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宏錚
消化性潰瘍根除幽門螺桿菌(Hp)的三聯(lián)、四聯(lián)方案已成共識,但對于推薦的7 d方案能否徹底根除Hp,國內(nèi)外仍有些爭論。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應用奧美拉唑聯(lián)合克拉霉素和羥氨芐青霉素三聯(lián)治療Hp相關性消化性潰瘍,對比7 d和14 d療法,觀察其療效。
1.1 病例選擇 ①入選標準:年齡16~76歲;1周內(nèi)經(jīng)胃鏡證實為胃或十二指腸潰瘍;Hp陽性;②排除標準:嚴重其他臟器疾病、妊娠、藥物過敏、胃、十二指腸手術史、潰瘍嚴重并發(fā)癥、腫瘤、服用非甾體類或激素類藥物及試驗前一周內(nèi)服用過抗Hp藥物者。入選病例共85例,男58例,女27例,平均年齡(38.52±10.38)歲,其中胃潰瘍33例,十二指腸潰瘍52例。隨機分為A組(41例)和B組(44例)。兩組年齡、性別、病變部位及病灶大小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 治療前及治療開始后4周行胃鏡及Hp檢查。治療方法:A組:奧美拉唑(無錫阿斯利康公司)20 mg,克拉霉素0.5 g,羥氨芐青霉素1.0 g,2次/d,共 14 d;B 組:奧美拉唑(無錫阿斯利康公司)20 mg,克拉霉素0.5 g,羥氨芐青霉素1.0 g,2 次/d,共 7 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①臨床癥狀:分別記錄治療前后疼痛、噯氣、反酸等癥狀,以0~3作評分;②內(nèi)鏡檢查:治療開始后4周復查胃鏡,按潰瘍愈合情況分為:愈合、顯效、有效、無效。潰瘍愈合率=(愈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愈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③快速尿素酶試驗檢測Hp根除率。
1.4 不良反應 記錄治療期間任何與用藥有關的癥狀。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SPS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評分 4周后患者疼痛等癥狀積分相似,差異無顯著性。
2.2 內(nèi)鏡檢查及Hp根除率 ①潰瘍愈合情況:試驗組(A)潰瘍愈合38例,顯效3例,愈合率100%;對照組(B)潰瘍愈合37例,顯效4例,有效3例,愈合率93%,總有效率100%。兩組愈合率及有效率相似(P>0.05);②試驗組Hp根除率為98%,對照組Hp根除率為81%,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 試驗組主要不良反應有便秘、惡心、食欲減退、頭暈、皮疹。全部病例均完成療程,無因不良反應而終止治療者。
質(zhì)子泵抑制劑為有效的抑酸劑,在體外能抑制Hp生長,在體內(nèi)也有抑制細菌生長和尿素酶活性的作用;克拉霉素屬新一代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抗菌譜與紅霉素相似,但更耐酸,消化道反應更少,是已知抗生素中對Hp作用最強的藥物之一,此外還有改善胃動力作用;羥氨芐青霉素具有很高的胃黏膜凝膠層滲透力,對酸穩(wěn)定性好,不良反應少[1]。但近年來由于Hp對羥氨芐青霉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四環(huán)素、喹諾酮類等的耐藥株逐漸增加,上述根除Hp方案的療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消化性潰瘍根除Hp治療療程究竟以多長合適,歐洲Maastricht2-2000 hP處理共識報告推薦的一線根除Hp方案療程至少為1周,而美國推薦這些方案的療程為10~14 d[2],經(jīng)上述研究,筆者認為2周方案不良反應輕,療效確切,促進潰瘍愈合,減少潰瘍復發(fā),值得推薦。
[1]黃良錦.三聯(lián)不同療程清除兒童I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觀察.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7):1013.
[2]蕭樹東.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中華消化雜志,2002,23(9):55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