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軍 郭小陽 吳靈英
精氨酸(Arginine,Arg)是家禽的必需氨基酸,因體內(nèi)缺乏合成酶,從而不能自身合成,必須從飼糧中攝取以滿足需要。在Arg對家禽的營養(yǎng)作用和功能研究中,有關肉雞方面的報道很多,而有關肉鴨的報道較少。
另外,近年有報道指出,Arg除了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外,還有抵抗疾病、促進傷口愈合、抗腫瘤等作用,使得Arg的免疫功能研究受到重視。Kwak等報道表明,Arg對仔雞免疫器官發(fā)育起重要作用,該試驗用缺Arg的日糧飼喂仔雞,試驗結束后發(fā)現(xiàn)缺乏Arg組仔雞的胸腺、脾和法氏囊重量都較對照組輕,而且體增重緩慢。Konashi等觀察不同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對肉仔雞各項免疫指標影響后發(fā)現(xiàn),日糧中缺乏Arg會使肉仔雞各項免疫指標下降,并且在對免疫器官的影響方面,得到了與Kwak等相類似的研究結果。然而,Arg對肉鴨免疫性能的影響還未見報道。
免疫器官的發(fā)育是獲取理想免疫功能的基礎,本試驗探討飼糧Arg缺乏對肉鴨生長和免疫器官發(fā)育的影響。
選擇剛出殼的健康櫻桃谷鴨96只,隨機分為4個處理,每個處理設4個重復,每個重復6只鴨。每個重復飼喂在1個籠內(nèi),顆粒料飼喂,自由采食與飲水,隨時更換清潔水。其他飼養(yǎng)管理照常進行。
選用玉米蛋白粉為主要的蛋白源設計Arg缺乏的基礎飼糧配方(Arg含量僅為0.62%),通過補充賴氨酸和色氨酸添加劑,使得除Arg外基礎飼糧的其他營養(yǎng)指標達到或超過NRC(1994)水平,基礎飼糧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4個處理組分別飼喂基礎飼糧和在基礎飼糧中添加0.25%、0.50%、1.00%Arg的試驗飼糧。Arg添加劑為L-Arg鹽酸鹽,購自武漢阿米諾科技有限公司(純度高于98.0%)。
表1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3.1 生產(chǎn)性能測定
每周以籠為單位記錄耗料量,于21日齡早飼前空腹稱重,以籠為單位稱重,分別計算21 d的個體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肉比(F/G)。
1.3.2 淋巴器官重和免疫器官指數(shù)的測定
屠宰稱重后的試驗鴨,分離胸腺、脾臟和法氏囊,在電子天平上稱重(將器官上的油脂剝離干凈)。
免疫器官指數(shù)=器官重量(mg)/活鴨體重(g)×100
1.3.3 免疫器官石蠟切片的制作和觀察
將稱重后的胸腺、脾臟和法氏囊,置于10%的中性福爾馬林液中室溫固定,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切片,厚度 5~7 μm,HE 染色,奧林巴斯顯微鏡觀察并拍照。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ASS1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誤表示,并用Duncan's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
Arg缺乏組肉鴨的平均日增重比補充Arg組顯著降低(P<0.01)(見表 2)。飼糧 Arg含量為 0.87%、1.12%和1.62%組比0.62%組肉鴨的平均日增重分別提高了33.02%、35.73%和42.46%。補充Arg顯著提高肉鴨的采食量(P<0.05)和飼料報酬(P<0.05)。
表2 飼糧Arg對0~21 d肉鴨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見,飼糧Arg含量為0.87%、1.12%和1.62%組比0.62%組肉鴨的平均胸腺重分別提高了50.46%(P<0.05)、63.81%(P<0.05)和 54.13%(P<0.05);平均脾臟重量分別提高了 34.88%(P>0.05)、49.94%(P<0.05)和 34.39%(P>0.05);平均法氏囊重量分別提高了 27.37%(P>0.05)、37.02%(P<0.05)和 35.50%(P<0.05)。從表4可以看出,飼糧Arg含量1.12%時的胸腺指數(shù)顯著高于Arg缺乏組(P<0.05),含量1.12%組脾臟指數(shù)顯著高于其它各組(P<0.05);法氏囊指數(shù)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Arg對21日齡肉鴨免疫器官平均重量的影響(g)
表4 Arg對21日齡肉鴨免疫器官指數(shù)的影響
選擇飼糧Arg含量為1.12%組的免疫器官顯微結構與Arg缺乏組對比,可見1.12%組肉鴨胸腺小葉體積較大,皮質(zhì)較寬,淋巴細胞排列較緊密,胸腺小體的數(shù)量較多(見圖1)。
圖1 0.62%與1.12%Arg組肉鴨胸腺顯微結構的比較
Arg缺乏組鴨脾小結數(shù)量少且體積小,界限不清晰,并且很難見到生發(fā)中心,1.12%Arg飼糧組肉鴨脾小結增多且體積變大,生發(fā)中心明顯(見圖2)。
圖2 0.62%與1.12%Arg組肉鴨脾小結顯微結構的比較
Arg缺乏組肉鴨脾動脈周圍淋巴鞘較薄,淋巴細胞排列較疏松,1.12%Arg飼糧組動脈周圍淋巴鞘較厚,淋巴細胞排列較緊密(見圖3)。
圖3 0.62%與1.12%Arg組肉鴨脾動脈周圍淋巴鞘顯微結構的比較
與0.62%飼糧Arg組相比,1.12%Arg組法氏囊皺襞較寬,很發(fā)達,法氏囊淋巴濾泡小結大且多,排列緊密,法氏囊淋巴濾泡皮質(zhì)厚,淋巴細胞密集,淋巴小結生發(fā)中心明顯(見圖4)。
圖4 0.62%與1.12%Arg組肉鴨法氏囊顯微結構的比較
本試驗結果可見,Arg缺乏嚴重影響肉鴨的生長,飼糧中添加0.25%的Arg就顯著增加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佳飼料報酬在飼糧Arg含量為1.12%時獲得,與NRC(1994)推薦量幾乎一致。
Arg是家禽的必需氨基酸,Arg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家禽的生長。首先,Arg是家禽體蛋白的組成成分之一,飼糧缺乏Arg直接影響體蛋白的合成;其次,Arg具有刺激垂體和胰腺分泌激素的活性,包括胰高血糖素、胰島素和生長激素,這些激素能增加蛋白質(zhì)合成和飼料消耗;第三,Arg可能通過生成多胺類物質(zhì)促進DNA的合成和細胞的增殖。
從本試驗結果可以看出Arg對免疫器官有如同生長性能一樣的影響,但其作用途徑還不清楚。本試驗得出不同免疫器官對Arg缺乏的敏感程度不同。如胸腺和脾臟的絕對重量和指數(shù)都受到顯著影響,而法氏囊指數(shù)不受到顯著影響,也許Arg缺乏對免疫的影響是通過胸腺和脾臟依賴途徑起作用。
胸腺是中樞免疫器官,家禽的胸腺分成串珠狀的葉,每葉由許多胸腺小葉組成,具有培育和選擇T淋巴細胞、分泌胸腺激素的功能,至性成熟后逐漸退化。胸腺大小是動物健康和急性或慢性應激反應的敏感指示劑。Arg對胸腺的影響與哺乳動物甚至人類一致,在哺乳動物甚至人類的試驗中,補充Arg可增加胸腺的重量。
法氏囊是鳥類特有的中樞免疫器官,培育B淋巴細胞,并具有免疫應答的功能。法氏囊的囊壁形成一些皺襞,皺襞內(nèi)分布著很多淋巴濾泡,淋巴濾泡的周邊為皮質(zhì),中央為髓質(zhì)。據(jù)報道,胚胎后期或剛孵出的雛禽切除法氏囊后,則體液免疫受到抑制,分泌抗體的漿細胞減少或消失。
脾臟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是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定居和進行免疫應答的場所。家禽的脾由白髓和紅髓構成,白髓由脾小結和動脈周圍淋巴鞘組成,紅髓由脾索和脾竇組成。
胸腺和脾臟絕對重及指數(shù)在飼糧Arg達1.12%時表現(xiàn)最大,與前述生產(chǎn)性能的表現(xiàn)一致。從顯微結構觀察,鴨飼糧中添加Arg促進了鴨中樞免疫器官的發(fā)育,產(chǎn)生較多的T、B淋巴細胞,這些細胞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外周淋巴組織和淋巴器官,當遇到抗原刺激時可分裂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效應細胞,同時呈現(xiàn)出脾小結增大、動脈周圍淋巴鞘增厚、橢球體積增大且細胞排列疏松等組織結構特點。
15篇,刊略,需者可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