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老公、老婆;一聲先生、太太,反映出廣州人和上海人在文化上的特征和性格上的差異。
我曾在上海和廣州各生活過幾年。走鄉(xiāng)隨俗,在上海我老婆稱我為先生,我則稱她為太太;而到了廣州,老婆則叫我為老公,我也就喚她為老婆了。
一聲老公、老婆;一聲先生、太太,反映出廣州人和上海人在文化上的特征和性格上的差異。
上海人會認為喊丈夫妻子為老公老婆太粗俗,是下里巴人的表現(xiàn);而廣州人則認為喊先生太太太文雅酸氣。
上海人外表上總是一副衣冠楚楚、溫文爾雅的樣子,家里經(jīng)濟條件再差,總要準備一副好行頭,出門時西裝革履,皮鞋擦得锃亮。
而廣州人在穿著上是那樣的隨便,廣州人最流行的就是休閑裝和牛仔褲;既使是開著寶馬車的老板也是一副休閑普通的打扮。廣州人甚至在街頭,大有不穿襪子而趿拉著拖鞋的人在。
上海人講究的是面子,廣州人講究的是實用。
上海和廣州同樣是國際大都市,同樣是中國經(jīng)濟最具活力最發(fā)達的城市,同樣是沿海城市,同樣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開埠的口岸,同時開始接受西方文化,但在文明小資程度上,上海人明顯比廣州人更勝一籌。
上海人辦事循規(guī)蹈矩,井井有條,言談舉止更顯紳士風度??创獾厝硕家暈猷l(xiāng)下人,總有一種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和自得感。
而廣州人舉止行事不拘一格,隨意自然,不擺花架子,不管來人是誰,只要為我所用就行。
上海人的聚會充滿了洋味,稱為PT,他們把聚會弄得很正經(jīng)、很高雅,女士施妝涂粉,男士襯衫領帶,OK、ON等洋語滿室飛,營造出一種濃濃的小資氛圍。
而廣東人聚會則往往在大街小巷的茶樓酒肆里,一邊吃喝,一邊閑聊,把氣氛融入嘈雜的市井之中。
在上海的公共汽車上,廣播用語是普通話和英語。
而在廣州的公共汽車上,廣播用語則是粵語和普通話。
上海人休閑時喜歡去打室內(nèi)臺球或正兒八經(jīng)地去拜訪親友。
廣州人休閑時則喜歡三三兩兩去野游野炊。
上海的男士大都有君子之風,推崇女士優(yōu)先,在家里與太太齊眉舉案,相敬如賓;甚而至于婚前跪而求婚,婚后甘下廚房。
廣州男人則還明顯有大男子主義,家務事全甩給老婆,稍不如意,尚可打罵;而廣州女人也心甘情愿服伺老公,任勞任怨,做一個賢妻良母。
造成上海人和廣州人文化、性格、習慣差異的除了地理風土上的因素外,我想,還有一個歷史文化的基因。
上海在開埠前只是一個小漁村,他是在一片處女地上建立的城市,從一開始建成就接受的是西方的文化和文明。而廣州則有二千多年的建城歷史,一直保留著古越國獨特的風俗和文化。
誠然,即使在今天已成為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廣州依舊是香火繚繞,家家戶戶燒香供神;在各座高樓大廈中,你找不到標有“4”字的樓層,廣州人忌諱4字,而以其它符號代之了。這叫上海人見了,肯定會嗤之以鼻,會認為是迷信;而最前沿的廣州人卻不會認為這是迷信,而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和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