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賡冰
(浙江省臺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浙江 臺州 317200)
抑郁癥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具有相當高的發(fā)病率、自殺風險以及致殘性[1]。筆者通過對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緩釋劑分別治療抑郁癥的觀察研究,比較二者的療效、耐受性和起效時間,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的住院及門診抑郁癥患者130例,年齡18~85歲;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2]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蒙格馬利-阿斯伯格抑郁評定量表(MADRS)分值不低于18分[3]。隨機均分為艾司西酞普蘭組(A組)和文拉法辛組(B組)。A組65例中,男20例,女45例,平均年齡(50±13)歲,MADRS總分(28.8±5.0)分;B 組 65例中,男 25例,女 40例,平均年齡(48±15)歲,MADRS總分(28.9±5.2)分。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及疾病嚴重程度等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為不影響醫(yī)院的正常運作,患者均不進行1周的導(dǎo)入期,直接進行為期8周的單盲治療。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緩釋劑的初始劑量分別為10 mg/d和75 mg/d。2周后若療效不理想,可依據(jù)研究者的判斷將艾司西酞普蘭劑量增至20 mg/d,文拉法辛緩釋劑增至150 mg/d。完成8周治療的患者進入1周的導(dǎo)出期,此時服用大劑量藥物者在前4 d內(nèi)逐漸減量至初始劑量。
在每個觀察時點記錄患者的MADRS評分,評分由兩名主治以上醫(yī)師完成。有效為MADRS總分自基線減少不低于50%,緩解為MADRS總分不大于12分[4-5]。對患者進行分析時,持續(xù)緩解/有效是指患者達到緩解/有效并維持到第8周[5-6],在此期間的隨訪中,只允許MADRS總分有輕度波動。因此提前退出本研究的患者不歸入持續(xù)緩解/有效者之列。通過不良事件、心電圖、生命體征、體重和實驗室檢查評估安全性和耐受性。在每8周后,詢問普通的開放性問題以了解不良事件,隨后評定43項中止研究的急性癥狀和體征(DESS)的目錄[4,6]。對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均進行安全性分析。治療中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TEAEs)定義為治療期間發(fā)生的新事件,或者基線時的原有事件在治療過程中惡化。
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方差分析。
共有130例患者進入治療期,A組65例中完成治療62例(95.38% ),退出研究3例(4.62%);B組65例中完成治療60例(92.31% ),退出研究 5 例(7.69% )。
根據(jù)第8周時MADRS總分自基線變化均值,比較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緩釋劑的療效。由表1可見,兩組患者的MADRS總分均值均隨治療時間的延長而降低。
表1 MADRS總分自基線變化均值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2。在第8周時,兩組有效或緩解的患者數(shù)基本相同。A組持續(xù)緩解的患者比例高于B組,且在第2,3,4周時兩者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表2 兩組療效比較[例(%)]
治療期間A組有44例(67.69%)、B組有46例(70.77%)患者發(fā)生TEAEs。B組惡心、便秘及多汗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A組(P<0.05),其中陽痿項只發(fā)生于男性。
在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實踐中,患者依從性差,近1/3的患者在治療第1個月即中斷應(yīng)用抗抑郁癥藥[2,7]。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是應(yīng)用最廣泛的抗抑郁癥藥[7-8],而艾司西酞普蘭是選擇性最強的SSRIs[8-9];有研究提示應(yīng)用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其緩解率高于SSRIs。由于文拉法辛的緩釋劑型優(yōu)于速釋劑型[10],故筆者將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緩釋劑進行了比較。由本觀察結(jié)果可知,兩組在研究期間的MADRS評分呈現(xiàn)與治療明確相關(guān)的改善,在醫(yī)院應(yīng)用艾司西酞普蘭(10~20 mg/d)和文拉法辛緩釋劑(75~150 mg/d)治療抑郁癥療效相當;雖兩者在第8周的總體結(jié)果相似,但艾司西酞普蘭較文拉法辛緩釋劑在第2~4周已顯示出了統(tǒng)計學(xué)差異,即服用艾司西酞普蘭能提前達到持續(xù)緩解,更早減輕患者痛苦,降低復(fù)發(fā)率。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艾司西酞普蘭的耐受性優(yōu)于文拉法辛緩釋劑,筆者推測可能是文拉法辛對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的抑制作用所致。
停藥癥狀是臨床治療中的一種嚴重問題。一些對照研究曾報道,不同的抗抑郁藥物在治療中斷后出現(xiàn)的停藥癥狀差異很大,與帕羅西汀相比,氟西汀和西酞普蘭的停藥癥狀發(fā)生率低[6]。文拉法辛有明顯的停藥癥狀,需要采取逐漸減量的停藥方案[11]。
[1]栗大順,于建新,龐月岱.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 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5,15(3):158-159.
[2]中華醫(yī)學(xué)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M].濟南:山東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1:87-89.
[3]Montgomery SA,Berg M.A new depression scale designed to be sensitive to change[J].Br J Psychiatry,1979,134:382-389.
[4]Montgomery SA,Rasmussen JGC,Tangh P.A 24-week study of 20 mg citalopram,40 mg citalopram,and placebo in the prevention of relapse of major depression[J].Int Clin Psychopharmacol,1993,8:181-188.
[5]Pérez V,Gilaberte I,F(xiàn)aries D,et al.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pindolol in combination with fluoxetin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J].Lancet,1997,349:1594-1597.
[6]翁史旻,王祖承,顧牛范,等.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62例的多中心開放性研究 [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0,19(5):70-72.
[7]宋玉英,唐玉琴.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50例臨床觀察[J].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5,15(1):47.
[8]金衛(wèi)東,陳 炯,馬永春,等.文拉法辛與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治療抑郁癥引發(fā)失眠、焦慮、激越與躁狂的Meta分析[J].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7,20(3):129-131.
[9]司天梅,舒 良.關(guān)于新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J].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7,17(1):68.
[10]金衛(wèi)東,馮 斌,錢敏才,等.國內(nèi)文獻對文拉法辛治療焦慮癥的評價[J]. 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5(1):40-42.
[11]Fava M,Mulroy R,Alpert J,et al.Emergence of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discontinuation of treatment with extended-release venlafaxine[J].Am J Psychiatry,1997,154:1760-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