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儲秀梅
課堂作為教學歷來被認為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主渠道,課堂教學同時又是落實新“課標”,推進新課改的主體工程。絲毫也不夸張地說,在實施和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如果我們抓好了課堂教學,就等于牽住了新課改的關鍵。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成為每一個教育教學工作者著重要抓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此,本人想就近幾年來在推進和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的一些做法,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希望能夠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一點啟示。
作為一名教師,“教”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教的過程中尤其應該致力于“導”,因為“導”是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教”。葉圣陶老先生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教是為了達到需要不教的目的”,所以“導”就成了“不教”的一個重要的途徑。《語文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強調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解決外因和內因的關系。不論教師,用什么方法來教,學生都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聽、腦子想,用自己的感官,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去理解和掌握知識并形成能力,所以“變講為導、講導結合”的根本意義,就在于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那么,如何“變講為導、講導結合”,“講”的內容從何而來,“導”又如何去導,“導”的內容又包括那些呢?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作些闡釋。
首先,作為教者要解放思想,自覺走出“多講多得,少講少得,不講不得”的誤區(qū),真心實意地肩負起“導”的責任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師生交流,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解答問題,由被動學習轉到主動學習,由被動掌握知識,掌握技能,轉到主動尋求發(fā)展,直到最終可以自主地去開發(fā)未知的知識寶庫。
其次,要認真研究“導”的內容和在實施“導”的過程中應采取的方法,把工夫用在導趣、導思、導議、導做、導法上。要知道,新“課標”下,如果我們的教師還是一味地以“講”為主,只能算作是笨教;而我們的教師如果教給學生學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這才是活教,巧教,這才是真正交給了學生一把開啟智慧大門的金鑰匙。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如果能充分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能點燃學生熱愛生活的心智火種,能揚起學生追求人生真諦的風帆,那么這樣的課堂才叫“真課堂”。而實施這樣的課堂目標全在于教師“導”的作用,而不是“講”的作用。
從現(xiàn)代教育的觀念來看,沒有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行為,就沒有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新素質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怎樣才能體現(xiàn)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我認為:教師的教學能否以學生為起點,以學生為歸宿,這才是大前提。以學生為起點,就是找準定位對學生教什么內容,用什么方法去教,以及教后要達到什么目標。與此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需要,能否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歸宿,就是教師要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學生的身上,要指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對學生的學法進行科學的有效的指導。要指導學生樹立“我能學好”的信念,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主動自覺地發(fā)揮主體作用,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不容忽視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還要看教師能不能激起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因為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了俯首貼耳,以聽代動的不良習慣。許多認識和實踐問題都不能在課堂上得到解決。學生一旦有認識上的疑難問題,不想也不敢與教師“抗爭”。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根本得不到落實,因而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去發(fā)揮主體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靠教師來激發(fā)和調動,而激發(fā)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自我實現(xiàn)的條件。只要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和興趣,那么,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就一定可以達到。
近幾年來,在實施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我為能讓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大膽地放權,教師要盡量少講,少讀,少寫,少做,少評,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質疑問題,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評價自己。教師應當更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獨立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為衡量學生主體地位是否被尊重,我還專門制定了一個衡量的標準:一看教與學各占用了多少的時間。二看教學內容是教師講的,還是學生自己學的。三看教師教法是否轉變成為學生的學法,是否教會了學生學會學習。四看學生熱情是否高漲;五看民主氣氛是否很濃。結果顯示,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也是不難操作的。
實踐早就證明:知情合一,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知情合一”,就是把知識學習和情感體驗結合起來,造就身體、智慧、感情、精神和心理力量融為一體的“完整的人”。我們都知道,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而實現(xiàn)這一任務通常需要“情”和“意”的密切配合?!扒椤本褪且耘d趣為契機,把獲得知識建立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知誘學,把握知識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求知的渴望,變厭學為樂學?!耙狻本褪怯幸饬x,有興趣、志趣。有意而無趣,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趣而無意義,會偏離教育的軌道。所以,課堂教學要取得最大值的教學效果,應該做到知情、意趣有機結合,和諧統(tǒng)一。
誠然,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新局面,起著決定作用的是師生關系的和諧,它是課堂教學取得優(yōu)效的前提和基礎。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氛圍,必須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只要教師善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就會主動進入角色,師生感情不斷產(chǎn)生共鳴,形成師生間配合與默契的態(tài)勢。課堂教學是教法與學法和諧統(tǒng)一的過程,只要教師的教法和諧,學生就會學得和諧。要知道,一個擁有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個性化的學生,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才能的新人、能人、真人、完人,只有在師生和諧,知情合一,教與學融為一體的爐火中,才能煉就出來。
總之,新“課標”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應當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力求在有限的時間之內,發(fā)揮出最大的課堂效益。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地去迎接新課改的挑戰(zhàn),把新課改真正落實到實處,以不辜負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