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劍
(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歌舞團,云南 楚雄 675000)
大型彝族風情歌舞劇《太陽女》賞析*
楊海劍
(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歌舞團,云南 楚雄 675000)
《太陽女》歌舞劇是中國彝族文化一次較為全面的展示。她表達了彝族人民的內心情感與追求,展示了彝族古老文化的豐富內涵,體現出整個民族的精神風貌。她是千里彝山濃郁民族風情和厚重歷史文化積淀的“舞蹈詩”。她融聚了民族精神意象的價值審美和生命表達,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讓人們在觀看后不僅得到視覺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愉悅,并領略到了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
太陽女;彝族文化;彝族舞蹈
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藝術劇院創(chuàng)作的大型彝族風情歌舞《太陽女》。自2005年首演以來,至今共演出上百場,觀眾達 30萬人次。榮獲第五屆中國舞蹈 “荷花獎”作品銀獎及多項文華單項獎。通過《太陽女》的演出宣傳,讓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到燦爛悠久的彝族歷史文化、絢麗多姿的彝族服飾、婉轉動聽的彝族歌曲、別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也為彝州歌舞藝術的發(fā)展贏得了一片掌聲。
如果說《云南映象》是云南多民族歌舞的集粹,那么《太陽女》則是彝族民間歌舞的集成。彝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數千年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長河中,彝族創(chuàng)造了璀璨奪目的彝族文化。此外,彝族還是一個文化積淀厚重的少數民族,不僅有 40多個民族節(jié)日,更擁有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短柵肥且妥遑S富歷史文化積淀的縮影,她藝術地再現了彝族繁衍、生息、發(fā)展歷程中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她把中國彝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節(jié)日、音樂、舞蹈、民俗、民歌、服飾融為一體,將彝族特有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底蘊躍然舞臺上。她融聚了民族精神意象的價值審美和生命表達,再一次喚回了我們曾心醉神怡、心潮澎湃的甜美記憶。一幅幅圖像寓意的背后,是獲得生命時空的跨越及意味悠遠的內涵和引指,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讓人們在觀看后不僅得到視覺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愉悅,并領略到了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
《太陽女》由序 《生命之歌》、上篇《享受生活——歌伴人生路》、下篇《創(chuàng)造生活——巧手織彩虹》、尾聲《太陽女之歌》組成。整個歌舞劇渾然天成,使觀眾可以直接了解到的彝族的歷史文化。
序《生命之歌》——彝族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古老的梅葛調,千年的萬家壩銅鼓奏響了彝族輝煌壯麗的樂章,以改天換地的豪邁氣魄,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1]厚重的歷史,氣勢恢宏、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再現了人類從洪荒時代到現代文明的發(fā)展軌跡,讓人感受到了彝族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睹犯稹肥且椭葑钪腋挥袀髌嫔实膭?chuàng)世史詩?!睹犯稹肥吩姀V泛流傳于云南省楚雄州的姚安、大姚、鹽豐等地。當地彝人每逢年節(jié)都要誦唱《梅葛》三天,并視《梅葛》為 “根譜”而世代口耳相傳。在序里通過畢摩的表演,傳達出彝族人民生生不息、改天換地的英雄氣概。萬家壩銅鼓是楚雄古文化的驕傲,同樣也是云南青銅文化的驕傲,它把楚雄彝族自治州和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彝族文明與世界各民族文明緊緊地連到了一起。
千年不絕的回響環(huán)繞于耳,讓人深深置身于彝族厚重的歷史與文化當中。祖先創(chuàng)世,追思先民含辛茹苦同大自然作斗爭的業(yè)績,緬懷祖先披荊斬棘建立家園的艱辛,千百年來,彝族人民代代傳唱,世世承舞。
上篇《享受生活——歌伴人生路》
歲月如歌,歌伴人生,生命輪回,生生不息,生活是歌里跳躍的音符,人生是歌里傳唱的四季。[2]《歌伴人生路》以人生的旅程為主線,用歌的表演形式和民間習俗的表演把一個出生到成長、出嫁的漫長過程展現給觀眾。盛開的馬櫻花叢中走來了美麗的彝家小阿妹;月光下的姑娘房里,阿俵妹訴說著幽幽心事,等待著阿俵哥的到來,情來意往的對歌之后,小伙子終于走進了阿俵妹的姑娘房,歡快熱鬧的鑼鼓聲中,小伙子來娶心上人,鬧姑爺、哭嫁調、背新娘、跳菜、酒歌,所有的祝福,都融進了彝家人醇香的米酒中……彝族是生命的歌者與舞者,歌舞是彝族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舞之不足蹈之”式的情感宣泄,而是彝族人生活中的一種需要和必然。彝族人逢事,無論是喜事還是悲事都要歌舞。楚雄彝族的歌文化極其豐富,百分之八十的歌是酒歌和情歌。彝族歌曲與生活十分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彝族人幾乎是有酒必歌,有情必唱。酒桌上酒歌的熱情奔放,靈活自如,一個曲調,千萬種鮮活的歌詞,叫人贊嘆不已。
《太陽女》音樂創(chuàng)作中既大量吸收和采用了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元素,又根據舞蹈所要展現的藝術內涵和時代風格,把民族特色和時代特點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保證了各個地域彝族演唱特色風格而又賦予了很多時尚的元素。[3]她選取中國各地彝族優(yōu)美的歌曲、特有的風俗民情來表現彝族熱情豪爽的性格以及多彩的生活,用彝族豐富多彩的音樂、舞蹈元素勾勒出了一幅幅彝家人鮮活的生活畫面;“搖籃曲”的吟唱,盛贊生命誕生的奇跡,謳歌生息繁衍的不滅;“兒童梅葛”的傳誦,是彝家“根譜”的綿綿續(xù)延;“放羊調”的嘹亮,傳出了彝人回響的牧歌;姑娘小伙生機勃發(fā)的“口哨戀”、“姑娘房”、“娶親”、“哭嫁”等生命意識的開顯。[4]
下篇《創(chuàng)造生活——巧手織彩虹》
彝家女子織布的飛梭,把彝族悠久厚重的歷史之頁,用五彩的絲線,織成了精美的紋樣,匯聚成天邊不落的彩虹,描繪了彝人五彩斑斕的生活,錦繡如畫的山川?!短柵饭彩褂昧烁鞯匾妥褰?70種款式的 500多套服飾,[5]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服飾,如朵朵鮮花,競相綻放;如彩蝶翩翩,穿梭花間;如片片彩云,光彩炫目。她從彝族文化當中和生活當中提取了強烈的元素和符號,而且把彝族眾多支系的特點都提煉得非常到位。彝族服飾圖案精美,種類達百余種之多,特別是彝族的織麻布、紡火草、羊皮褂頗具特色。這些都是進行民族服飾文化研究、展鑒、提升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文化資源之一。《太陽女》可以說是彝族服飾寶貴資源的另一種宣傳、展示方式,給觀眾帶來美好的感受并為其留下了美的想象空間,把觀眾帶進了神奇美麗的千里彝山。各支系絢麗多彩的彝族服飾是歷史沉積的播散,是智慧民族繼往開來的生命承接和文化創(chuàng)造。
尾聲《太陽女之歌》
三個美麗的姑娘,三座尖尖的山,深情編織著彩霞,陪伴著美麗的太陽。太陽女日夜追趕著太陽,點燃滿山的火把,讓黑暗無處躲藏。太陽女捧來了太陽的火,燒紅了彝家人的火塘,點燃了一束束激情的火把,彜家人圍著火塘歌飛舞狂……?!短柵钒殉垡妥宄缁鸬牧曀?、悠久的歷史、民間傳說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表達了彝族人民意蘊高遠,關注人類生命精神、意識和實現個體生命無限追求、創(chuàng)造的不倦、不悔的精神氣質。
《太陽女》高貴絢麗的視覺美感、接近民族化的經典演唱風格、行云流水般的史詩結構它以濃墨重彩的手法,細細勾勒出來了彝族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畫卷,是彝族文化一次較為全面的全景式展示。
《太陽女》民族文化主題鮮明,沒有局限于表現楚雄彝族,而是著力于表現中國彝族,展示 “大彝族”的民族特色。在《太陽女》中匯聚了中國彝族歌舞的精華:四川大涼山彝族民歌《阿惹妞》、貴州畢節(jié)彝族服飾歌舞、云南昆明石林的彝族撒尼舞蹈、紅河的彝族《煙盒》、文山彝族的服飾歌舞、曲靖彝族的《確比》、大理巍山彝族的 《打歌》、楚雄彝族的 《簸箕宴》、《兒童梅葛》、《放羊調》、《哭嫁調》、《酒歌》、《賽裝》、《火把節(jié)》、《留客調》等全面展示中國彝族的歌舞。
《太陽女》取材于彝族人民生活并尊重民族民間傳統(tǒng)音樂舞蹈的一部作品,是對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進行了藝術提升及其真實再現的優(yōu)秀作品。民族民間舞的發(fā)展源泉不是在書本中,更不是信手拈來幾個動作元素隨意拼湊就算創(chuàng)作完成一個舞蹈作品,舞蹈作品應是在民間的實踐、認知、感悟中為基礎形成的。[6]早在《太陽女》主創(chuàng)人員創(chuàng)作之前就率領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的全體編創(chuàng)人員,深入到全州各縣 (市)的鄉(xiāng)村進行學習采風,深入當地的生活,了解當地自然環(huán)境、文化背景、人文景觀、生活習慣、民俗民風、宗教信仰等多方面進行收集、提煉、創(chuàng)新,用優(yōu)美的舞蹈和音樂語匯展現出富有彝家人濃郁特色的生活畫面,如彝族青年談情說愛的 “口哨戀”、“姑娘房”、“對歌”、“娶親”、“哭嫁調”、“簸箕宴”等傳統(tǒng)民俗,在眾多彝族地區(qū)都有不同方式的保留和傳承。
《太陽女》是彝州文藝工作者厚積薄發(fā)打造出的一個精品之作,它實現了彝州幾代文藝工作者的夢想。《太陽女》作為一場彝族文化的傳播盛宴,是傳播和展示中國彝族民族文化的大舞臺,彝族的衣食住行、社會關系、傳統(tǒng)藝術、民間信仰等得到集中的展現,民族文化深層結構即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倫理道德觀念、行為模式、審美情趣等得到突出的表現,它無疑使觀眾受到潛移默化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沐浴,增強了彝族文化乃至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被中華大家庭乃至世界各民族的認同感和責任心。
《太陽女》表達了彝族人民的內心情感與追求,展示了彝族古老文化的豐富內涵,體現出整個民族的精神風貌。同時也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在彝州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開花結果。她比較充分、完整地體現了這一民族文化發(fā)展的狀態(tài),她承載了現代的人文精神,展示了彝族人民的生活風情。她迎面撲來的原生態(tài)氣息,讓人肅然起敬。她所蘊含的藝術精神正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中所需要的一種和諧精神狀態(tài)。勇敢執(zhí)著的太陽女打開了太陽的門,彝族人民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向往生活、追求生活、享受生活。太陽孕育了這個偉大的火的民族,彝族將托起明天的太陽,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輝。
[1]陳岳琴 .觀楚雄彝族大型歌舞劇〈太陽女〉有感 [J].民族音樂,2008,(4).
[2]馬云祥 .發(fā)展民族文化產業(yè) 打造彝族歌舞品牌——概述彝族大型風情歌舞〈太陽女〉[J].民族藝術研究,2008,(S1).
[3]唐白晶 .打開生活畫卷展現多彩彝風 [J].民族藝術研究,2008,(S1).
[4]葛樹蓉 .周培武旅游歌舞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色與啟示 [J].民族藝術研究,2008,(S1).
[5]王春波 .文化旅游發(fā)展的 “楚雄模式” [N].楚雄日報 (漢),2009-12-14.
[6]聶曉燕 .由周培武的舞蹈作品透視當前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一些問題 [J].民族藝術研究,2008,(S1).
Appreciation of Yi Nationality’s Large-scale Customs Opera The Sun Goddess
YANG Hai-jian
(The Folk Arts Theatre of Chuxiong Y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Chuxiong 675000,China)
Drama The Sun Goddess is a comprehensive presentation of Chinese Yi nationality culture,which expresses Yi people’s emotion and pursuit,displays the abundant connotation of ancient Yi culture,as well as reflects the spirit of Yi nationality.This is a“dancing poetry”accumulating rich Yi customs and historical culture.Audiences will feel not only visually satisfied and mentally pleased,but also will get cultural benefits from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Yi culture,because The Sun Goddess boasts a beauty-appreciation of national spiritual image and the expression of life,which makes her take pride in high aesthetic value and artistic taste.
The Sun Goddess;Yi nationality culture;Yi ethnic people’s dancing
J722.7
A
1671-7406(2010)07-0089-04
2010-05-12
楊海劍 (1978—),男,云南姚安人,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歌舞團演員。
(責任編輯 陳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