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琳
(哈爾濱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上海建峰職業(yè)技術學院 土木系,上海 201900)
職業(yè)院校學生考試違紀行為初探
田琳
(哈爾濱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上海建峰職業(yè)技術學院 土木系,上海 201900)
大學生考試違紀問題已經成為當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與頑癥,在高職高專院校甚至更為嚴重。本人結合自身教育管理工作,對大學生考試違紀行為的現(xiàn)狀、類型和成因進行了淺析與探討,并且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對策,希望能夠對大學生考試違紀行為的根治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職業(yè)院校學生 考試違紀 現(xiàn)狀與類型原因 對策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作為將來生產第一線的現(xiàn)場工程師,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專業(yè)操作技能,從這種角度來說,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更需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但是在當代高職高專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重實踐輕理論的錯誤學習傾向,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學習違紀現(xiàn)象較為嚴重,尤其是考試作弊現(xiàn)象最為突出。
近年來,大學生考試違紀情況呈逐年上升趨勢,違紀人數(shù)有所增加,特別是在高職高專院校,考試作弊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大學生對考試違紀現(xiàn)象從過去的視為莫大恥辱轉為無所謂或不以為恥,并由此導致曠課、沉迷于網絡等問題的出現(xiàn),正常的教學秩序往往難以保證。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與行為只是為了求得自身的穩(wěn)定與平衡,或者只是把重點轉向防衛(wèi)自己的機制,這種機制是由因需求未能得到滿足而感到不滿或不安所形成的(主要為消極或逃避機制),因此可將大學生的考試違紀行為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自主作弊型。
某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平時課堂學習和作業(yè)就一貫不努力,經常以取巧作弊搪塞教師和家長的教育。但是臨近考試的時候,這類學生往往一反常態(tài),變得認真起來。然而他們由于平時的所為已經失去了考取良好成績的基礎,只好孤注一擲,鋌而走險,以作弊僥幸獲得成績??傊@是一種完全主動的考試作弊類型,這種類型無論是作弊動機,還是作弊的基礎,都是來自作弊者內在因素。
(二)他主作弊型。
有些學生考試時作弊不是自己做主,而是因受其他一些外在因素的誘惑、利用等而違紀。例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并不差,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學習實力取得良好的成績;或者,有些學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差,但也從未考慮冒險進行考試作弊,但是為了評優(yōu)、提干等競爭有更大的把握而進行作弊。此種類型考試作弊者,往往是經不起外界誘惑,其作弊動機是外因主導,內因不是決定因素。
(三)嫉妒作弊型。
有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具有實力考取優(yōu)良成績,本無內在考試作弊意圖。但是由于發(fā)現(xiàn)有人取巧作弊,尤其是一些較接近自己學習水平或者是比自己差的同學通過作弊取得了合格成績,甚至取得優(yōu)于自己的成績,因嫉妒心理、不公心理而采取作弊行為。這種類型的作弊者與其他類型不同,他們往往對抗監(jiān)考老師的監(jiān)督,甚至與老師發(fā)生沖突,將考試作弊丑聞公布于眾,以泄嫉火。
(四)觸景作弊。
有些學生考試作弊,既無預謀動機又非出于競爭或嫉妒之心,而是臨場情景所致。例如監(jiān)考老師監(jiān)督馬虎,從而造成考場作弊的氣氛,由于從眾模仿,使某些學生即興作弊。他們在心理上完全打消了作弊受懲的顧慮,似乎作弊無過,如被懲罰也不會只有自己。公正地講,這類學生的考試作弊動機是臨場情景誘發(fā)出來的,與其說學生作弊發(fā)之內因不如說是環(huán)境促成。
大學生考試違紀行為的出現(xiàn)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高職高專大學生的考試違紀行為與本科院校學生的相比更為復雜,對這些因素的深刻分析,對于有效遏制大學生違紀行為的發(fā)生,從根源上杜絕大學生的違紀行為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主觀因素。
由于大學生生理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而這種個體素質缺陷是造成學生考試違紀的內在因素。
1.學習成就動機障礙
成就動機是個體追求自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美狀態(tài)的動機,即一種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動成功為目標的動機。其典型的特征是:一是人的活動總是指向一定的目標﹐總是力圖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的;二是在克服障礙和困難的過程中﹐能夠正視所遇到的挫折和失敗﹐表現(xiàn)出極大的韌性和毅力。
而大學生考入大學后,往往覺得自己的目標已經達到,奮斗目標喪失,學習成就動機大大下降。一方面表現(xiàn)為一部分大學生終日沉浸在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將上網、談戀愛等作為生活的重心,而大學的考試往往是教師自主命題,考試的透明度較大,一部分大學生覺得考試更是簡單之極,更加重了其自我放縱;另一方面,一部分高職高專大學生由于以往就缺乏較高的學習動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大學面對專業(yè)性較強的知識,產生了學習困難,同時缺乏堅韌的毅力,從而放棄學習,將希望寄托在補考和作弊之上。
2.性格障礙
處于大學時代的青少年,生理已經完全成熟,但是由于未經過社會的歷練,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因此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與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是很不相稱的,處理問題的過程往往帶有明顯的情緒性和沖動性,而一部分大學生的性格中還有執(zhí)拗、任性、自律性差等不良的性格特點,因此導致違紀行為的發(fā)生。
3.心理準備不足障礙
所謂學習心理準備是指在開始某一門學科的學習前,心理上所具有的學習因素,例如學生的智力基礎、學習技能,以及對新學科知識的學習態(tài)度和情感狀態(tài)。這些心理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會起促進或阻礙作用,有些學習違紀行為的發(fā)生就是起因于此的。例如,有些大學生對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僅僅抱著好奇的心理,結果在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就缺乏心理準備,容易知難而退;也有一些學生因為基礎知識和技能準備不足,在學業(yè)中遇到重重困難,也容易產生厭學違紀心理。
4.思想認識障礙
大學的教育帶有明顯的社會實踐性,因此大學的課程設置帶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而高職高專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適應社會生產活動的高技能的“藍領”,因此其課程設置更是如此。由此一些高職高專的大學生便片面地認為,課堂理論教學對今后工作實踐的指導作用甚微,這些理論知識在今后的實踐中學習也不晚,因此他們輕視甚至是放棄理論學習,在面對考試時,他們往往采取考試違紀等方式來試圖蒙混過關。這種對理論與實踐辯證關系的錯誤認識,更進一步導致了部分學生用大量的空余時間從事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如上網、談戀愛等,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考試違紀行為的發(fā)生。
(二)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會使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平衡,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則會促進學生失足和違紀行為的發(fā)生。通過本人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造成學生考試違紀行為發(fā)生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育方式不恰當,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或者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子女,這兩種教育方式導致學生在學習上不是毫無壓力,就是壓力過大,從而容易發(fā)生考試違紀行為;二是存在缺陷的家庭,如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疾病或殘疾家庭、各種因素造成的經濟貧困家庭等。這些家庭的環(huán)境一方面對一些學生心理產生了不良影響,造成學生產生多疑、自卑、孤僻、焦慮、抑郁、仇視等心理,這些心理往往會驅使學生違紀;另一方面,這些家庭往往對學生的學習疏于重視和指導,由此也導致了學生放松或放棄學習,發(fā)生考試違紀行為。
(三)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的深入,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有些學生在思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義與利的辨析、付出與回報的思考等問題面前感到困惑,看不清前進的目標,躊躇不前,意志消沉,對待學習放之任之。而高校的擴招,使生源素質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的生源素質更是直線下降,生源素質的下降導致了遲到、早退、曠課、現(xiàn)象的普遍。除了上述因素,一些高校自身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有些高校將辦學重點放在硬件設施建設上,對于曠課、考試違紀等教學活動疏忽管理,使得學生的違紀心理膨脹。以上這些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的考試違紀。
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發(fā)展階段,因此只要學校對其進行正確的教育和適當?shù)囊龑?,考試違紀行為還是可以做到預防和杜絕的。
(一)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堅持心理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有效地避免考試違紀行為的發(fā)生,因此高校應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高校還應學會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因人而異,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注重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和溝通,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預防考試違紀行為的發(fā)生。
(二)教書育人,加強高校教學管理。
蘇聯(lián)教育學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對每一個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的影響著學生?!币虼耍咝1仨毟纳平處煹慕田L,使其樹立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并且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開展大學生考試違紀心理預防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促進教師對這一工作的支持與重視,堅持育人先育德,將教學與育人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同時,高校對學生加強管理作用也是顯著的,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對一部分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尤其能起到抑制作用。工作實踐中,只有做到“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三)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嚴格按照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對違紀學生進行嚴肅處理,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違紀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同時也起到對其他學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然而對于考試違紀學生切忌一棍子打死,要經常關心和幫助違紀學生,通過耐心細致的教育引導,讓學生明白違紀行為是錯誤的,但只要自己勇于面對現(xiàn)實,正視挫折,積極改正,今后的道路依然充滿陽光和希望。
(四)加強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
職業(yè)生涯是指個人在生涯發(fā)展歷程中,對個人各種特質或職業(yè)與教育環(huán)境資料進行生涯探索,掌握環(huán)境資源,以逐漸發(fā)展個人的生涯認同,并建立生涯目標。大學生考試違紀很重要的原因是人生奮斗目標的喪失,對前方的職業(yè)生涯茫然困惑,從而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因此高校應該積極開展職業(yè)教育,幫助大學生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確立職業(yè)生涯目標,那么學生也就會有強大的成就動機,進而就會認真對待學業(yè),自覺主動地付出努力,考試違紀行為自然也會大大降低。
(五)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配合,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種三位一體的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力量,是我們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考試違紀行為的有效途徑。首先,學校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重要的精神環(huán)境和心理氛圍,其影響是無聲的、巨大的,也是潛移默化的;其次,抓住生活中積極的因素,開展公益性活動,如義務獻血、宣傳環(huán)保、工廠參觀等,使學生更深入了解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些都有利于幫助其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最后,家庭是學生成長最有利的支持系統(tǒng),傳統(tǒng)上高校教師基本不與學生家庭發(fā)生關系,甚至直至畢業(yè)家長都不知道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成績等,這就變相地割裂了家庭與學生教育之間的關系。因此高校要突破這種弊端,適當?shù)嘏c家庭聯(lián)系,積極發(fā)揮家庭的作用,這對于違紀學生的教育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考試違紀學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門實踐科學。作為高校教育管理者,應該充分研究和把握高校學生考試違紀的根源與特點,并以此為突破口,采取恰當措施,抓好考試違紀學生的教育管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順利成才。
[1]徐光興著.學校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5.
[2]周家華,王金鳳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8.
[3]李建周,張麗著.青少年違紀心理預防[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7.
[4]黃永炯,彭江泳著.高校學生違紀情況的分析與對策[J].浙江統(tǒng)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