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茗兒
一位女同事,3年沒置過一件正經(jīng)衣服,卻在兩年之內(nèi),斥資7萬余元添了兩臺相機和各種口徑的鏡頭。
一位老同學(xué),家里電視不裝有線,外出從不打車,卻在工作的第一年,耗資上千元買了一套進口刀具。
身邊還有許多個案,在生活的某一方面很節(jié)省,卻在另一方面一擲千金。
我就見到過一些人,開著還算不錯的車,卻為便宜幾毛錢的醬油跑好幾個超市;還遇到過一些人,手里明明沒幾個錢,卻出門打車、下班泡吧,到處付賬埋單……
我們身邊的不少人,都會依據(jù)個人的興趣,設(shè)定自己的花錢指標(biāo)。然后在這個指標(biāo)的精神指導(dǎo)下,劃分各種消費的權(quán)重。權(quán)重高的,即使再貴也在所不惜,權(quán)重低的,即使再便宜也覺得昂貴無比。
比如,朋友A熱愛珠寶,那些玉啊、翡翠啊,只要看上了,幾千上萬都不在話下,不過她會覺得別人上萬元的筆記本電腦相當(dāng)“奢侈”;朋友B手中好幾套房子,怎么說也身家好幾百萬元了,卻覺得別人穿幾百元的衣服鞋子太“腐敗”……
所以,你經(jīng)??梢钥吹郊彝ナ杖胂喈?dāng)?shù)募彝?消費取向卻大相徑庭。
能否想象,隔壁家寶寶穿名牌衣服,喝進口奶粉,上早教班,他的家人卻天天趕在超市打烊前去淘打折蔬菜?樓上的主婦天天逛早市,整日在動物園、五道口淘衣服,熱衷于在小區(qū)論壇團購各種小物件,哪天在車庫遇到才發(fā)現(xiàn)她居然開VOLVO S40?
這奇怪嗎?一點兒也不。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隱形的賬本。在這個賬本上,看得見的是花錢的數(shù)字,看不見的是千奇百怪的資金流向。
就像每一枚硬幣都有它的出口一樣,有的出了A口,偶爾出B;有的出了B口,從不出A;有的永遠(yuǎn)出C,目標(biāo)恒定;有的A、B、C、D四口均沾……所以,你家的錢,我家的錢,他家的錢,有可能交叉碰頭,也有可能各司其職。
那天,朋友在我面前憤憤不平:我們樓的電梯工都穿名牌內(nèi)衣!小區(qū)里一個保姆居然有私家車接送,女兒還上劍橋英語!
他的言外之意是:這些行業(yè)的人都應(yīng)該過著節(jié)衣縮食的清苦日子,這么講究品質(zhì),簡直是燒包!
還經(jīng)常聽到類似的艷羨,某某的生日禮物居然是車鑰匙,某某居然剛從歐洲旅游回來,某某居然拍了上萬元的旅游婚紗照……而這些個某某,不是別人,正是和我們收入相當(dāng)?shù)耐瑢W(xué)、同事、同行,明明知道彼此荷包的重量,可別人卻過得如此享受,而我們自己的日子很是寡淡!
靜下心來有沒有這樣想過:我們看到的只是別人鋪在表面上的耀眼浮華,卻沒有接觸那些簡字打底的生活本色。
電梯工可能讓本已簡單的早點午餐再簡陋一點兒,從牙縫里省出了一件名牌內(nèi)衣,那天正好提著袋子被你瞅見了;有私家車的保姆可能本身家境就不錯,出來做保姆,僅僅是為了讓自己有個事做;某某是有車了,但他們已經(jīng)半年沒出去吃過飯了;某某是旅游了,但可能壓縮的是衣服上的開銷;某某是拍了婚紗照,但他家不像你家有檔次不低的單反相機……
我們往往會依據(jù)自己的消費指標(biāo)為口袋里的金錢標(biāo)定方向,卻不斷艷羨別人荷包里流出的消費大餐。沒事時,翻翻自己的賬本,盤盤自己的開銷,是不是也挺令人艷羨的?你所擁有和看重的,別人一定都有嗎?
我們就是這樣,對別人局部的光鮮生活羨慕不已,卻往往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所有人家都一樣,即使盆滿缽滿,也不會處處揮金如土;即使寅吃卯糧,也不會處處捏緊口袋。
就像每一枚硬幣都有它的出口,當(dāng)你已然出了A口,就別再死盯著B、C、D口,那里涌出再多的東西,也只是別人的選擇——不論是誰,永遠(yuǎn)都看不到別人賬本的全部。
(摘自《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