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應粉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占據首位,年死亡率 25.23/10萬,好發(fā)年齡在 50歲以上,男女比例約為 2:1[1]。目前,手術治療仍是胃癌患者的首選[2]。本院從 2008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共收治 360例胃癌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將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 360例,男 258例,女 102例,年齡最小 40歲,最大 76歲,平均 51歲,其中,胃竇癌 201例,賁門癌 159例,術前均有胃鏡檢查加病理活檢,均報告為腺癌。
1.2 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胃癌根治術
1.3 結果 本組 360例,死亡 1例(有器質性心臟病,并發(fā)心衰死亡﹞,其余 359例均治愈。并發(fā)癥:粘連性腸梗阻 2例,十二指場殘端瘺 1例,胃排空障礙 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 1例,經積極治療和護理,均痊愈出院。
2.1 全面而準確評估患者 患者入院后,護士要主動親切地和其溝通交流,詢問病史,介紹住院環(huán)境,了解本次就診原因,認真測量生命體征,并細致觀察其精神、面色、營養(yǎng)狀況,并注意閱讀其現(xiàn)有的輔助檢查報告單,由此,對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況、飲食、睡眠、活動、體質、病變部位,進展情況以及患者本人對疾病的自知程度,個人文化層次,性格特征和社會支持情況有了基本了解,盡快作出全面而準確的護理評估,便于實施下一步的護理計劃。
2.2 因人而異實施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約 20%患者已明確知道自己的病情,對治療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同時對手術抱著既恐懼又期待的心理。針對此類患者,護士和醫(yī)生、患者家屬溝通后,應采取開放式談話,充分利用身邊已經治愈的真實例子,來打消其恐懼和疑慮心理,在短時間內調動患者的信心和勇氣,來迎接手術;約 50%患者,對疾病將信將疑,處于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tài),心理上極度敏感和脆弱,護士要在一定時期內,和醫(yī)生,患者家屬保持口徑一致,制造一種“善意的謊言”,說明手術的必要性,積極開展人性化護理,實施護理關懷,促使患者在一種較為平靜的心理狀態(tài)下,主動接受手術治療;約 30%的患者對疾病根本不知情,此類患者情緒較穩(wěn)定,他們更需要健康知識上給予指導和幫助。
2.3 完善各項輔助檢查,給予預防性治療 協(xié)助患者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 X線鋇劑造影、CT、B超、心電、化驗等等;根據檢查結果和個人體質,選擇性地應用營養(yǎng)心肌、降血壓、降血糖等藥物,貧血患者輸入血制品,從而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調節(jié)酸堿平衡,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增加對手術的應激性。
2.4 飲食指導 一般患者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為主,注意少量多餐。術前 12 h禁食水。
2.5 術前適應性訓練 教會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說明半坐臥位的方法和意義,必要時學會床上大小便,教會患者自行調節(jié)臥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適應術后體位的變化。
2.6 積極術前準備 遵醫(yī)囑進行備皮、灌腸、留置胃管和尿管。
3.1 體位護理 硬膜外麻醉平臥 6 h或全麻清醒后,如血壓平穩(wěn)應取半臥位,保持腹肌松弛,減輕疼痛,也有利用呼吸和循環(huán),同時有利于腹腔引流液排出[3]。
3.2 管道護理 病區(qū)護士應和手術室護士對管道進行嚴格交接并有記錄,給予妥善固定,對吸氧管、胃管、營養(yǎng)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分別說明各個管道的名稱、放置位置及目的,交待配合要點并強調這一階段的配合對手術成功至關重要,從而爭取患者及家屬的有效配合,防止管道堵塞、自行脫落或私自拔管等不良事件發(fā)生。
3.3 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吸氧 胃癌患者術后,由于一側鼻腔插胃管和營養(yǎng)管,宜采取鼻導管吸氧法從另一鼻孔插入,流量 2 L/m in,吸氧時間隨病情而定,一般 1~2 d。注意清潔鼻腔,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最低保持在 90%以上。
3.4 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 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術后每 30min測量一次,平穩(wěn)后改為 1~2 h一次。術后兩天內,出現(xiàn)低熱,屬于“外科手術熱”,它是腹腔內少量滲液通過腹膜吸收后出現(xiàn)的一過性發(fā)熱,但如果持續(xù)發(fā)熱,甚至超過 38.5℃,應及時報告醫(yī)生,檢查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還是吻合口瘺引起,及時進行處理。對年老、體弱、有心臟病史的患者,尤其加強心電圖的觀察,發(fā)現(xiàn)房顫、早搏、心率加快、異位心律時,應立即報告醫(yī)生進行有效處理;對血壓不穩(wěn)定的患者,除了及時報告醫(yī)生用藥外,還應注意用藥效果,要嚴格根據血壓來調節(jié)多巴胺或硝酸甘油的滴速。
3.5 保持有效胃腸減壓 術后采取胃腸減壓的目的,是減少胃腸道積氣、積液,減少吻合口的張力,促進傷口愈合,防止吻合口瘺。護士應把胃腸減壓的機理向患者及家屬講清楚,從而爭取他們的有效配合;同時護士要主動定時巡視病房,觀察胃管是否受壓、扭曲,并及時傾倒胃液,使之保持在一定負壓狀態(tài)。如果胃管持續(xù)數小時未見引流液,護士要主動查找原因,看是否堵塞,必要時在醫(yī)師指導下,適當用生理鹽水沖洗胃管,以免盲目操作引起吻合口瘺,或吻合口破裂出血。
3.6 加強腹腔引流管的護理 腹腔引流的目的,是引流腹腔內滲血、滲液,避免腹腔內液體積聚致繼發(fā)感染和膿腫形成。護理時注意:麻醉清醒血壓平穩(wěn),協(xié)助患者取半臥位,有利于腹腔引流;避免管道扭曲、受壓、脫落;認真觀察并及時傾倒引流液,記錄引流液的量、色和性質。若術后數日腹腔引流液變渾濁并帶有異味,同時伴有體溫下降后又上升,應疑為腹腔感染,應及時通知醫(yī)師;嚴格無菌操作,每日更換引流袋。
3.7 飲食指導 術后暫禁食水,待腸蠕動恢復后,可遵醫(yī)囑拔除胃管,少量飲水,觀察有無腹脹、腹痛,如無不適,可逐漸由流食、半流食、軟食向正常飲食過度。注意一定要少食多餐,細嚼慢咽。食后忌平臥,防止食物返流,易取半臥位或適當活動,有利用消化和吸收。
3.8 活動指導 術后盡早協(xié)助患者進行肢體的伸屈運動,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并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防止肺部感染發(fā)生;協(xié)助患者盡早進行床上或床下活動,預防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
通過對 360例胃癌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筆者深深地體會到,術前準確的護理評估,有針對性地調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應激性;術后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和心肺功能,加強對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的護理,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動和飲食,正確使用抗生素,有效地減少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傊?全面而科學地實施圍手術期護理,是胃癌患者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1]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18-221.
[2]黃金,姜冬九.病人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52-253.
[4]于冬芳,章玉英,李疆.胃癌術后非計劃性拔除胃腸減壓管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8):171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