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玲
(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qū)人民醫(yī)院 云南昆明 650031)
智齒冠周炎是口腔科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上多見于萌出不全的阻生智齒。由于萌出間隙不足,患牙不能充分萌出,部分牙冠被齦瓣覆蓋,或與前面的牙之間有間隙嵌塞食物,造成牙冠周圍的牙齦組織發(fā)炎。若早期治療不當則可能導致頜面部間隙感染。針對這種情況,應用替硝唑治療智齒冠周炎2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組病例共200例,均為門診病例,所有患者按就診順序編號,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應用替硝唑治療病例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最大50歲,最小17歲,平均32歲;對照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齡最大50歲,最小17歲,平均32.5歲。臨床癥狀:患者主訴患牙持續(xù)性疼痛,牙齦腫脹;局部檢查多見阻生牙,周圍牙齦紅腫出血,探痛明顯,患者探及深牙周袋伴有膿性分泌物溢出,開口度正常,不伴有開口困難。
1.2.1 治療組 用無菌研制器將替硝唑片研成粉末裝入無菌瓶中。治療時,首先用(無菌注射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對患者冠周組織進行交替沖洗齦袋,以清洗齦袋內的食物殘渣、細菌、膿液,直至溢出液清亮為止,無菌棉球蘸干,然后,用探針分開齦瓣,用挖器放入替硝唑粉,再用干棉球壓入齦瓣深處,保留至第2日復診時取出棉球,連續(xù)治療3d,停用其它治療藥物。
1.2.2 對照組 用復方樟腦酚牙線進行治療。治療時,首先用(無菌注射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對患者冠周組織進行交替沖洗,無菌棉球蘸干,然后,用探針分開齦瓣,放入樟腦酚牙線,保留至第2日復診時取出,連續(xù)治療3d,停用其它治療藥物。
1.2.3 療效評定標準 (1)顯效,用藥第3天復診時,臨床檢查見牙齦紅腫消失,無探痛,齦袋內無膿性分泌物溢出,患者自覺癥狀完全消失,無疼痛感;(2)有效,用藥第3天復診時,臨床檢查見牙齦輕微紅腫,有輕探痛,齦袋內無膿性分泌物溢出,患者自覺癥狀改善,有輕微疼痛感;(3)無效,用藥第3天復診時,臨床檢查見牙齦仍紅腫,有探痛,齦袋內有膿性分泌物溢出,患者自覺仍疼痛,甚至疼痛加重。
表1 2組療效分析(%)
本次觀察病例共200例,治療組顯效64例,有效31例,無效5例;對照組顯效46例,有效26例,無效28例;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替硝唑粉末棉球治療智齒冠周炎總有效率為95%,樟腦酚牙線治療智齒冠周炎總有效率為72%,結果表明:替硝唑粉末棉球治療智齒冠周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樟腦酚牙線,見表1。
替硝唑是硝基咪唑類衍生物,1982年Labnbory首次發(fā)現(xiàn)替硝唑對厭氧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其抗菌譜包括所有的厭氧菌和嗜CO2的所有微生物[1],研究表明:冠周炎深而窄的盲袋內藏匿著大量的細菌,而且是以厭氧菌為主的混合型感染,使用抗厭氧菌藥物治療急性冠周炎是非常合理、有效的[2]。替硝唑口服的用藥劑量大,有肝臟的首過效應,還會引起惡心、反酸和食欲下降等副作用[3]。局部用藥的方法可避免或減少這些副作用,替硝唑在唾液中的有效抑菌濃度可維持5h以上,有利于發(fā)揮抑制口腔厭氧菌的作用[4]。
臨床常用的樟腦酚牙線因含酚對患者的刺激性很強,而且因藥物是液體,放在盲袋內,很容易被唾液稀釋而降低藥效,使作用時間變短,導致效果差。
替硝唑作為新型的抗厭氧菌的特殊藥物,具有副作用小、刺激性小、吸收好、殺菌強的優(yōu)點,但它只局限于用于急性冠周炎,不伴有開口困難者。
替硝唑治療智齒冠周炎是安全有效的,可減輕全身服藥的副作用,是一種有效治療智齒冠周炎的新方法。
[1]李偉力.局部應用替硝唑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1998,12(1):48.
[2]薛振恂.局部藥物治療急性智齒冠周炎的序貫試驗[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1996,17(4):296.
[3]王汝龍.臨床藥物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2:169~170.
[4]高蘇莉,顧宣,黃寶文.替硝唑與甲硝唑對厭氧菌的作用及其藥動學比較[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9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