列強在華經(jīng)濟特權制度;三是以海關行政外籍稅務司制度和海關兼常關制度為主要內(nèi)容的列強在華行政特權制度;四是以自由傳教和控制中國文化教育為主要內(nèi)容的列強在華文化特權制度;五是以對中國實行軍事控制為主要內(nèi)容的列強在華駐軍制度;六是以在中國某一區(qū)域取得獨占權益和領土主權為主要內(nèi)容的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和租借地制度。并指出不平等條約對中國政治的影響,例如:租界“超過了條約上的居留地的意義,成了列強管轄外人居住的整個地域的‘國中之國’的制度”。租界地制度“使中國在一定時間完全喪失一部分領土主權”。不平等條約“使列強在中國行使的管轄權囊括了一個主權國所具有的對內(nèi)最高權的各個方面,并嚴格限制了中國的自保權。又由于片面最惠國待遇的‘條約權利’,不僅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平等權,還使每一個列強都能找到借口行使每一項特權,而且,列強還在條約上侵奪中國的主權,這樣,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獨立平等地位失去了基礎,以至‘到1901年,僅剩下一個主權國的廖寥幾個屬性’,成了列強共管的國際化半殖民地”。其中作者還指出不平等條約的雙重性,如:“‘條約制度’對近代中國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在保持舊制度的前提下促使它趨于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又刺激它產(chǎn)生近代性質(zhì)的變化。由此可見,中國由一個封閉的封建國家進入國際社會時,它的近代化與半殖民地化是相伴而行的,也正惟此,在這個混合結(jié)構(gòu)中,近代性質(zhì)的方面處于一種被支配而受限制的地位,以致它的進步性往往是很艱難地顯示出來”。李育民從兩個方面分析不平等條約制度對中國政治的影響,觀點新穎。
另外,劉利民從不平等條約對中國領水主權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不平等條約對中國領水主權構(gòu)成了嚴格限制,政治方面則表現(xiàn)為租借條約、租界條約、不割讓協(xié)定等對領水主權的限制,總之,不平等條約的存在意味著中國近代領水主權遭到了嚴重破壞。”劉利民從新的角度對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進行了論述,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近幾年來,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的政治影響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問題還是存在的。在眾多學者關于不平等條約政治影響的研究中,幾乎達成共識,認為近代不平等條約大都是外來資本主義國家強迫清政府或當時的反動政權簽訂的,多是在侵略戰(zhàn)爭之后,是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結(jié)果。對中國來說都是帶有屈辱性的,是民族恥辱的象征。對中國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將列強的侵略要求合法化,成為列強向中國掠奪領土、勒索賠款、攫取特權的合法依據(jù)。掠奪性和奴役性的條款,導致中國國際地位的下降,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的標志。帝國主義各國不斷割取了中國大片領土,強索了巨額的戰(zhàn)爭賠款,攫取和控制了在華的種種特權,例如: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協(xié)定關稅、租借和租借地制度、勢力范圍、外國軍隊駐扎權、內(nèi)河航運權等。在不平等條約影響下近代中國受盡剝奪、榨取、欺凌、奴役、屈辱、束縛。但李育民先生在論文《近代中國的“條約制度”論略》中指出不平等條約的雙重性:一方面它在保持舊制度的前提下促使它趨于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又刺激它產(chǎn)生近代性質(zhì)的變化。這一點我們作為一個歷史研究者要深刻反思,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研究中的不足主要是觀點仍然單一,缺少創(chuàng)新,不斷重復前人觀點,我以為,要把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影響研究繼續(xù)向前推進,需要拓寬我們的視野和思維,開拓新的領域。列強在對中國進行侵略,在不平等條約體系下,也輸入了資本主義的生產(chǎn)方式和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學說,從而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變革注入了新的因素。對近代不平等條約政治影響應該有不同角度的考察。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從國家主權和民族地位的角度著眼,研究列強的侵略如何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中國人民如何反抗和進行廢約斗爭,終于迎來民族獨立國家振興;另外也可以從社會政治近代化發(fā)展的角度著眼,研究中國人認識西方學習西方的過程,從認識船堅炮利到興辦近代工業(yè),從接受科學知識到接受政治觀念,進而進行民族革命和社會革命,促進中國政治近代化進程。
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影響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論題,研究空間還很大,不平等條約對近代中國政治影響還可以從對中國近代化、對外開放、外交、通商口岸等方面繼續(xù)深挖研究,從而把不平等條約對中國近代政治的影響這一研究繼續(xù)向前推進。
[1]陸并龍.鑒往知今 以開放促進發(fā)展——“從不平等條約到WTO”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05,(3):96.
[2]徐緒典.近百年來不平等條約的侵略性質(zhì)及其對中國社會的破壞作用[J].山東大學學報,1957,(2):63.
[3]徐緒典.近百年來不平等條約的侵略性質(zhì)及其對中國社會的破壞作用[J].山東大學學報,1957,(2):63.
[4]李育民.近代中國的“條約制度”論略[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2,(6):79.
[5]李育民.近代中國的“條約制度”論略[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2,(6):81.
[6]劉利民.試論不平等條約對中國領水主權的限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3):115.
TheReviewofUnequalTreaties'Influenceon ModernChinesePolitics
GAOXiao
(CollegeofHistoryandCulture,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
InmodernChinesehistory,unequaltreatieshavegreatinfluenceonmodernChina.Thispaper aimstoreviewvariousresearchesofunequaltreaties'influenceonmodernChinaindifferentperiod,andconcludetheachievementsanddeficiencyinthoseresearchesofunequaltreaties'influenceonmodernChinese polotics,soastostirupotherscholars'researches,andtoanticipatethetrendofthiskindofresearches
unequaltreaty;China;politicalinfluence
K25
A
1673-2014(2010)06-0005-03
2010—11—05
高 肖(1985— ),女,山西文水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
(責任編輯 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