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英
摘要:英語測試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英語測試方法與英語教學方法有著千絲萬縷妁聯(lián)系。測試方法常常受到教學方法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以往的英語教學方法和測試方法進行分析,對大學英語測試的走向闡釋了自己的看法。指出把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聽說讀寫并重、重視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等在英語測試中得到體現(xiàn)。
關鍵詞:英語教學方法;變革;英語測試;走向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測試方法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為適應特定的社會需要而產生的。教學必須滿足社會的需要,測試方法也要與社會的需要相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迫使教學方法不斷變革,教學方法的改變必然帶動測試方法的變革?;仡櫧虒W方法和測試方法變革的歷史,可以為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英語測試的新走向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對以往教學方法和測試方法的分析
每一種教學方法或者測試方法都不是憑空編造出來的,都有其理論基礎,涉及英語教學和英語測試的理論,主要是語言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理論,語言學是研究語言的本質、結構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它同英語教學和英語測試的關系,不言而喻,是極為密切的。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的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它對教育起著指導作用,是教學法的另一根理論支柱。
1、語法翻譯法和侍統(tǒng)的英語測試方法
語法翻譯法最早起源于歐洲中世紀。當時人們運用語法對比及翻譯的方法學習拉丁語和希臘語,以便閱讀欣賞古典文藝作品。
機械語言學對語法翻譯法的形成和發(fā)展影響很大。該理論認為,語言是由一組描寫規(guī)則組成的,衡量一種語言的知識就是看學習者是否熟知這些規(guī)則,是否能夠迅速、準確地把母語譯成第二語言或把第二語言譯成母語。其對語言的看法強調記憶語法規(guī)則和同匯的重要性,通過徹底的學習和在翻譯中的使用,語法規(guī)則和詞匯項目最后牢牢地存儲在記憶之中。
其教學大綱以文學語言為基礎,強調準確性。它以一組書面課文為基礎,分析語法結構,在語境中分析詞匯的意義,教師充分利用母語為中介,“把母語留作第二語言學習的參照系統(tǒng)”(Stem,1983)。運用演繹法講解語法規(guī)則、詞匯用法、分析課文及指導翻譯。然后讓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練習這些結構和詞匯,針對語法和課文中的重點內容(語言點)進行以翻譯為主的練習,并要求學生通過寫作與背誦等課后練習熟練掌握所學內容。
按照Richards等人(2000)的說法,語法翻譯法是“通過詳細分析語法規(guī)則從而接近一門語言的外語教學法”,它能夠使學習者掌握“關于這門語言的一切而非語言本身”。因而它常常被看作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法體系受到教學法界的批評,它的局限性是很明顯的,如重文輕語,口語與書面語脫離,忽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過多地依賴母語,不利于培養(yǎng)直接用外語思維與交際的能力:過多地運用翻譯手段,特別是逐詞、逐句的翻譯,花費大量的教學時間,不利于培養(yǎng)熟練、流利地運用英語的能力;以語法為綱,死記硬背語法規(guī)則。教學呆板、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tǒng)的英語測試方法是在語法翻譯法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從命題的基本方針。從題型、試卷內容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語法翻譯法的影子。命題人不大注意測試的可信性、客觀性、科學性之類的問題,不懂得用教育統(tǒng)計學的方法來收集、處理數(shù)據。因此,有人把傳統(tǒng)的外語測試方法叫做“前科學法”(胡春洞等。1996)。
語法翻譯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在師資和教學設備條件差、班級規(guī)模大、教師工作量大的條件下,語法翻譯法往往受到青睞。在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首要或唯一教學目的的情況下,語法翻譯法甚至常常被認為是最佳教學法。語法翻譯法很早就傳到了中國,而且無論在過去,還是現(xiàn)在,語法翻譯法在我國一直較為流行。因此,傳統(tǒng)的英語測試方法在中國也有很長的歷史,而且至今依然以某種形式存在著。
2、聽說法和分離式001試
聽說法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是以句型為綱,以句型操練為中心,通過集中強化訓練培養(yǎng)聽說口語能力的外語教學法體系。
聽說法把語言看成一組音位、形態(tài)、句法系統(tǒng),懂得一門語言就是要懂得這門語言的規(guī)則系統(tǒng),以便能夠把正確項目用于正確的空位上。而且只產生正確的第二語言的句子(韋德爾,劉潤清,1995)。
聽說法是第一個自覺地把系統(tǒng)的語言學和心理學理論作為自身理論基礎的外語教學法體系,它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但它也有一些突出的缺點,如:過分強調機械呆板的句型操練,忽視了語言知識的理解能力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的發(fā)揮和理性認知因素的巨大作用,也忽視了語言的內容和意義;過分強調聽說能力的訓練:過分強調語言結構的熟練運用及自動化的習慣形成,而忽視了創(chuàng)造性的靈活運用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受聽說法的影響,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起一直提倡“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外語教學方法。Cook(2000)認為,許多教師求助于聽說法的原因之一是它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和別的靈活性更大、更需要即興準備的教學法相比,使用聽說法時他們總是清楚自己應當做什么,學生在一個一切都有嚴格結構的課堂訓練中也更加放松。
在聽說法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分離式測試(the discrete-mint tests)。主張這種測試方法的學者認為:應該考語言的運用,而不是有關語言的問題;考的結構,應該是口語中確實使用的結構。
分離式測試常常把語言測試按照語言技能分成若干部分,例如分成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分別進行測試。由于語言的構成有不同方面,有層次之分,語言測試也分方面和層次。有經驗的命題人心里十分清楚,命題之前,已經作了準備,確定了試卷的內容比重、范圍及層次。
分離式測試非常講究測試的科學性。注重應用教育統(tǒng)計學對題項及整份試卷進行評價。當今我國英語測試,采用分離式測試的較多。分離式測試是否完全合理,學者們的看法并不一致。
3、交際法和交際式測試
交際法是以語言的功能、意念項目為綱,既重視語言結構,又重視語言交際,通過運用外語進行有意義的交際活動來培養(yǎng)外語交際能力的外語教學法體系。其教學特點是:教學過程交際化;以語段為單位,以內容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的語言錯誤采取寬容態(tài)度。
交際法明確提出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這使人們更加章識到語言與社會、文化等背景的聯(lián)系,促使外語教學除了重視語言形式、結構外,還要重視語言的內容、意義和功能。交際法強調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讓學生大量地接觸和使用外語,通過言語交際活動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使課堂外語教學過程交際化;強調以語段為基本教學單位,在語段情境中進行句型和語言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外語在語流中運用得更加自然、靈活、規(guī)范。
盡管交際法有種種局限性,但與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相
比,它確實更加符合心理語言學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科研證據。
交際式語言測試是從交際教學法發(fā)展而來的。交際式語言測試與別的語言測試的方法最突出的不同點在于:它不是僅僅測試語言知識,而是把測試的重點放在運用語言的能力上,即要著重了解受測者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典型的交際式語言測試的題項所涉及的,是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或者有可能存在的任務。要求受測者借助所學的語言來完成指定的任務,受測者答題時不僅要注意語言的正確性。還要考慮語言環(huán)境,語言要得體。
交際式語言測試的題項一般在話語這一層次,而不是在單詞或者句子層次。這樣做,便于設置所需要的語境,迫使受測者要聯(lián)系上下文考慮問題。一些采用這一方法命題的試卷,也按語言技能分成若干部分,例如可以分成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從表面來看,似乎這與分離式測試方法相同。但是。交際式語言測試的題項是圍繞任務轉的,命題人很注意各項技能的綜合運用。
交際式語言測試常常是有針對性的,依據受測者的需要設計不同的考試,而不是“一鍋煮”(胡春洞等,1996)。
二英語教學改革和測試方法的發(fā)展趨勢
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新的發(fā)展形勢,教育部于2003年正式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主要開展四項工作,其中第二項即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具體內容為:一、廣泛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動基于計算機的英語教學改革;二、制訂大學英語最低教學要求;三、改革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此精神指導下,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教學要求)。它根據我國當前的教學需要和現(xiàn)有條件,順應當前外語教育教學的潮流,對傳統(tǒng)教學作了根本的調整。(王守仁,2006)
1教學要求的變化
《教學要求》將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每個大學畢業(yè)生必須達到的目標。達到或未達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七級的大學新生可將一般要求作為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目標。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對那些學有余力、英語基礎較好、達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八級或九級的大學新生分別設置的,這三個要求包括英語語言知識、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內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體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每一個層次又分別就聽力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翻譯能力、詞匯量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表述。
2教學模式的轉變
教學模式也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將被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教學模式所取代。英語教學將越來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fā)展。學生通過計算機學習英語課程的學時或學分數(shù)所占的比例將逐步加大,<教學要求)建議學生在計算機上學習所獲學分的比例應占英語學習總學分的30%~50%。
課堂上的教學重點也有所轉移,由原來著重講解課文中的語言點改為以下四個側重點: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挖掘文章的深層含義、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和點評學生的習作。教師的角色也由原來的知識傳播者轉變?yōu)檎Z言交際的營造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者、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者。
3測試方法的變革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原有單一的英語測試方法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改革的要求。為了全面、客觀、科學、準確地對學習和教學、尤其是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評估,大學英語將采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方式進行。形成性評估重在“為促進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終結性評估重在“對學習進行評估”(a5sessmeNt 0f leaminR),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形成性評估包括學生自我評估,學生相互間的評估,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等。通過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形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估和監(jiān)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這種形成性評估在實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點的多媒體教學中尤為重要。
終結性評估是指期末課程考試和水平考試。著重考核學生實際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尤其是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四、六級考試就在考試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很大的調整。由此可見。英語測試正在努力滿足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如聽力和閱讀材料更趨真實、加大聽力所占比例等。但是,任何測試理論和方法的形成都無法和以往的歷史完全割裂開來,英語測試也是如此。盡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對測試手段進行了調整,然而傳統(tǒng)的測試題項如英漢互譯、閱讀理解或者聽力理解中的分離式測試題項等都將長期存在。而且受交際法測試的影響,測試的內容將盡可能真實化、交際化,更加注重語境,以任務為中心,不僅注重語言的正確性,更加注重語言的得體性。口語也將列入測試內容中,且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由于我國高校的特殊情況,學生數(shù)目多,一對一的口語測試難度較大,所以,如何科學高效地測試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開發(fā)計算機化口語測試、實行網上約考等)將成為近期測試方法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