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榮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寶雞 721008)
做好實驗室建設是進行解剖學教學的關鍵
任建榮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寶雞 721008)
解剖學;實驗室建設;教學;關鍵
解剖學是一門形態(tài)科學,是醫(yī)學各專業(yè)重要的基礎課。教好它、學好它并取得好成績,是廣大師生的愿望。但解剖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體的形態(tài)構造,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學起來較枯燥,會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倦情緒而影響教學質量。目前,在以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醫(yī)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解剖學的教學質量,是解剖學工作者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體會,認為要提高解剖學的教學質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形態(tài)學基礎,必須重視實驗環(huán)節(jié),加強實踐教學,搞好實驗室建設,提高實驗開出率,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突出形態(tài)學的教學特點,才能將教、學結合,使學生學有所用,把解剖學知識真正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去。
解剖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強、較為辛苦的工作。鉆研解剖學知識,不應只是注重書本上的理論,更重要的是深入實際,在實踐中驗證理論,根據標本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相互關系,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所以,解剖學教師不能脫離實踐,要克服怕臟、怕累、怕麻煩,依靠別人做標本而自己不愿動手的觀點,遇到疑難問題要多從尸體解剖中找答案,使解剖學知識建立在對人體立體結構了解的基礎上。
解剖實驗室應有大量的標本貯備,以滿足實驗使用和學生課后觀察的需要。我們教研室近年來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完整尸骨50多套,男女尸體數十具,給學校節(jié)省了資金,更方便了教學。如收集到的顱骨、頸椎、腕骨、跗骨等緊缺骨標本現可滿足學生觀察的需要;實驗室教師還到用課余時間及節(jié)假日制作了大量的教學標本,在每個實驗室配備了4套實習標本,做到了在教學過程中以直觀教學為主,充分發(fā)揮了這些標本的作用。一些課本中的難點內容,在利用標本進行講解時讓學生感到一目了然,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其學習效果,使教學質量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光靠學校的供應是不行的。教研室教師要克服依賴思想,排除一切干擾,努力去完成這項工作,才能使標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達到真正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由于實習用標本損壞程度較大,為了節(jié)省人力和解決標本收集、制作上的困難,增加標本的使用壽命,最好建立一個標本陳列廳,將各系統(tǒng)標本按大綱要求精心制作,制成陳列標本,分門別類展示,這樣不僅可以使制作難度較大的標本得以長期保存,而且可以方便學生在課余時間觀察,又可解決實驗課課時不足的情況。我校解剖學實驗室利用2年時間制作了大量的標本,建立了陳列廳,陳列各種類型的常用標本400余件,在解剖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如講解胚胎、神經系統(tǒng)時,若標本觀察受限,則可利用模型進行教學。如近年來普遍使用的整體式層次結構模型,就是很好的解剖學教學工具。但由于教學資金不足等問題,模型的使用原則應該是:講解人體難以暴露的部位或肉眼不易觀察的結構時用模型進行教學,凡能制作成標本的部位則應盡量使用標本進行教學,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有益的。
G420
A
1671-1246(2010)12-00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