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馮京津
日前,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舉辦了“北京大學責任地產高峰論壇之論‘新國十條’”,中國房地產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朱中一就“新國十條”進行了解讀。
朱中一表示,去年在房地產利好政策的帶動下,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了超預期的回暖。為國家拉動經濟增長,保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年1、2月份,房地產市場總的形勢比較正常,這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十一條準確的政策引導有關,但同比增長依然較大。兩會以后,3月15日北京出了三個地王,影響非常大,帶動周邊二手房價格的增長,起到了推動房價作用。2月27日,溫總理和網民對話的時候,專門承諾“本屆政府在任之期間一定要把房價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國十條是很正常的。那么,怎樣理解國十條?我理解有這么幾方面,首先是,國十條政策的規(guī)格高,各部門出了組合拳,對抑制投機性的炒房基本上起到了一個比較快的效應。1998年以來,以國務院名義出臺了四個有關房地產的文件:1998年的28號文件,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2003年的18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xù)健康發(fā)展;2007年的2月4日,國務院關于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的有關意見;以及2010年的10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地區(qū)房價過快上漲。今年,國務院10號文件出臺以后,形成了一個組合拳,實際上在兩會以后有關部門都出臺了一些文件,包括銀監(jiān)會、國土資源部、建設部。
文件中指出,房價過高、上漲過快,加大了居民通過市場解決住房問題的難度,增加了金融風險,不利于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房價過快上漲的危害性,認真落實中央確定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采取堅決的措施,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fā)展。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多轉向民生,今年將民生改善放在經濟發(fā)展前面,致力于解決當前房價持續(xù)上漲問題。
朱中一指出,這個文件的核心內容是,圍繞著遏制不合理需求,同時通過抑制不合理需求和擴大有效供給,加大住房保障。此次強調重點放在了遏制不合理需求上,將其次序調整為第一位。
一方面,此次出臺文件強調了對二套房貸的解釋,要求比過去更加嚴格,門檻也提高了。對投機炒房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但是,可能對改善性需求會下降。對外地戶口的購房者限制貸款。
另一方面,此次出臺的政策強調在土地上要增加有效供應,放寬政策,以解決供求矛盾。
國土資源部公布2010年土地供應是18.5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1.4倍,其中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宅用地是8萬平方米,超過了2009年所有住宅用地供應量。我們客觀分析,房價之所以過快上漲,從全國層面上講,我覺得主要是三個因素:一是供求矛盾,二是信貸政策比較寬松,三是投機炒房。本次出臺的政策針對性非常強,理論上需要深入研討。首先,“部分城市”指的是什么城市?什么叫房價 “過快上漲”?實際情況是,房價同比往年一直在漲。朱中一提出,促進房地產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我們國家應該設定一個定量性指標。例如,房價增長率同比去年在10%以內,說明是穩(wěn)中有升,情況良好;若超出10%,則要建立預警預報制度,以防止房價的大漲大落。
朱中一指出這個文件對現在投機性炒作效果明顯,購房的委托量下降,成交量下降,就全國而言,銷售量同比去年下降,改善性門檻提高。對于房價,朱中一指出,價格問題要看地區(qū),不同城市以及同一城市的不同區(qū)房價也不一樣,比較復雜,而且,如果出現房價松動,那么一定是二手房先于一手房。對于二套房認定標準,客觀上,各地區(qū)標準都不統(tǒng)一,具體情況需具體分析。
國十條的出臺,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發(fā)展的,國家出臺政策不是像一些人所說的打壓房地產。政府宏觀調控的最基本出發(fā)點,一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二是抑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滿足廣大群眾基本住房需求。
說到針對企業(yè)的建議,朱中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順應政策。企業(yè)應該順應理解政策,不要挑戰(zhàn)政策。企業(yè)要做好兩篇文章,其一,銷售量和房價的文章;其二,適當的儲備,保證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首先要保證儲備,其次要保證儲備適當,過高過低都是不可取的。所以企業(yè)不能只看短期行為,要理性一點,做長遠打算。2.回歸常態(tài)。金融危機過后,隨著經濟的復蘇,政府曾經出臺的優(yōu)惠政策也會做出調整,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政府的目的是基本滿足住房需求,任何人都不能寄希望于投機炒作。3.理性決策。面對當前的復雜形勢,投資方和消費方都要做出理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