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玉蘭 朱麗貞 陳小瓊
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靜脈穿刺置管,其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臨床上廣泛用于需要長期靜脈輸液、反復輸入血制品、血標本采集、靜脈高營養(yǎng)、化療等患者[1]。它存在一定的并發(fā)癥,當并發(fā)癥無法解決時,就只能拔管,重新置入新的PICC管。我科通過對26例PICC非正常拔管的原因進行分析,采取了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減少了PICC非正常拔管的發(fā)生。
我兒科2006~2009年共插PICC管337例,其中男孩187例,女孩150例,年齡為8個月~14歲,全部為三向瓣膜式PICC管,置管途徑:貴要靜脈161例,肘正中靜脈103例,頭靜脈59例,橈靜脈11例,顳淺靜脈1例,腋靜脈2例。管徑:3Fr 233例,4Fr 104例。診斷:白血病242例,地中海貧血行造血干細胞移植23例,嗜血細胞綜合征13例,神經(jīng)母細胞瘤7例,骨肉瘤7例,淋巴瘤45例。發(fā)生非正常拔管并重新置管26例,其中有2例發(fā)生2次非正常拔管。
2.1 導管完全堵塞不能復通 本組患者有9人因為導管堵塞后不能復通而要拔管,其中1例是住院患者,8例是帶管出院患者,導管拔出后檢查導管為血栓充滿整段管腔。導致血栓充滿整段管腔的原因有:①回血只在管腔段,沒到達肝素帽,管道刻度面不透明,回血很難觀察到;②回血到達肝素帽,家人不重視;③有患兒PICC管超過7 d無通管;④回血時間太長,尿激酶無法溶栓。
2.2 導管相關(guān)血行感染 有4例患兒因為導管相關(guān)血行感染而拔管。其原因有:①PICC的長期留置可導致導管周圍皮膚破損,細菌可沿著皮下隧道入侵而導致局部或全身感染[2];②患兒帶管出院期間,PICC肝素帽始終裸露在敷貼外,與外界相通,PICC管容易受到污染[3];③有文獻報道,靜脈置管的感染與患者免疫功能呈負相關(guān)[4]。即免疫功能越低,感染率越高[5]。對于腫瘤化療患兒,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和白細胞減少,更易引起感染;④年齡較小者血管管腔相對較成人小,所以導管對血管內(nèi)膜損傷刺激性較大,故發(fā)生感染的機率較成人高[6];⑤敷貼潮濕,松脫,穿刺點出血較多等情況無及時更換敷貼;⑥操作者更換敷貼時無菌操作不嚴格。
2.3 機械性靜脈炎 本組有2例患兒因為機械性靜脈炎經(jīng)處理后無好轉(zhuǎn)而需要拔管。其原因有:①在插PICC管前血管已經(jīng)被損傷,小孩本身血管條件差致穿刺難度大,穿刺過程中需穿刺多次才成功;②靜脈選擇欠合適;③導管型號大小與血管粗細不相符。導管型號越大,對血管內(nèi)膜的損傷越大,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的機率越高;④置管后患兒不敢運動置管肢體。
2.4 穿刺點滲液 本組患兒有2例在經(jīng)PICC管補液和靜脈推注時穿刺點有滲液,用尿激酶通管后仍有滲液,因此而拔管。其原因有:①導管尖端瓣膜出口有纖維蛋白鞘形成,阻擋藥物回流到上腔靜脈,藥物從阻力最低點的穿刺點流出[7];②尿激酶停留在管腔時間不夠長,蛋白鞘無法充分溶解。
2.5 導管大部分或完全脫出 本組有7例患兒導管脫出。2例在住院時脫出,5例為帶管出院后脫出。原因有:①敷貼不牢固;②導管無擺成“S”行;③小孩依從性差,經(jīng)常玩弄導管外露部分或撕開固定管道的膠布;④連續(xù)頻繁運動置管上肢。如有1例患兒在玩扭扭車的時候致導管脫出。
2.6 置導管時異位 本組有2例患兒在置管時異位。其中1例患兒置管后照胸部X線發(fā)現(xiàn)導管尖端位于頸靜脈,1例尖端經(jīng)頸靜脈后反折至上腔靜脈,2例患者經(jīng)處理后還是不能回納到上腔靜脈,只能拔管。其原因為:①置管過程中頭部無很好地貼近穿刺側(cè)肩部、下頜無貼近胸部。而使置管誤入到了頸靜脈;②患兒年齡小,在置管過程中依從性差,不配合置管助手擺好頭部位置。
3.1 預防或及時發(fā)現(xiàn)導管堵塞 ①正確封管:用10 ml以上注射器脈沖式正壓封管;②輸血及采血后用足夠的生理鹽水沖干凈肝素帽和管道;③護士多巡視補液,補液滴完后及時更換,叮囑家長補液滴完時及時按鈴,不要自己關(guān)閉調(diào)速器;④滴補液時保持通暢,發(fā)現(xiàn)補液不滴時及時找護士查找原因;⑤當患兒哭鬧,咳嗽,運動,用力排便后注意觀察管道有無回血;如有回血應(yīng)及時用生理鹽水沖管;⑥住院期間如果無補液,最好每天封管一次。帶管出院后最好也每天通管,但有些當?shù)蒯t(yī)院無開展PICC有關(guān)技術(shù),而無法給患兒提供此項服務(wù),如果這樣的話家長就必須加強管道回血的觀察,發(fā)現(xiàn)有回血應(yīng)及時處理。如無回血,需每周回醫(yī)院更換敷貼時封管。
3.2 預防感染 ①對于出院帶管患兒,用通明敷貼覆蓋PICC接頭和肝素帽,使得整個PICC管處于密閉無菌的環(huán)境中,可有效地減少細菌污染[3];②更換敷貼時動作要輕柔,不要強行撕開舊敷貼,避免損傷皮膚,而應(yīng)用75%酒精棉簽濕潤敷貼與皮膚粘貼處再輕柔撕開;③敷貼破損,潮濕,松脫,穿刺點出血應(yīng)及時更換;④嚴格遵守更換敷貼流程和無菌操作技術(shù);⑤穿刺點感染及時局部使用抗菌藥膏,如百多邦軟膏。
3.3 預防或積極處理靜脈炎 ①如果準備置PICC管的患兒避免在肘部血管抽血;②提高置管時靜脈穿刺技術(shù),爭取1針穿刺成功置管;③優(yōu)先選擇合適靜脈:優(yōu)先選擇貴要靜脈;④選擇與血管大小合適型號PICC管;⑤指導患兒合理運動置管上肢;⑥當發(fā)生靜脈炎時應(yīng)積極處理:抬高患肢;用33%硫酸鎂持續(xù)濕熱敷,喜療妥外涂,理療燈照射,3種方法交替使用。合理運動置管上肢。
3.4 穿刺點滲液 當考慮為纖維蛋白鞘或血凝塊引起時,可以用尿激酶0.5 ml注入到管腔內(nèi),保留時間長一些,可保留1~2 h[7],使纖維蛋白充分溶解。
3.5 避免導管脫出 ①選擇貼力強的敷貼;②教會家長看導管刻度,刻度改變時要及時處理;③教育小孩不要撕固定導管的膠布,不要玩弄導管的外露部分;④導管擺成“S”形;⑤避免持續(xù)劇烈運動置管上肢;⑥敷貼松脫使及時更換。
3.6 預防置管時異位 ①提高操作者的置管技術(shù),插管時助手擺好患兒頭部位置;②置管過程中多安慰患兒,分散其恐懼的注意力,提高患兒置管的依從性。
3.7 做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對象包括家長和小孩,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PICC管的日常護理,并發(fā)癥的觀察和預防。
PICC非正常拔管與護士,家長,患兒都有密切關(guān)系,要加強這些人員的知識培訓,只要我們加強責任心,提高置管技術(shù),做好PICC的日常護理,加強對家長和患兒的健康教育,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就有可能最大限度防范PICC非正常拔管的發(fā)生,減輕患兒再次置管的痛苦。
[1]陳向榮.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并發(fā)癥原因與護理.護理學雜志,2003,18(11):8440.
[2]李曉娟,孫黎惠,房芳,等.急性白血病患者應(yīng)用PICC 64例不同換藥方法致感染情況比較及臨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1):52-55.
[3]王小芳,劉麗元.改良換藥方法用于PICC導管相關(guān)性血流感染的預防效果..當代護士,2010,2(下旬刊):99-101.
[4]袁康,張延霞,丘素琴.靜脈留置導管感染分析及預防措施.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01,11(1):29.
[5]薛巧香,赦立新.2例PICC導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護理研究,2003,17(1):41.
[6]鄧建,徐廷惠,李成琳,等.PICC導管在腫瘤大劑量化療中的應(yīng)用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01,16(9):672-673.
[7]孟秀云,姜立萍,楊敏,等.尿激酶不同給藥方法對隧道管纖維蛋白鞘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