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新梅
CoinMad的創(chuàng)意在于,交易前明確買家愿意支付的價格,從而使買家在商品交易中占據主導的地位。
CoinMad所提倡的先付款其實是買家的一種承諾。
經常購物的人也許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當砍價到了無法進行的時候,商家往往會提出:“你愿意出多少錢?”的問題。事實上,這個時候買賣雙方都難以捉摸對方的心理,而對于買家來說此時的報價很可能會成為日后后悔的關鍵。如何才能使買家的權利在交易過程中得到更好的保障呢?
2009年,在雅典誕生了一個革命性的電子商務網站——CoinMad,先由買家提出期望的商品和交易價格,再由賣家根據買家的需求提供商品或服務接單,如果雙方達成共識,則完成交易。
CoinMad的創(chuàng)意在于,交易前明確買家愿意支付的價格,從而使買家在商品交易中占據主導的地位。對此,CoinMad將其服務歸納為“Insert Coin”(投幣)和“Grab Coin”(賺錢)兩種。
其中買家自然是“Insert Coin”的一方,在交易的流程中,買家需要先設定愿意支付的貨幣金額(目前僅支持美元、歐元、英鎊,且在1-5000元數額之間)、支付的方式(包括Paypal、信用卡、銀行轉賬等)、收貨物流方式、是否接受CoinMad提供的交易建議等內容,最終系統(tǒng)將會為賣家展示出一個詳細的購物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CoinMad所提倡的先付款其實是買家的一種承諾,買家并不需要向CoinMad支付貨款,只需在商品訂單的30天有效期內完成交易即可,否則訂單將會被取消。
與此同時,對于賣家而言CoinMad則是“Grab Coin”的平臺。在CoinMad上,賣家不僅可以通過搜索的方式查詢需要獲得商品或是服務的買家,還可以直接在CoinMad上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交易,與一般電子商務網站一樣,出售商品或服務。
或許很難說CoinMad一定會成功,但其“先付款后購物”的方式確實顛覆了傳統(tǒng)網購的流程,CoinMad希望通過買家和賣家的自愿性,讓交易更快捷并且公平。而對于不少人來說,這種模式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能夠在購物的過程中感受到不一樣體驗和驚喜。
事實上,我們可以將CoinMad先付款的購物模式看做是一種逆向的銷售手段,通過拍賣限定金額的貨幣,獲得實物商品或是優(yōu)惠服務。有趣的是,用戶永遠不會提前知道將會獲得怎樣的商品,或是哪些意想不到的服務。大到家具、電器、服裝,小到雜志、游戲、禮品等,CoinMad公開的數據顯示,其上線第一年就提供了來自不同商家的超過6萬件商品。隨著網站規(guī)模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家開始選擇與CoinMad合作,使兩種不同銷售模式相輔相成。
然而,在創(chuàng)意的背后,不可否認這樣的商品交易流程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用戶想要購買一套西裝,能夠接受的價格是200元,只有愿意接受這個價格的賣家才會與顧客聯(lián)系交易。而且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已經習慣了看價格貨比三家,讓買家單方面提出交易價格,必定會使報價傾向于沒有依據的保守估計,因此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高于商家的成本,雖然交易成功,但買家并沒有獲得優(yōu)惠;二是低于商家的成本,那么商品的成交量自然就會降低。
CoinMad也同樣無法避免C2C平臺的通病——難以監(jiān)控個體商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如果CoinMad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那么將很難留住用戶,在用戶的新鮮感過后,CoinMad并不具備與大型電子商務平臺抗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