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說:我情愿寫10000個音符,也不愿寫一個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個字,去換貝多芬的一個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辦法?在偉大的藝術與它謙卑的粉絲之間,就存在著這種不平等。
但我依舊虔誠地朝拜著,并且相信:每寫下10000個字,就與音樂圣殿的距離又近了一個音符……
如果,你愛上了一個女孩,該怎樣表達呢?“男女之間的交談根本毫無意義”,唐·彼得羅爺爺對孫女維多利亞的追求者保羅說:“你要唱歌給她聽?!庇谑窃谝粋€月光如水的美麗夜晚,保羅來到維多利亞的窗下,唱起了深情的墨西哥小夜曲《Mariachi Serenade》……果然,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是影片《云中漫步》中一個動人的段落,說它動人,不僅僅因為歌聲動聽。實話說,盡管保羅的扮演者基努·里維斯曾組建過一支名為“天狼星”的樂隊,但他唱起歌來實在很爛,但“唱歌給她聽”這一舉動本身太動人了:拘謹且又勇敢地站在夜色中,即使是山雞也想象自己是只夜鶯,當樂隊在身后絢爛地一字排開,空氣中涌動起葡萄酒的芬芳,這時無論開口唱什么歌都是一杯愛情釀的酒,都使人深深地陶醉……
“唱歌給她聽”已被收入到追女十八招的秘技之中,并且屢試不爽。你看電影《婚禮歌手》中的羅賓,他愛的女孩茱莉亞因為誤會了他,賭氣與前男友飛去拉斯維加斯結婚,羅賓背上一把吉他,一口氣追到飛機上,當著全體乘客的面給茱莉亞唱情歌:“當你憂傷時,我要讓你歡笑,當你肚子疼時,我會替你拿藥,如果壁爐壞了,我會做個新的,當你喝得太多時,把你放到床上,噢,我想要的是,和你一起變,和你一起變老,將會多么美妙!”這樣的情歌,正是多情劍客所用的無情劍,刷刷刷擊退情敵,讓倍受感動的茱莉亞眼里再也裝不下別人!其實我更喜歡《婚禮歌手》的另一個譯名《為你唱情歌》。
當然“唱歌給她聽”的故事也有這樣的結局——“我站在女友的窗下對她唱情歌,她扔給了我一枝花。”“那你頭上的傷是怎么回事?”“噢,是她忘了把花從花盆里取出來?!盺_^
唱歌給她聽,唱的人要將所有的彎曲心思都放到歌聲里,聽的人也要學會用耳朵挖寶:指不定在哪一句歌詞下就埋藏著一份意外的發(fā)現(xiàn),就會別有洞天!
大學畢業(yè)前夕,同在學生會任職的小李和小孫正聊著工作時,小李突然說:“你唱首歌給我聽吧。”小孫愣了:“我五音不全。”小李說:“那我唱首歌給你聽?!毙O笑得花枝亂顫:“不聽,你唱歌比我還難聽!”小李沉默不語。幾天以后班級吃散伙宴時,小李忽然站起來說:“我要給小孫唱一首《三月里的小雨》!”小孫聽著那憨直的歌聲:“小雨陪伴我/小溪聽我訴/可知我滿懷的寂寞……”忽然想起每次見到小李,他都會氣壯山河地喊過來:“小雨你好!”……在分別后不再相見的日子里,每每想起小李,小孫的心頭都會飄起潮濕的小雨……
一首歌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蘊含著千言萬語,對于兩個彼此眺望的心靈來說,歌聲就是讓心意相通的橋梁,就是連接兩點的最短距離,唱歌給她聽,歌聲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
2005年,蒙古導演賓巴蘇倫執(zhí)導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哭泣的駱駝》:一只母駱駝難產(chǎn),主人公憑著多年的經(jīng)驗,幫助母駱駝產(chǎn)下了一只罕見的白色小駱駝。也許是因為難產(chǎn),母駱駝不愿意哺乳小駱駝,小駱駝得不到母愛,終日傷心地哭泣。大家想出各種辦法,都無濟于事。最后,主人公穿越了戈壁沙漠找來一位蒙古音樂家。
那位迢迢趕來的音樂家,先是將馬頭琴系在母駱駝的駝峰上,讓它感受一下,然后取下琴,坐在一旁拉起來。琴聲如怨如訴,如悲如泣,這時女主人一邊輕撫著母駱駝的毛,一邊亮開高亢激昂的歌喉,唱起《勸奶歌》。雖然聽不懂蒙古語,但我仍在心底為自己翻譯著:駱駝啊駱駝,草原上的草最柔弱,它們在風中飄搖,比草更柔弱的是你的小寶寶,快用你的乳汁哺育它吧,讓它像任何一個草原騎士那么強壯……在琴聲和歌聲的籠罩下,奇跡發(fā)生了:幾滴大大的眼淚滾出母駱駝的眼眶,它安靜下來,主人公拉來小駱駝,母駱駝不再拒絕哺育自己的孩子……
當年在《惟音樂》節(jié)目中,有一檔子欄目叫“接觸”,講述的是歌迷與歌和歌星相接觸的故事。有一天,做法制節(jié)目的同事找到我,說他在采訪時遇到一件事,抓拍下來,但自己的欄目不適合播出,便將素材拿給我。
那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某中學的十幾個孩子,在一個下午相約一起曠課,去醫(yī)院探望生病住院的英語老師,那是一位很年輕的女老師,得的卻是很嚴重的血液病,生命危在旦夕,因為老師住的是隔離病房,所以醫(yī)院不允許學生們進入,學生們只有隔著冰涼的門欄,踮起腳,用目光探望著虛弱不能言的老師。
隨后,不知是誰的提議,大家一齊唱起歌來,唱的是老師平日里最喜歡的任賢齊的歌《我是一只魚》。雖然那已經(jīng)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但孩子們帶著哭腔的歌聲直到今天仍縈繞在我的耳畔:“需要你我是一只魚/水里的空氣/是你小心眼和壞脾氣/沒有你像離開水的魚/快要活不下去/不能在一起游來游去”……
隔著窗,同事將鏡頭推了上去,只見躺在病床上的老師的眼角,正奔涌著成串的眼淚,身旁的醫(yī)護人員輕輕幫她擦拭,卻怎么擦也擦不干……
當初,之所以將欄目的名字定為“接觸”,是覺得人與音樂的接觸,就如同創(chuàng)世紀中亞當與上帝的手指輕觸,所有能言的和不能言的溝通與交流,都在手指相觸的一瞬間完成,所以唱歌給她聽吧,當歌聲與心輕輕相觸,一個美麗新世界誕生了!