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剛1,沈愛華1,張 健2,葛永金3,袁位高1,江 波1,朱錦茹1
?
浙南次生闊葉林群落結構特征研究
盧 剛,沈愛華,張 健,葛永金,袁位高,江 波,朱錦茹
(1. 浙江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2. 浙江省安吉縣林業(yè)局,浙江 安吉 313300;3. 浙江省麗水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浙江 麗水 323000)
浙南次生闊葉樹種資源豐富,常見的自然恢復喬木闊葉樹種達60余個,頻度大于10%的有青岡、木荷、苦櫧、白櫟、甜櫧、楓香、紅楠、野漆、栲樹、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楊梅14個;但樹種總量較為集中,其中青岡、木荷、苦櫧和白櫟4個樹種的立木總量占全部闊葉樹種的65.14%。天然恢復條件下林分一般由1~5個喬木樹種組成,其中喬木樹種4個以下的占48.3%,喬木闊葉樹種4個以下的占喬木樹種4個以下的57.4%,只有10%的樣地喬木樹種數(shù)量超過10個;單位面積的喬木樹種在3 000株/hm以下的占89.9%,不足2 000株的占78.7%,1 000株以下的占32.6%。根據(jù)各樣地喬木層主要樹種的重要值,浙南次生常綠闊葉林中青岡、苦櫧、木荷、甜櫧、楓香、石櫟、米櫧等種群為群落的優(yōu)勢種群。
次生闊葉林;群落結構特征;浙南
浙南植被在全國植被分區(qū)上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以殼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等為建群種的常綠闊葉林最為典型,并且常綠闊葉林是浙南森林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該氣候區(qū)的頂級群落結構,發(fā)展闊葉林是新時期林業(yè)建設的戰(zhàn)略性工作。當前,由于長期掠奪式采伐森林資源,原生植被遭受嚴重破壞,闊葉林資源遭受驚人的破壞。幸存的闊葉林大多為次生林,林相破碎,林分質(zhì)量差,且大部分分布在懸崖峭壁及部分保護區(qū)內(nèi),本文對浙南主要的闊葉林群落進行了詳細調(diào)查,研究其群落結構特征。
研究地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區(qū)的云和縣,119° 18′ ~ 119° 44′ E, 27° 53′ ~ 28° 19′ N。地形復雜,以高丘及低、中山為主,山地坡度較大,陡坡和急坡占多數(shù)。海拔78 ~ 1 297.7 m,境內(nèi)千米以上山峰184座,其中白岳尖1 593.1 m。海拔200 m以下母巖為紅砂礫巖及鈣質(zhì)砂巖,200 ~ 800 m為花崗巖及白堊紀凝灰?guī)r交錯分布,800 ~ 900 m分布著侏羅系凝灰?guī)r。由于母巖的類型及所處的地形部位不同,風化發(fā)育的土壤質(zhì)地,土層深度,土壤養(yǎng)分含量等理化性狀都有明顯的差異。土壤種類經(jīng)普查有紅壤、黃壤、巖性土、潮土、水稻土五個土類。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冬夏長而春秋短,因地形復雜,海拔高度懸殊,氣候存在著垂直帶。常年平均氣溫為17.6℃,極端最高氣溫40.9℃,極端最低氣溫-8.7℃,平均無霜期為240 d,日平均氣溫≥10℃,活動積溫5 552 ~ 5 438℃。年平均降水量在1 465 ~ 1 969 mm。
2.1 樣地設置
由于標準樣地基本為人工構建的常綠闊葉林群落或人為干擾較為強烈的次生天然林,群落基本組成在物種數(shù)量上與天然常綠林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樣地面積定為完全能夠代表實際群落的物種情況。對人工恢復的常綠闊葉林森林群落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進行分層調(diào)查,記載每塊樣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狀況、植物種類組成等。
根據(jù)不同生境(林分起源、林齡、坡度、坡位、坡向)設置10個面積為400 m的樣地,將各樣地分成16個 5 m×5 m的小樣方,然后在相互間隔的8個小樣方內(nèi)分別設置2 m×2 m小樣方(灌木)和1 m×1 m小樣方(草本、藤本),樣地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樣地基本情況
2.2 調(diào)查內(nèi)容
喬木層調(diào)查對喬木層樹種進行每木調(diào)查,記錄各樹種種類及株數(shù),測定各株胸徑、樹高、冠幅等因子。
灌木層調(diào)查對灌木層植物種進行調(diào)查,記錄樣地內(nèi)各種種類、株數(shù),測定胸徑、高度和冠幅。
重慶江津至習水高速公路筍溪河特大橋作為渝南地區(qū)新的對外通道中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其橋梁跨越了筍溪河,橋梁全長約為1578m,承臺14座,設置承臺的墩7個,主塔塔座2座,承臺采用C20混凝土作為土墊層,厚度為20cm。習水岸主塔的橋墩承臺尺寸為22.4m×20m×6m,主引橋的承臺尺寸為13m×12m×4m,除了主橋與主引橋之外,引橋承臺有4個墩,一個橋墩承臺尺寸為12.74m×10.2m×2m,一個為7.7m×7.7m×3m,兩個為8.2m×8.2m×3m。塔座與承臺都屬于大體積混凝土。
草本層調(diào)查對草本層植物種進行調(diào)查,記錄樣地內(nèi)各植物種種類、株數(shù)和蓋度。
重要值計算公式:
=++
式中,為相對多度,為相對顯著度,為相對頻度。
3.1 主要群落類型
調(diào)查結果顯示,該區(qū)主要闊葉林次生群落類型可分為苦櫧()+甜櫧()+青岡()林、青岡+苦櫧+鉤栲()林、香樟()+楓香()+石櫟()林、木荷()+青岡+苦櫧+楓香林、苦櫧+青岡+紅楠()林、青岡+石櫟+黃果樹()林、青岡+甜櫧+華東楠()林、米櫧()+甜櫧林、苦櫧+木荷+楓香林以及一些人造闊葉純林,如楓香、香樟、泡桐()、厚樸()等(表2)。
3.2 群落主要樹種組成
浙南次生闊葉林主要以殼斗科、山茶科、山礬科、樟科、金縷梅科等為主,其群落結構喬木層主要樹種有青岡、石櫟、苦櫧、短柄枹()、白櫟()、冬青()、甜櫧、東南石櫟()、鐵冬青()、楓香、野漆樹()、擬赤揚()、紅楠、山合歡()、黃檀()、黃連木()、紅枝柴()、麻櫟()、藍果樹()、山櫻()、榕葉冬青()、紫楠()、香樟、合歡()、華東楠、硬斗石櫟()、烏桕()、糙葉樹()、山杜英()、黑殼楠()、秀麗槭()、烏岡櫟()、山桐子()、槲櫟(、具柄冬青()、浙江新木姜子()、香椿()、毛枳棋()、紫彈樹()、臭椿()、野柿()、光皮樺()、苦木()、杭州榆()、樸樹()、石楠()、紅皮樹()、紫果冬青()、山烏桕()、細葉香桂()、大葉冬青()、青榨槭()、秀麗香港四照花()、細葉青岡()等。
表2 浙南闊葉林主要群落類型及林分結構
其群落外貌整齊,群落高度10 ~ 20 m,分層明顯,郁閉度0.50 ~ 0.85。灌木層高度0.4 ~ 3.5 m,蓋度50% ~ 60%,主要樹種有隔藥柃()、連蕊茶()、橙木()、烏飯樹()、米飯花()、山礬()、矩形葉鼠刺()、野桐()、四川山礬()、石斑木()、窄基紅褐柃()、老鼠矢()、白背葉()、山檀()、馬銀花()、野鴨椿()、豹皮樟()、烏藥()、楊桐()、短尾越桔()、白檀()、光葉石楠()、馬醉木()、紅脈釣樟()、郁香野茉莉()、尾葉冬青()、毛冬青()、南嶺山礬()、鹽膚木()、小剛竹()、蠟子樹()、算盤子()、苦竹()、油茶()、美麗胡枝子()、映山紅()、化香()、滿山紅()、山蒼子()、白馬骨()、貓乳()、牡荊(var.)、野山楂()、石巖楓()、八角楓()、厚皮香()、赤楠()、豆腐柴()、朱砂根()以及喬木層幼樹。草本層高度1m以下,蓋度20% ~ 50%,平均50%,主要種類有狗脊()、闊葉苔草()、里白()、鱗毛蕨()等。藤本植物主要有菝葜()、雞屎藤()、絡石()、藤黃檀等。
常見樹種(頻度大于10%)有青岡、木荷、苦櫧、白櫟、甜楮、楓香、紅楠、野漆、栲樹、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楊梅()14個。在天然恢復過程中,青岡、木荷、苦櫧和白櫟4個樹種的立木總量占全部闊葉樹種的65.14%(表3)。
表3 浙南次生林分的主要闊葉樹種分布特征
3.3 重要值與優(yōu)勢種群
天然恢復條件下林分一般由1 ~ 5個喬木樹種組成,其中喬木樹種4個以下的占48.3%,喬木闊葉樹種4個以下的占57.4%,只有10%的樣地喬木樹種數(shù)量超過10個,沒有闊葉樹種的樣地數(shù)達到4.5%(圖1)。
從喬木樹種數(shù)量看,在自然恢復條件下,單位面積的喬木樹種在3 000株/hm以下的占89.9%,不足2 000株的占78.7%,1 000株以下的占32.6%(圖2)。可見,如果完全依靠自然恢復,喬木數(shù)量明顯偏低。
種群是構成群落的基本單位,其結構不僅對群落結構有直接影響,并能客觀地體現(xiàn)群落的發(fā)展趨勢,而種群的重要值則為最基本的指標之一。
各樣地喬木層主要樹種的重要值計算結果見表4。綜合表4中各樹種的重要值情況可以得到,浙南次生常綠闊葉林中青岡、苦櫧、木荷、甜櫧、楓香、石櫟、米櫧等種群為群落的優(yōu)勢種群。
表4 各樣地喬木層主要樹種重要值
(1) 調(diào)查結果表明,浙南闊葉樹種資源豐富。常見的自然恢復喬木闊葉樹種達60余個,頻度大于10%的有青岡、木荷、苦櫧、白櫟、甜楮、楓香、紅楠、野漆、栲樹、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楊梅14個;但樹種總量較為集中,其中青岡、木荷、苦櫧和白櫟4個樹種的立木總量占全部闊葉樹種的65.14%。
圖1 天然恢復林分的喬木樹種
Figure 1 Arbor species of natural generated forest
Figure 2 Arbor amount of natural generated forest
(2)如果完全依靠自然恢復,林地的喬木數(shù)量明顯偏低。天然恢復條件下林分一般由1 ~ 5個喬木樹種組成,其中喬木樹種4個以下的占48.3%,喬木闊葉樹種4個以下的占喬木樹種4個以下的57.4%,只有10%的樣地喬木樹種數(shù)量超過10個;單位面積的喬木樹種在3 000株/hm以下的占89.9%,不足2 000株的占78.7%,1 000株以下的占32.6%。
(3)由各樣地喬木層主要樹種的重要值可知,浙南次生常綠闊葉林中青岡、苦櫧、木荷、甜櫧、楓香、石櫟、米櫧等種群為群落的優(yōu)勢種群。
[1] 宋永昌,陳小勇,王希華. 中國常綠闊葉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5(1):1-8.
[2] 宋永昌,張紳,劉金林. 浙江省常綠闊葉林的基本特征(一)[J].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0(3):59-75.
[3] 陸獻峰,葛文寧. 從森林健康談浙江省闊葉林的發(fā)展[J]. 浙江林業(yè)科技,2004,24(6):54-57.
[4] 王冬米,盧國耀,何理坤. 闊葉林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和模式選擇[J]. 華東森林經(jīng)理,2006,20(2):38-40.
[5] 陳子林,張志祥,劉鵬,等. 浙江六十田常綠闊葉林主要喬木種生態(tài)位研究[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7(6):77-82.
[6] 楊同輝,達良俊,宋坤,等. 浙江天童國家森林公園常綠闊葉林主要組成樹種材積與生物量相關關系探討[J]. 福建林業(yè)科技,2007,34(4):110-112.
Study 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y in the Southern Zhejiang
LU Gang,SHEN Ai-hua,ZHANG Jian,GE Yong-jin,YUAN Wei-gao,JIANG Bo,ZHU Jin-ru
()
The study demonstrated abundant tree species resources for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in the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There are more than 60 common specie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among them the frequency of 14 species was more than 10 percent, such as. But standing trees of,,,accounted for 65.14% of the forest. Natural generated forests were normally composed by 1-5 arbor trees. Less than 3 000 trees per unit area occupied 89.9% of the sample plots, less than 2 000 trees/ha accounted for 78.8%, and less than 1 000 trees/ha was 32.6%. According to importance value of major tree species in arbor layer of the sample plots, dominant populations in the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in the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etc.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Southern Zhejiang
1001-3776(2010)01-0036-05
S718.54
A
2009-10-23;
2009-11-30
盧剛(1976-),男,浙江安吉人,工程師,碩士,從事森林培育研究和林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