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太年
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身兼作家、詩人記者、美術評論家藝術市場研究專家藝術推廣人、畫家等數(shù)職
藝術市場進入模式化運作的時代,畫家不再是依靠一種模式成功。
成功運作模式的基本元素是三位一體:投資人,藝術家,推廣人。三足才能鼎立,才能撐起一個面。
藝術宋應該回到畫室,藝術推廣人需要走到陽光下。唯有如此,藝術推廣人才能社會化,規(guī)范化,規(guī)?;?/p>
用左眼看藝術家
在這個時代搞文學藝術,如果生前默默無聞,死后將更加寂寞。
錢曉征:你最近出版一本書,寫藝術家的,叫《用左眼看藝術家》,為什么要用這個書名?
紀太年:書名叫《用左眼看藝術家》,就是取一個特別的視角。從醫(yī)學角度說,左眼獲得的信息量應該低于右眼。我用左眼看藝術家,意思是我寫藝術家和藝術的話題,比較輕松隨意,生活化,不學術。
錢曉征:一共寫了多少位藝術家?
紀太年:56位。主要是記錄我跟他們之間的交往,里面還配了我和他們合作的作品、照片。1997年我開始接觸藝術家,這些年,大概寫了四百萬字的文章,編輯出版的藝術類書籍一百多種。先后為喻繼高,何家英,馮大中,李魁正等寫過傳記,為吳跫中,陳逸飛等寫過序。
錢曉征:對你身份的介紹,是作家,藝術評論家。
紀太年:1 997年之前,我主要的精力的是文學創(chuàng)作,詩歌,散文,小說都寫。高中就開始寫作,最早發(fā)表的作品是一首散文詩,發(fā)表在《中學生報》,當時特別高興,跑到河灘上自己傻笑半天。此后,陸續(xù)發(fā)表過一些文章,《新華日報》,《中國青年報》,《詩刊》等都刊登過。
錢曉征:后來怎么會進入藝術圈?
紀太年:這跟丁帆老師的一次談話有關。丁帆老師研究現(xiàn)當代文學,他說文學的影響力會日益下降。文學在80年代很熱,今天看文學就已經很邊緣了,丁帆老師十多年前就意識到文學會邊緣化。他當時闡述了這么一個觀點:這個時代敘事文學比較受關注,也就是說,小說家相對詩人和散文家更重要。每個時代優(yōu)秀文學家的數(shù)量都很有限,優(yōu)秀的小說家只能留下來幾個。我記得丁帆老師當時這樣說趙本夫,蘇童,王安憶,陳忠實,都算得上時代優(yōu)秀的小說家,你考慮一下自己的實力,能否超越他們,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實力不足以超越他們,調轉一下航向,未必是一件壞事情。我覺得丁老師說得有道理,條條大道通羅馬可以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發(fā)展的路,只要能走出來就算成功,如果選擇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僅會很辛苦,可能生存都難。
錢曉征:進入藝術領域,你給自己確立什么樣的角色7
紀太年:藝術評論家,作家同時我也畫畫。但是,這些年,我還有一個幕后身份:藝術推廣人。就是運用媒體、出版,甚至商業(yè)運作等綜合手段擴大藝術家的影響力,最終將藝術家推向成功。
錢曉征:你所說的成功,含義是什么?
紀太年:成功的含義,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廣泛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錢曉征:廣泛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與作品本身的價值是否成正比?
紀太年:不一定成正比,但是知名度和影響力很重要,因為無論是文學史還是藝術史,都有很勢利很現(xiàn)實的一面,編者的關注點往往會集中在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上。在這個時代搞文學藝術,如果生前默默無聞,死后將更加寂寞。
錢曉征:很多大藝術家都曾是生前寂寞,比如梵高。是優(yōu)秀的作品也可能被這個時代所淹沒?
紀太年:這是必然的。因為這個時代,哪方面都不缺人才競爭更為激烈,而成功的出名的人永遠是少數(shù),誰的綜合能力強誰就有可能出得來。就好比登珠穆朗瑪峰,高度是8848米,很多人可以到達5000米的高度,學習繪畫15年20年,只要肯用功智商不太低,達到5000米的高度沒問題,再往后一些天分較高的人,可能會登到7000米的高度,再往上走,就不僅僅局限在繪畫方面了,一些畫外的東西在起作用,誰的畫外功夫運用得好,誰就會登上峰頂。
錢曉征:有沒有例外呢,完全憑繪畫實力登上頂峰,無需借助外力。
紀太年:沒有例外。古今中外,成名的藝術家,大家,除了必備的藝術本身的價值也是各種手段運作的結果,沒有列外。
錢曉征:你這個說法很絕對。
紀太年:我一直在研究這個課題藝術家成名背后的真相。我看了許多資料,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例外。我的意思也包含有的時候自己不一定在運作,是別人在幫你運作;有的時候,是身份地位自身就具備了運作的含義。事實上不管他們自己有意無意,他們本身的行為,比如著作,官銜,生活,交往,等等,一切信息,都已經是充滿了濃郁的炒作成分。
比如畢加索的太太在回憶錄中提及,畢加索除了畫畫以外,很多時間就是跟他的操盤手就是他的投資商,還有一個作家在一起。這個作家經常幫畢加索寫文章。畢加索的太太說,他們經常在地下室里密謀,密謀什么事情呢?就是制造一些新聞熱點,畢加索的身份是畫家,他的推手們,就圍繞畫外的東西,
紀太年:這個要分析一下,時代背景和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變化了,現(xiàn)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慮,都被無形的力量所左右,這無形的力量就是媒體,比方我們要買電視馬上就想到松下想到TCL,買電器就想到去蘇寧。這些信息是哪里來的?都是媒體強行灌輸?shù)?,媒體的觸角幾乎延伸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強大的媒體傳播下,你都沒有浮出水面,在幾十年之后還能浮出水面?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錢曉征:按你的說法如果不被媒體或大眾所關注,即便不停的制造一些新聞,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
錢曉征:炒作能產生作用的前提是畫家的作品有藝術價值。
紀太年:當然,畫家的價值,就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自身的不可取代的價值,作品站不住,炒作的結果就只是泡沫。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畫家和有價值的作品要產生影響力,必須依靠外力。這個外力就是,運作炒作推廣,即,藝術推廣人通過媒體推廣和市場推廣,將畫家的作品推介給公眾。這是一個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受到傳媒左右和影響的時代,宣傳是必須的。我所說的運作,炒作推廣含義差不多,都是中性詞,沒有褒貶色彩。
炒作推廣古已有之
做官或是進入主流機構、商業(yè)運作、媒體關注、辦學等,是古今藝術京成功的基本途徑。
錢曉征:炒作,推廣這些概念是這個時代才有的么?
紀太年:當然不是,炒作推廣古已有之,只是方式途徑有所不同。
古代藝術家擴大自己影響力最多的途徑就是靠謀取官位,或者進入畫院這樣的專業(yè)機構,比如宋朝的畫院,是皇上設立的,進了畫院,就可以浮出那個時代的水面,同時,待遇、社會地位,聲譽跟著就來了。這是一種模式,這個模式現(xiàn)在也還很實用,今天我們說一些很有功底的畫家,往往因為沒有進入主流的圈子,影響力會減弱。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設立三大畫院,北京畫院上海畫院和江蘇省國畫院,起因是周恩來總理發(fā)現(xiàn)一批優(yōu)秀畫家散落在民間,就提出設立畫院,把優(yōu)秀的畫家集中在一起。畫院設立后,就出現(xiàn)了分別:畫的不錯卻依舊散落在民間的,往往知
名度沒法跟畫院的比肩畫家知名度相比?,F(xiàn)在大家都知道錢松嵒是一代山水畫的大家,當年錢松嵒和秦古柳都在無錫秦古柳比錢松嵒名氣更大,畫的更好,賣的也更貴,但是當時請秦谷柳來畫院,秦古柳有點清高,不愿意。你看今天,秦古柳已經逐漸被人們淡忘。董欣賓學的就是秦古柳,畫風非常純真,筆墨技法很高。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進入畫院的現(xiàn)在或多或少的都獲得了一些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而沒有進入這個主流機構的就不行了。
錢曉征:是否也跟錢松嵒進入畫院以后,參與了主流創(chuàng)作有關?
紀太年:有關系。進入畫院以后,錢松凸就融入了主流藝術,當時主流藝術是藝術為政治服務,所以,在傅抱石帶領下,江蘇畫家進行兩萬三千里的寫生,畫祖國新貌,反映新生活新時代。亞明說:情愿要技法上不成熟,也要反映新的時代新的面貌。
錢曉征:兩萬三千里的寫生活動,成就了新金陵畫派的地位和影響。傅抱石、錢松嵒、亞明、宋文治、魏紫熙,這些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走上更高的發(fā)展平臺,獲得同時代藝術家所沒有的機遇和關注度。
紀太年:那是當然,主流機構擁有更多的資源,可以舉辦各類活動,這是擴大影響的手段之一。我要介紹的第二個手段是:商業(yè)手段,就是靠資本運作來推廣藝術家,這個手段現(xiàn)在運用比較廣泛,但古已有之,比如揚州八怪,揚州八怪為什么稱為怪呢7因為他們作品不符合主流,那么揚州八怪是非主流,為什么能擁有這么大的影響和名氣,最關鍵的就是資本運作的結果。
古代畫家成名,更多的是依靠官場,在官場謀取一個什么官位,或者投靠一個大官,就可能獲得機遇,成名的途徑還比較單一,揚州八怪之后呢,藝術家成名就增加了一條,就是資本運作,資本也可以讓畫家成大名,擁有廣泛的社會聲譽。
錢曉征:商業(yè)跟藝術很難分開,從這個意義上說,藝術屬于奢侈品。
紀太年:明代的畫家仇英,有一幅手卷叫《子虛上林圖》,這個手卷是一個商人給仇英的命題作文,商人的母親要過七十大壽就請仇陰為他母親畫一張畫。商人大概給了仇陰十萬大洋,讓仇英暫時不要畫別的畫,專心畫好這張畫,仇英用幾年時間完成了《子虛上林圖》,后來這幅畫成了中國美術史上很著名的作品。
錢曉征資本運作的方式,現(xiàn)在運用的更為廣泛。
紀太年:第三個手段是:媒體關注。老畫家黃養(yǎng)輝曾給徐悲鴻做過十九年的秘書他說徐悲鴻在四十年代,經??磮蠹?,他還要別人收集各家信息,如果這個星期報紙上沒有出現(xiàn)他徐悲鴻的名字他會一個星期都郁郁寡歡,哪怕是罵他幾句也行,他就是要保持出鏡率,保持關注度。
錢曉征:吳冠中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說:徐悲鴻從法國回國后,畫得比較寫實,比較像,一般官僚就能看得懂覺得畫得像。他會搞人際關系,跟官員搞得比較好,中國慢慢知道有徐悲鴻畫馬,在中國就很厲害。說明徐悲鴻也走官僚的路子。
紀太年:徐悲鴻這個人太復雜了,有關他的爭議也很多當年徐悲鴻就是輿論的中心和焦點人物。他和劉海粟之間的是是非非,和他的學生孫多慈的婚外情,還有他和蔣碧薇和廖靜文之間的糾葛,這些是是非非現(xiàn)在看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畢竟這使得他成為那個時代的話題人物。說的都是畫外的事,而人們津津樂道的也就是這些畫外事。正是這些有爭議的話題,讓徐悲鴻備受關注。結果就是如吳冠中所說:“在中國就很厲害?!?/p>
錢曉征:當今藝術市場公開的定律是:一個藝術家和他作品的市場價值,一般都是與他在媒體上的曝光度成正比,很多的藝術家們也都是深諳此道。
紀太年:并非是當今。我在查閱資料時發(fā)現(xiàn),民國時,已經有畫家在媒體上做廣告?!读加选樊媹?,是民國時期比較有影響的雜志,在《良友》畫報上,我就看到廣東畫家陳樹人做的廣告,他是嶺南畫派一個重量級的畫家廣告內容就是刊登一些作品,還有評論文章。我們現(xiàn)在辦的一些美術類專業(yè)性雜志,主要是一些機構,如美協(xié),文聯(lián),院校等來主辦民國時,一些雜志就是畫家自己主編的,吳湖帆就主編過好幾本雜志,賀天健也主編過雜志,這些雜志刊登的內容,就是自我吹捧的文章,吹捧主編的,或者是跟主編有關系的畫家,以及他的門徒們。
錢曉征:專業(yè)雜志這樣做,就失去了它的專業(yè)價值,至少是失去了公平性。
紀太年:我們今天只談論這個現(xiàn)象,不做對錯的評判。做雜志,對一些藝術家,目的也就是一種宣傳手段。比如吳湖帆主編的雜志,會刊登吳湖帆跟哪些名家接觸,參加了哪些名流的宴會。這類雜志還有一個內容,就是用很大的篇幅介紹潤格比方某畫家的一個扇面是多少錢,一張條幅是多少錢,一個中堂是多少錢,都會標的很清楚,還會介紹一些弟子,作品是什么價格。
第四個手段是辦學。徐悲鴻的影響力跟他一直辦學有關,參與辦學是藝術家產生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顏文探有蘇州美專林鳳眠有西湖藝專即是后來的中國美院,劉海粟有上海美專。
做官或是進入主流機構,商業(yè)運作,媒體關注、辦學等,是古今藝術家成功的基本途徑。
大師是“炒”出來的
歌星、影視明星,都有經紀人,高調運用各種手段推廣包裝,甚至作家也開始包裝推廣。藝術界似乎有點遮遮掩掩。事實是,歷史上很多大師是被運用各種手段“炒”出來的。
錢曉征:炒作,推廣,運作,在今天已經無處不在,藝術界也不能幸免。
紀太年:這個問題不必回避。在很多領域,炒作,推廣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歌星、影視明星都有經紀人,高調運用各種手段推廣包裝甚至作家也開始包裝推廣比如美女作家,身體寫作等等概念。藝術界似乎有點遮遮掩掩。所以,我才說自己的幕后身份是藝術推廣人。我從不在公開場合這樣介紹自己的身份,就是因為,這個身份,在藝術界很尷尬,不被認可,雖然,我已經從事這項工作很多年。事實是+歷史上很多大師是被運用各種手段“炒”出來的。
錢曉征:也有一些藝術家是厚積薄發(fā),一舉成名吧,比如林散之,在官場上沒有擔任職務,也沒有辦學,早年也沒有商人運作,只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政治因素,日本的書道有人來訪,贊他為中國草圣。
紀太年:是的,你別忽略了“中國草圣”這件事,這個事件本身就有很大的新聞性,讓林散之名噪一時,受到媒體極大的關注。這個事件之后,有些商人就主動介入進行商業(yè)推廣了,這個推廣,不一定是林散之有意為之。正是這些因素,讓林散之深入人心,地位穩(wěn)固,蒸蒸日上。最近,林散之的價格又在極度飆升。相反,有一些畫家,在美展或是參加一些重要的活動,也可以一舉成名,但是,沒有后續(xù)的跟進,慢慢地也就沉寂下去了。這樣的例子很多,講起來都覺得遺憾。
傅抱石也算一個。作為一代宗師傅抱石的成功,跟兩件大事件有關。一是在1959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chuàng)作作品《江山如此多嬌》,再就是1960年由他率領江蘇畫家,進行了兩萬三千里的寫生活動這是把中國畫由古典形態(tài)向現(xiàn)代形態(tài)轉變的一個里程碑的活動,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今天看,在美術史上也留下輝煌的一筆。這兩件大事,讓傅抱石成為中國美術界一線明星。
錢曉征:林鳳眠、徐悲鴻,劉海粟,這三位藝術家在當時是三足鼎立,他們的影響力,分別取決于哪些因素?
紀太年:林鳳眠經常被人舉例,是靠資金運作成功的一個例子。
中國繪畫強調骨法用筆,林鳳眠的畫里幾乎是沒有,像林風眠這樣的創(chuàng)新畫家,很容易被歷史所忽略,那他怎么就成了中國畫大家呢,林鳳眠的影響力,資金運作功不可沒。解放后,因為政治因素,林鳳眠成了一個邊緣人物,但是,在一些海外華人圈里,他解放前的那種影響力并沒有消退捧,這就給畫商的運作留有空間,畫商對林鳳眠的系統(tǒng)推廣,加上林鳳眠在辦學上的成功,一生當中桃李滿天下,這些學生就是傳播他影響力的最好推手,奠定了林鳳眠和徐悲鴻、劉海粟三足鼎力的地位。
關于徐悲鴻,前面講的比較多了,他很典型,一方面他十分懂得自我炒作,加上他辦學,他的繪畫理念符合主流思潮所以他一直是主流的紅人,同時他廣交朋友,人脈很好。人脈好就是大家都捧你,政府捧,媒體捧,市場捧,朋友們捧,學生們也捧,自然影響就大了。
劉海粟也是一個懂得炒作自己的人,比如,他少年時代就說自己跟馬蒂斯,塞尚有交往,馬蒂斯、塞尚都認為劉海粟是藝術大師。還有他說周恩來找他談話談到夜里三點鐘。
錢曉征:但是,美術界一直有人對劉海粟存有質疑。關于劉海粟是不是康有為的弟子,江青是否給劉海粟做過模特,劉海粟是不是漢奸,周恩來是否調解過徐悲鴻與劉海粟之間的矛盾,甚至周恩來有沒有跟劉海粟夜談等等?!妒兰o恩怨》作者榮宏君就對南方都市報記者說過,“許多歷史全來自劉海粟自己的說法,缺少旁證,而且充滿了矛盾和疑點。”
紀太年:當然有人質疑了,還有人罵,說得很難聽。但是,畢竟,這些言論留下來了。甚至可以這么說,劉海粟就是在罵聲和質疑聲中,建立起自己大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當年德國的一個文化機構委托劉海粟編寫中國歷代繪畫作品選,一套十本,結果,劉海粟選編的是,九本都是古人的,第十本就是劉海粟自己的畫集。劉海粟把自己和歷代的大名家放在一個體系里。大眾不知道內幕的話,得到的就是這樣一個信息劉海粟和歷代的大名家是一個水平的。這種做法很能忽悠人的。當他的名氣足夠大的時候,他就是皇帝的新衣,他成了神話別人一般是不敢輕易懷疑的。質疑的人會是哪些人呢是水平相當?shù)娜?,知道他的履歷知道他成長過程的人還有就是他的朋友,同學,同鄉(xiāng)。比如最早質疑劉海栗的,是徐悲鴻那些人,都對他是知根知底的。
錢曉征:2000年他的學生寫了一部《滄海》,書中披露了劉海粟大量的隱秘的經歷,以及美術界的是非恩怨,幾乎顛覆了劉海粟此前的專記。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
紀太年:藝術大師的背后都有很多有分量的文字。成就劉海粟的就有一個關鍵人物傅雷先生,他為劉海粟寫了大量的文章,這些文章極大地占領了輿論陣地,把讀者全部洗腦傅雷就是那個時代最優(yōu)秀的藝術推廣人,當然他自己也贏得了聲譽。寫文章,先確立一個概念,不斷強化一個概念,然后把這個概念廣而告之。比如劉海粟就是藝術大師。
錢曉征:類似的還有張大千,畫壇有“東張西畢之說,就是西有畢加索,東有張大千。很牛的說法。
紀太年:“這件事起因于張大千1956年對畢加索的一次拜訪,在張大千的傳記里這么記載,張大千在加利福尼亞別墅與畢加索會晤。畢加索對張大千說:“這個世界上談到藝術,首先是你們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的藝術,當然,日本的藝術又是源自于你們中國,第三是非洲的黑種人有藝術,除此之外,白種人根本無藝術。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國人,東方人要到巴黎來學藝術?”這件事太有影響力了對提升張大千的地位,作用可想而知。
錢曉征張大千早年就顯現(xiàn)出很強的繪畫能力。
紀太年:是的,因為繪畫能力強,張大千早年就開始做假畫做石濤的假畫,甚至騙過他的老師,騙過吳湖帆這些當時一流的鑒定家和收藏家。
和畢加索會晤之后,張大千的身份就是東方藝術的代表人物。但是,他自己知道,他的畫,市場并不是在西方主流社會,主要是在東南亞的華人圈子,在國外,華人數(shù)量一直比較龐大。
錢曉征:今年五月,張大千的1 968年所作的巨幅絹本潑彩《愛痕湖》,以人民幣一億零八十萬元的天價成交,這是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同時,這一價格也創(chuàng)出張大千個人作品成交新紀錄,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市場價格新的里程碑。你認為,除去藝術作品本身的原因,有哪些外力因素促進張大千即使是到今天,依舊擁有這樣的聲譽?
紀太年:從藝術品自身的價值看,能夠跟他比肩的人當然有,卻沒有這樣的市場地位,為什么?為什么創(chuàng)造這個價格的是張大千,而不是徐悲鴻?不是林鳳眠?不是劉海粟?
前幾年搞過一個畫家排行榜,在100名現(xiàn)當代藝術家中選13位大師,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嵒都在這個里邊。這么多畫家當中,繪畫上都是有實力的,都是在這個時代給留下來了,那為什么會是張大千的作品過億了?
我們撇開藝術高低不談,只談畫外的功夫。第一,知名度張大千解放之后,一直在海外,在巴西住了一段時間,美國住了一段時間,然后回臺灣,張大千到哪里,新聞就到哪里,一直保持很高的關注度,其他的藝術家根本不具備他這種國際的影響力。
錢曉征:張大千就一直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里。
紀太年:對,這是決定他藝術市場紅火不紅火一個最關鍵的因素。第二,張大千由于比較早的進行了資本運作,并且有一些機構和團體包括出版人等參與運作,勢必為他建立了一個數(shù)量可觀的收藏家隊伍,這些收藏家會通過多種方式抬高他的聲望抬高他張大千也就等于幫助了收藏家們自己,因為自己手上有張大千的作品。從這一點上說大師就是這樣被炒出來的。
藝術市場進入模式化運作時代
未來的藝術市場,將是全面市場化、模式化運怍的時代,誰運作的好,模式新有創(chuàng)意,誰就能搶先,就能占領至高點。
錢曉征:“大師是炒出來的”,這個說法難免偏激,你這么說很危險,搞不好就耍被口水淹死。
紀太年:我這個說法不算偏激,偏激的說法是:沒有不好的歌星,只有不好的經紀人。我至少沒有這么說:沒有不好的畫家,只有不好的藝術推廣人。我說“大師都是炒出來的”,前提是:這個大師確實有大師級的作品,炒作,就是讓大師被更多的人了解。
我在這里還要做一個不算偏激的預言:未來的藝術市場,將是全面市場化,模式化運作的時代,誰運作的好,模式新有創(chuàng)意,誰就能搶先,就能占領至高點。
錢曉征:這些年,作為一個藝術推廣人,你在幕后‘做了那些工作?
紀太年:藝術市場進入模式化運作的時代,畫家不再是依靠一種模式成功,成功的方式有很多。這些年,我參與很多畫家的推廣,也潛心研究一些畫家的成名經歷,我總結出幾種有代表性的比較成功的運作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陳逸飛模式。
1 980年,陳逸飛懷揣38美元自費留學美國。剛到美國時,
陳逸飛靠給雜志畫插圖和到博物館修補名畫賺錢為生,他上學的路上要經過哈默畫廊,他一直夢想有朝一日能進八這個頂級畫廊辦展覽。終于有一天,陳逸飛敲開了哈默畫廊的大門。
陳逸飛成為哈默畫廊簽約的首位中國畫家。1 983年10月哈默畫廊舉辦陳逸飛首次個展,以哈默的名義,請了世界級的收藏家,開幕酒會上,陳逸飛的42張作品被一銷而空,紐約各大報刊一片驚嘆。陳逸飛在美國就此一鳴驚人,成了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
錢曉征:美國《紐約時報》就稱陳逸飛的畫風融臺了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叫人想起歐洲大師的名作?!惫嬂鹊闹魅斯┦坑H自撰文推薦:“他的畫是接近詩的,因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泵绹端囆g新聞》雜志將陳逸飛定名為“一個浪漫的寫實主義者,作品流露強烈的懷舊氣息,彌漫其中的沉靜與靜寂氛圍尤其動人?!边@些媒體的言論,足以說明陳逸飛當年的地位。
紀太年:是的,幾年時間,陳逸飛就躋身世界著名畫家的行列?!笆澜缰嫾摇边@個定位,陳逸飛應該想到,是哈默畫廊成功的運作推廣的結果,不然,在美國,誰知道你陳逸飛?跟陳逸飛差不多實力的陳丹青,在美國有這樣的聲譽么?陳逸飛和哈默畫廊合作了12年,賣出了500多幅畫作,全世界收藏家爭相購買他的作品,連美國的基辛格,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印尼的蘇哈托等各國政要也收藏他的畫。因此,他的畫在藝術市場持續(xù)看好,價格居高不下。
12年合同期滿,哈默畫廊想繼續(xù)和陳逸飛合作但是當代國際上最具盛名的英國瑪勃洛畫廊早就盯上了陳逸飛。1 995年陳逸飛和瑪勃洛畫廊簽訂了三年合同,成為瑪勃洛畫廊簽約的唯一的亞洲人。陳逸飛說:“我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就是與國際上最負盛名的英國瑪勃洛畫廊簽約?!辈贿^,我在一個資科上看到,哈默畫廊對陳逸飛投奔瑪勃洛畫廊頗有微詞,感嘆,中國畫家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
哈默是一位傳奇式人物,被譽為“20世紀最大膽、最富于冒險精神同時也是最精明的商人、投機家、實業(yè)家”。他不僅親自撰文為陳逸飛鼓吹,還做了一件讓陳逸飛在中國迅速“紅”起來的大事。鄧小平以個人的名義請哈默來中國訪問,哈默接受邀請來到中國,他帶給鄧小平的禮品就是一幅陳逸飛的油畫《周莊》,哈默說這個禮物雖然是我?guī)淼?,但是是你們中國最?yōu)秀的藝術家的作品,他叫陳逸飛。當時鄧小平哪里知道誰是陳逸飛。很快,國內的媒體開始關注陳逸飛。
錢曉征:陳逸飛模式,是西方畫廊運作模式的成功案例。
紀太年:第二種模式是范曾模式。
范曾模式里,榮寶齋最早介入,他們之間是一種捆綁式的關系。八十年代初,榮寶齋首先敏感到中國藝術市場即將紅火,就在全國各地收畫。那個時候,榮寶齋選擇了范曾,將范曾早期的作品包下來。后來,榮寶齋每年搞一個范曾作品年度展2009年的范曾畫展,開幕的當天,參展作品就全部賣光,4800萬。
范曾的成功更多的來自他的個性,他的性格里一直就有這種自我推廣的能力。24歲那年,范曾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yè)他當時就去拜會了兩個人:郭沫若和沈從文。范曾帶著他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文姬歸漢》去見郭沫若。后來范曾說:因為我創(chuàng)作此畫的最初沖動,乃是由于看了人藝上演的郭沫若的《蔡文姬》。我完全沒有想到郭老看到此畫后竟激動得夜不成寐,半夜起來題了一首五言古風”漢家失弘馭,四海繁兵馬。千里不聞雞,獸多人轉寡。我蒙賢王救,寄身穹廬下……”
錢曉征:范曾在當代活著的藝術家中知名度和影響力,部足夠大。
紀太年:范曾采取的手榴彈或炸藥包的方式平時會有一些小的手榴彈式的信息出來,說他去和名模約會啊,搞展覽啊出版畫集啦,關鍵的時候會來一些猛料。范曾一生中,做了幾件大事。1983年,在岡山建立“范曾美術館,中國當代活著的畫家建美術館,范曾是第一個。當時,爭議很大,中國比他好的畫家比他資格老的不知道有多少,為什么選他呢?但日本的財團就是選他了,指名道姓地選擇他。
錢曉征:建“范曾美術館”的建議書是日本岡山日中友協(xié)會長赤木五郎、檉園記念財團理事長松田基寫的,而且是直接寄給范曾,范曾當時比較小心,當即寫信給中國駐日大使宋之光,詢問美術館建立的目的宋大使親筆回信,表示:詳細情況有待了解,倘屬友好行動,則應予支持。
紀太年:其實,范曾很會做人,為人也豪爽。1 987年,49歲的范曾赴日本東京大孤、岡山舉辦畫展,畫展大獲成功,籌得幾百萬,為南開大學捐建了一座東方藝術大樓。
錢曉征:后人稱這座東方藝術大樓是范曾~筆一筆畫出來的。那時候,范曾自己并沒有錢。在得到之前先是全力付出能這么做,需要氣魄和胸襟。
紀太年:當年這個舉動,就體現(xiàn)范曾的野心和他的大手筆。他做的事,絕對不是一般人做的出來的,所以,他的成功,是功夫在畫外。了解范曾的人都知道+范曾為人很講義氣,很江湖氣,樂于助人,從不小氣。人家找他幫忙,說范老師我要請人辦事,你能送我一張畫嗎?他會說哎呀,一張夠嗎,嗯,三裁的好像不夠吧,改整張吧。他就是這樣,總讓別人欠他的,然后別人就會加倍回報他,他這樣就會行成一個氣場,久而久之,經年月累的最后造成一個大氣場。
錢曉征:范揚也是這個個性,生性豪邁,做事大氣這是范家人的過人之處。范曾模式中有榮寶齋介入,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機構的運作模式。
紀太年:第三種模式,是吳冠中模式。
吳冠中早年也是喜歡干一些出格的事情我看過一個資料,當年教務長潘天壽,要每個同學在畢業(yè)紀念冊上畫一張自畫象,吳冠中畫的是一張輪廓,沒有鼻子沒有眼睛沒有嘴巴,那本畢業(yè)紀念冊里,吳冠中的畫顯的尤為突出。吳冠中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從商業(yè)運作來說,萬達的介入對吳冠中的成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1999年大連舉辦建市百年慶典時,吳冠中來到大連+來到寶王月齋。他看到萬達集團有他的《香山春雪》《潑墨漓江》,《竹舍》等作品,很是激動。他問:”這些作品曾經流到海外的,怎么會又在這里?”《香山春雪》是當年吳冠中在美國辦展時送給一位美國朋友的,沒想到這幅作品被萬達集團買了回來。從此,吳冠中與萬達集團建立了良好關系。此后,萬達集團又在吳冠中指點下,陸續(xù)收購了他近20幅作品。萬達集團先后共藏有吳冠中畫作70余幅,大多是吳冠中的重要作品。
錢曉征:2004年6月,萬達集團拿出這70余幅作品做了一個吳冠中全球巡展,代表中國在法國巴黎參加中法文化年活動,引起轟動,7月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全國政協(xié)主席賈慶林親臨現(xiàn)場參加開幕式。
紀太年:這個冠名為“情感·創(chuàng)新——吳冠中水墨里程”的世界巡展,為何首站選在巴黎?王健林說巴黎是世界藝術之都,又是吳冠中當年求藝的地方,有特殊意義。我們可以在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國有世界級的大師,中國也有能收藏世紀級作品的世界級大企業(yè)。
錢曉征;早在1 992年,大英博物館就打破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大型個人畫展。
紀太年:這也是吳冠中一生中最關鍵的一件大事,大英博物館從來沒有為活著的畫家做過畫展,然后吳冠中就和大英博
物館聯(lián)系到了一起,意味著吳冠中是東方最優(yōu)秀的藝術家。由此,吳冠中獲得了極大的知名度,吳冠中做到了,這就是成功。在這個背景下萬達集團聯(lián)手中法文化年組委會、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推出吳冠中水墨畫世界巡展,這里要強調的是,這個巡回展,展出的是萬達集團收藏吳冠中的畫。萬達這個舉措,名利雙收:
錢曉征:這個事情很興奮的,有新聞價值,世界媒體都圍過來了,影響力巨大。吳冠中跟法國很有淵源,曾獲法國文化部最高文藝勛章和巴黎市金勛章,以及法蘭西學院通訊院士稱號。
紀太年:在法國獲得這些榮譽,吳冠中也是中國第一個人。就憑著吳冠中在英國,法國獲得的這些榮譽,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言而喻?,F(xiàn)在吳冠中都90多歲了,還是喜歡不停地折騰,他心態(tài)好有時候就像小孩子一樣,很好玩,他生活得很簡樸,自己一直就住在不算寬敞的公寓樓里。
錢曉征:吳冠中模式,是企業(yè)介入的資金運作推廣模式。
紀太年:第四種模式,是新文人畫模式。
新文人畫模式,陳綬祥是核心人物。陳綬祥的身份是美術理論家、畫家,美術教育家,文化學者,他也是“新文人畫”的倡導者,組織者,領導者和理論發(fā)言人。
錢曉征:邊平山是最早的發(fā)起者之一?!蹲x書》有一篇文章,介紹過新文人畫崛起的過程:1 989年,邊平山和季酉辰找了陳綬祥,最后,他們一起策劃將展覽定名為“中國新文人畫年展”每年舉辦展覽和學術研討會。當時,陳綬祥提出要堅持搞15年至少10年。
紀太年:新文人畫的活動一直堅持到1997年,不到10年。1 989年4月,中國新文人畫展暨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第一次年展,參展的作者有:邊平山、季酉辰、王和平、陳平,田黎明,趙衛(wèi),王孟奇、瞿春陽,方駿,朱新建,江宏偉,徐樂樂,趙俊生,盧禹舜,馬建培,常進,陳向迅、聶鷗、羅思聰,劉進安,申少君,李清賢、張修竹,王彥萍等。研討會開了三天。薛永年杜暫森,劉龍,陳履生,孫克,趙力忠、鄧福星,水天中,郎紹君,劉驍純、栗憲庭、陶詠白都參加了研討會,規(guī)格很高。
錢曉征:陳綬祥當時很有號召力,因為新文人畫,他差不多成了當代中國畫群體的教頭??上Ш髞頉]有如他所愿,堅持10年20年。
紀太年:運作新文人畫,關鍵的點是每年一次大型展覽和研討會。做這樣的活動,有一個細節(jié)不能忽略,就是做活動需要錢,錢從哪里來7這也是后來活動做不下去的一個秘不示人的原因。開始的做法是:參展畫家每人無償交一些作品,再找來一些投資人,把畫給投資人,投資人提供展覽需要經費。做了幾年以后,新文人畫這個群體中,~些人的名氣出來了市場也很好了,就不愿意無償提供作品了。在加上其它各種原因,新文人畫的活動,沒有像陳綬祥最初設想的那樣堅持做15~20年。果真能如陳綬祥設想的那樣,這個新文人畫的發(fā)展定然不是今天這樣的影響力。
藝術家應該回到畫室去
我認同常進說的那句話:藝術家還是要純粹一點。純粹,就表現(xiàn)在,對藝術要虔誠和真誠,面對刨怍,不要有雜念,不要受市場的干擾。推廣的事,就交給推廣人吧。這是社會分工。
錢曉征:這些年,研究總結了各種成功的推廣模式,你有什么體會?
紀太年:一般情況下,成功的運作必須是三位一體,投資人,藝術家,推廣人,這就組成了一個三角關系,三足才能鼎立,才能撐起一個面。如果這三個人的性情相投,方法得當,就必然能所向披靡。
這三個人中,中心人物是畫家畫家要解決的是觀念問題,是否配合推廣人的吆喝。畫家要認同一個觀點,這個時代誰吆喝的早,誰就多一份成功的把握誰吆喝的有力度,誰就可能站在這個時代的最前沿。畫的不好是畫家的責任,畫家的作品有沒有知名度和影響力,不一定是畫家的責任而是藝術推廣人的責任。前提是畫家要信任推廣人,就像歌星影視明星將自己交給經紀公司,經紀人一樣前提是信任這個經紀公司,這個經紀人合適自己,有能力推廣自己。
這三位一體中最重要的是推廣人的能力,他能發(fā)現(xiàn)畫家,并尋找合適的投資人?,F(xiàn)在不缺投資人,手上拿著錢等著投資的人不難找,也不缺乏優(yōu)秀的藝術家缺乏的是優(yōu)秀的成氣候的藝術推廣人隊伍,至少,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藝術推廣人群體。推廣人必須具備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有全盤的控制能力,要能寫能說能組織活動,能有人脈,有號召力,有謀略有眼光,那才是一流的推廣人。
錢曉征:陳綬祥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推廣人,他成功推廣的不是一個畫家而是一群畫家,非常了不起,很多畫家都在新文人畫這個團體中得益。你在幕后做藝術推廣人這些年,你覺得藝術市場有潛力么?
紀太年:當然潛力太大了,我的感覺,有很多很多投資人,手上拿著很多很多的錢希望有有眼光、有權威、有資歷有誠信度的藝術推廣人,幫助他們如何投資藝術品。就像當年的陳綬祥,他對出資人說:這些畫如果明年不增值,我加了利息全部回收?,F(xiàn)在許多投資人大多數(shù)是商界的精英,對藝術品有熱情卻不一定有眼力,長期以來,被假畫、假拍、甚至假出版物欺騙很多藝術投資人,都交了太多的學費,很寒心。
錢曉征:為什么市場如此需要,而藝術推廣人卻隱藏在幕后呢?
紀太年:主要是因為,在國內目前缺乏一個安全的運作模式三位一體的框架體系經常會被破壞掉,其中主要破壞者就是畫家,所以投資人和推廣人都沒有未來。這也是中國藝術市場不規(guī)范的核心原因。
錢曉征:為什么畫家會成為破壞者?
紀太年畫家一旦有了名氣他認為首先是他的畫好,會覺得自己就可以做到,干嘛還要讓推廣人做呢。有一些藝術家,有了一些名氣以后,就不顧事先的約定,擅自修改條款,還有一些藝術家成功以后,即便他自己遵守規(guī)則,他的家人也會出來干預。凡此種種,都讓推廣人沒有安全感,沒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錢曉征:這些問題,在70、80后年輕一代畫家這里,會好一些。
紀太年:是這樣。年輕一代的畫家接受的教育不一樣,成長的環(huán)境也大不同了,觀念跟老一輩畫家也不同,不過,畫家這個群體的成熟需要時間。所以,我預言未來必然是藝術市場進入全面模式化運作的時代,將有更多的藝術推廣人,從幕后走向前臺。
錢曉征:這是你希望的理想的狀態(tài)?
紀太年:我希望的理想的狀態(tài),就是投資人,藝術家,推廣人,要三位一體,同心同德,遵守約定,互利互惠。
成功地推廣一個畫家,不是一種力量能完成的,這里面有很多門門道道,不是登登報紙,上上電視就能成功的沒這么簡單。運作推廣一個畫家,就像運作一個企業(yè)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很多策略和管理。這個過程中,大家一定要目標一致,行動一致,要暢通地溝通不能三心二意,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這三者當中推廣人和投資人都是可以做到的,因為他們相對理性,目的也很明確:成功推廣一個畫家,從中獲利。
錢曉征:藝術市場的規(guī)范是大家期待的,但是,藝術品畢竟不完全是商品,比如我是畫廊經營者,我做不到把畫廊像我的其它企業(yè)一樣去運作。
紀太年:投資人和推廣人重在利,這個不要去回避,這么說不是不尊重藝術,而是角色的分配。你作為畫廊經營者,就應該以企業(yè)化的方式運作藝術品,讓藝術家的作品,通過你的畫廊,走向更大的市場。作為畫家就要把外面的事交給推廣人畫家自己就應該回到畫室,安心畫畫。
這個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中,三方面必須是平等的,是清醒的,分工是明確的。我要強調的是這個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其結果,最終的受益者一定是畫家本人。
錢曉征;西方畫廊已經有一套規(guī)范的運作模式,但是到了中國,這些游戲規(guī)則就未必行得通,這是國情??赡苓€是要尋找適合中國藝術市場的推廣模式。
紀太年我這些年在花很多的時間,去研究畫家的成名經歷就是想找出共性的東西,把它總結出來。比如,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傅雷,他是怎么做到的?當時對他的評價是:左手托起黃賓虹,右手托起劉海粟,沒有傅雷就沒有他們的今天就像當年陳師曾力舉齊白石一樣。他們都是有實力的操盤手,他們的周圍都擁有很好的人脈,擁有媒體,他們自己有能力熟練地游刃有余地控制局面。
吳冠中,范曾等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他們大多敢于付出,所以才有回報。他們有自信有胸懷,有大的氣魄,比如范曾,在他自己還沒有錢的時候,就能拿出幾百萬來投資蓋一棟東方藝術大樓想想:有幾個畫家能有這個氣魄,有這個氣魄的畫家就一定會有回報。
錢曉征:他們?yōu)榇艘苍馐芎芏喾亲h。
紀太年:非議也是關注。
錢曉征:你這樣強調炒作的絕對作用,會不會有誤導作用?
紀太年:你覺得我有這個影響力么?我沒有力量誤導任何人。誰都不可否認,炒作,在藝術圈早已存在。我認為,現(xiàn)在我們要討論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炒作”,而是“如何適當?shù)?,?guī)范的炒作。就像商品要做廣告,廣告就是炒作。商品能做廣告,但是,商品不能做虛假廣告。
錢曉征:影視娛樂圈睫處可見惡意炒作,藝術圈也有人曝光拍賣和藝術市場中存在的各種潛規(guī)則,你怎么看待這些現(xiàn)象?
紀太年:我當然不提倡惡意炒作。所有的藝術推廣手段前提都是建立在適度的基礎上這也體現(xiàn)推廣人的綜合素質。藝術推廣人不需要對美術史負責,但是需要對投資人負責,他要讓投資人的投入有回報:也需要對畫家負責畫家經過推廣人的努力,能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藝術推廣人這個群體,需要社會化規(guī)范化,規(guī)?;?。
錢曉征:怎樣才能做到社會化,規(guī)范化規(guī)模化?
紀太年:這個時代的畫家,一方面要認識到綜合推廣的作用和必要,另一方面,畫家也要回歸自己本色。就是說,畫家不應該自己面對市場,不能自我推廣,應該回到畫室去,把精力用在創(chuàng)作上。我認同常進說的那句話藝術家還是要純粹一點。純粹,就表現(xiàn)在,對藝術要虔誠和真誠,面對創(chuàng)作,不要有雜念,不要受市場的干擾。推廣的事,就交給推廣人吧,讓推廣人走到陽光下,這是社會分工。唯有如此,推廣人才能社會化規(guī)范化,規(guī)?;?。
錢曉征:作為一個藝術推廣人,你對未來有信心么?
紀太年:蕭平老師為我的《用左眼看藝術家》寫序言,題目叫畫家真摯的朋友。他在序言中這樣寫到:“畫家稱紀太年為真摯的朋友,社會上許多人譽紀太年為畫壇不拿工資的宣傳部長”。我想,這些評價是對我的抬舉,同時,我也把這些評價看作是對我這些年從事藝術推廣人工作的認可。我將以此自勉,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投資人和畫家都認可的優(yōu)秀的藝術推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