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莉
摘要:跨聯(lián)前指是指通過添加必要的語境假設,結合語境中的明說內容對話語中的隱含信息進行推理確認的過程,跨聯(lián)前指解決的任務之一就是確認后述話語中的前指詞(多為有定名詞短語)的指稱對象。語言學家從諸多領域對有定名詞短語和有定性進行研究。以大腦模式和大腦表征理論為基礎,時有定名詞短語的特征進行分析闡釋,是從認知領域對其進行的研究。
關鍵詞:跨聯(lián)前指;有定名詞短語;欠腦模式
1跨聯(lián)前指和有定性
1.1定義
跨聯(lián)(bridging)一詞是由心理語言學家H.H.Clark于1977年首次提出并使用,他把這種語言現(xiàn)象定名為跨聯(lián)指稱(bridging reference),指話語中的指稱詞指代不明顯,需要對話語中的明說內容進行跨聯(lián)推理(ddging inference)的語言現(xiàn)象??缏?lián)前指(bddZjng anaphora)是間接前指中的一種典型情況。具體指通過添加必要的語境假設,根據前述話語中的明說內容對后述話語中隱含的指稱對象進行確認的過程。從句法形式看,后述話語中的前指詞通常為有定名詞短語(由定冠詞出c引導的名詞短語)。
有定名詞短語活躍于人們的日常語言交際過程中。對其特性即有定性(deftnitenes)的研究層出不窮,與之相關的理論如Clark&Haviland(1974,1977)新信息一已知信息約定(New-cjyen ContracO,Add(1990)可及性理論(Acccssib出tYAndysi曲。w,Chale(1994)激活理論(Activation)。M,CharoⅡcs(1999)突顯理論(Salierice),Langackcr(2001)側顯理論(Pmc)等;以及從認知角度研究的可識別性(ientifiability,從語法角度研究的有定性等。在研究有定性時,上述理論均發(fā)現(xiàn),間接前指中,前指詞與先行詞之間不存在嚴格的共指關系(co-reference),它們之間的語義或語用關系不是明說的,必須通過某種添加的隱含推測或語境假設才得以相互確認。
1.2研究
根據Clark對跨聯(lián)的定義及研究,下列例句都屬于跨聯(lián)指稱的情況:
(1),]met a man yesterday,The msn told me a story,
(2)I met o nlan yesterday,The bastard stole au my money。
(3)I walked into the loom,The windows looked very bringth
在Clark看來,只要后述話語中的前指詞和前述話語中的先行詞不是同一個名詞,就產生跨聯(lián)現(xiàn)象。但是根據跨聯(lián)前指的特點,先行詞和前指詞必須通過某種隱含的推理假設,根據話語中的明說內容對非明說內容進行推理才得以確認。而例(1)和例(2)中,后述話語中的the man,the bastard分別是對前述話語中的a man的再述,它們之間存在著共指關系,因此不屬于跨聯(lián)前指,而例(3)中,句中雖然沒有明確說明房間都有窗戶,但是根據人們的常識,房間應該有窗戶,因此判斷句中的窗戶應該是“我走進的房間”的窗戶”。
自Clark提出并和Haviland(1977)從心理語言學角度研究跨聯(lián)指稱后,語言學家對跨聯(lián)的研究可謂日益興盛,緊接著,Sanford&Garrod;(1981)亦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對其研究,并提出場景模式(the scenario model)對前指詞的指稱對象進行判斷。Sidner(1983]從計算機語言學領域出發(fā),提出焦點模式(oc focus model);Erku&Gundel;(1987)受其啟發(fā),在同一領域,提出主題模式Ohe topic model);日本學者丁omokoMatsui(1993,1995)從關聯(lián)理論角度,提出關聯(lián)理論模式ohcrelevance-theoretical model);Huang Yan(1987,1989,1994)從Neo-Gricean語用理論方面繼續(xù)完善。
本文認為,信息可以分為新信息和已知信息。讀者或聽者在交際中是選擇新信息還是已知信息,其依據就是話語中提及的信息能否在他們大腦中產生大腦表征,如果作者提供的信息能夠在讀者或聽者大腦中產生大腦表征,說明這部分信息對讀者來說是可及的,可識別的6dentifiable,),也就是已知信息;相反,如果讀者不能識別作者提供的信息,則這部分信息是新信息。解決跨聯(lián)前指的指稱對象,即欲確定后述話語中的有定名詞短語的所指,關鍵是讀者或聽者能夠識別作者在前述話語中的隱含信息,如何利用推理假設,將作者的話語合理地聯(lián)系井準確地指出其所指。本文擬根據大腦模式和大腦表征理論,來探討跨聯(lián)前指的指稱問題。
2大腦模式和大腦表征
大腦模式(mental model)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Craik在1940年首次提出,之后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于80年代使用。Johnson-laird認為大腦模式由兩個特點:一是有限性;二是可計量性。有限性指由于人們能力有限,對于某一信息持有的大腦模式是有限的,對看起來無足輕重或細枝末節(jié)的信息進行的大腦表征也是有限的:可計量性指對于他們可能遇到的,聽說的,閱讀到的或思考的每一個情境,交際者大腦中沒有一個預先存儲的表征,如何從語篇或文本的描述中構建情境的大腦模式,是受一些復雜的。有效的機制約束的,而且為理解語篇形成的大腦模式又能闡釋這些機制。
表征指信息或知識在心理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記載的方式。在適當的條件下,自然界中任意一種自然現(xiàn)象都可用來表征與之在某些方面相似的另一種現(xiàn)象(Sperber&Wilson;,2001:227)。如樹木的年輪可表征樹木年齡;旗幟可表征一個國家和民族:鮮花可表征慰藉等。大腦表征指百科知識在大腦中以某種狀態(tài)存在,包含在大腦模式中(Carrthanl,2001:18,14),根據Gamham的觀點,大腦表征存在兩個假設:一,由知識或信息組成的大腦表征內容是不斷增長且日趨豐富的,交際雙方在交際的同時。互相理解話語及語篇涉及的知識,大腦模式中的表征內容不斷充實,雙方無需等到交際結束時再重新理解話語信息。即使在某一句話內,表征內容也在不斷更新,這種為形成大腦表征而付出的努力是在大腦模式的框架內運作的;二,對語篇形成的大腦表征。產生了一個語境,這個語境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闡釋當前語篇;對當前語篇的理解闡釋,又能不斷更新已經形成的大腦表征內容,進而影響對下一語篇的理解。
上述理論重要的應用之一是可以用來限定對有定名詞短語的闡釋。例如“the table”,用于典型地指稱某一特定類型
的桌子。但是現(xiàn)實世界及虛擬世界中存在成千上萬同種類型的桌子,沒有一個具體的語境,很難解釋the table究竟指哪一張桌子。若在一個組織有序的語篇中,the table的所指就一目了然了,這時大腦模式的任務之一就是提供the table可能指代的人或物的表征,大腦表征內容是不斷增長的,隨著交際的進行以及對語境的進一步理解,對the table形成的大腦模式也隨之增長豐富。
由上文得知,大腦模式的構建受復雜機制的制約,是有限的,因此大腦模式中只能包含?語篇以某種方式特定介紹過的對象。對讀者來說,最認可的或最可及的信息就是語篇以一種明確提及的方式將信息介紹到讀者大腦模式中,繼而形成對此部分信息的大腦表征。例如1 walked into a room The table…,這個語境介紹了一個典型的人物“I”,走進一個房間,房間的特征,構造等信息,語篇把這些信息明白無誤地“告訴”大腦,大腦形成了對上述信息的大腦模式。也就完成了前指詞的指稱確認。
3分析
(4)John bought a new car,2:Lhe engine needed tuning,(camham,2001:26\
據Clark的研究,先行詞a Car和有定名詞短語theengine看似毫無關聯(lián),因此需要跨聯(lián)推理來確認兩者的指稱關系。根據New-Given Contract,語篇中使用定冠詞the,就說明這個有定名詞短語的信息是已知的,和前述話語有某種內在關聯(lián),是作者和讀者之間通過適當的交際語境建立的默契。例(4)中,根據人的百科知識,車輛都有引擎。由此可以判斷后述話語中的the engine應是第一句提及的a Car的引擎,再看下例:
(5)Jotm bought a new car,The beer was warm。
依據同樣的理論,the beer也是已知信息,其指稱對象是acar。但是thebeer和acar究竟有多關聯(lián),讀者能否識別二者的關系,還有待確認。根據關聯(lián)理論中的最大關聯(lián)原則,作者提及the beer,一定有充分的理由。否則例(5)被視為一則毫無意義的信息,也就不存在交際的必要了。假設例(5)的語境是合理的,讀者即使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卻很難作出the bcer和a ear之間的關聯(lián),最后只能認定這個語境缺乏連貫性。
現(xiàn)用大腦模式分析例(4):
根據人們具有的關于ear的百科知識,讀完a cW,大腦立即形成有關ear的大腦表征一車的零部件,如何駕駛:和駕駛有關的法令等。人們構建car的大腦模式,不僅僅是車輛本身,必備的零部件等同時包含在oar的大腦模式中,engine和ear的關系應該從屬于大腦構建的ear的大腦模式中,由此the engine的指稱對象得以確認。大腦模式理論強調,依據語境構建的大腦表征內容是日趨豐富的,最初讀者形成ear的大腦表征內容是很有限的,或許只包括顏色,外形等常規(guī)元素,隨著交際的深入,表征內容繼續(xù)得以擴充,除了顏色,外形之外,車輛的零部件等也漸漸進人大腦模式中,引擎是車輛的必備元素,這樣讀者就能確認其所指了。
如果從前述話語整體上進行分析,讀完第一句話,讀者構建了一個J0hn buying a new ear的大腦模式,關于car的常規(guī)元素及百科知識被迅速激活,而且是以一種人們在長期記憶中存儲的,即時顯現(xiàn)的方式被激活。Car的百科知識告訴我們車輛有引擎的信息,這則信息緊接著又激活了engine的大腦模式,結合前后語境,對ear的表征內容即時更新,日漸豐富。正是借助于大腦表征和大腦模式的推理,才解決了有定名詞短語的指稱對象。
(6)…way harming to Essex。but 1 wrote a letter,Theaddress went t0 Secretary Peter,
再以/6)為例,有定名詞短語the address有兩個待選的指稱對象Essex和。letter,它們具有同等地位。艾塞克斯鎮(zhèn)的地址和信的地址都有可能被讀者接受,這種情況下如何取舍
陳述話語中有兩個待選的先行詞,在這個語境下判斷前指詞的所指內容,實際上是讀者或聽者在努力尋找哪個先行詞更關聯(lián),也就是如何理解作者或說話者的意圖,這與關聯(lián)理論,Grice合作理論的假設是一致的。例(6)中,判斷theaddress的所指內容,是一個隨著交際進行,不斷更新豐富最初構建的對Essex和a letter的大腦模式的過程。這個豐富大腦模式內容,確定theaddress的所指的過程,需要人們付出注意力和努力。以處理那些有關聯(lián)的信息。這一點符合關聯(lián)理論的認知即最大關聯(lián)原則:而確認the address的所指內容,就是讀者或聽者通過努力并取得效果的那部分關聯(lián)符合關聯(lián)理論的交際原則即最佳關聯(lián)。
讀完…h(huán)arming t0 Essex,讀者會形成一個艾塞克斯鎮(zhèn)的大腦模式,人在長期記憶中存儲的和Essex相關的百科知識同時被激活:
Essexa town in Endand
——the locatlon/address
——the size/population
——etc,
同樣,讀完aletter,letter的百科知識被激活,構建的大腦表征如下:
Letterthe address——
the envelope/postage——
the addressee
——etc
同時,由letter的大腦表征形成一個特定的語境,這個語境會改變且豐富前一個大腦表征內容或即時更新當前的大腦表征內容:
Essex——Essex University
——why js讓a harming way?
——cte
Lette~what about the content?
——why did“]”write the letter7
——ete,
隨著交際的深入,讀者讀到the address",,對先行詞形成的大腦表征內容繼續(xù)豐富:既然對艾塞克斯鎮(zhèn)不利,因此“我”寫了一封信,那么“我”寫信的原因是什么?“我”寫的信寄往哪里?顯然有關letter的細節(jié)更為關聯(lián),信的地址,內容等,自然是讀者需要付出努力關注的。努力的付出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信息表達的形式和語境接受的難易程度,既然讀者更易接受letter的語境,有了這個期待和取得的效果后,關于letter的大腦表征內容會愈加豐富。由此聯(lián)系:theaddress went to…,讀者顯然認為the address和“我”寫的信有足夠的關聯(lián)性。由此確認the address的指稱對象:門a\The address 0f that letter went to Secretary Peter,
4結束語
結合語境對先行詞構建大腦模式和大腦表征,進而判斷同一語篇中的有定名詞短語的指稱對象是跨聯(lián)前指的一個有效解決方法。遇到具體的先行詞,哪些實體被介紹到大腦模式中,它們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相互關聯(lián)才能被讀者或聽者激活,這些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跨聯(lián)前指是很活躍的語言現(xiàn)象,其前指詞即有定名詞短語的特性及句法形式很復雜,尤其是前述話語中出現(xiàn)兩個具有同等地位的待釋的名詞短語。如何取舍有定名詞短語的指稱對象,還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本文希望有更完善的方法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