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鐘慧
(福州大學 繼續(xù)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
王鐘慧
(福州大學 繼續(xù)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緊密結合當前的形勢,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不斷豐富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思政課教學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及行動。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
當前,我國正處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社會轉型時期,青年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可塑性強,易受外界影響,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涌入對他們形成不可低估的沖擊。因此,思政課教學必須突出其時代特色,要具有時代特征、時代內容和時代風格,在新形勢下增強其實效性。自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的嚴重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又一次沖擊。這場經濟危機不僅沖擊了實體經濟,更引起了社會動蕩,失業(yè)率走高,這對大學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隨著政府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的出臺與實施,經濟信心得到了逐步恢復,經濟增長預期上調,全球經濟逐步渡過金融危機的恐慌而進入了“后危機時代”。盡管危機得以緩和,而進入相對平穩(wěn)期,但是經濟危機的根源并沒有消除,因此有可能出現(xiàn)再次的經濟衰退,從而使世界經濟社會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wěn)定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新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文化思潮隨之產生,沖擊著校園生活環(huán)境,使大學生產生了諸多精神困惑、價值取向沖突,甚至是心理問題,影響和諧校園的建設,這無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更復雜、任務更繁重。而高校思政課一直被定位為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思政理論教育,提高大學生素質的主陣地主渠道,在“后危機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走在時代的最前沿,關注時代與形勢,緊密結合現(xiàn)實情況,聯(lián)系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及時用理論對一些重大問題做出說明和評述,從不同的角度解釋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轉型時期下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使當代大學生保持正確的認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具備足夠的知識,從容面對危機。
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是思政課的本質特征和教學任務,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原則和根本途徑,而這一過程和目標的實現(xiàn)則必須貼近受教育的主體,因為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也是最大的實際、最大的根本。因此,教師在全面了解大學生的總體特點的基礎上,重在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實際,讓理論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切實了解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升學、就業(yè)等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思政課教師教學應注意與所教學生的知識背景、認知特點和知識需求相適應,要盡可能針對性地引導同學們探討思政課的有關內容與其所學專業(yè)有哪些關聯(lián),使學生加深對這門課程的了解。另外,也可以向輔導員多了解自己的授課對象,了解涉及到的不同學生的民族、地域的文化特點,乃至普遍興趣。除了側面了解,為更好的貼近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他們關心的熱點或難點問題及存在的困惑,并盡可能在課程中與理論結合進行授課解惑,另外教師應注重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科學研究,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充實教學,通過思想討論、觀點辨析等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較好的課堂交流氛圍,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妄加評判甚至是指責。此外,從教師角色來看,應努力以教師人格,以及對自己所教內容的堅定信念去感化學生,通過強烈的責任感、坦誠的胸懷、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以增強學生對教師及課程的認同感,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打下思想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是實現(xiàn)其教學目標的載體,教學內容本身重在對理論傳授,但是,理論的講授往往難脫抽象、枯燥的印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思政課教材中,綜觀思政課的教材,其絕大多數(shù)教學內容都是對世界、國家、社會等宏大問題的解說,高度抽象,且都是絕對正確的內容,任何其他理論都是片面的或者膚淺的,盡管教材與現(xiàn)實存有差距、受置疑,更多也是要求學生對這些內容是傾聽、理解和接受,人們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誤解為僅僅是政治宣傳,而忽略其幫助學生精神成長的功能。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教師應將教材的宏大理論生活化,切入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之能夠與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思想觀念、精神品質相聯(lián)系,注重塑造與引導,改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誤區(qū)。思政課教學要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全方位地展示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要努力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新進展、新成果,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還必須從當代先進文化中吸取營養(yǎng),把最新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和各種最先進的思想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思政課教師應具有一定的大眾傳媒素養(yǎng),及時準確的把握一定時期內傳媒的傳播動向,傳播媒介中的多元話語,在教學中可以借由時事材料,使相關理論在現(xiàn)實中得以印證,使學生對理論產生認同,引起共鳴和反思,增強學生的理論接受度;可以大量使用傳媒宣傳材料,加強理論的現(xiàn)實感、說服力,從傳媒宣傳中把握黨和政府最新的決議、指示和精神,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及時吸收理論的新發(fā)展,加強課程理論的前沿性。此外,賦予教材生動性,把學生感興趣的一些材料吸收進來,突出教學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生動性,可以著重對大學生的艱苦奮斗教育,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等內容,貼近大學生的實際,引起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只有不斷地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才能夠有效地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是提升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的基礎。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原有的教學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日趨多樣化。傳統(tǒng)單項“填鴨式”、“滿堂灌”這類滯后的教學方法逐漸被摒棄,教學理念上強調要突出學生主體性地位,教師則扮演組織者、啟發(fā)者的角色,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偨Y目前思政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討論法、多媒體教學、社會實踐、案例教學、研究法等,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也存在可有可無、流于形式等問題。以社會實踐教學為例,某些高校社會實踐教學形式單一,過于注重宣傳,同時缺乏社會實踐教學計劃以及專業(yè)輔導教師,社會實踐教學成為僅僅是“例行公事”,沒有發(fā)揮它真正的意義。對于這些問題的突破,首先應該使社會實踐活動多樣化,比如充分挖掘學生自治團體的社會活動潛力;設置專門的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管理人員,對全校思政課社會實踐資源進行統(tǒng)一協(xié)調,合理進行經費支配;使社會實踐教學項目管理化,并制定中、長期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建立社會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的定期培訓,并制定激勵機制,定期評選表彰先進。盡管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有著信息量大、形式豐富等種種優(yōu)勢,但是教師卻不能完全依賴它,應該梳理出邏輯思路展開教學,若沒有邏輯貫穿始終,教師就會失去獨特的優(yōu)勢,而僅僅就是一個單純的幻燈片的放映員,所以對它的定位應該作為教學輔助材料。綜上所述,教學方法不能單純地求新、求奇,而是要求實效。各高校應該根據(jù)本校特點,運用好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陳育欽,邱鏞妃.困境與求解:高?!八枷胝握n”教學探析[J].黑龍江史志,2008(2)
[2]陳戈.試論高校兩課教育改革的思路與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 2007(2).
G642
A
1673-1395(2010)04-0294-02
2010-03-10
王鐘慧(1983—),女,吉林長春人,助教,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 袁麗華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