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wèi)國 呂桂玲 王培芝 趙小鵬 盧艷娥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除了運動障礙等癥狀外,還伴有許多非運動性問題,包括精神癥狀、睡眠障礙、認知功能損害、自主神經(jīng)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會負擔[1]。病情越重、病程越長以及每天需要照料時間越多,照料者的負擔越大,對其情緒反應的影響也越大,PD患者家庭照料者的情緒反應問題尚未引起醫(yī)務人員的重視。本研究針對 PD患者家庭照料者的情緒反應特點,采取心理護理、個性化健康教育等綜合護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07年 10月至 2009年 12月在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診斷為 PD的患者的家庭照料者,在詳細講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并取得其同意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P)進行評分,共篩選出存在焦慮、抑郁情緒者 6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 30例。其中試驗組男 10例,女 20例;年齡 20~60歲;其中輕度 10例,中度18例,重度 2例;與患者的關系:配偶 14例,子女 9例,其他 7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 13例,初中 8例,小學及以下 9例。對照組男 11例,女 19例;年齡 20~60歲;其中輕度 11例,中度16例,重度 3例;與患者的關系:配偶 15例,子女 9例,其他 6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 16例,初中 8例,小學及以下 6例;試驗組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并自愿接受調(diào)查,既往無精神病史、年齡≥18歲、神志清楚、能進行有效溝通者,照料時間 >6個月,且均與患者同住,2組照料者在性別比、年齡、文化程度、經(jīng)濟條件、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1.2.1 醫(yī)護合作:根據(jù)醫(yī)囑,建立PD患者檔案,內(nèi)容包括姓名、年齡、性別、體重、文化程度、病情、服藥種類及聯(lián)系方式、家庭主要成員,家庭照料者的情況、經(jīng)濟條件、家居環(huán)境等,配置指導護士,每 2周對家庭照料者進行 1次指導,并做好詳細的記錄,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病情及恢復程度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
1.2.2 有效地溝通交流:護士耐心地對PD患者及家庭照料者講解 PD相關知識和照料技巧,對其提出的問題給予詳細講解,對 PD患者進行功能評估及評價護理方案的執(zhí)行情況,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糾正,指導照料者多與患者溝通,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鼓勵患者自我護理,并注意安全。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采取個體化心理護理,使患者配合治療,指導照料者掌握照顧患者的技巧,用寬容、理解、支持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
1.2.3 心理護理:針對照料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的原因進行干預,首先糾正認識上的錯誤,使其認識到思維方式也是導致焦慮抑郁的原因之一,加強社會支持,如建立親密和諧關系,鼓勵多溝通,如實表達內(nèi)心需求,指導焦慮者采用自我放松的方法(如腹式呼吸)。鼓勵照料者向護士傾心交談,取得幫助和支持。對伴有失眠等情況者則用磁帶讓照料者接受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progressivemuscle relaxation,PMR)[2],對抑郁者指導照料者學會表達及宣泄抑郁情緒,利用外界的支持系統(tǒng)減輕心理壓力。主要利用理性情緒療法的原理(rational emotive therapy,RET)是[3]幫助改變自我貶低的思維方式,及時阻斷負向思維。
1.2.4 對照料者管理:成立照料者指導小組,對照料者進行組織管理:①定期上門訪診,訪診時給他們帶一些關于PD護理技巧的小冊子,指導他們對 PD患者的護理;②電話咨詢,家庭照料者可以通過電話去咨詢一些護理當中遇到的問題;③及時了解有無出現(xiàn)影響 PD患者家庭料者情緒反應,告訴家庭照料者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反應對PD患者護理的重要性。
1.3 評定方法 采用 HAMA和 HAMD[4]進行評定。HAMA總分超過 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超過 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超過 14分肯定有焦慮;超過 7分可能有焦慮;如小于 7分便沒有焦慮癥狀。HAMD<8分為無抑郁,8~20分為輕度抑郁,>20分為中、重度抑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 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干預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1、3個月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顯著降低,且呈遞減性,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 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n=30,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n=3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治療組干預前 干預后1個月 3個月觀察組干預前 干預后1個月 3個月試驗組 17.4±2.8 12.2±2.6*7.6±1.9* 21.0±2.9 14.5±2.7*8.3±1.9*對照組 16.9±3.1 16.3±2.9 15.7±2.3 19.8±2.5 17.6±3.1 15.7±2.7
PD病程長,又無特效治療方法,患者及其照料者有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家庭照料尤其是配偶在長期照料過程中情緒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5];吳逸雯等[6]運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 97例PD患者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情緒障礙也是影響PD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PD患者病程均在 1年以內(nèi),照料者大多對PD知識和康復知識了解甚少,這也是照料者產(chǎn)生情緒障礙的主要原因,給予照料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尤以面對面的形式效果更佳。
心理治療能幫助患者學會控制情緒反應模式,改變腦的功能,其效果不亞于藥物治療[7,8],通過心理疏導并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糾正照料者情緒障礙的錯誤認知,鼓勵照料者對未來充滿希望,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和生活,通過對PD疾病知識的學習,豐富自我,提升自我,降低照料者焦慮和抑郁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應用經(jīng)典的漢密爾頓焦慮和抑郁量表,在PD家庭照料者中篩選出存在焦慮和抑郁癥狀者,發(fā)現(xiàn)通過實施護理干預,照料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在 1個月時均有了明顯下降,到 3個月時降低程度更加明顯??梢娮o理干預可較明顯改善PD患者家庭照料者情緒反應,降低其焦慮、抑郁程度,最終為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供幫助。
1 王培芝,王巍,王翠平,等.人文關懷在帕金森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河北醫(yī)藥,2008,30:402.
2 肯納利主編.戰(zhàn)勝焦慮.第 1版.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55-170.
3 溫迪?德萊登,杰克?戈登主編.情緒的管理.第 1版.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99.19-45.
4 王擁軍主編.神經(jīng)病學臨床評定量表.第 1版.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5.102-107.
5 楊開仁,姜小琴,毛福榮,等.帕金森病伴抑郁障礙的臨床特征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2:679.
6 吳逸雯,張璟,干靜,等.影響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主要因素.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5,18:16-18.
7 曹衛(wèi)國,王培芝,劉亞萍,等.心理護理與康復訓練對帕金森病后抑郁的影響.河北醫(yī)藥,2009,31:504-505.
8 李善玲,章蓮香.床上康復訓練對帕金森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03,18: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