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華
腦出血患者起病急驟、病情重、并發(fā)癥多。其發(fā)病率隨年齡的增長呈陡直上升,為成年人死亡和致殘的常見病。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對60例腦出血患者在轉送途中正確實施了各項護理,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來院的60例患者,均經CT檢查證實為腦出血。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最大89歲,最小23歲,平均61.5歲。血壓最低為110/70 mm Hg,最高為230/130 mm Hg,出血量最多為160 ml,最少為10 ml?;杳?8例,神志模糊5例,清醒17例。既往有高血壓病42例,糖尿病8例,腦血管畸形4例,腦梗死2例,腦出血1例,腎病2例。并發(fā)腦疝9例,消化道出血8例,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20例,高熱3例。60例患者均能安全、迅速地轉送。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有效通氣 急危重癥患者院前急救首要措施需保持呼吸道通暢。腦出血患者因顱內壓增高通常伴有嘔吐,有嘔吐物堵塞呼吸道的危險。因此,在運送過程中,應積極預防窒息,隨時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充足氧氣供給,維持有效通。
措施:①患者一般取平臥位,解開衣扣,將頭偏向一側,有舌根后墜者,應使用口咽通氣管,有活動假牙者應將其取下,及時清除口鼻內的分泌物和嘔吐物;②抽搐或煩躁的患者應給予鎮(zhèn)靜劑,如地西泮10 mg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防止其因躁動或抽搐時將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同時抽搐也可增加顱內出血量,嚴禁使用嗎啡類藥物,以免加重呼吸抑制;③備齊氣管插管用物,一旦窒息發(fā)生或出現呼吸停止,應盡早進行氣管插管。
2.2 維護心臟功能,平穩(wěn)降血壓 措施:①給予連續(xù)的心電監(jiān)護,及早發(fā)現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并予以糾正;②根據醫(yī)囑正確使用各類強心、利尿、降壓、抗心律失常藥,觀察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③嚴密監(jiān)測血壓,防止血壓驟升驟降,使之平穩(wěn)地降至病前基礎水平。
2.3 運送途中保持適當體位 在腦出血患者運送過程中,不適時地移動患者、過度變更體位可妨礙搶救、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措施:①無論在移動患者或者轉運途中,均應制動患者的頭頸部;②將患者頭部置于車頭,腳向車尾,以約束帶相對固定患者軀體。
2.4 維持靜脈輸液管道通暢,確保搶救藥物順利使用 腦出血患者在院前急救時通常需要快速靜脈滴注脫水劑以及其他各種搶救藥物,以盡快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搶救患者生命,預防和減輕并發(fā)癥。
措施:①盡量選擇上肢近心端靜脈進行穿刺(應避開關節(jié)部位),可使藥物較快到達心臟,在最短時間內發(fā)生療效;②常規(guī)使用套管針,連接三通管。使用套管針可避免患者在搬運過程中和救護車行駛時顛簸、或是患者煩躁、抽搐而致輸液針頭刺破血管,造成輸液故障,延誤搶救;使用三通管可隨搶救需要,同時使用各種搶救藥物。
2.5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處理并發(fā)癥 腦出血患者起病驟急,并發(fā)癥多,加上運送途中需要一定的時間以及路途顛簸,病情變化更難以預料,運送途中應密切觀察,預見病情變化,及早發(fā)現并發(fā)癥的先兆,為搶救治療提供依據和時機,保證患者能安全地被運送至醫(yī)院。
措施:①嚴密監(jiān)測神志、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②注意患者頭痛的部位、性質、程度及持續(xù)時間,是否伴有嘔吐及嘔吐的性質;③觀察患者情緒和心理的變化,積極做好心理護理;④監(jiān)測尿量并記錄,同時觀察患者有無大、小便失禁做好管理。
在腦出血患者運送過程中,不但要輕、穩(wěn)、準地搬運患者,在采取搶救護理措施時更應做到:①要有預見性。腦出血患者病情變化快,護士不能單純被動地按醫(yī)囑處置,而應通過對腦出血患者的病情觀察、評估,預見病情的動態(tài)變化,主動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預見性的護理,做好各種治療、護理及搶救配合;②要有針對性和準確性。腦出血患者病情復雜,出現的并發(fā)癥多而嚴重,護士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全面客觀地評價病情,分清輕重緩急,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首先祛除威脅患者生命的危險因素。在運送途中,護士必須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確保護理措施的準確性;③要有時間性。在院前急救過程中,必須分秒必爭,要求護士必須具有熟練的急救技能,以及應急處理各種難以預見的護理問題的能力,爭得搶救患者生命的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