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添毅,陳文韜,黃一蘭,邱發(fā)奮,邱小華,何宏儀,劉啟彤*
(1.福建省煙草公司三明市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1;2.福建省煙草公司三明市公司大田分公司,福建 大田 366100;3.福建省三明金葉復烤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1)
品種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料,對產量的貢獻率為20%~35%,對品質的貢獻率為50%。因此,選育產量、品質、抗性兼顧,綜合性狀表現(xiàn)較好的烤煙新品種是實現(xiàn)我國煙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1-4]。三明煙區(qū)地處東南多雨生態(tài)區(qū),自然條件較為特殊,烤煙生產種植早春煙,與全國大多數(shù)煙區(qū)均不同,從其他煙區(qū)引進品種種植往往存在適應性、抗病性差等問題。因此,多年來三明煙區(qū)以種植翠碧一號、K326、云煙85等品種為主,可供選擇進行輪換種植的品種少。K326在三明煙區(qū)種植已達 20余年,具有產質量水平較高,易烘烤,烤后煙葉色度強、油分多、香氣質較好等優(yōu)點。但易感花葉病、氣候性斑點病和赤星病,中感青枯病,不耐旱、寒,遇低溫易早花[5-6],且長期種植種性有下降趨勢;云煙 85在推廣中也發(fā)現(xiàn)感青枯病、較易早花,常導致煙葉產質量水平和煙農的經濟效益年度間不夠穩(wěn)定[7]。因此,采取各種育種手段,加快烤煙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為煙葉生產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優(yōu)良品種就顯得尤為迫切。
藍玉一號(品系代號LY-1)是以優(yōu)質、抗病、適應性廣為育種目標,經系統(tǒng)選育而育成的品種。1998年在三明市大田縣桃源鎮(zhèn)藍玉村浮山自然村煙農翁成滿的K326花葉?。═MV)重病田中發(fā)現(xiàn)1株未發(fā)病的煙株,其有效葉數(shù)達22片,比K326多3片,田間生長勢強,因此進行留種。1999年,將選留的種子在浮山自然村花葉病(TMV)重病田種植,從中選擇4株,分別單株留種。2000—2002年,在浮山自然村花葉?。═MV)重病田塊分別進行小區(qū)試驗,4個品系單獨脫粒留種,并隨機選擇其中一個品系進行株系鑒定比較試驗,品系代號LY-1。2003—2004年,在大田縣花葉?。═MV)區(qū)進行品種(系)比較試驗。2005年參加福建省多點小區(qū)試驗,并在大田縣進行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播栽期對比試驗,同時在大田縣示范種植。2006—2009年參加福建省多點生產示范,2007年6月通過福建省煙草品種審評委員會組織的農業(yè)評審,2010年1月通過福建省烤煙品種審定,定名藍玉一號。其選育過程如表1。
表1 LY-1選育過程Table 1 Breeding and selecting process of Lanyu 1
2005—2008年歷年試驗觀測結果顯示,烤煙新品種藍玉一號(LY-1)植株筒形,打頂株高94.8 cm,莖圍9.78 cm,節(jié)距4.36 cm,有效葉數(shù)20片左右,腰葉長77.2 cm,寬32.3 cm,葉形為長橢圓,葉耳中等,葉色淺綠,花枝較松散,花冠淡紅色,蒴果卵圓形。大田生育期121 d左右。田間生長勢強,植株生長整齊,落黃層次明顯,煙葉較耐熟、易烘烤。主要農藝性狀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LY-1主要農藝性狀Table 2 Major agronomic traits of Lanyu 1
2005—2008年全省烤煙品種區(qū)域試驗、生產示范種植結果表明,LY-1平均產量2 159.6 kg/hm2,產值24 269.3元/hm2,均價11.14元/kg,上等煙比例47.02%;分別比對照K326提高61.9 kg/hm2、1 822.9元/hm2、0.63元/kg、3.03個百分點(表3)。
2001—2005年小區(qū)試驗結果表明,LY-1較易烘烤,烤后煙葉顏色多橘黃、色度較強、油分有至多,葉片結構尚疏松,中部葉外觀質量與K326相當,上部葉略好于 K326,但留葉較多時,可能出現(xiàn)下部葉身份偏薄,顏色稍淡等不足,下部葉外觀質量略遜于K326。2006—2008年全省生產試驗綜合評價結果,LY-1外觀質量總體表現(xiàn)與K326相當。
4.2.1 煙葉化學成分 從 2005年全省品種區(qū)試 3個點煙葉樣品及 2006—2008年全省生產試驗點煙樣分析,LY-1三個部位煙樣內在化學成分協(xié)調、煙堿含量適中、糖堿比較對照品種K326更為適宜。特別是2008年通過對試驗品種的技術調整配套后,LY-1各部位煙葉的內在化學成分更為協(xié)調。詳見表4、表5。
表3 2005—2008年LY-1主要經濟性狀表現(xiàn)Table 3 Major economic traits of Lanyu 1 in 2005-2008 years
表4 2005—2006年福建省區(qū)試LY-1原煙化學成分Table 4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Lanyu 1 in regional test of Fujian in 2005-2006 years
表5 2007—2008年福建省生產試驗LY-1原煙化學成分Table 5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Lanyu 1 in 2007-2008 years’ demonstration trials in Fujian
4.2.2 原煙評吸結果 2005年龍巖卷煙廠技術中心對福建省烤煙品種區(qū)域試驗單料煙進行了感官質量評吸,結果顯示,LY-1 C3F等級煙葉香氣質較好,香氣量尚足,雜氣稍有,煙氣較細膩,濃度勁頭適宜(中),綜合得分和濃度勁頭接近于K326(表6)。
2006年中國煙草總公司青州煙草研究所對福建省烤煙品種區(qū)試生產試驗煙樣進行評吸,結果表明,LY-1 C3F香型濃偏中,勁頭適中,濃度中等,質量檔次較好,得分75分,評吸質量與K326相當,B2F香型濃偏中,勁頭適中,濃度中等,質量檔次較好,得分74.15分,評吸質量略好于K326,總體略優(yōu)于K326(表7)。
從兩年評吸結果看,LY-1香型濃偏中,香氣質較好,香氣量尚足,香氣較細膩,勁頭適中,濃度中等,余味較舒適,C3F評吸質量與K326相當,B2F評吸質量略好于K326,總體與K326相當。
表6 2005年福建省區(qū)試LY-1煙樣評吸結果Table 6 Sensory evaluation of Lanyu 1 in regional test of Fujian in 2005
表7 2006年福建省生產試驗LY-1煙樣評吸結果Table 7 Sensory evaluation of Lanyu 1 in demonstration trials of Fujian in 2006
4.2.3 工業(yè)評價結果 鄭州煙草研究院組織有關專家對 2007年福建省烤煙生產試驗寧化、泰寧、浦城3個試驗點的煙葉樣品進行了外觀質量、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及吸食品質檢測。
外觀質量檢測結果表明,LY-1煙葉顏色金黃-深黃,屬橘黃色域。多數(shù)煙葉達到成熟質量檔次,個別煙葉為尚熟。油分以有為主,個別煙葉油分達到多。色度多為強,與對照K326相比,LY-1煙葉顏色略深,綜合外觀各項指標,LY-1的外觀質量優(yōu)于K326。
物理特性指標測定結果表明,LY-1中部葉單葉質量8.80~10.00 g,平衡含水率13.43%~14.13%,填充值3.82~4.12 cm3/g,含梗率29.00%~40.00%,出絲率94.57%~96.59%;上部煙葉單葉質量8.90~12.30 g,平衡含水率 12.65%~13.23%,填充值3.40~3.74 cm3/g,含梗率31.00%~35.00%,出絲率93.12%~96.82%。與對照K326相比,LY-1平均單葉質量較重,填充值、含梗率較高,平衡含水率、出絲率稍低;上部煙葉平均單葉質量較輕,含梗率高,平衡含水率、出絲率低。綜合各項物理特性指標,LY-1的物理特性遜于對照品種K326。
化學成分評價結果表明,LY-1中部煙葉總植物堿含量 1.44%~2.94%,平均 2.08%,上部煙葉2.42%~3.15%,平均 2.68%。上部葉還原糖含量23.18%~25.14%,平均 24.49%;上部葉鉀含量2.46%~3.4%,與對照K326相比,LY-1上部煙葉總植物堿含量略低于對照,還原糖含量略低于對照,其他化學成分指標與對照相當。綜合各項化學成分指標,LY-1與對照相當。
吸食品質評價結果表明,LY-1煙葉屬清香型-中間香型,香氣質中等-較好,香氣量尚足,煙氣濃度多為中等,雜氣多為有,個別產區(qū)略重,勁頭中等,刺激性有-略大,余味多為尚適,個別樣品欠適或較舒適,與對照K326相比,LY-1香型更趨近于清香型,感官質量整體相當于對照。
2007年全國煙草新品種工業(yè)評價評吸專家組對LY-1中部葉和上部葉進行評吸,評吸結果表明,LY-1中部葉香型為清香型,香氣量中等-較好,香氣特征明顯,可用性好,LY-1上部葉香型為清偏中-清香型,香氣量中等-中偏上。
2003—2005年在大田縣試驗示范種植 LY-1,2006年在三明全市示范種植,在試驗和大面積示范種植過程中該品種均表現(xiàn)高抗花葉?。═MV),氣候斑點病發(fā)病率與K326相當,青枯病和黑脛病零星發(fā)生。同時,在 2007年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的情況下,部分示范種植煙田受淹30 h左右仍然能夠恢復正常生長(同等情況的K326煙株基本已無法恢復生長),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抗?jié)承浴?/p>
2005年福建省烤煙品種區(qū)試結果表明,LY-1在自然發(fā)病情況下,對花葉病(TMV)的病情指數(shù)僅為0.8,明顯低于K326。2006年福建省品種區(qū)試生產試驗結果表明,LY-1無發(fā)生花葉?。═MV)和氣候斑點病,青枯病、黑脛病和赤星病零星發(fā)生,其發(fā)病率和病指均明顯低于K326(表8)。
2007年在青州煙草研究所黑脛病病圃進行黑脛病抗性鑒定試驗,結果表明,LY-1對黑脛病的抗性為抗。2008年分別在貴州煙草研究所、青州煙草研究所進行 LY-1的青枯病、病毒病、黑脛病抗性鑒定試驗,結果表明,LY-1對TMV抗性為免疫,對CMV抗性為感,對PVY抗性為中感,對黑脛病抗性為抗-中抗,對青枯病抗性在貴州煙草研究所表現(xiàn)為抗(表9)。
根據(jù)多年試驗結果,初步總結出 LY-1在福建煙區(qū)種植較適宜的栽培烘烤措施要點如下:
播栽期 LY-1對外界不良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性,建議三明、龍巖和南平可根據(jù)當?shù)豄326的播栽期提前10 d進行。
表8 2006年福建省生產試驗LY-1病害發(fā)生情況Table 8 Disease occurrence of Lanyu 1 in demonstration trials of Fujian in 2006
表9 2007—2008年LY-1病害鑒定結果Table 9 Diseas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n Lanyu in 2007-2008
施肥 LY-1施氮量與K326相當,且耐肥性較好,中等肥力煙田施純氮8.5 kg/667m2左右為宜,有機肥含氮量占總氮量的15%~20%。
種植密度 LY-1葉片較為舒展開闊,且葉片數(shù)比K326多1~2片,因此應保證適宜的行距,做到寬行窄株,以1.2~1.25 m×0.5 m為宜,有利于改善中下部葉通風透光條件。
打頂留葉數(shù) 在15%~20%中心花開放時一次性打頂,并及時清除無效的腳葉,以改善煙田下部葉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中上部煙葉產、質量。單株留葉20片左右,控制留葉數(shù)。
病害防治 LY-1高抗花葉?。═MV),自然條件下青枯病、黑脛病和赤星病零星發(fā)生,生產上應重視青枯病、黑脛病和赤星病的綜合防治工作。
采收烘烤 LY-1煙葉較耐熟,田間分層落黃較好,采收時可適當提高成熟度,打頂后7~10 d開采,下部葉適熟早采,下部葉采收結束后停采10~15 d,待中部葉成熟采收,上部葉充分成熟采收。LY-1較易烘烤、易定色,但變黃時間要適當延長,特別在烘烤變黃后期、定色前期要延長10~12 h,有利于提高煙葉烘烤質量。
[1]佟道儒.煙草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7:188-215.
[2]王元英.關于我國煙草遺傳育種研究的探討[C]//煙草遺傳育種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798-802.
[3]李天福,冉邦定,陳萍,等.烤煙栽培因子與煙葉香吃味的研究[C]//跨世紀煙草農業(yè)科技展望和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9:337-342.
[4]羅成剛,蔣予恩,王元英,等.烤煙新品種中煙103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國煙草科學,2008,29(5):1-5,10.
[5]邱居望.烤煙K326配套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7):230-231.
[6]段旺軍,蘭素琴,劉鳳蘭,等.幾個優(yōu)良烤煙品種介紹[J].河南農業(yè)科技,2002(1):14-15.
[7]陳順輝,巫升鑫,程崖芝,等.烤煙新品種閩煙7號的選育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9,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